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王将相与中华美食-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汁、烹炒、淋芡、滴油……不大会儿功夫,便从锅里盛出满当当、香喷喷、热腾腾的一盘大杂烩,立时端送皇上面前。    
    也许是时辰早过,乾隆肚里已经空虚,也许是总督家厨真的手艺绝伦,但见皇上品尝之后,便眉开眼笑,吃得有滋有味。用完餐后,乾隆传厨师上来听话。那位家厨尚不知深浅,惟有诚惶诚恐,跪在皇上面前不敢抬头。过了老半天,皇上竟叫厨师站立起来,问道:“此菜口味别致,朕甚满意。但不知有何名称?”厨师回答:“奴才不敢狂言犯上。这菜并无花样,只是奴才想到皇上洪福齐天,选用材料自当一应俱全,论说菜名该称全……”乾隆见厨师太过于紧张,连话也说不连惯,便想替他解围,脱口而出:“就叫‘全家福’吧,你看如何?”厨师惟惟称是,再三叩谢皇恩浩荡。总督一应人等均称“妙,妙,妙!”乾隆皇帝高兴之下,让人重赏了厨师。从此,“全家福”成为江南名菜了。另外,天津的“李鸿章杂烩”,也属同一菜品,荆楚名菜中亦有“全家福”,并有“带帽”与“不带帽”    
    两种制作方法。    
    “全家福”的制作方法如下:主料和辅料——    
    上浆虾仁50克,水发海参50克,猪腰片50克,鸡肫片50克,猪腿肉片50克,熟鸡片50克,熟猪肚片50克,油发鱼肚75克,熟火腿粒25克,水发香菇25克,熟笋片25克,青豆15克,绍酒15克,酱油25克,精盐1。5克,白糖15克,味精1。5克,肉汤65克,水淀粉60克,石碱0。2克,熟猪油750克。    
    制作技艺——    
    1。油发鱼肚用温水浸发后,放少许石碱去净油腥味,再用清水漂洗干净、控干,片成约0。5厘米宽的条,再切成3厘米长的段。海参漂洗后,切成3厘米长的段。香菇去蒂,洗净,斜片成片。    
    2。炒锅放在旺火上,用油滑锅,锅里放熟猪油150克,烧至三成热,放入虾仁滑熟,倒入漏勺沥油。锅里再放熟猪油700克,烧至七八成热,推入猪腰片、猪肚片、鸡肫片、猪肉片、笋片、鸡片、香菇、鱼肚、海参,用手勺滑散,熟后倒入另一个漏勺沥油。    
    3。炒锅内留余油20克,把已过油的原料下入,随即加绍酒、酱油、白糖、味精、肉汤50克烧开,用水淀粉30克勾芡,再加入熟猪油30克,颠翻几下装盘。    
    4。将干净炒锅置火上烧热,放入肉汤15克,下入虾仁、青豆、火腿粒,加入味精推匀,盛在先前做好的菜上面,故有“锦上添花”之说。


第一部分:游龙戏凤努尔哈赤“黄金肉”

    东北民间有一款名菜“锅肉片”,后来传到清宫御膳房,更名为“黄金肉”,身价倍增。其实“黄金无价人有价”只因为早年还未出人头地的努尔哈赤创出此菜,不然哪会有这般金贵呢。    
    努尔哈赤年轻时候,日子过得很艰苦。为了糊口,他进了总兵府当火头军,伺候总兵老爷一家大小的饭菜饮食。总兵大人是位养尊处优、无所事事的人,公务上不太动什么脑筋,      
    一日三餐却是异常的讲究。只见他每日里挺着大肚子、满身的肥油,挖空心思吃好每一顿饭菜。努尔哈赤明白总兵府严厉的家规:每餐必需做好八菜一汤,而且天天不得重样。下人要是做不到这些,轻则要受皮肉之苦;要是惹得总兵老爷生气了,做饭的丢了饭碗,就得去沿街乞讨过日子了。    
    按说总兵府家厨虽不足十人,也有八、九个之多。大家只好分工行事,每人每天设计一菜。这一天,其他七人均已成竹在胸,惟独努尔哈赤没有着落,眼看开饭时刻已到,人家烧炒已毕,七样菜入盘待上了。这时努尔哈赤急中生智,胡乱将大肉片入锅快烧,还没等别人看清楚他是怎么调制烹饪的,香喷喷的一盘菜顿时上席了。    
    过了许久时辰,总兵一家美餐已毕。下人开始收拾残席了,八个家厨也凑过去看究竟。奇怪的是其他七个菜基本上没动,惟独努尔哈赤上的菜全吃光了,连盘底都干净明亮。这时大伙才注意到努尔哈赤背着众人,正将脸蛋转到后边,偷偷地发笑呢。以后一连三天,总兵老爷指名要吃努尔哈赤做的那道肉肴。自然,老爷也给了他几多奖赏。    
    努尔哈赤靠小聪明讨得了主子欢心。总兵老爷将他取名的“黄金肉”正式列入家肴首席,经常用来招待出入官府的官员,这还是小事一桩。此后,努尔哈赤得以亲近总兵,茶余饭后学到了不少治军领兵之道,对他日后的发展,则可谓大有裨益。努尔哈赤对军事谋略心领神会,在许多年的积累和实践中,他终于成为中国历史上叱咤风云的一代汗王,他和他的子孙们建立的满清政府统治了中国四百余年。历届君主都念念不忘其祖努尔哈赤的开国功绩,清宫庭御菜名单中,也总将努尔哈赤首创的“黄金肉”位列其首,以兹纪念和尊宠。    
    据说老佛爷慈禧也很喜食“黄金肉”,每隔些时日,御厨便要恭敬地进献。老佛爷一边吃,一边向左右念叨祖先的恩赐。她身边的人,并非真的相信这一传奇。    
    但“黄金肉”做工精细,其金黄闪亮的色泽和酥嫩不腻的口感,却是有口皆碑的。    
    “黄金肉”的制作方法如下:主料和辅料——    
    鲜瘦猪肉300克,植物油500克,鸡蛋1个,绍酒、酱酒、白糖各15克,精盐、葱丝、姜丝、蒜片、米醋各10克,味精3克,鲜汤50克,花椒面2克,香菜段20克,湿淀粉30克。    
    制作技艺——    
    1。把无筋膜的瘦猪肉切成柳叶片,放进碗内,加少许精盐、绍酒煨制一会,再用鸡蛋、湿淀粉调成的浆液,抓拌均匀。    
    2。将碗里加入绍酒、米醋、酱油、白糖、味精、鲜汤等兑好汁水。    
    3。把大勺放进宽油,烧到四成热时,将肉片放进勺内滑开,倒入漏勺底油不留,再把肉片倒进勺里煎塌,等两面成金黄色时,把葱、蒜、姜、香菜段撒在肉片上,泼入兑好的汁水,最后撒花椒面,翻勺装盘即成。


第一部分:游龙戏凤三月桃花白鱼鲜

    三月桃花开江水,白鱼出水肥且鲜。    
    白鱼是松花江特产名贵鱼类。它生活在江河湖泊水的上层,鱼身细长,眼大鳃粗,小的不足50厘米,大的可达20公斤以上。白鱼肉质细嫩,体形美观,每年冬眠过后食用最佳。    
    白鱼入馔历史久远。早在唐代就是向京师进献的贡品。食白鱼美馔,不仅有很好的滋补      
    营养功能,还能治多种疾病。《食疗本草》载:“助血脉,补肝明目,炙疱不发,作脍食之良。”《开宝本草》载:“主胃气,开胃不食,去水气。令人肥健。”可见古人对白鱼评价极高,视之为美食珍品。    
    清代乾隆皇帝多次巡视上京,对松花江特产白鱼制作的鱼馔十分喜爱,每次都要点食,一饱口福为快。现在,“清蒸白鱼”是吉林特色菜。凡到江城一游的人,总会受到当地好客主人的热情款待,餐桌上自然少不得这道名菜。1963年国家领导人朱德和董必武畅游松花江和镜泊湖时,品尝了刚从水里捕捉的白鱼美味后,不住地称赞。其实白鱼入馔非常省工省时,只须稍加整治后上锅蒸到断生即可。    
    装盘后汤清味鲜,鱼肉软嫩,口感极佳,不愧为鱼馔上品。稍有不足之处则是鱼刺细小,吃的时候须加分外小心。在我国居住很长时间的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也有幸品尝过吉林特色菜“清蒸白鱼”。他对风景美丽的松花江向往已久。在游兴极浓时,服务员不失时机地送上鲜活白鱼蒸过的美食,真让国王食欲大发,食后久久难忘呢。    
    “清蒸白鱼”的制作方法如下:主料和辅料——    
    净白鱼一尾,猪肥膘肉、猪油各50克,味精1克,精盐5克,水发玉兰片、绍酒、火腿、油菜、水发冬菇各25克,葱段10克,姜块10克,鸡清汤300克。    
    制作技艺——    
    1。把白鱼刮鳞,去腮,除去内脏,用水洗干净。洗净后用开水稍烫,再用冷水冲凉,把黑皮刮干净,两面剞上斜刀口,摆在盘里。    
    2。将猪肥膘肉切成长3厘米的木梳花刀片,玉兰片、火腿、油菜切成长薄片,冬菇一切两半,分别摆在鱼身上。放进精盐、味精、绍酒,加入葱、姜块,倒入鸡清汤、猪油。    
    3。蒸锅上气后,把鱼放入,蒸20分钟,待熟后取出葱、姜块,把原汤滗在勺里,将鱼拖入盘子里,汤调好味,浇在盘子里即成。    
    


第一部分:游龙戏凤乾隆赐封“如意菜”

    蕨菜是我国民间广泛食用的蔬菜之一。东北三省的广阔地区都有适宜蕨菜生长的良好自然条件。每当春季,其他新鲜蔬菜奇缺之时,人们很容易采集蕨菜食用。用它做菜,既清嫩又滑爽,而且口感极佳,又富有营养。古人赞美它“日日思归泡蕨菜,春来荠美忽忘归”,可见钟爱之深了。    
    清代的乾隆皇帝每年秋季都去关外的热河行宫住上一段时间。因为那里有一个大的皇家      
    狩猎场。其时天空云淡,丰茂的野草渐变黄色,常有一群一群的野鹿及黄羊出没,最是打猎的好时候。乾隆狩猎既为兴趣所致,又是借以休养,消除长年在宫中理政带来的疲劳。每当这种时候,也正是地方官员得以觐见皇上献媚取宠的大好机会。热河官员们寻遍了当地名特土产去敬献。而特产蕨菜制作的美味菜肴,皇上吃得最为过瘾,便寻问来由。地方官员回禀山野之物,名叫蕨菜,其味佳美。乾隆认为“蕨菜”这个名称太俗气,当场封它一个“如意菜”的雅号。原来东北三省有道平常菜,名叫“肉丝炒蕨菜”的,后来在菜谱上易名为“肉丝炒如意菜”,也就是这么一回事。正因东北民间采摘新鲜蕨菜十分容易。人们采集后腌成咸蕨菜,便可保存很长时间了。四季可以食用,配上荤菜更加提味。此物营养价值很高,还有去热利尿、安神镇静、活血解毒、健脾强身的独特功效,所以不仅老百姓喜爱食用,连吃惯了山珍海味、南北大菜的乾隆皇帝,自然也会对它备加赏识。    
    “肉丝炒如意菜”的制作方法如下:主料和辅料——    
    腌蕨菜250克,里脊肉150克,胡萝卜150克,鸡蛋清2个,猪油400克,精盐2克,味精3克,干淀粉6克,姜、葱、蒜、香油各5克,料酒10克。    
    制作技艺——    
    1。把蕨菜老根去掉,切长3厘米的段,用温水泡约3小时,以去除咸水为宜。里脊肉切长8厘米长的丝,用蛋清淀粉上浆,胡萝卜在开水烫熟过凉。    
    2。炒勺里放进猪油,烧到四成热时,倒入肉丝,迅速滑散,嫩熟倒油控净。    
    3。勺里放底油烧热,加葱姜丝,煸出香味烹料酒,加胡萝卜煸炒,放进里脊肉丝、蒜丝、盐、味精煸炒,淋入香油即可出锅。


第一部分:游龙戏凤元世祖和“涮羊肉” 

        
    “涮羊肉”是北方地区的冬季时令美食。顾名思义,就是把羊肉切成薄片放沸锅里烫一下取出,蘸作料吃的意思。现今城里人以吃“涮羊肉”为时尚,试想一下:要是在寒风刺骨的冬天,屋外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室内却热气腾腾,人们围坐在火锅周围,用筷子夹起又嫩又鲜的薄羊肉片,边涮边吃边聊,岂不是别有一番风味。    
    “涮羊肉”又叫“羊肉涮锅”,最早始于南北朝时期的我国东北和蒙古少数民族地区。      
    当时的吃法简单,只不过是“煮羊肉”而已。到了北魏时期,才出现了用铜锅煮汤,将薄片的羊肉烫煮的食风,简称为“涮锅”,而且只是在少数民族地区里盛行。至于“涮羊肉”的吃法,大约始于元代古战场上,最早吃这种美味的则是蒙古族同胞。    
    据传,元世祖忽必烈在一次南侵时竟连续打了七天败仗。后来退却到一座山谷中,因无粮无米,军士们战斗力溃乏,在这危急的情况下,忽必烈唤来大将军哈密史,要他带人马到山上去捕捉飞禽走兽,暂解军中饥荒之苦。大将军哈密史领命亲自带领人马,跑遍了许多山峦,也没找到猎物。只因这里不仅石头多而且树木少,藏不了任何动物。即使有少量的野鸡山兔,也早被士兵们捕捉吃了,找了三天三夜还是无所获取,可真让哈密史着急了。他知道忽必烈的脾气,没有捉到野物回去是无法交差的。于是他就想出替代办法,下命两名随从火速回草原捉几头羊来。随从得令后不敢怠慢,日夜兼程,急驰赶回草原,捉来四头肥羊,交给哈密史大将军。复命的哈密史将羊献给忽必烈。忽必烈很高兴,急令随军厨师赶快弄熟了吃。这时军中上下全都急不可待地等着呢。一连几次派人去催,忽必烈还是不见吃的上来,他便大步走到厨房。原来活羊已经杀死,皮也剥离干净,厨师们正在用刀砍骨切肉。忽必烈向来性情急躁,哪能见人们如此慢动作。再则饥肠作响,实在不是滋味。他便从厨师手里拿过刀来,快速切下一二十块羊肉片,竟自往铁锅沸水中一丢,顺便用勺子捞出来,顿觉羊肉的香味直扑脸面。他也不管旁边众人如何看待,这位首领大口大口吃了起来。也许饥饿久了,此时备感味美可口,十二分地满足。    
    后来忽必烈南侵大胜,登上了元朝开国皇帝的宝座。一日突想起军中旧事,他下令宫廷御厨如法炮制当时的美味羊馔。御厨明白饥饿时才感到味道特别鲜美。眼下是每日三餐都是山珍海味,遍天下的美味都吃腻了,再吃那种羊肉片还会有什么味道,要弄不好只恐怕连自己的脑袋都难保住。于是,厨师们将羊肉精心切成特薄的片,在开水中烫熟后,伴上鲜美的作料,献给皇帝。到底好原料加上好调料起作用,忽必烈吃了,也还觉得味道鲜美,便问厨师这道菜有什么名称。进膳老厨师想了想,答道:“这叫做‘涮羊肉’,不知我主还满意吗?”太祖点头称是。此后这道美味又从宫廷传到了民间,“涮羊肉”终于成为我国美食苑中的一个重要品类,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    
    “涮羊肉”的制作方法如下:主料和辅料——    
    羊腿肉或五花肉750克,芝麻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