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焚书-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痛责渠之非以晓之,所谓言不怒,则听者不入是也。今夫人人尽知求富贵 
利达者之为乞墦矣,而孰知云水瓢笠之众,皆乞墦耶!使胡氏思之,得无知 
斯道之大,而不专在于轻功名富贵之间乎?然使赵老而别与溺于富贵功名之 
人言之,则又不如此矣。所谓因病发药,因时治病,不得一概,此道之所以 
为大也。吾谓赵老真圣人也。渠当终身依归,而奈何其遽舍之而远去耶!然 
要之各从所好,不可以我之意而必渠之同此意也。独念乞墦之辱,心实耻之, 
而卒不得免者何居?意者或借闻见以为聪明,或藉耳目以为心腹欤!或凭册 
籍以为断案,或依孔、佛以为泰山欤!有一于此,我乃齐人,又安能笑彼渠 
也。此弟之所痛而苦也。兄其何以教之? 
     承谕欲弟便毁此文,此实无不可,但不必耳。何也?人各有心,不能皆 
合。喜者自喜,不喜者自然不喜;欲览者览,欲毁者毁,各不相碍,此学之 
所以为妙也。若以喜者为是,而必欲兄丈之同喜;又以毁者为是,而复责弟 
之不毁。则是各见其是,各私其学,学斯僻矣。抑岂以此言为有累于赵老乎? 

… 页面 9…

夫赵老何人也,巍巍泰山,学贯千古,乃一和尚能累之,则亦无贵于赵老矣。 
夫惟陈相倍师,而后陈良之学始显,惟西河之人疑子夏于夫子,而后夫子之 
遭益尊。然则赵老固非人之所能累也。若曰吾谓渠,惜其以倍师之故,顿为 
后世咦耳,则渠已绝弃人世,逃儒归佛,陷于大戮而不自爱惜矣,吾又何爱 
惜之有焉?吾以为渠之学若果非,则当以此暴其恶于天下后世,而与天下后 
世共改之;若果是,则当以此显其教于天下后世,而与天下后世共为之。此 
仁人君子之用心,所以为大同也。且观世之人,孰能不避名色而读异端之书 
者乎?堂堂天朝,行颁《四书》、《五经》于天下,欲其幼而学,壮而行, 
以博高爵重禄,显荣家世,不然者,有黜有罚如此其详明也,然犹有束书面 
不肯读者,况佛教乎?佛然且然,况邓和尚之语乎?况居上数句文字乎?吾 
恐虽欲拱手以奉之,彼即置而弃之矣,而何必代之毁与弃也。弟谓兄圣人之 
资也,且又圣人之徒也。弟异端者流也,本无足道者也。自朱夫子以至今日, 
以老、佛为异端,相袭而排摈之者,不知其几百年矣。弟非不知,而敢以直 
犯众怒者,不得已也,老而怕死也。且国家以六经取士,而有《三藏》之收; 
六艺教人,而又有戒坛之设:则亦未尝以出家为禁矣。则如渠者,固国家之 
所不弃,而兄乃以为弃耶? 
     屡承接引之勤,苟非木石,能不动念。然谓弟欲使天下之人皆弃功名妻 
子而后从事于学,果若是,是为大蠹,弟不如是之愚也。然斯言也,吾谓兄 
亦太早计矣,非但未卵而求时夜者也。夫渠生长于内江矣,今观内江之人, 
更有一人效渠之为者乎?吾谓即使朝廷出令,前鼎镬而后白刃,驱而之出家, 
彼宁有守其妻孥以死者耳,必不愿也。而谓一邓和尚能变易天下之人乎?一 
无紧要居士,能以几句闲言语,能使天下人尽弃妻子功名,以从事于佛学乎? 
盖千古绝无之事,千万勿烦杞虑也。吾谓真正能接赵老之脉者,意者或有待 
于兄耳。异日者,必有端的同门,能共推尊老丈,以为师门颜、闵。区区异 
端之徒,自救不暇,安能并驱争先也?则此鄙陋之语,勿毁之亦可。 
     然我又尝推念之矣。夫黄面老瞿昙,少而出家者也,李耳厌薄衰周,亦 
遂西游不返;老而后出家者也,独孔子老在家耳。然终身周流,不暇暖席, 
则在家时亦无几矣,妻既卒矣,独一子耳,更不闻其娶谁女也,更不闻其复 
有几房妾媵也,则于室家之情,亦太微矣。当时列国之主,尽知礼遇夫子, 
然而夫子不仕也,最久者三月而已,不曰“接浙而行”,则自‘明日遂行”, 
则于功名之念,亦太轻矣。居常不知叔梁纥葬处,乃葬其母于五父之衡,然 
后得合葬于防焉,则字扫墓之礼,亦太简矣。岂三圣人于此,顾为轻于功名 
妻子哉?恐亦未免遗弃之病哉!然则渠上人之罪过,亦未能遽定也。 
     然以余断之,上人之罪不在于后日之不归家,而在于其初之轻于出家也。 
何也?一出家即弃父母矣。所贵于有子者,谓其临老得力耳;盖人既老,便 
自有许多疾病。苟有子,则老来得力,病困时得力,卧床难移动时得力;奉 
侍疡药时得力、五内分割;痛苦难忍时得力,临终呜咽、分付决别七声气垂 
绝对得力。若此时不得力,则与宠子等矣,文何在于奔丧守札,以为他人之 
观乎?往往见今世学道垒人,先觉士大夫,或父母八千有余,犹闻拜疾趋, 
全不念风中之烛,灭在俄顷。无他,急功名而忘其亲也。此之不责,而反责 
彼出家儿,是为大惑,足称颠倒见矣。 
     吁吁!二十余年倾盖之友,六七十岁皓皤之夫,万里相逢,聚首他县, 
誓吐肝胆,尽脱皮肤。苟一蔓衷赤不尽,尚有纤芥为名作诳之语,青霄白日, 
照耀我心,便当永堕无间,万劫力驴,与兄骑乘。此今日所以报答百泉上知 

…  0…

己之感也。纵兄有憾,我终不敢有怨。 

…  1…

                                 答耿中丞 

     昨承教言,深中狂愚之病。夫以率性之真,推而扩之,与天下为公,乃 
谓之道。既欲与斯世斯民共由之,则其范围曲成之功大矣。“学其可无术欤”, 
此公至言也,此公所得于孔子而深信之以为家法者也。仆又何言之哉!然此 
乃孔氏之言也,非我也。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 
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故为愿学孔 
子之说者,乃孟子之所以止于孟子,仆方痛撼其非夫,而公谓我愿之欤? 
     且孔子未尝教人之学孔子也。使孔子而教人以学孔子,何以颜渊问仁, 
而曰“为仁由己”而不由人也欤哉!何以曰“古之学者为己”,又曰“君子 
求诸已”也欤哉!惟其由已,故诸子自不必问仁于孔子,惟其为己,故孔子 
自无学术以授门人。是无人无己之学也。无己,故学莫先于克己;无人,故 
教惟在于因人。试举一二言之。如仲弓,居敬行简人也,而问仁焉,夫子直 
指之日敬恕而已。雍也聪明,故悟焉而请事。司马牛遭兄弟之难,常怀忧惧, 
是谨言慎行人也,而问仁焉,夫子亦直指之曰“其盲也”而已。牛也不聪, 
故疑焉而反以为未足。由此观之,孔子亦何尝教人之学孔子也哉!夫孔子未 
尝教人之学孔子,而学孔子者务舍己而必以孔子为学,虽公亦必以为真可笑 
矣。 
     夫惟孔子未尝以孔子教人学,故其得志也,必不以身为教于天下。”是 
故圣人在上,万物得所,有由然也。夫天下之人得所也久矣,所以不得所者, 
贪暴者扰之,而“仁者”害之也。“仁者”天下之失所也而优之,而汲汲焉 
欲贻之以得所之域。于是有德礼以格其心,有政刑以絷其四体。而人始大失 
所矣。 
     夫天下之民物众矣,若必欲其皆如吾之条理,则天地亦且不能。是故寒 
能折胶,而不能折朝市之人;热能伏金,而不能伏竞奔之子。何也?富贵利 
达所以厚吾天生之五官,其势然也。是故圣人顺之,顺之则安之矣。是故贪 
财者与之以禄,趋势者与之以爵,强有力者与之以权,能者称事而官,愞者 
夹持而使。有德者隆之虚位,但取具瞻,高才者处以重任,不问出入。各从 
所好,各骋所长,无一人之不中用。何其事之易也?虽欲饰诈以投其好,我 
自无好之可投;虽欲掩丑以著其美,我自无丑之可掩,何其说之难也?是非 
真能明明德于天下,而坐致天下太平者钦!是非真能不见一丝作为之迹,而 
自享心逸日休之效者钦!然则孔氏之学术亦妙矣,则虽谓孔子有学有术以教 
人亦可也。然则无学无术者,其兹孔子之学术钦! 
     公既深信而笃行之,则虽谓公自己之学术亦可也,但不必人人皆如公耳。 
故凡公之所为自善,所用自广,所学自当。仆自敬公,不必仆之似公也。公 
自当爱仆,不必公之贤于仆也。则公此行,人人有弹冠之庆矣;否则,同者 
少而异者多,贤者少而愚不肖者多,天下果何时而太平乎哉! 

…  2…

                                复京中友朋 

     来教云:“无求饱,无求安。此心无所系著,即便是学。”注云:“心 
有在而不暇及,若别有学在,非也。就有道则精神相感,此心自正,若谓别 
出所知见相正,浅矣。”又云:“‘苟志于仁矣,无恶也。’恶当作去声, 
即侯明挞记,第欲并生,谗说殄行,犹不愤疾于顽。可见自古圣贤,原无恶 
也。曰 ‘举直错诸枉’,错非舍弃之,盖错置之错也。即诸枉者亦要错置之, 
使之得所,未忍终弃也。又曰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只此一亲 
字,便是孔门学脉。能亲便是生机。些子意思,人人俱有,但知体取,就是 
保任之扩充之耳。”来示如此,敢以实对。 
     夫曰安饱不求,非其性与人殊也。人生世间,惟有学问一事,故时敏以 
求之,自不知安饱耳,非有心于不求也。若无时敏之学,而徒用心于安饱之 
间,则伪矣。既时敏于学,则自不得不慎于言。何也?吾之学未曾到手,则 
何敢言,亦非有意慎密其间,而故谨言以要誉于人也。今之敢为大言,便偃 
然高坐上,必欲为人之师者,皆不敏事之故耳。 
     夫惟真实敏事之人,岂但言不敢出,食不知饱,居不知安而已,自然奔 
走四方,求有道以就正。有道者,好学而自有得,大事到手之人也。此事虽 
大,而路径万千,有顿入者,有渐入者。渐者虽迂远费力,犹可望以深造; 
若北行而南其辙,入海而上太行,则何益矣!此事犹可,但无益耳,未有害 
也。苟一入邪途,岂非求益反损,所谓“非徒无益而又害之”者乎?是以不 
敢不就正也。如此就正,方谓好学,方能得道,方是大事到手,方谓不负时 
敏之勤矣。如此,则我能明明德。既能明德,则自然亲民。如向日四方有道, 
为我所就正者,我既真切向道,彼决无有厌恶之理,决无不相亲爱之事,决 
无不吐肝露胆与我共证明之意。何者?明明德者,自然之用固如是也。非认 
此为题目,为学脉,而作意以为之也。今无明明德之功,而遽日亲民,是未 
立而欲行,未走而欲飞,且使圣人“明明德”吃紧一言,全为虚说矣。故苟 
志于仁,则自无厌恶。何者?天下之人,本与仁者一般,圣人不曾高,众人 
不曾低,自不容有恶耳。所以有恶者,恶乡愿之乱德,恶久假之不归,名为 
好学而实不好学者耳。若世间之人,圣人与仁人胡为而恶之哉!盖已至于仁, 
则自然无厌恶,已能明德,则自能亲民。皆自然而然,不容思勉,此圣学之 
所以为妙也。故曰“学不厌,知也,教不倦,仁也。”“性之德也,合内外 
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何等自然,何等不容已。今人把“不厌”“不倦” 
做题目,在乎里做,安能做得成,安能真不厌不倦也! 
     圣人只教人为学耳,实能好学,则自然到此。若不肯学,而但言“不厌” 
 “不倦”,则孔门诸子,当尽能学之矣,何以独称颜子为好学也邪?既称颜 
子为学不厌,而不曾说颜子为教不倦者,可知明德亲民,教立而道行,独有 
孔子能任之,虽颜子不敢当乎此矣。今人未明德而便亲民,未能不厌而先学 
不倦,未能慎言以敏于事,而自谓得道,肆口妄言之不耻,未能一日就有道 
以求正,而便以有道自居,欲以引正于人人。吾诚不知其何说也。 
     故未明德者,便不可说亲民;未能至仁者,便不可说无厌恶。故曰“毋 
友不如己者”。以此慎交,犹恐有便辟之友,善柔之友,故曰“赐也日损”, 
以其悦与不若已者友耳。如之何其可以妄亲而自处于不闻过之地也乎?故欲 
敏事而自明己德,须如颜子终身以孔子为依归,庶无失身之侮,而得好学之 
实。若其他弟子,则不免学夫子之不厌而已,学夫子之不倦而已,毕竟不知 

…  3…

夫子之所学为何物,自己之所当有事者为何事。虽同师圣人,而卒无得焉者, 
岂非以此之故欤!吁!当夫子时,而其及门之徒,已如此矣。何怪于今!何 
怪于今!吁!是亦余之过望也,深可恶也。 

…  4…

                                  复宋太守 

     千圣同心,至言无二。纸上陈语,皆千圣苦心苦口,为后贤后人。但随 
机说法,有大小二乘,以待上下二根。苟是上士,则当究明圣人上语;若甘 
为下士,只作世间完人,则不但孔圣以及上古经籍为当服膺不失,虽近世有 
识名士一言一句,皆有切于身心,皆不可以陈语目之也。且无征不信久矣, 
苟不取陈语以相证,恐听者益以骇愕。故凡论说,必据经引传,亦不得已焉 
耳。今据经则以为陈语,漫出胸臆则以为无当,则言者亦难矣。凡言者,言 
乎其不得不言者也。为自己本分上事,未见亲切,故取陈语以自考验,庶几 
合符,非有闲心事、闲工夫,欲替古人担忧也。古人往矣,自无忧可担,所 
以有忧者,谓于古人上乘之谈,未见有契合处,是以日夜焦心,见朋友则共 
讨论。若只作一世完人,则千古格言尽足受用,半字无得说矣。所以但相见 
便相订征者,以心志颇大,不甘为一世人士也。兄若恕其罪而取其心,则弟 
犹得免于罪责;如以为大言不惭,贡高矜己,则终将缄默,亦容易耳。 

…  5…

                               答耿中丞论淡 

     世人白昼寐语,公独于寐中作白昼语,可谓常惺惺矣。“周子礼于此净 
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