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李清照 康震-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生,以他父亲三品大员这样的背景,将来肯定会在政治上颇有前途(前途远大)你说这样的人你不选他做丈夫,你选谁?李清照她自然也不能免这个俗。 

画外音: 才子佳人互有耳闻,李清照与太学生赵明诚有了一个不错的缘分,所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我们不难设想已经到了出阁年龄的李清照,一定会对自己未来的爱情生活有着一番浪漫而温馨的憧憬,那么,极富才情的李清照是否会在自己的作品中如实记录这种憧憬与感悟呢?而她与赵明诚是否会“有情人终成眷属”呢? 

康震: 

  事实上,在李清照早期词的创作中,也有对爱情的憧憬,比如说她在《浣溪沙》中这么写道: 

秀面芙蓉一笑开, 
斜偎宝鸭衬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 
半笺娇恨寄幽怀, 
月移花影约重来。 

  这个少女向芙蓉花一样美,靠在“宝鸭”香炉上,香炉的形状做成鸭子的形状,靠在那个“宝鸭”的香炉上,正在回味那甜美的一瞬间,回味的过程当中她觉得特别美好,这个美好就怎么掩饰也掩饰不住,终于那一丝笑容就像芙蓉花绽开一样,在她脸上就绽放开了,绽放得是如此地开,以至于人家路过的人,一看就能猜出她心里在想什么,所以说什么呢“眼波才动被人猜”,她一边想着一边情不自禁地就笑出来了。我们平常生活中也能遇到这样的事,所以你的面部表情容易泄露你内心的秘密。特别是她眼波一动,想的时候不是说俩眼死盯盯地盯着一个目标物在那儿想,而是一边想呢,滴溜溜、滴溜溜眼睛转来转去的,这代表她有活思想。她想了很多,就在这想的时候,路过一个人,当然这个人是假想的,看到这个姑娘,脸上荡漾着一层淡淡的、浅浅的、美好的、憧憬的微笑,眼珠还动来动去,美个滋儿地在那想什么呢?就把一个少女的一番情怀都泄露出来。 

  所以我们说李清照写词,她很小的时候就体现出来她的天才。我前面一再讲过,李清照写词有个突出的特点,是其他人都不大具有的,就是特别擅长写一刹那、一瞬间的动作,“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那一瞬间的动作被她捕捉到了,而且还有个特点,她写这一瞬间动作的时候,这用的词,用的语言特通俗,不难懂。既然你的动作是一瞬间的,那你表达这一瞬间的动作,如果表达得特学究气,那就不像是一瞬间了,好像在读历史一样。 

  她说“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这本来刚跟那个她的那一个约会过,又写了一封信,约会的信,寄出去了,等,等着等着就发狠了,她叫“娇恨”。“娇恨”这词恐怕是一种创造,有什么“娇气、娇滴滴、娇媚、娇生惯养”,没听说过一种恨叫“娇恨”,就是一边恨着,一边撒娇着,就是在撒娇当中生出恨意来,其实是因爱而生恨。为什么恨呢?就是怎么还不回信呢?等死我了你。其实是特甜蜜的,就是甜得要死,蜜得要死,但是呢,那人他还没来,所以说“半笺娇恨寄幽怀”,我这一番心思,什么叫幽怀呢?我这心思很密、很深,别人不知道,其实人早都知道了,那一笑,眼珠一转,人都知道她想什么呢,她自己以为这还是多大的秘密,写得特别地形象,这是很难写的。写文学作品,写诗词,比方说写一个杯子,它的外形,写一个桌子,它的外形,这很好描写,正方形,立方体。写人物的内心活动最难写,特别是写女性的内心活动,更难写。以往都是男性作家写女性的内心活动比较多,在古代文学作品里边。女性写自己的,好象是容易写,其实也不好写,为什么呢,人看自己最难。所谓“女为悦己者容”,一个女性,为爱她的男人而打扮自己,但她说实话,她不一定说是我这么打扮,女性自己就喜欢,她主要是为这男的看的。写人物内心活动也一样,是吧,所以爱得太深,又见不了面,见不了面就有点儿发狠,发狠就恨他,恨他是为了让他更快点儿来。就是古人说的写东西要搔到痒处,不可隔靴搔痒。这一下就把这个人物的所有的内心的隐秘的情感全部暴露出来了,所以叫“月移花影约重来”。最后放一句大白话,什么时候约会的时间才能到呢?别着急,慢慢就到了。 

  我们姑且不论这首词是不是李清照写自己的爱情生活的,但是,她写得太精彩了。我们说文学来源于生活,即便不是真正在自己身上发生过的故事,但是,我可以体验,这种体验是不是也有憧憬的意味在里边,肯定有,所以我们说这首词在李清照的少女时期,可以看做是她对未来的美好的爱情生活的一种向往,一种憧憬,同时,正是这首词,也让我们感觉到,李清照写“情”,的的确确具有天赋,具有很高的天才。 

画外音:才华出众的李清照,用一首浪漫温馨的《浣溪沙》,传达着自己对未来爱情生活的无限憧憬。李清照虽然生活在一个开明的官宦世家,很多行为举止可以不必像那些严格恪守封建礼法的家庭一样,但是,她毕竟生活在古代封建社会,不大可能跳出大的封建礼法和伦理规范,因此,虽然自己有一颗对爱情的憧憬之心,但却很难真的会在婚前与意中人谈情说爱,共诉衷肠。如此说来,李清照和赵明诚这对相互倾慕的意中人会见面吗,康震老师对此又会有什么相关依据呢? 
康震:事实上,我觉得很有可能李清照和赵明诚在结婚之前就见过面,我们虽然不能把它叫做约会,但显然他们是碰过面的。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因为有一首词可以间接地印证这一点,这就是她写的很名的《点绛唇》。这首词说: 

蹴罢秋千, 
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 
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 
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 

  这首词写得特别好,一大早上起来,太阳还没怎么升起来呢,我们的女主人公已经登场了。她起来干嘛呀,可能是要锻炼身体。她不是开始说了吗,“蹴罢秋千”,刚刚打完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这个“慵整”两个字用得特别好,为什么呢,说明她打秋千的时候用的劲儿特别大,以至于现在休息下来的时候都懒得去搓一搓、揉一揉自己的手腕子,“起来慵整纤纤手”。后边这两句呢也是非常奇妙的,“露浓花瘦”,花还没完全开,花上面还有露珠,证明这确实是个大清早。“薄汗轻衣透”,(这个)荡了很长时间的秋千之后啊,身上出了一层汗,穿的什么呢,轻衣,可能就是运动衫,运动衣呀,反正是便于运动的一身轻装,这个汗水已经把衣服都浸透了。所以你看中国的古典诗词啊,它很有趣,就这么短的几个字,把所有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都交代清楚了,那你要写小说的话,还不得一大篇儿啊。所以这是中国古典诗词它魅力所在的地方,也是李清照写词高明的地方,句子很短,话很少,但是因素是非常齐全的。 

  正在那儿准备搓手腕子呢,突然,“见客入来”,突然有一个人闯到这个后花园里来了,没防备,没防着,吓得怎么样呢,赶紧就往边上跑,所以她用了一个“袜刬金钗溜”,什么意思呢?连鞋都没来得及穿,就着袜子就往后边跑,说明她打秋千的时候是什么呢,光着脚丫子的,只穿了一双袜子。那现在客人突然来了,袜子还在脚上穿着,鞋也来不及穿了,就往后边跑,跑得太急了,头上的金钗也掉下来了,金钗也掉下来了,肯定就是披头散发了。所以,刚开始还是那么健康的,那么快乐的,那么锻炼身体的一个健康的形象,转瞬之间因为一个客人突然闯到后花园里来,变得她惊慌失措,手忙脚乱,披头散发,这是非常有动态的一个描写,但是马上就把作者的内心世界给暴露出来了。 

  这来的到底是个谁呀,难道是个武林高手不成,还是个什么不速之客?不是,其实这个作者非常聪明,她在提醒读者要注意来的是谁,为什么呢?她后边用了一句话说,“和羞走”,很害羞地,手忙脚乱地往边上跑,那为什么不“和怒走”呢?为什么不“和怨走”呢?为什么不“和恨走”呢?为什么不恼羞成怒地就不走了,站起来说,干嘛闯进我的后花园里来?所以,你注意这个词它很短小,但是它里面包含了很多你不经意地,可能注意不到的因素。“和羞走”,羞羞答答地跑开了,有点儿不好意思,那你想想看什么样的人才能让她羞羞答答的呢?才能不好意思的呢?很可能就是她想见的人。她很想见,但是不是在这个时候见,也许都约好了,但是这人来得太早了,来得太不是时候了,正好她刚打完秋千,出了一身汗,正好她有点疲倦,正好她连鞋都没穿,反正正好是她最不好看的时候,这个人看见她了,所以她“和羞走”。你说李清照高明不高明,她有很多词写得很简单,但是耐人寻味,魅力就在这个地方。刚才我们说了,这词很奇妙,也很美妙,就是这种感觉,特想见吧,见不着;刚一见吧,又不是时候;真让见了吧,还有点害羞,这种很微妙的这种感觉,让她一个“和羞走”点出来了。 

  这还没完,最后最精彩的是两句,“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棵青梅太重要了,怎么能在门边上就长这么一棵青梅呢,你以为她真的“和羞走”吗?她是“和羞”,但不一定非得走得干干净净的,她走在那边上,她还想回过头来,把那人瞧一眼。可是你不能说你站在那儿猛地回过身来你就看着他,这太显得没有风度了,太显得不矜持了,她必须得有一个掩饰,(是不是),就像歌词里唱得一样,我想悄悄地看一看他,却好像在看一瓶花一样。其实就是从李清照这个词来的,所以这时候得亏这有一株青梅,赶紧停下脚来,把这个青梅拽过来,鼻子凑上去闻了一下,就在这闻的当间一瞬间,这眼神可没在青梅身上,就到了那个人的身上,这是非常传神的,而且特别地通俗。我们并没觉得很难懂,是吧,把一个姑娘非常含情脉脉的、同时又有点俏皮的,还有那么点小心思,哎哟,把这些个微妙的信息全部都给我们写出来,你就在这儿仔细地品吧。所以我们说这样的一首词,我们有理由推断、或者推测,它也许就是与赵明诚会面的一个场景。 

画外音:李清照与赵明诚相互倾慕对方的才华与为人,有着共同的感情基础,可谓是志同道合,两情相悦。可是在那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时代,男女婚嫁的权利毕竟掌握在父母的手中,而李清照与赵明诚双方的父亲又是水火不容的政 敌,这样的人,如何做得了儿女亲家呢?他们会为自己的儿女幸福考虑而放弃纷争,化干戈为玉帛吗?而李清照与赵明诚这对金童玉女最终能否成就秦晋之好呢? 

康震: 那我们前面说了这大半天啊,李清照和赵明诚看来是两情相悦,你觉得我的词写得不错,是个才女,我觉得你这个金石字画的收藏鉴别也是专家,也是一个才郎。问题在于,刚才我们刚刚讲过,这两个家庭的背景是有很大不同的,他们俩两情相悦了,他们父母之间,会不会两情相悦呢?尤其是这个李格非和赵挺之之间,会不会两情相悦,这就是很大的问题,我们得特别地为李清照和赵明诚感到幸运,为什么呢?这就是好像专门给他们预留出来的一段空白的时间。我说这个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在他们两个相遇、相识和相爱的这个当口,就是宋徽宗刚刚继位的时候。宋徽宗刚一继位,执行了一个折中政策:我既不偏袒新党,我也不偏袒旧党,所以他立的国号叫“建中靖国”,不偏不倚,新党的人我也用一点,旧党的人我也用一点,你们别吵吵。在这样一种政策下面,新党和旧党的那种冲突、那种矛盾,就慢慢地趋于缓和了,这是他们很幸运的一点。要像以前,两党都打起来了,那他们两个也脱不了干系。还有一点,赵挺之和李格非虽然同属于新党和旧党,但他们两个都不是新党和旧党的领袖,他们只是里边的成员,所以呢,他们两个人之间,没有那么深的过节,也没有那么直接的政治的冲突,更何况两个人都同朝为官,都是京官,都是山东人,同乡。所以在这样一种大的环境和小的环境底下,这两家人看到自己富有才华的公子和我同样富有才华的千金,能够两情相悦,结为百年之好,又有什么阻挡的理由呢?所以我说,这赵明诚和李清照的结合是非常幸运的,按他们的家庭背景,这两个人是很难揪到一起去的,所以我们说李清照、赵明诚的婚姻用一个词来概括,可以叫作“门当户对”。 

  我们现在一说起“门当户对”这个词,觉得像是个老词儿,有点封建意识在里头,其实不然。在我们的脑海当中,总觉得比方说,这个美丽的公主爱上了个穷书生,高傲的王子爱上了一个灰姑娘,这样的爱情好像才是人世间最灿烂、最金贵、而且最浪漫的爱情。我们当然不否认,社会等级差别很大的情况下,也会激发出特别伟大的爱情,但是我们更不能否认一个事实,就是门当户对的基础上产生爱情的可能性会更大,而且一旦产生之后,它的持久力也会更长。而且,我觉得这个门当户对的概念,也不能给它狭隘化,它不仅仅指的是社会地位、经济地位的门当户对,更重要的是婚姻的双方,男性和女性之间在知识水平、在思想境界、在审美趣味等各个方面要门当而户对,只有这样两个人的感情、两个人的婚姻才能维持得更加长久。所以我觉得李清照和赵明诚的这个婚姻就是属于这种更深层次上的门当户对。那好了,现在赵明诚二十一岁,李清照十八岁,顺理成章地结为百年之好,下面我们就很感兴趣的一个问题是:像这样一对金童玉女,这么有才华,那他们的婚姻生活要说幸福,会幸福成一种什么样子呢,对不对?就是他们这两个人在一块儿成天居家过日子,会过成一种什么样子呢,这是我们非常想了解和想知道的,这也就是我们下一集所要给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