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芙蓉-2003年第6期-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以密林为题材的油画,但那都是些令人陶醉的盛夏之林。我还不曾见过雪中之林。没想到多伦多雪中之林也会如此壮观,如此独具魅力。更让电梯上的孩子们欢呼的,是林间欢飞欢叫的各种各样的鸟,和灵气可爱的小松鼠群。是它们,为这一幅幅嵌在玻璃墙上的巨幅油画增添了无穷的生机。 
  展览馆是为成人,更是为孩子的,内容丰富极了。据称:展品超过八百多种。包括人类与物理、科学与技术的各个方面。从日常生活的吃穿住行,到日月星辰、风雨潮汐、人体结构、健身运动;从蒸汽机、热气球,到汽车、火车、飞机;从声音传播,到电报、电话、无线电、电影、电视机、电脑;从奥妙的银河星系,到火箭、卫星、航天飞船、登陆月球等等。大凡人间的生存所需,理想所及,在这里,都能获得形象而生动的解答。 
  内容的丰富性,与形式的多样性的有机结合,是这个科学中心的最大特点。陈列于展览馆的,既有普通的常识,也有高深的科学技术知识。但不管是常识,还是高科技知识,它都能让你感到明白易懂,感到亲切。这就是它的成功之点。 
  将科技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也就是将科技与普通群众的需求密切联系起来。这很明显是科学中心的主办者的意旨。我以为这是极好的用意。试想,如果普通群众把科技视为高不可攀、只是专门家的事,与己无关,这只能是高科技的悲哀。这样将科技通俗化,群众化,无论对于推动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吸引更大的研究队伍,都是极有好处的。这么想着,心里猛然跳出一个意念:这是生活的科学!谁也不会拒绝生活,那么,谁也不会拒绝科学! 
  展览的趣味性也留给我极深的印象。“将科学与技术以迷人而有趣的方式展示给观众”,是安大略科学中心的总体意图。我以为他们是切实而成功地做到了的。这也是少年,甚至幼童观众都喜爱的原因。在把科学知识,用有趣而形象的形式交给大众的这一点上,展馆有着许多成功的做法。展馆里,有很多将知识游戏化的设施,不仅让孩子爱不释手,就是成人也乐此不疲。人们是在把玩中获得教益的。在人体专馆中,有一个表现人感冒之后打喷嚏的模型。那模型是盒箱式的。外表是一个极美的女人头像,掀开之后,便是那好看的女人眯着眼,咧着嘴打喷嚏的难看面容。由于喷嚏有声,且喷出一沫“口水”,特是有味。一个金发碧眼的孩子被深深吸引了。他在研究她,一次又一次地掀动,还嫌不解其秘,想要看个仔细,便将眼睛对准那嘴,不料一个喷嚏喷了他一脸的“口水”。孩子生气了,但并没停止他的探求,这一回他在掀动时早有防备,刚一掀,就机灵地用手使劲捂住那张难看的嘴,喷得他一满手的水。也逗得围观的大人、孩子哈哈的笑。我想,有了这次体验,这孩子会对感冒深恶痛绝,也会小心地听爸妈的话,自觉预防感冒的。有更多的孩子,流连在登陆月球的登陆模型车前,他们排着长长的队,等着去领略那番感受。这种寓教于乐的做法,对于启发普通群众,特别是孩子们对科技的兴趣,效果是难以估量的。 
  科学中心最叫人难忘的,是在 OMNIMAX剧场看的那场关于航天知识的电影。剧场是顺着陡峻的山坡而建的。观众成九十度的斜度按位坐着,展现在眼前的,是整个的天穹。我们就像挨天而坐。像是举手就可摸到飘浮的云朵。于是惊人的画面一个又一个地出现在眼前。庞大的火箭装置、发射。卫星的轰然升空,载人宇宙飞船的腾空而起,以及飞人在飞船内工作、生活的情景,真切而生动地展现于眼前。航天人的生活有趣极了。他们喝水,从水瓶里压出的水,成了一个个透明的玻璃圆球,在空际颤颤地飘游、浮动,待航天人自然地一吸,才一颗颗飞人口中,就像鱼在水中吸水一样,太实感了,引起观众阵阵感叹的笑。航天人在飞船中的工作更有意思。他们作业着,轻飘飘的,漂游物一样,像舞,像诗,美极了,令我自然地想到莫高窟的壁画——飞天。我惊异于千年以前,我们的祖先竟有如此真切的天体飘浮感悟,并如此栩栩如生地再现在艺术作品之中。更令人惊异的是航空人的舱外作业。他们飘浮在机体之外,神极了,妙极了,就像看一场杂技空中技巧的表演。其实,这比杂技还要美得多,舒心得多。就像飞在我们的头顶上,伸手即可捉住他们的脚,根本就没有看杂技那种揪心般的担心。 
  五个多钟头的参观,觉得只是一瞬间,我们完全可以继续看下去,但妻说:累了,也满足了,回吧!大家也就回了。女儿在车上遗憾地说:“时间过得太快,还有不少地方没看哩。” 
   
  与文化结缘的商场 
   
  我在“新鲜”商场,相当舒畅地看了一场有特色的演出。 
  “新鲜”商场,是我为它取的招牌。因大门上的一句商场口号:“WE’ RE FRESH OBSESSED'’,意思是“我们的商品总是新鲜的”,所以我就叫它“新鲜”商场。 
  这商场规模很大,实际上是一个屋顶下的一座丁字街市。横竖两条大街,铺店里商品琳琅满目,食品、衣饰、家具、化妆品、书报文具,应有尽有。 我是在寻找酒的专卖店才发现它的。在“香蕉”商场,一位会粤语的老年店员告诉我:酒店叫“LCBO'’,于是我就大着胆子走出商场,打着手势大声问相遇的老外:“LCBO?”老外愣了一下,终于明白了我在寻什么,朝“新鲜”商场方向一指。 
  竟然不远,横过一条宽马路,便是了。一进大门,我还是懵了,那灯光耀眼,铺面林立,顾客熙攘的场面,到什么地方找酒店?我在行人中穿行,在寻找华人面孔。好一阵,终于发现两个华人模样的女人,我拦着问:“你们CHI… NESE?”她们摇摇头,用半像不像的华语说:“日本。” 
  我正失望地要离开,她们却热情地打着手势问我做什么。我比了一个喝酒的手势,说:“LCBO!”她们立即明白了,笑着问:“白兰地?”我说:“伏特加。”她们连连点头,说了一串:“Yes, Yes!”一直将我带到店门口。感动得我回报了一大串邵阳腔的“三客悠”。 
  这时,我才发现酒类专卖店前有一个大厅,不,不是厅,是个广场,室内大广场。广场中,像大酒店那样布满餐桌、椅,由于屋顶高,且周围有两米多高的玻璃墙,采光极好。特别是厅中有些餐桌上空,还设有遮阳伞,更造成了一种露天的感觉。正面是一个小型舞台。我们到的时候,台上正在演出,台前,围有好几百妇女和儿童在观看。后面的餐桌椅上,也坐满了品酒、喝咖啡、吃汉堡面包的人,这些大都是老人,男的女的,时而听节目,时而谈心,煞是悠然自在。 
  我和妻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张桌椅,也买来咖啡,悠悠闲闲,坐于其中。 
  表演的是个年轻女歌手,适当的高度,上好的身材,再配上高鼻、碧眼、金发,加之着装不艳不俗,就一袭黄色长裙,看来特别舒服。她的歌喉颇好,歌曲的节奏感也很强,虽说听不懂一句歌词,也不妨碍情绪上的受感染。表演没有乐队伴奏,没有伴舞,自始至终一个人伴着录音带唱,按说是容易单调的,但没有,反而生趣不断,这主要是孩子们的参与。每歌一曲,歌手必请台下的孩子上台参与。在这里的都是随母亲来采购的学龄前儿童,并没有登台表演的经验,但音乐的节奏,歌手的善于融合,孩子们只是短暂的腼腆后,也就能随音乐节奏,学歌手那样扭动腰肢,其天真烂漫之状,赢来不少热烈的掌声。 
  这里是商贸中心,也是休闲中心。似乎这里的年轻家庭走着一种极端。要么就是不要孩子,要么就是多子女。有孩子的,都是三几个,一个紧挨一个,楼梯磴子一样,围在母亲大腿周围,一窝小猪崽子似的,委实可爱。母亲捌也似的高拔,孩子小不点儿,一堆小洋娃娃似的。母子对比,极不成比例。我真不敢相信那高大的个儿会是这种小不点长成的。孩子一个个都像一个模样,一堆蓬松的金发下面,一张可爱的小脸,一个小翘鼻子;一件单薄的纱下,一双比脑袋还大的高筒胶靴,活像卡通画片中的人儿。或许主妇们压根没什么要购买的,只是在家无聊,带着孩子们开车出来玩玩。商场跟家里一样暖和,却比家多了几分热闹,多了几分色彩,还有可以参与的文娱活动,何乐而不为? 
  躲避寂寞,寻找欢乐的,还有不少老年人。一些年过古稀的老夫老妻,也双双驾车而来。或会友,或谈心,一罐啤酒,一杯咖啡,好不逍遥。还有领着幼小孙儿来的,一小瓶苹果汁,逗引小孙儿膝边跑,桌—亡爬,歌声之间,稚笑串串,其乐无穷。乐享天伦,是世界人类共有的欢乐呀!也有老书呆子,严肃一脸,深度眼镜,埋头书报,仿佛周围什么也没发生。一旁就有一个不算小的图书馆,尽可满足需求。离去时,还可免费借一叠磁碟走,继续在家里欣赏。 
  有趣的是这一片头顶:黄、白、黑、棕、灰,斑驳交织,杂乱生花。我笑说:“真是花发世界呀!”妻会意一笑。 
  将贸易和文化融合起来,将购物与休闲结合起来,这种构想,的确体现了企业文化的优越。多伦多特殊的冷,造就了它得天独厚的特殊的大商场,这是在他们这种条件下才能做到的。然而,即或没有这种特殊的条件,从顾客出发,因地制宜地多考虑点贸易与文化的联姻,应该是什么地方都可以做到的。 
  “新鲜”商场,的确新鲜! 


弗洛伊德错在哪里?
赵汀阳等 
  主持人语: 
  今天我们荣幸地邀请到加拿大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刘烈先生。刘先生今天演讲的主题是“弗洛伊德错在哪里”。首先请允许我尽可能简单地向刘烈先生介绍一下在中国20年来弗洛伊德意味着什么。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大量的西方文化进入了中国的视野,其中弗洛伊德可说是富有特殊意义的一个符号。中国当时刚刚开始经济开放,但政治、文化方面变化相对比较缓慢,尤其是在80年代。当时弗洛伊德拥有很多的知识分子读者,他们通常是希望社会变革的人,而弗洛伊德就隐喻地成为了一个符号。弗洛伊德理论本来是关于心理问题的,尤其是性的问题,但是在当时对于中国人的文化意义,却远远不止于此。它更是一个契机。于是将打破性的禁忌当成是对革命热情的一个表达方式。大家可能都会记得,80年代的年轻人,尤其是年轻的知识分子,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性的“革命性”活动中去。性开放曾经成为前卫的标志。但是重要的是,年轻人追求的并不是性本身,而是革命和生伞的激情,是自由和个人权利,是与创造社会变迁相关的某种理想。因此,弗洛伊德所带来的关于性的观念,至少在中国的 80年代,与其说是带来了性的实践,还不如说是化作了对个人幸福生活的一种幻想形式。 
  90年代情况有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开放的深入使得政治变成主要是经济需要的表达,加上文化开放的到来,以及全球化造成的大量信息,中国社会突然变得非常自由开放。性不再是需要奋斗的事情,而是泛滥的现象,比如说巨大的性产业的出现,年轻人的性行为的提前,色情电影和网上色情,包工奶,同性恋等等。80年代的性,已经失去了对革命性的表达能力,变成了世俗生活的日常部分。性观念的革命性消失了,而关于性的自由、权利等主张,则变成了社会喜闻乐见的主流观念的一部分。这里的“主流”是什么意思呢?说的是它成为了大众文化和大众生活方式,进入了社会的主流话语,甚至已经几乎和大众对生活的真、善、美的概念并列了。作家王朔曾讥讽道,什么是大众文化?大众文化就是所谓的真、善、美的表达。我们同样可以注意到,性在今天决不是先锋文学或者艺术的重要题目,而是大众文学和电视剧的必要情节。到这一步,弗洛伊德尽管仍然是个永远的里程碑,却不再是与生活热情相关。 
  现在我们欢迎刘先生来给我们做精彩演讲。 
  刘烈:从1980年起我开始在中国讲弗洛伊德的理论。当时中国国内与西方学术隔离了那么多年,人们对弗洛伊德几乎一无所知。所以我就通过涂继亮先生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介绍了一点弗洛伊德的理论。七八个月以前,我又应社会科学院的邀请讲了一次。 
  经过了这20年,中国人对弗洛伊德的了解已经完全不同。今天在三联书店里能够看到很多的弗洛伊德的翻译著作了。我个人开始念心理学的时候,对弗洛伊德的认识非常肤浅;20世纪60年代中期我在法国学习,对他的认识就完全不一样了。法国左派在学术界的力量强大,而当时左派宣传弗洛伊德的是阿杜赛,他是法国的一个很重要的现代哲学家。 
  当时在法国的左派文化人之间,推崇两位学者,一位是弗洛伊德,一位是马克思。作为学生,我也受到过他们的影响。从那个时候我就开始注意弗洛伊德,后来,我就开始从事心理分析和心理治疗,在临床方面也有一点经验。首先我们还是回到弗洛伊德比较中心的思想:他在临床的经验以及据此所提出的心瑚分析的理论。在谈到弗洛伊德的时候不得不提心理分析的理论,这个理论实际上是一个哲学的行为。弗洛伊德非常热爱哲学,他想成为一个哲学家。结果哲学家没做成,最后做了心理分析。过去哲学和心理学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哲学家和心理分析学家互相了解不多。 
  在欧洲,富兰克学派通过阿杜赛的努力成功地推广了弗洛伊德的学术,他的学术于是受到文化界的欢迎。这时研究哲学的人开始对心理分析有兴趣了。有一位哲学家波利格,就写了一本很厚的关于心理分析的书。他并不是完全从哲学的眼光,也不完全从治疗的眼光来看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的学术主要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他的临床的经验,一部分是依据临床经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