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王将相与中华美食-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上笼蒸透,再经油炸后果然色形味皆佳。厨师提议说配甜面酱、大葱可大大地提味。侍女依计而行后,亲手端上赵王餐桌。    
    一来赵王多日饮食吊不起胃口;二来好久不曾和侍女相聚成欢。今日一见,竟勾起往日情愫,心情好转了。在侍女殷勤劝食下,赵王胃口大开,吃得特别有滋有味。赵王问起美馔何名?侍女嫣然一笑,答曰“紫酥肉”,赵王兴味不减,说:“以后我每天都要吃你亲手制作的‘紫酥肉’,你高兴不高兴?”侍女受宠若惊,自然更加百般奉承了。果然,她重新得到主子的百般宠幸,恢复了往日的欢乐。    
    又过了好久,不知为何侍女悄然离开了赵王府。到底是自己出走,还是被别人胁迫,任谁也说不明白。只是为了此事,使得赵王烦闷不乐。任其他美女争相献媚,总也提不起赵王多少兴趣。还是多少有些知情的厨师,试着仿照侍女亲手烹制的“紫酥肉”进献赵王,看看有否转机。此招还真见效。赵王睹物思人,当他看到了“紫酥肉”,犹如看到了心爱的侍女一般,立时心情变得开朗了许多。以后厨师每隔几天便进“紫酥肉”,赵王的精神也一天比一天振作起来了。    
    后来厨师由赵王府出来。“紫酥肉”也随之传到了民间。从明清起直到现今,“紫酥肉”总是豫菜谱上的知名菜馔,全省各地菜馆酒家均有供应,尤以开封最为著名。    
    “炸紫酥肉”的制作方法如下:主料与辅料——    
    带皮硬肋猪肉750克,花椒5粒,八角1个,绍酒10克,味精10克,醋15克,甜面酱50克,精盐10克,葱片10克,姜片10克,葱段50克,花生油500克(约耗50克)。    
    制作技艺——    
    1.将硬肋猪肉切成6。6厘米宽的条,放在汤锅内旺火煮透捞出,把皮上的鬃眼片净后放盆中,用葱片、姜片、花椒、八角(掰碎)、精盐、绍酒、味精,加水适量,浸淹2小时,上笼用旺火蒸至八成熟取出,晾凉。    
    2.炒锅放旺火上,加花生油,烧至五成熟时,肉皮朝下放入锅内,将锅移到微火上,10分钟后捞出,在皮上抹一层醋,下锅内炸制,反复3次,炸至肉透,皮呈柿黄色捞出。切成0。6厘米厚的片,皮朝下整齐码盘。上菜时外带葱段、甜面酱。


第二部分:赤壁大战“逍遥鸡”洛阳“水席”武则天

    洛阳“水席”共十四菜。除八道凉菜外,其余每道都是水菜。“水席”的上下菜馔有如行云流水,风味特别,誉满全国。它与龙门石窟、洛阳牡丹并称“洛阳三绝”。    
    武则天建立武周政权后,十分重视农业生产,注重从中小地主和社会下层选拔官吏,大力打击豪强势力,使社会矛盾得到一定的缓和,有利于国家稳定和经济发展。但是均田制日渐破坏,大批农民离开土地,社会矛盾又日渐尖锐化,统治阶层内部争权夺利的越来越厉害      
    。身为一国之君,女皇武则天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想治理好国家。她多次离开长安,到外地巡察了解民情。有一次女皇来到洛阳,设下了“水席”大宴文武群臣,无不叫绝。随后洛阳“水席”成了宫廷宴席。值得一提的是洛阳“水席”头道大菜名为“燕菜”,实不同一般。那是用大白萝卜为主料做的。为何普通萝卜能登大雅之堂呢?原来有一年秋天,洛阳东地里长出三尺长的巨形萝卜。民间把该萝卜以“吉祥物”进献女皇。武则天非常高兴,特命厨师做菜。厨子明知萝卜平常,却又不敢违旨,便着实动了一番脑筋:把萝卜进行精细加工处理,多配名贵的海味山珍后做成一道羹肴送到女皇面前。武则天入口果然感到鲜美无比,风味独特。她重赏了御厨,并赐名为“假燕菜”,可与“燕窝菜”同列首席。后来人们把“假燕菜”改名为“洛阳燕菜”。时隔几百年,“洛阳燕菜”名气越来越大,还成为“水席”之首。    
    1973年加拿大总理来华访问时,周恩来总理陪同贵宾参观龙门石窟,并品尝了“洛阳燕菜”。客人们大开眼界,赞不绝口。有趣的是燕菜上面漂浮着一只活灵活现的雕花“洛阳牡丹”。周总理向客人介绍说:“洛阳牡丹甲天下,菜里也开花了。”客人们个个翘起大拇指,表示赞叹和钦佩。从那时起,凡到洛阳的外宾,大多慕名要求品尝此馔呢。    
    “洛阳燕菜”的制作方法如下:主料和辅料——    
    大白萝卜500克,熟鸡丝50克,猪肉丝50克,玉兰片丝50克,水发蹄筋丝50克,海参丝50克,鱿鱼丝50克,细绿豆粉50克,鸡汤500克,海米15克,绍酒10克,紫菜丝、香菜、韭菜、味精、精盐和香油少许。    
    制作技艺——    
    1.将大萝卜洗净,切成细丝。放冷水里浸泡,用绿豆粉拌匀,摊在笼屉上,蒸5分钟。    
    2.取出萝卜丝,冷凉。放入温开水中泡开,捞出,撒盐水,再上笼蒸透,取出备用。    
    3.沸水焯肉丝,去尽血水。将鱿鱼丝、海带丝也放入沸水中稍焯,捞出控干水份。    
    4.将海米放入绍酒中,使之涨发,变软。    
    5.将炒锅放火上,加入鸡汤。然后投入肉丝、海米、水发蹄筋丝、玉兰片丝、海参丝、鱿鱼丝和紫菜丝,加入绍酒,煮沸。    
    6.再加入萝卜丝、鸡丝及味精、精盐,再烧沸。盛入大碗(海碗),淋上香油,放上香菜和韭菜段即可上桌了。


第二部分:赤壁大战“逍遥鸡”雍正艳史“明珠鲍鱼” 

    豫菜名款中有一道“明珠鲍鱼”乃历史名馔。它取鲍鱼、鸭掌和鹌鹑蛋烹制而成,造型美观、鲜香可口。故而又有“掌上明珠鲍鱼”的美称。    
    传说“掌上明珠鲍鱼”还与清代雍正皇帝很有关系呢。雍正皇帝又称清世宗,本名胤。在他没当皇帝前,极爱拈花惹草。有一次竟迷恋上民间的一家渔家姑娘冯艳珠,二人你有情我有意地厮混许多时日。后来胤当了皇帝后便全身心投入皇室内部纷争,把艳珠姑娘冷落一      
    旁了。多情女子日夜思念胤,只盼他早日接自己进京共享荣华,但难如愿。谁知一年后艳珠生下了龙凤胎,男孩取名包玉,女孩取名明珠。生活艰难中,只有看着这两位聪颖的孩子,冯艳珠心头才多少感到一丝儿欣慰。日子一天天过去了。苦熬苦等的冯艳珠,再也得不到情人的一点儿讯息。她只能靠辛苦劳作来养育一双儿女。过了几年,冯艳珠见孩子已经长大,便毅然变卖了家产,携带包玉和明珠走上千里迢迢的进京之路,好歹要寻找孩子的生父的下落。    
    此时的胤早已登上了皇帝宝座,更不曾想那段往日的风流艳史了。冯艳珠怀里揣着往日胤留给她的信物,来到京城。她千方百计打听,才知道自己要找的丈夫正是当朝的万岁爷。这真是让她又惊喜又悲愤。惊喜的是自己心爱的人终成正果,说明没有看错人;悲愤的是心上人已自食诺言,根本没把她和儿女当一回事,全抛九霄云外去了。冯艳珠知道进见皇上是决非易事,还得慢慢地寻找一个权宜之计才成。于是她恳求同情自己遭遇的客栈老板,帮她和御膳房厨师见上一面。幸好御厨心地善良,答应助冯艳珠一臂之力。    
    这一天,雍正皇帝用餐时,看到御厨送上一道从未品尝过的美馔。他品尝后十分满意,便把御厨叫到跟前,仔细询问此馔由来。御厨说此馔名为“掌上明珠鲍鱼”。当雍正听到明珠鲍鱼两个菜名时,猛然想起当年给冯艳珠留下的话语:“日后生子名包玉,生女叫明珠。”御厨见皇上心动了,便不失时机地将冯艳珠携子女进京寻夫的事情原原本本讲了出来。雍正皇帝到底也是有血有肉的凡人,他岂能没有一丝人情味儿,于是答允召见冯艳珠进宫团聚。    
    一道珍馐美馔成就了分离多年的情人。“掌上明珠鲍鱼”让九鼎之尊的万岁爷认了亲生骨肉,冯艳珠母子三人得以成全,可真是美食文化史中一段有趣的插曲呢。    
    “掌上明珠鲍鱼”的制作方法如下:主料和辅料——    
    水发鲍鱼300克,鸭掌12只,鹌鹑蛋12个,鸡脯肉100克,青菜心10棵,发菜15克,香菜梗15根,火腿丝20克,冬笋丝20克,熟猪油50克,湿淀粉10克,鸡蛋清2个,味精4克,绍酒5克,精盐4克,清汤500克,葱姜水10克,葱3克,姜3克。    
    制作技艺——    
    1.将鲍鱼片成片,用热汤汆一下。用鲍鱼片将火腿丝和冬笋丝卷成喇叭形,以香菜梗捆扎,装入碗内。放葱、姜、精盐1克、味精1克、绍酒2克及清汤250克,上笼蒸10分钟取出。鹌鹑蛋煮熟去皮备用。    
    2.鸭掌下开水锅中煮20分钟,捞出去骨。用精盐1克、味精1克及绍酒3克浸一下,再上笼蒸20分钟。鸡脯肉砸成泥和鸡蛋清放入盒内,加葱姜水打成糊后,放入熟猪油拌匀。取鸡糊50克分为12份,分别抹在12只鸭掌上,再把12个鹌鹑蛋镶在上面。上笼蒸5分钟取出。    
    3.将蒸好的鲍鱼喇叭卷向上,放在盘子中间。青菜心用沸汤焯后,围在鲍鱼的周围。鸭掌12个均等地放在菜心外边。    
    4.将剩余的鸡糊,挤成12个小丸子,滚上发菜。上笼蒸5分钟取出,分放在12个鸭掌的空隙中间,形成完整的工艺造型。    
    5.炒锅放旺火上,添清汤250克、精盐2克、味精2克,放湿淀粉勾流水芡,浇在菜上即成。    
    


第二部分:赤壁大战“逍遥鸡”光绪名厨“烧臆子”

    “烧臆子”是河南古典名菜。宋代《东京梦华录·饮食果子》篇中载有“食鹅鸭排蒸、荔枝腰子,还元腰子、烧臆子”的文字,可见其历史之久远了。    
    北宋的京城就在开封市。史籍《东京梦华录》里面记述当时街市繁华无比,官商行旅人口稠密,饮食业高度发达。北宋名菜中有一种用炭火烤制的猪胸叉肉,是官场应酬时常点的大菜。它就是今天的开封市“烧臆子”美馔的前身。    
         
    到了清代光绪时候,河南淇县饭馆有位名厨陈永祥。他最擅长烹制北宋菜“烧臆子”。淇县县官招待过往的京都政府显要人物,也大都请陈大厨师掌勺。有一次慈禧太后路过淇县,品尝了陈永祥制做的“烧臆子”非常满意,并且特意召见了他并仔细询问了此菜的由来。当她知道了“烧臆子”乃是北宋皇家最爱吃的菜肴后,更加高兴,还重赏了陈永祥许多金银。从此以后,陈家世代操厨为业,名震中州大地,“烧臆子”也流传了下来。    
    “烧臆子”的制作方法如下:主料和辅料——    
    猪肋条肉2500克,花椒10克,精盐35克,葱段15克,甜面酱100克。    
    制作技艺——    
    1.将猪肋条肉切成长40厘米、上宽25厘米、下宽33厘米的长条。排骨的间隙穿12个孔,将烧叉从排面插入。放木炭火上先烤透不带皮的一面,然后再翻过来炸带皮的一面。    
    2.边烤肋条肉,边刷花椒盐水(事先煮开),使味道渗透肉上。约烤4小时,待肉皮金黄、皮脆且散放出强烈的香味时离火。    
    3.趁热取出烤叉,用刀切成大肉片,迅速装盘时仍吱吱作响。    
    4.配葱段、甜面酱和荷叶夹食用极佳。


第二部分:赤壁大战“逍遥鸡”高风亮节“菊花鱼” 

    “菊花财鱼”是湖北历史名菜,是为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创制出来的。    
    “菊花财鱼”又叫“菊花文鱼”,选用黑鱼为原料制作。以文鱼、财鱼替代黑鱼,一是为表示对屈原高尚人格的尊崇;二是餐饮业求吉祥之意。此菜形似菊花,肉质白嫩,甜酸宜人,向为宴席上的佳馔,深受群众喜爱。    
         
    战国时期群雄争霸。秦国日渐强盛,把楚国视为争霸的对手,而千方百计想搞垮它。楚三闾大夫屈原主张联合其他国家共同扼制秦国,才可以有效地保障楚国安全。楚怀王只求委屈求全、苟且偷生。他听从靳尚等人的诬告谗言,而疏远了屈原。楚怀王死在秦国后,屈原苦劝新君顷襄王强国报仇。公子兰和靳尚仇恨在心,便在楚君面前说屈原的坏话。结果无能的顷襄王不敢得罪秦国,反而把忠心耿耿的屈原革职流放了。    
    屈原被流放之后,仍惦念国家命运,盼望楚君召他回朝理政。公元前278年,楚国郢都被秦国大兵攻陷,毁坏了楚王陵墓,顷襄王逃到了陈城。屈原看到国破家亡,满怀幽郁和悲愤投江而死。    
    “菊花鱼”不仅鱼形似菊,还在鱼盘鱼头上再插一朵色彩鲜艳的菊花,以菊花喷香、耐寒,极形象地隐喻爱国诗人洁身自好、忠诚国家的高风亮节,同时鱼肉之洁白鲜嫩也表达了屈原仁人君子的优秀品格。    
    “菊花财鱼”的制作方法如下:主料与辅料——    
    带皮财鱼肉500克,猪排骨汤200克,番茄酱25克,熟猪油和白糖各10克,精盐、胡椒粉各3克,醋、绍酒、葱末、姜末各5克,淀粉500克(约耗40克),芝麻油1000克(约耗200克)。    
    制作技艺——    
    1.将带皮的财鱼肉切成直径5厘米的圆柱状12段,表面剞成丝状的十字花纹,盛钵中加绍酒、盐各2克、胡椒粉腌渍,然后用淀粉抖散。    
    2.芝麻油下锅烧六成热,将上粉的财鱼段放漏勺中,下锅炸呈金黄色菊花形,沥油放入盘中。    
    3.炒锅留油50克置旺火上,下葱、姜、绍酒、排骨汤、盐、糖、醋、番茄酱烧沸,用淀粉调稀勾芡,淋入熟猪油,浇在菊花鱼上便制作完成。


第二部分:赤壁大战“逍遥鸡”“子龙脱袍”救阿斗  

    楚湘名菜“子龙脱袍”,系用形似小龙的鳝鱼烹制而成。制作时需蜕下鱼皮,让人联想到凯旋归来的将军脱下铠甲战袍,故得名馔美名。    
    相传三国名将常山赵子龙英勇盖世,百战百胜。当曹操大军和刘备血战当阳长坂坡一带时,由于双方力量悬殊,刘备只好在众将掩护下且战且退。赵子龙(赵云)负责保护两位夫人和太子阿斗。眼看曹兵重重围困,二夫人犹恐受辱,便含泪嘱托赵云千万护阿斗杀出血路,      
    为刘皇叔保留一条血脉。说罢便投井而死。赵云含悲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