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新职业观-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9你对上司、同事或下属的生日记得很清楚吗?()    
    10当公司的前台小姐不在时,你经常为来公司的外人倒杯水吗?()    
    11当新员工来公司后,你会帮助他熟悉环境和工作流程而不觉得这只是人事部的事情吗?()    
    12假如老板或上司错怪了你,你还相信上司是为你好而批评你的吗?()    
    测评标准    
    “对”得4分,“接近”得3分,“偶尔”得2分,“否”得1分。    
    37~48分:很有爱心,是公司和家庭中的模范,大家为你高兴,因为你给大家带来了爱的暖流。    
    25~36分:有爱心,但缺乏细心和温情,需要散发爱的魅力和情感的感召力。    
    17~24分:有爱心但很不够,体贴关心他人不够,要知道只有不停止地付出才能尝到真爱。    
    10~16分:极度缺乏爱心,以自我为中心,不知道爱为何物。需要爱的呵护,并进行一定的心理治疗。    
    问答题     
    1当你向下属说明“我的任务就是服务好你们”时,你需要做出的行动有哪些呢?    
    2我如何才能热心服务于他人,并自己享受为他人服务中的美好意义?    
    3我有什么才能和品质可以使我服务于周围的人?    
    4如何理解并执行“公司内外都是服务”这句话?


《新职业观》 第三部分天职必须圣洁(1)

    现在没有哪个问题比诚信问题更能成为职业人士热切关注的话题。假冒伪劣产品横行市场,有人认为现在“除了骗子是真的外,其他的都是假的”;职业道德匮乏,各级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员中,不少人的腐败、蛮横、不礼貌言行已经严重摧残着社会的公信力;企业中资方与员工之间互不信任,集体跳槽、泄露商业秘密者有之,另起炉灶、分庭抗礼者有之;更有甚者,贪污受贿、携款潜逃。社会中的伦理失范和职业道德滑坡达到人们难以承受的地步。    
    我认识一个从事汽车配件销售的北京企业家,他的分公司、办事处遍及全国,他经常不断地给全国各点发货、汇款,使他担心的就是各点上的员工会不会侵吞、挪用和偷走资金及设备。以前发生过几次外地员工携款潜逃的事情,最后诉诸于法律后不了了之,因为既抓不到人,又在当地进行诉讼花不起时间等成本。所以,他对我说,他公司的问题法律是解决不了的,只有靠员工的良心和诚信。过去,他不敢发货和汇款又不得不发货和汇款,每天都处在担心和恐慌之中,见到我后,才感到员工的道德和信仰是何等重要,这是任何制度和法律都无法比拟的。    
    经济学家赵晓因为极力主张市场伦理和信仰建设而被称为“赵伦理”,但他说他以前是个“市场原教旨主义者”,就是相信市场万能,市场能解决一切问题。结果中国的现实使他感到在很多问题,尤其是诚信问题上市场几乎无能为力,为此他指出市场伦理和个人信仰才是健全的市场经济的出路。    
    赵晓先生在《市场经济的局限与信仰的价值》一文中指出:“市场经济叫人不偷懒,却不能叫人不撒谎,也不能叫人不害人。这使得单纯由利益驱动的市场经济存在着一种天生的危险,就是它有可能导致一个很坏的情形:诱使人们勤奋地撒谎、勤奋地害人,不择手段地谋取财富。有人会说,那是因为市场经济不完善,完善的市场经济是不会这样的。但是,市场经济光靠自身永远也不可能完善,因为许多的经济学研究都表明,市场有诸多天生的缺陷和‘失灵’的地方,它只能叫人不偷懒,而不能叫人不撒谎及害人。”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诺思说:“自由市场经济制度本身并不能保证效率,一个有效率的自由市场制度,除了需要一个有效的产权和法律制度相配合之外,还需要在诚实、正直、公正、正义等方面有良好道德的人去操作这个市场。”    
    在这里,伦理道德的问题在经济领域被凸显了出来。不仅宏观的市场经济需要伦理与信仰,微观的企业内部也需要伦理与信仰。其实任何企业都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有关做事的硬件,如战略、技能与成绩等;一部分是有关做人的软件,如伦理道德、价值观与信仰等。在一个企业里,战略指导做事,而伦理道德指导做人,引领企业的文化和总体航向。一个只注重战略和绩效,忽视道德和如何做人的企业,注定会因自己的肤浅而导致企业文化的解体、团队的四分五裂、客户的丧失殆尽。    
    全美最受欢迎的商务作家罗伯特•;海勒对GE文化的描述是这样的:“对于杰克•;韦尔奇,真实、公正和诚信不只是一种理想,而且是为了赢得竞争、增长利润和打胜商战的首要武器。它们是他在GE建立的文化的基本原则。”职业人士都很熟悉的Google的企业宗旨中,有一条就是:“企业不需要用不正当的手段赚钱(You can make money without doing evil)。”    
    根据英国《经济学家》统计,约有3/5的美国大企业设有专门的企业伦理机构,欧洲约达一半的大企业也设置了负责有关企业伦理工作的机构,世界500强企业的绝大多数也都有自己的伦理培训机构。对员工进行企业伦理培训,也是诸如摩托罗拉、马丁马莱塔等世界知名企业享誉世界的根源。它们以健全的道德培训机构和体系,使公司发展获得了道德上的无形资本。    
    摩托罗拉曾宣称,为了员工的健康成长,组织每个员工每年学习80~100小时,其中包括企业伦理培训。马丁马莱塔一直致力于限制公司经营中的不道德行为,努力提高公司的竞争地位。公司设立了企业伦理培训委员会,主席由公司总裁担任,其他五个伦理主管职务也都由副总裁级别的领导兼任。董事会还授权在伦理培训委员会之下设立公司伦理办公室,由伦理培训委员会与伦理办公室共同负责公司伦理培训项目。    
    在西方企业,很少谈及“企业文化”这个词,谈论更多的则是“企业伦理”这个概念。所以当2004年我们在推广现代职业精神的时候提出企业伦理,几乎所有国内读者感觉很陌生。正是西方企业及其员工对伦理道德的重视,才使欧美的经济和企业不断做大做强,而那些不重视企业伦理建设的发展中国家,甚至连市场经济的地位也难以获得。现在,中国企业为与世界接轨,确实到了重视企业伦理与员工道德操守培训的时候了。


《新职业观》 第三部分天职必须圣洁(2)

    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对世人有卓越贡献及深远影响,被尊为“大师中的大师”、“现代管理之父”。他曾就职业精神说过一段精辟的话:“有些人也许知道得不多;表现不好;判断力不够;能力也不足,可是他们造成不了大伤害。但如果他们没有好的品格和诚信,不论他们有多大本事,多聪明;多成功;他们会破坏,甚至会毁了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人,他们会毁了企业精神,而且会毁掉了企业的成就。”    
    最近在北京CBD举办的一次国际企业管理论坛上,美国著名管理咨询专家、全球商界国际教练协会的创办人之一米勒德•;莫凯德博士提出了“蓄意式的商业诚信”(Intentional Business Integrity)概念,对众多职业人士的心理冲击很大。所谓蓄意,就是为达到一个结果;决定所采取的行动。蓄意式的商业诚信,是一种真正去做、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诚信。它给我们招来并留住长期客户,并能建立一个具有和谐、关系良好;又有最佳生产力的团队。与此相对的是条件性的诚信,它使员工较注意短期利益、自私、无能力又缺承诺,造成公司混乱、赔损及企业失败,也造成整个商业界的败坏、贪婪和不信任,有可能最终使我们成为骗子和小偷。    
    米勒德•;莫凯德根据他40多年的研究,发现蓄意式的商业诚信对造就满意客户方面具有决定性作用,如果职员遵循蓄意式的商业诚信,就会赢得至少一个满意的客户,而一个满意的客户,会把你的名字告诉最起码5个其他人。如果重大问题当场解决,10个客人中,9个会回来。如果重大问题最后解决了,10个客人中,7个会回来。而条件性的诚信只能带来不满意的客户,在这些客户中,只有4%的客户,会告诉你他们不满意。其他96%的客户,会到别处去做生意。91%的客户;再也不会回头。每个不满意的客户,会告诉 8~10个人他们的不满意。每5个不满意的客户中,有1个会告诉20个人他们为什么不满意。    
    诚信是现代职业精神的重要标志之一。现代职业精神源于新教伦理的天职观,天职的“天”,代表的就是神圣、圣洁、干净的意思。职业是天职,所以职业应该是神圣的、美好的、圣洁的、干净的,绝不能容许人的恶行去败坏、去玷污。奠定现代职业精神基石的伟大思想家马丁•;路德把工作也看作是“上帝的面具”,意味着上帝就在工作中,虽然是隐藏的;但在时刻监督我们。这种观念比儒家的“慎独”更有约束力,因为如果人在只有一个人的情况下,确实没有任何力量能够约束他,必须还要另有一双眼睛。    
    我们每个人在工作的时候,要时刻遵循伦理规范的约束、时刻感受信仰对我们的关照,我们要杜绝人性之恶对神圣工作的戕害、将工作作为永恒、洁净的天上之物来看待。巍峨的公司建筑、宽敞的会议大厅、统一端庄的服装并不是庞大组织值得炫耀的东西,企业内部恪守的职业道德才是能引以为荣的标志。


《新职业观》 第三部分尽力挣钱、尽力省钱、尽力捐钱(1)

    英特尔副总裁、首席技术官(CTO)帕特•;基辛格是一个标准的职业人士,他18岁就到英特尔工作,32岁成为英特尔的副总裁。他在他的自传《平衡的智慧》一书中写道:“我非常羡慕约翰•;卫斯理(John Welsley,1703—1791年)的一生。他对财务问题做了三点总结,如果算不上令人吃惊,也是非常发人深思的。那就是:尽力挣钱、尽力省钱、尽力捐钱。”    
    尽力挣钱就是说我们应当努力工作,力求成为一位成功而杰出的雇员,得到适当的回报,并为公司创造大量财富。尽力省钱就是说要节俭朴素、认真计划、做好预算;充分利用我们的投入、才智和能力做出巨大成就。最后是尽力捐钱。尽力挣钱、尽力省钱的终极目的就是要为永恒的事业慷慨捐赠。    
    帕特•;基辛格在自传中写出了美国职业人士推崇的财富观——尽力挣钱、尽力省钱、尽力捐钱,这句话的英文是:gain all you can;save all you can;give all you can。我当时写《天职》时因参考港台译法译为“拼命挣钱、拼命省钱、拼命捐钱”,结果引来一些人的误解,说你怎么连生命都不顾了去挣钱呢。确实,“you can”是尽你所能的意思,译为“尽力”更好一些。说这句话的是18世纪著名布道家约翰•;卫斯理,他的影响遍及英国和北美新大陆,他也是至今仍具有巨大影响的卫理公会的创始人。    
    约翰•;卫斯理本人也终身践履这句格言,他计算自己的生活日常开支是20英镑,除了这20英镑留给自己花销外,其余的全部捐献,这样的生活准则他一直坚持到逝世。自有职务、薪资开始起,虽然他每年都涨升薪资,从50英镑到100英镑最多时到1000英镑,但他一直只留给自己20英镑。    
    约翰•;卫斯理律己甚严、刻苦节俭,但他鼓励新大陆的人们大力发展工商业,尽自己所能去赢得财富、积累财富、扩大再生产,这完全超越了传统的观念。在人类的前现代时期,弥漫的是传统的消极财富观,中国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之说,西方流行逃世的修道主义:认为财富是得救的障碍,人应该逃避钱财就像逃避魔鬼一样;贫穷能使人特别亲近上帝等。    
    这些传统观念在人类步入现代社会后土崩瓦解。我去温州给一些企业家进行财富观讲座时,提到南宋时温州的一位哲学家叶适先生,他对待“义利之辩”观点非常进步,与朱熹等人的“理学”分庭抗礼,他主张“义利并举”、“通商惠工”和“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耳”。这些思想对温州一代商人的培育、对温州商业文明的塑造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在那次讲座上,我重点讲了加尔文的积极财富观。加尔文认为“世界就是我们的修道院”,而工商业等职业活动是我们在世界这个修道院中修道的方式。财富是一种考验,考验人能不能拥有财富而不改心中对生命信仰的坚守和顺服;考验人能不能在动机、赚取与使用上,将财富转化为高尚和具有永恒价值的事物。人可能在财富上堕落腐化,但也可以在它上得胜。人应该积极面对财富诱惑所具有的紧张性,在这条险路上虽然一不小心就可能堕落,但信仰的使命却是在这堕落的诱惑上向罪恶夸胜。    
    当财富诱使人坑蒙拐骗、沉溺于罪恶的人生享乐之时,它在道德上方是邪恶的;但若财富意味着人履行责任、实践信仰,意味着战胜诱惑、富民益人,则它不仅在道德上是正当的,而且在信仰上具有永恒的价值。职业人士将自己在职场上的表现当作信仰的见证,确实有更高的心志为信仰赚钱,又若他将所赚来的钱用在有益他人和社会的事上,那么,他所从事的职业和背后的利润,就已经转化为永恒的事物了。    
    实际上在当下,“尽力挣钱”是一个不必大力鼓吹就能被人效法的口号。倒是后面两句,对当代中国具有巨大的警示作用。我们知道,现代职业精神来源于新教伦理中的“天职观”,正是这种观念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天职观与禁欲主义是分不开的。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写道:“获利的欲望,对营利、金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