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1940-大劫难-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本20614件另1165箱,杂件648368件,合计1180982件另1449箱,按战前价值估价为2330430元。《南京市抗战时期公私文物损失数量及估价目录》,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档案,全5,卷11710。南京市文物损失统计数尚不包括中央研究院殷墟发掘所的古物、拓片、古籍损失,如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所考古组的人兽骨、陶片等标本954箱,因价值卓特而无法估列。    
    经过各地查报和综合,民国政府教育部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汇编了《中国战时文物损失数量及估价总目》,它先阐明中国损失的数量及其估计价格,然后按地区即分:南京、上海、浙江、江苏、河南、湖南、湖北、陕西、东北、安徽、河北、福建、广东及香港、广西、江西、其他各省等共17个省、市、区,分别记述其图书、文物、字画碑帖、古迹古建筑等的被掠夺和破坏的情况。该目录所列战时中国被劫遭毁公私文物,查明有据者计有3607074件又1870箱,古迹741处。为方便读者明了和研究起见,将江苏省及南京市的文物损失统计表也予以介绍。    
    中国战时文物损失数量及估价总目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档案:《中国战时文物损失数量及估价总目》,全5(2),卷913。    
    类别损失数量估计价值书籍公2253252册另5360种411箱44538部3804014元私488856册另18315种168箱1215部1204766元字画公1554幅185490元私13612幅另16箱555035元碑帖公455件37135元私8922件170764元古物公17818件1035888元私8567件另2箱318246元古迹公705处1620600元私36处65000元仪器公5012件另63箱626658元私110件另3箱40025元标本公14582件另1204箱77369元私17904件15000元地图公125件480元私56003件13926元艺术品公私2506件39721元续表类别损失数量估计价值杂件公648368件65429元私3箱10000元合计3607074件另741处1870箱9885546元


第一部分 中国公私文物损失第23节 对中国文物损失调查统计的分析

    国民政府教育部编制的《我国战时文物损失数量及估价目录凡例》,对调查统计的可靠性及估价等项作了说明:“一、本目所列材料,均系根据本会各区各省办事处实地调查所得,以及公私机关个人申请登记,经本会严格审查之文物损失,其他不属文物范围,以及虽系文物而乏证件者,均经审阅后退回原处,或转送教育部统计处,及行政院赔偿委员会核办;二、本目所列损失估价,系由本会延聘文物专家及业书肆及古玩者共同议定,均照失主原报价削减甚多,并遵行政院指示,各项损失估价,悉依战前标准;三、本目仅列文物类别及损失估价而以地域分之,俾便查考与统计;四、本目根据本会办理文物损失登记办法第4条,专案呈报政府转令日本赔偿。”    
    从要求日本赔偿中国文物损失角度观察,所进行的调查登记工作是严谨负责的。由于下文涉及的种种原因,故而《中国战时文物损失数量及估价总目》虽可视为极为珍贵的资料,但却远非是中国战时文物损失的全部。中国战时文物损失统计失之偏少。    
    战时我国被劫被毁的公私文物,查明有据的计有书籍、字画、碑帖、古物、仪器、标本、地图、艺术品、杂件等共3607074件又1870箱,古迹741处。“惟以公私收藏家对于文物损失之申报均不踊跃,此数未能尽括战时实际之损失。”《第二次教育年鉴》,文海出版社,第1129页,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九编》。事实也正是如此:据《南京市抗战时期公私文物损失数量及估价目录》记载,南京地区各项公私文物损失约40000件,但在公私文物损失统计所涉及的字画等七大类中,私人文物损失只有69人申报,而在文物杂件损失中其调查统计数据更令人震惊,竟无一人申报。如南京市公私文物损失统计中占半数以上的杂件损失中,竟没有一件为私家所报,在字画等其他七类损失中,私家所报者也仅列王绳祖等69人;公私申报者尽系市区。而江苏省全省文物损失统计更是离奇,全省查报的文物损失数量仅为135376件,其损失不足南京市区损失的七分之一。国民政府教育部《中国战时文物损失数量及估价总目》所列,大多为公共文物损失数字。而在整个文物损失中,私人文物损失应占相当比重。    
    其实,私人收藏者乃至普通居民文物损失也有包含于家具、器物等杂件之中者。江苏省溧阳县在对大量被劫毁的杂件进行仔细清理,发现许多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文物,经认真辨认、清点和统计,抗战期间全县共有608389件文物、古玩、字画被抢遭劫,户均损失在十件以上。《溧阳县志》,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版,第719页。南京是国民政府首都,作为经济发达、文人荟萃的六朝古都,其调查所得文物损失数只及经济文化发展程度远落后于南京的溧阳县的十五分之一,实在让人难以置信。而更有甚者,江苏全省查报的文物损失数量远低于其属下的溧阳县的文物损失数。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作为中华文明重要发源地之一的河北省,其古物损失登记数只有区区52件!戴雄:《抗战时期中国文物损失概况》,载《民国档案》2003年第2期。


第一部分 中国公私文物损失第24节 影响文物损失查报的原因

    国民政府教育部文物损失查报所得数字与实际状况相去甚远,还在于该项调查存有很大局限性所致。    
    其一,从地域上看,国民政府教育部的查报范围仅局限于国民党统治区,统计资料只涉及全国部分地区。广大的解放区、东北全境和港台地区未能涵盖。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晋察冀、晋绥、冀热辽、晋冀鲁豫、山东、苏皖、中原等七个解放区及东三省和港、澳、台等广大地区并未涉及。上述地区人口众多约占全国三分之一以上,地域约占被日军侵犯过的全国土地的一半以上,而该地区遭日军侵占时间最久、被日军抢掠最烈。同时上述地区除港、澳、台外,大部地区自商代直至明清,中国历代大的王朝大多建都于此,也是各封建王朝中央政权的主要统治区域。因此,这里文物古迹集中而繁多。日军对东北地区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即解放区)的一切公私物品、建筑设施肆意摧残、疯狂掠夺,各项损失极为严重。1946年6月30日,中国解放区救济委员会主任董必武向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提供的报告中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晋察冀、中原等七个解放区在抗战八年中共损失家具、农具等各项物品222696081件,毁坏房屋19518708间,首饰宝物等损失约值217630万美元。广大解放区和东北地区的文物损失,必定为数不少。    
    人去楼空难以查报。日军占领期间,实行疯狂的屠杀政策,很多居民被杀光,绝户者乃至一村一庄、一街一巷比比皆是,文物损失无人知晓,更无法及时申报。    
    其二,从时间上看,日军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大举侵略中国,直至1945年8月战败投降,为祸14年之久,因在战后赔偿问题上,远东委员会规定中国抗战损失从1937年起算,所以教育部的文物损失调查是以1937年七七事变为调查起始时间,而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七七事变长达六年的时间内,日军对东三省、上海、热河、绥远等广大地区进犯和抢劫,必定会有文物损失。这在教育部文物损失调查数据中没有得到反映。    
    登记时间仓促,很多损失未及申报。八年抗战期间,人民颠沛流离,背井离乡。据战后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统计,战时流亡民众达95448771人。1945年底至1946年初,战争硝烟尚未散尽,各地盗匪猖獗,道路毁坏严重,交通工具奇缺,远走他乡的广大民众很难及时返回故里,加之难民居无定所,要按时申报文物损失,实属困难。    
    文物损失调查手续过于繁琐,要求过于苛刻。各地文物损失调查工作力量薄弱、资金严重不足,绝大多数地区只有一些表格供人们领取填报,甚至一些地区连调查表格也不能提供,通常情况下很少有人给予实际指导,文物损失查报工作难以彻底推进。而国民政府文物损失调查表格要求的严肃性,如不具备一定的文博知识或得到有关专业人士指导,恐难以完成。根据教育部文物损失调查工作的有关规定,在申报被劫文物损失时,不仅要填报受损文物的名称,尚须提供文物照片、图样或票据,损失的时间、地点,更要填报文物遭损失时施暴者即日伪机关或部队名称、日伪负责人姓名以及文物目前下落等,并附有当地有关部门的证明。日军入室抢劫,绝不可能开具收条,居民躲避尚恐不及,岂能强求日军报告其部队名称和长官姓名。因而“公私收藏家对文物损失之申报均不踊跃”,乃至无人申报(详见附表一)。


第二部分 中国文化教育事业的损失第25节 高校内迁及遭受轰炸所受损失(1)

    高等院校内迁及其损失    
    1937年7月前,中国计有专科以上学校108所,计大学42所,独立学院34所,专科学校32所。大学分文、理、法、工、农、商、医教育8个学院,凡具备3个以上学院者,即成为大学。但这3个学院必须包含理学院或农工商各学院之一,不足3个学院之学校,为独立学院,得分两科办理。    
    抗战前的中国,教育事业和经济一样,也十分落后。学校本来就不多,且集中在少数几个大城市和东南沿海、沿江地区。如全国专科以上学校108所,其中北平14所,上海25所,河北(主要指天津)8所,广东7所,占去一半。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先发动于我国文化名城北平,继肇事于学校林立的淞沪,接着又深入长江和沿海一带。在日军挑起战端,狂轰滥炸,掠夺焚烧的过程中,中国的高等学校遭到极大摧残。南开的被毁,是抗日战争开始后中国第一个损失最重的高等学府,初步统计财产损失300万元(法币),占当时全国高等学校全部战争损失的十分之一。南开大学校史编写组编:《南开大学校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231页。根据当时教育部编定的《敌人摧残我文化事业录》载,截至1937年10月,除北平的14所大学被敌盘踞而未被轰炸外,三个月来全国计有23所高校被炸。到1938年8月底,108所高校中有91所遭受敌人破坏,其中25所被迫停办。    
    战前,中国高校的布局很不合理,容易遭到敌人攻击。为保全中国文化教育计,将面临被摧毁和被敌占领利用危险的高等教育,尽力迁移就是惟一的选择。有识之士在七七事变以前就已预料,战火必将迅速向中国腹地蔓延。为谋学校安全和保存固有设备,为延续中国的文化命脉,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总动员时督导教育工作办法纲要》等,规定战区学校处置办法,分令各省市教育厅局及专科以上学校为选择比较安全地区以便转移之准备,中小学也作了一定的安排。从1936年夏天及1937年春天起,中国华北和东南部的一些高等学校就开始筹划内迁。战事既起,华北、华中、华南的大中学校,纷纷西迁,流离转徙,散居于川、滇者数以百计。    
    中国战时高校内迁运动,历时八年之久。1937年至1939年,就先后共有69所高校内迁。内迁的高校,有的是一步到位,直接抵达目的地,如中央大学。有的是随着日军侵略的扩大,战区继续扩张,而被迫不断搬迁,如浙江大学在抗战中迁校达六七次之多。也有办学条件不具备而不断迁移的,如江苏医政学院等。因战时多种因素,高校内迁历程中一些学校进行了整合。内迁各校虽路线、时间、地域差异而有所不同,但大致可分内迁西南昆明地区、四川、西北地区和广西、贵州等四个地区。本章在对高校内迁情况作概要叙述的基础上,介绍高校遭轰炸惨状及所受损失。    
    1高等院校内迁概况    
    (1)迁往西南昆明等地的院校    
    1937年七七事变起,华北的学校被迫向西和南流亡迁徙。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原设北平,私立南开大学原设天津。自沈阳之变,我国家之威权逐渐南移,惟以文化力量与日本争持于平津,此三校实为中坚。平津失守,三校奉命迁于湖南,合组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以三校校长蒋梦麟、梅贻琦、张伯苓为常务委员,主持校务。设法、理、工学院于长沙,文学院于南岳。于1937年11月1日开始上课。迨上海南京失守,武汉震动,长沙临时大学又奉命迁云南。师生徒步经贵州,于1938年4月26日抵昆明。旋奉命改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设理、工学院于昆明,文、法学院于蒙自,于5月4日开始上课。一学期后,文、法学院亦迁昆明。1938年增设师范学院。1940年设分校于四川叙永,一学年后并于本校。昆明本为后方名城,自日军入安南,陷缅甸,乃成后方重镇。西南联合大学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教育中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是内迁最远的学校。    
    内迁到昆明的西南联合大学(即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的师生步行团到达昆明时,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在街头迎接,与步行团团长黄师岳握手。    
    ——采自《中国抗日战争图讠志》(广东旅游出版社)    
    中山大学原名广东大学,是孙中山于1924年创办的一所多科性大学,1926年改名中山大学。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山大学屡遭日本飞机轰炸,特别是1937年8、9、10三个月和1938年3、4、6三个月,中山大学校舍被敌机轰炸10余次,投弹50余枚,部分校舍被炸毁,死5人,伤10余人,图书仪器损失很多,学校被迫停课3周,文、法、理3学院一度迁入广州市文明路附中上课。梁山等编著:《中山大学校史》,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89页。1938年10月21日,广州沦陷。中山大学仓促西迁,最初拟迁往广东西部的罗定,因日军已侵占广东大部,遂于11月中旬,改迁广西龙州,正往龙州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