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青海-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察尔汗 …10。4 19。1 囊谦 …6。6 13。2    
     诺木洪 …10。3 17。2 沱沱河 …16。2 7。5    
     香日德 …10。1 16          
     天峻 …15 10。5          
    (此表为青海历年天气平均值,仅作参考之用。)    
         
    3政区    
      青海省现辖西宁市、海东地区,以及海南、海北、黄南、玉树、果洛5个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等,共8个市、地、州。    
    省会西宁市 下辖7个县级行政单位 城东区、城中区、城西区、城北区、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湟中县、湟源县    
    海东地区 区首府驻平安县平安镇,下辖6个县级行政单位 平安县、乐都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互助土族自治县    
    黄南藏族自治州 州府驻同仁县隆务镇,下辖5个县级行政单位 泽库县、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尖扎县、同仁县、李家峡行委    
    海南藏族自治州 州府驻共和县恰卜恰镇,下辖6县级行政单位 共和县、兴海县、贵德县、贵南县、同德县、龙羊峡行委    
    海北藏族自治州 州府驻海晏县西海镇,下辖4县级行政单位 祁连县、门源回族自治县、海晏县、刚察县    
    玉树藏族自治州 州府驻玉树县结古镇,下辖6县级行政单位 玉树县、囊谦县、曲麻莱县、治多县、杂多县、称多县    
    果洛藏族自治州 州府驻玛沁县大武镇,下辖6县级行政单位 班玛县、久治县、达日县、甘德县、玛多县、玛沁县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州府驻德令哈市,下辖8县级行政单位 德令哈市、格尔木市、乌兰县、都兰县、天峻县、冷湖行委、大柴旦行委、茫崖行委    
    3人口    
    青海省幅员辽阔,地广人稀,2002年底,青海省总人口528。60万人。其中市镇人口199。20万人,乡村人口329。40万人。汉族人口288。99万人,少数民族人口240。60万人。    
    如果旅行者深入柴达木盆地和青南高原腹地,常常开上数小时越野车可见不到一两家牧户。因为在牧区,6个自治州平均每平方千米不到3人,其中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每平方千米仅为1人。而在东部农业区人口则相对稠密,特别是西宁市区,平均每平方千米近2000人,海东地区为120人左右。    
    背景资料:青海无人区    
    一般说来,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原,气候地理环境严酷,农作物无法生长,人类难以生存,是“生命禁区”,也被称作“无人区”。青海处于高海拔的河流、湖泊、盐泽、雪山、冰川、冻土、沙漠、戈壁、石质山等地形,合计总面积达4亿多亩,占全省总面积的近39%,这些地方基本上都是无人区。    
    其中面积最大的可可西里无人区,是全球第三,中国第一大无人区,仅次于南极、北极;位于中国青海、西藏、新疆之间。海拔高达4500…5500米,氧气含量不足海平面37%,常年气温平均只有零下…4度,风雪雷雹,盐滩沼泽,构成了完全不适于人类生存的环境,珍贵而充满传奇色彩的藏羚羊就生存在这里,可可西里也是国内为数极少的保存着原始状态的自然之地之一。    
    然而人类的生命力和生存能力是无比惊人的。真正深入这些无人区,举起你的望远镜常常会看到灰破但坚固的毡帐,甚至还有如织的羊群,而更令人惊叹的是,青藏铁路也如同一道彩虹,安全铺架过了这片蛮荒的土地。    
    


第一部分第4章民族介绍

    3民族    
    “青海通史”其实也是一部中国西部少数民族的发祥发展史。这里人口和文明不断迁徙变化,从古老的羌氐族群,到吐蕃的扩张强盛,到蒙古民族的游牧开发和撒拉、土族安居高原,以及汉族与这些少数民族的血脉相通……这些都使我们感受到居住在青海的43个少数民族,才是推动巨大历史车轮进步的主要力量。    
    在这40多个民族中,世居青海并建立了自治地方的少数民族有藏、回、土、撒拉和蒙古等五个,人口240万,占全省人口近一半,少数民族聚居区的面积,更占全省总面积的98% 。这些民族历史悠久,保持着优秀的文化传统,他们独特的风情礼俗,在婚丧嫁娶、节日娱乐等等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所体现,而充满异族风情的民居、服饰非常吸引旅行者的目光,无疑是描画青海的最绚丽的颜料。    
    下面着重介绍青海省主要少数民族的习俗和禁忌,这是在青海省旅行必须先了解的。关于少数民族的节日,会在景点部分详细介绍。    
    4藏族除西藏自治区外,青海省是我国藏族的主要聚居区。藏族也是青海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同时也是青海省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居住最广的一个民族。主要分布在玉树、果洛、海南、黄南、海北、海西六个自治州,也散居在西宁市、海东农业区各县。    
    藏族自称“博”,自古至今,先后有“吐蕃”、“西番”、“图伯特”、“唐古特”、“藏番”之称,有自己本民族的语言、文字,文化相对发达,青海藏族统一体中既有羌人、鲜卑人、蒙古人、嗢末人的成份,也有汉族的成分,其中青海土著居民羌人和吐谷浑人为其主要成份。青海藏族群众主要从事牧业和农业,信仰★藏传佛教(也称喇嘛教)★。    
    由于长期受宗教影响,藏族人民生活中禁忌较多,为了在青海旅游的愉快,一定要有所了解。从事牧业的藏族群众居住在用牛毛织成的藏帐内,★帐房★不透风、不渗水,冬暖夏凉,搬迁方便。帐房中央是泥巴垒成的锅灶,两侧是睡榻,正中供奉佛像或佛经,陈以清水碗、酥油灯。地上铺有毡毯或皮张。客人进帐房时,一般男性应从帐房中央绳索的左边进,女性从右边进,并以男左女右的顺序就坐,主要的★禁忌★有:不能用脚踩踏锅灶,不能向佛像和老人的方向伸腿,不能跨越主人的衣物,不能和酥油灯接火吸烟,不能取用敬佛的清水碗,佛像前不能脱鞋袜,灶火前不能烤脚或鞋袜,一定要用他们的勺子在缸内取水,不能用自己的器具。不能打藏族人家的狗,不能射击和攻击秃鹫、老鹰等。藏族忌食圆蹄牲畜和有爪子的动物,如骡、马、驴、猫、狗、鹰等,也不能借用他们的工具和炊具,来宰杀和煮食这些动物。另外藏族人家遇有病人时,会在门口堆有柴火,或在白天放下帐房门帘,除非主人同意,否则不能进去。    
    以农业为主的藏族,与汉族的住宅基本相同,但是在房顶或墙头、院内挂有经幡。门上也常常绘制些色彩鲜艳的风马牦牛图案。在玉树州、果洛州、黄南州的藏族群众,居住在用片石、泥巴垒砌成的★“碉房”★内,碉房多为两层的平顶建筑。在果洛州的班玛县,则可以看到三层的碉楼,每层都有形似天井的方孔,楼梯是用圆木砍踩脚的独木梯,全部是用石料砌成,这种“碉楼”在其他藏族聚居区几乎难以见到。农业区的藏族群众生活习俗也基本与牧区藏民保持一致。    
    青海的藏族寺院众多,在寺院不能用手模佛经、佛像、法器等,更不能跨越。转经轮时,一定是从左向右转。藏族群众的头和帽子忌讳乱摸,旅行者还应尊重印有经文的纸张和刻有经文的石头。    
    4回族回族是青海省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遍布全省,并与汉、藏、土、撒拉、蒙古等少数民族杂居,其中最为集中的聚居地主要在西宁市的城东区,化隆和门源两个回族自治县,民和、大通、湟中等县。    
    青海回族源起比较复杂,据载远在唐、宋时期,青海高原就有回族同胞活动,元代后有大批回族进入河湟流域。成吉思汗西征东归,大批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和波斯人来到青海。明清时期,又有大批内地回族移民移居,也有甘肃、陕西等地的回族为避难、逃荒而迁徙定居在青海的。    
    回族使用汉语文,全民信奉伊斯兰教,生活中及宗教生活中保留着一些波斯语和阿拉伯语。居住在城镇的回族擅长经营商业、饮食业和毛皮加工业等;居于农村的回族在种植蔬菜、瓜果、园艺和饲养奶牛羊方面有丰富经验。    
    回族民居往往靠近清真寺而建,一家一院,清洁整齐,多备有浴池或浴室。由于宗教信仰的严格限制,与回族群众接触要特别注意那些习俗★禁忌:★在饮食方面尤为严格。除我们知道的回族禁食猪肉外,还禁食马、骡、驴、狗肉,禁食动物的血、马奶、马奶酒,宰杀牲畜须请阿訇或清廉的长者按规矩进行;禁食鸽肉;同时禁饮浑浊的水,也不能用浑浊的水洗涤食物;抽烟喝酒被视为劣习,严格禁止;到回族人家做客,不可不脱鞋就上炕,吃馍馍油香时,要先掰开再吃,不能张嘴就咬。在做饭、盛饭、倒茶、吃喝前,回族群众往往要以阿拉伯语默念“比斯命亮”(奉特慈普慈的真主之命),敬茶、端饭要用双手,撒在桌子上的饭渣,要拾起吃掉,忌反手舀倒。另外按照传统回族群众屋内一般不张贴画有人像及动物的画及照片,以避崇拜偶像之嫌。    
    回族的这些禁忌不仅存在于访问家庭的时候,在饭馆吃饭,以及到清真寺参观等时候也应特别加以注意,一些基本的尊重和丰富的伊斯兰教知识会给你在穆斯林聚居区的旅行带来更多的愉快感受。    
    4土族土族不但是世居青海高原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也是一个非常富有传奇色彩和独特风情的民族。被称为“彩虹”的民族,也是歌声和舞蹈编织的民族。土族主要聚居在互助县、民和县、大通县、乐都县、同仁县,和甘肃省靠近青海的地区。在青海省临近西宁市的地区,分辨土族的最好方法就是土族女子的服装,那绚烂的★“五彩袖”★是她们特有的美丽。土族使用本民族的语言,全民信仰★藏传佛教★。    
    土族人自称“蒙古儿”、“土昆”;有自己本民族的语言,日常使用汉文,部分土族群众通藏语。拒考族源以吐谷浑为主体,也传与蒙古人及匈奴等突厥沙陀有很深的渊源。    
    居住在青海省河湟地区,从事农业生产和酿酒业、畜牧业、园艺业的土族人民非常热情好客。得知宾客临门,主人一般都要在大门外迎接,为来客献哈达、敬酒,客人上炕就坐后,主人会端来奶茶,有意思的是,奶茶中放有两颗红枣,如果你不吃掉,主人一直会给你添茶。    
    土族也有一些属于本民族的禁忌,比如忌过中秋节,中秋之夜,那天还要向月亮撒一把草灰。土族★忌吃骡、马、驴肉★,还要记住,到土族人家做客,不要数主人的牛羊。上炕就坐时,不要坐到主人的枕头、被子上。在家中有病人时,土族人家会在门旁贴一方红纸,或在门旁煨一堆火,这时候你是不便进入的。    
    


第一部分第5章服饰介绍

    背景资料:青海土族服饰    
    土族服饰流行于青海互助,兼有蒙古族和藏族的特点,衣服鞋帽上刺绣非常丰富。妇女咖啡色镶边毡帽(未婚女子不戴),身穿开衩大襟蓝、黑长袍,外镶宽边短坎肩,称“砖包城”。少妇穿花袖长袍,从袖根开始分蓝(天)、白(云)、红(太阳)、绿(树木庄稼)、黄(土地)、黑(地下宝藏)等色。穿从膝部有一指宽的白条相隔、上蓝下黑的裤子(未婚女子有上蓝下红),穿绣花长统靴。男子戴白色织锦镶边毡帽,穿开衩长袍或大襟短装,外套镶宽边坎肩,有多层绣图案假领,系墨绿色腰带,穿后跟绣花白袜子和转云双梁鞋。他们绚丽而充满欢乐色彩的服饰,给自己的民族赢得了“彩虹民族”的美誉。    
    4撒拉族撒拉族是青海省独有的,人口较多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和化隆县甘都等地。古称★“撒拉回回”★,自称“撒拉尔”。汉文史籍中对撒拉族的称谓多达十几种。建国后定名撒拉族。    
    关于撒拉族的来历和形成,除流传一些口头传说外,没有详细的文字记载,故一向众说纷纭。一些研究者经过考证和研究,初步确认在13世纪——元代时,古西突厥乌古斯部撒鲁尔后裔,从撒马尔汗经长途跋涉,迁移到青海省的东部,与周围汉、藏、回、蒙古等族融合,渐渐形成今天的撒拉族。所以撒拉族在人种划分上是白种人,这是他们比较特殊的地方。    
    撒拉族有本民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但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通用汉语文。全民信仰伊斯兰教,在宗教生活中有一些波斯语和阿拉伯语。撒拉族居住在黄河谷地,主要从事农业以及园艺业、商业和饮食业。    
    撒拉族人家的住房既不同于青海汉族的四合院,也不同于土族的庄廓,向阳的一面为平顶式住房,门面上雕有各种花纹图案,庭院内喜种花椒、核桃、杏、梨、苹果、葡萄、辣椒、黄瓜等植物。夏秋季节到循化县撒拉族人家做客,宜人的庭院,香气扑鼻的果子树,会留下最美好的记忆。    
    关于★禁忌★,你应该记住,撒拉族也是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基本与回族的风俗相同,不再赘述。特别要注意的是撒拉族宰牛羊时,旁人忌说“杀”,应说“宰”;撒拉族人家若有人去世应说“定了”,忌说“死了”。到清真寺参观时,一般不要进入礼拜堂,若想进去,应征得教长、阿訇的同意,并要脱去鞋子;在寺内不要吸烟、唱歌、或大声喧哗,更不要翻阅经典等。    
    4蒙古族蒙古族主要居住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海北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以及青海省东部也有分布。蒙古族有自己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全民信仰藏传佛教。在青海的蒙族多数居住在水草丰美、森林茂密的高山草原,主要从事畜牧业,擅长饲养马、骆驼。    
    蒙古族牧民现在大多已经改游牧为冬夏2季轮牧,夏季居住毡房,也就是★蒙古包★,冬季则到定居的平房居住。蒙古包由木、竹或铁制的可折叠的支架(哈纳)和圆形围架支撑,周围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