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李清照 康震-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画外音: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从“人比黄花瘦,”到“惜别伤离方寸乱,”再到“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以其女性身份和特殊经历写词,塑造了前所未有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扩大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那么,在李清照流传后世的七十余篇作品中,最具艺术创造力的是哪一篇呢? 

康震: 

  李清照在词的方面,她的这样一种很高的艺术的创造力,为她词境的创造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应该说她的词的艺术的表现力最为集中的,是体现在最著名的《声声慢》这首词之中。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  

  那么这一首《声声慢》,可以说写尽了李清照的内心的痛苦。这个词特别奇妙,劈头而来,就是连续十四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从来没有人这样写过,这是一种大胆的写法,也是一种天才的写法。“寻寻觅觅,”是动作,什么意思呢?今儿在房子里呀魂不守舍,一会走到这个房子,好像要找什么,一会又走到哪个房子,要找什么,一会儿又走回到这个房间里头,怅然若失,茫然若失,不知道丢了什么,也不知道要找回什么。 

  孤独的人,长期寂寞的人,都会有这种怅然若失的感觉。本来心情就很坏,本来就已经很孤独,又赶上乍暖还寒的时候,暮秋时节,是吧,冷暖天气交错,冷的时候突然来了一阵暖风,这天气刚好转暖了,突然又来了一阵凉风,乍暖还寒的时候,天气变幻的时候,我的心情也像这天气一样,最难平静,很难平静啊,最难将息。睡也睡不着,怎么办呢?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风急。晚上的时候,这一阵秋风来得更猛了,喝点酒吧,喝上三两杯酒,抵挡抵挡这傍晚的风寒,哪儿抵抗得住啊,你今儿就是把一坛子酒喝了,也挡不住,为什么呢?不是风寒,不是风急,是什么呢?是你的心寒,你的心里边急。喝酒打发不走愁怨,正在郁闷的时候,忽然看到一群大雁南飞,想起了自己沦落江南,她跟那大雁倒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所以正相识: 

  “却是旧时相识,” 

  那大雁在她眼里,已经变成了从北方的家乡南来的同伴。下来说: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这已经不是“人比黄花瘦”了,那个黄花瘦,那个花儿还在枝上呢,现在是什么呢,“满地黄花堆积,”已经连瘦都没有了,花儿已经死了,已经全部散落到地上,“憔悴损,”看着这些花儿, 已经憔悴了,已经死亡了,已经枯黄了,已经失去了生命了,谁还会把那花儿从地上捡起来,插到自己的头上来装扮呢?我现在这样一个孤苦伶仃的老太太,谁又会来倾听我诉说内心的孤独和寂寞呢?没有。我就像这满地堆积的黄花一样,没有人去倾听我,也没有人理睬我,就这样孤单单地打发着时光,这样一种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一直要捱到天黑的这种情感,如果不是离乱之人,如果不是长久地经历着情感上的孤独的折磨,是不会写出这样的词句来的。这个时候,老天也来凑数,下起了小雨,必须是在黄昏,必须是打在梧桐叶上,必须是点点滴滴。然后她说这般模样,这个样子,怎么能够用一个愁字来说得明白呢?换句话说,怅然若失的寻觅,冷冷清清的房间,凄凄惨惨的内心,冷暖交错的天气,黄昏时候的风寒,还有满地憔悴的黄花,旧时相识的大雁,以及点点滴滴的梧桐细雨,难道是用“愁”这一个字,能说得明白的吗?说不明白,也不想再说明白。 

  所以我们说,这首词,我们在读它的时候,觉得非常地顺畅,读这首词的时候,没有感觉到非得在哪个字上用一个什么注释,没有,全部都是寻常话语,说的都是大白话,每一句都很寻常,但又好像不寻常,每一个字用得都非常地明白,但是好像又经过了千锤百炼,这就是李清照在艺术上的一个很高的成就。 

画外音: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康震: 

  我们应该这样说,李清照因为有她独立的品格,有她坚强的个性,有她细腻的感情,还有她开阔的眼光,以及她很有造诣的艺术的创造力,这所有这一切聚合起来,才形成了李清照在婉约词派上的“一代词宗”的这样的地位。 

  那大家可能会问,老师那你说了半天李清照的词的创作,词的成就,那以前有很多的作家也写婉约风格的词,李清照跟他们相比,又有什么不同呢?我们说这个不同是很大的。在此之前,婉约词的风格大体被定型为含蓄婉转,缠绵细腻,而且大多是男性作家写女性的题材,写女性的相思,有的比女性写得还女性。李清照不一样,李清照笔下的这个女性的形象,不再只是那个呆呆地待在屋子里边,终日以泪洗面的僵化的形象,而是一个什么呢?而是一个有自己真实的感情,有自己真实的忧愁,并且能从忧愁中读出愤慨,能从她的感伤中读出倔犟的这样的一种婉约词。换句话说,在她的婉约词里边,有一种骨气在支撑着,也就是说,她的婉约词里边所写的女性,都是一个个有着鲜明个性的“人”。 

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即公元1155年,李清照在孤独、寂寞、甚至在有些人的嘲讽和诽谤当中走完了一生,她在临安去世,享年七十二岁。李清照这一生啊,应该(说)留下了太多的遗憾,但是我觉得,现在,她不必再感到遗憾了,为什么呢?因为她写的词,她写的诗和文,早已经深入人心,广为传颂。李清照曾经为她没有子嗣、没有后代而感到痛苦,但是现在,当我们在李清照的优秀的词作面前而被深深地打动的时候,当我们在李清照的墓碑前深深地叹息的时候,我想,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就是李清照以及她的文学并没有绝嗣,而是绵绵不绝、繁衍生长着,永远永远流传下去,在我们的心中成为永恒的一道风景。这就是我们所了解的李清照。 

画外音: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章丘人,生于北宋元丰七年,南宋绍兴二十五年逝世,享年七十二岁。李清照是南宋杰出女文学家,婉约词派代表人物之一,她的代表作有《声声慢》、《如梦令》、《醉花阴》等,著有《词论》,主张“词,别是一家。”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