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4095-帝国潜流-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韦伯认为,“权力意味着在一种社会关系中,人们在具有反抗的情况下,仍然能够贯彻自己意志的任何一种机会,而不管这种机会是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之上”。在一个组织中,如果权力的产生和执行,不以人们的社会承认和拥护程度为前提,尤其是在多科层组织内部,例如国家和社会,如果只借助对人事任免权的完全控制,形成所谓的“完全依赖性结构”,那么任何一个组织的当权者都能以集体的名义,拥有对各种机会和资源分配的权力,而这种权力往往只对自己和上级负责。一个没有下属制约的权力,一旦越轨和失范,将会给组织带来毁灭性打击。如果李逵“招安,招安,招甚鸟安”的呼声,以及武松“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冷了弟兄们的心”的警告,能够通过有效的机制转化成梁山的主流声音,并进而成为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梁山的悲剧可能不会上演。    
    成功的组织各有各的不同,但失败的组织却有惊人的相似。这一点,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领导素质一个将领的黑社会大哥之路(1)

    这些官员具有趋利避害和有奶为娘的特性,一旦国家有事,往往没有任何道德包袱,立即反水倒戈,承欢新主,并将责任全部推到制度身上。    
    关胜身为北宋帝国的将领,在率兵“剿匪”时被俘。作为军人的他,在没有任何威逼利诱的情况下,居然趋身事宋江,排在宋江、卢俊义、吴用、公孙胜四位领导人之后,位列对梁山贡献最大的林冲之前,成了排天罡第五名的五虎将之首,其中的道理不得不说。    
    宋江带领梁山人马兵围大名府后,留守使梁中书连忙派员到东京向岳父蔡京求援。先有十万贯生辰纲泡了汤,现在女儿女婿又危在旦夕,旧恨加新仇,惧怒之下,蔡太师立即召开军事紧急会议,讨论出兵之策。此前,梁山已先后破江州、祝家庄,闹高唐州、西岳华山,击败高俅所派的三路精兵,震动朝野,所以会议开得比较沉闷。在无人发言的情况下,丑郡马宣瓒打破僵局,向蔡京推荐关胜:“此人乃是汉末三分义勇武安王嫡派子孙,姓关,名胜,生的规模与祖上云长相似,使一口青龙偃月刀,人称为大刀关胜。现做蒲东巡检,屈在下僚。此人幼读兵书,深通武艺,有万夫不当之勇。”宣瓒还补充说:“若以礼币请他,拜为上将,可以扫清水寨,殄灭狂徒,保国安民。”    
    北宋末年,关羽被朝廷追封其为“忠惠公”,继而又加封“武安王”、“义勇武安王”。到明代万历年间则成为帝君,清代顺治年间则追为大帝,当然这是后话。宣驸马之所以强调关胜高贵的DNA,是因为关羽在意识形态里具有崇高的地位,是唯一能与孔子并称的圣人,在江湖的影响尤有过之。尽管关胜当时“屈在下僚”,仅为蒲东巡检司,但“生的规模与祖上云长相似,使一口青龙偃月刀”的模仿秀形象,让蔡京高度重视起来,立即对关胜进行面试。三十二岁的关胜眼如丹凤,面若重枣,跨下浑红马,果然和祖上一样,更重要的是他精于用兵之道,是征讨梁山的合适人选。当蔡京提出“梁山泊草寇围困北京城郭,请问良将,愿施妙策,以解其围”这样的问题时,关胜胸有成竹:“久闻草寇占住水洼,惊群动众。今擅离巢穴,自取其祸。若救北京,虚劳人力。乞假精兵数万,先取梁山,后拿贼寇,教他首尾不能相顾。”此计深得围魏救赵之精要,蔡京看出他是个可用的帅才,立即破格提拔为领兵指挥使,拨一万五千名精兵,命其即日征讨梁山。    
    关胜果然不是纸上谈兵的赵括,一出手就击中了梁山的七寸。宋江立即回师救援大本营,梁中书的危机立即解除。对于梁山的厉害,关胜虽然早有耳闻,然而并没有把这伙乌合之众放在眼里。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征剿梁山是不能失败的任务,他知道辜负当朝太师提拔的后果。宣瓒的评语果然不是谬赞,关胜对阵当晚,就智擒了张横和阮小七。第二天两军对垒时,关胜力战秦明、林冲毫不畏惧。三人正在挥戈厮杀时,梁山却鸣金收兵。宋江此举不但令林冲等人不高兴,就连关胜也感到纳闷。他把阮小七押来问道:“宋江是个郓城小吏,你这厮们如何服他?”阮小七撇撇嘴:“俺哥哥山东、河北驰名,都称作及时雨呼保义宋公明,你这厮不知礼义之人,如何省得?”几句话骂得关胜默默不语。    
    宋江收兵的目的是希望收服关胜:“吾看关胜英勇之将,世本忠臣,乃祖为神,若得此人上山,宋江情愿让位。”宋江的话,反映出江湖好汉对关羽的崇拜,爱屋及乌,对大刀关胜也产生了连带感情。宋江说他情愿让位,自然是夸大其词,因为等关胜被擒上山后,宋江压根儿就没提这个话茬。但关羽以忠勇为庙堂、江湖所崇拜,如能裹挟到他的后人上梁山,无疑可以提高梁山的威望。在宋江的精心安排下,降将呼延灼诈降关胜,声称宋江非常渴望脱离黑道,特来派他暗中联络关胜,与宋江里应外合破了梁山,拿住林冲等人,作为投降朝廷的礼物。这条计策其实呼延灼已经用过,之前他曾利用与慕容知府的交情,打破了青州城。可惜关胜既不了解以前的战情,又犯了急功冒进之错,对呼延灼的诈降浑然不觉,结果中伏被擒,副将郝思文、宣瓒也为扈三娘、秦明活捉,一万五千精兵全部覆灭。    
    在关胜面前,宋江并没有耍胜利者的姿态。他亲自给关胜松了绑绳,把关大刀扶到正中交椅上,纳头便拜,叩首伏罪,说道:“亡命狂徒,冒犯虎威,望乞恕罪。”在两军对阵时,关胜的叫骂义正词严: “水泊草寇,汝等怎敢背负朝廷!”被俘虏后,面对宋江恩威并施的架势,“关胜连忙答礼,闭口无言,手脚无措”。在关胜的意识里,此次被俘肯定难逃一死,不料宋江却拜伏到脚下,请求他入伙。惊讶之余,作为主将的关胜居然问郝思文、宣瓒:“我们被擒在此,所事若何?” 郝思文、宣瓒又把球踢给了关胜:“并听将令。”关胜只得说:“无面还京,俺三人愿早赐一死!”关胜求死求得很勉强,已全然无讨伐时“天兵到此,尚然抗拒,巧言令色,怎敢瞒吾!若不下马受降,着你粉骨碎身”的英雄气概。    
    宋江非常清楚关胜的想法,就给了他一个台阶:“何故发此言? 将军倘蒙不弃微贱,一同替天行道。若是不肯,不敢苦留,只今便送回京。”此时关胜还能回去吗?蔡京亲自把他一个小小的蒲东巡检司,提拔成为统领万余铁骑的领兵指挥使,而他又在蔡京面前信誓旦旦地要踏平梁山,如今全军覆灭不说,还成了人家的阶下囚。败军之将既不敢承担败责,又不敢面对就义之戮,关胜只能顺水推舟地投降:“人称忠义宋公明,话不虚传。今日我等有家难奔,有国难投,愿在帐下,为一小卒。”    
    关胜夸赞宋江忠义,无非是说自己受了宋江的感染,为投降找一个美丽的借口,而有家难奔、有国难投,才真正说出了自己所面临的窘境。岳飞感于世风日下,曾喟叹说假如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惜死,天下才会太平。在水浒世界里,北宋帝国的武将没有不怕死的。对于关胜的投降,除了怕死以外,我们找不到任何理由。第一,国家对他不薄。关胜身为蒲东巡检司,尽管职位不高,但未被打压排挤;第二,蔡京对他有知遇之恩。无论蔡太师是多么大的奸臣,却没有陷害过关胜。值朝廷用人之际,把他破格提拔为领兵指挥使,又给了他征战立功的机会,着实是很大的恩惠。所以从朝廷的角度来讲,关胜的投降无疑是变节无忠;从蔡京的角度来看,关胜的投降是忘恩负义。继任征讨者单廷圭、魏定国对关胜的指责,代表了主流社会的观点:“无才小辈,背反狂夫!上负朝廷之恩,下辱祖宗名目,不知死活!引军到来,有何礼说?”理亏的关胜劝二人道:“你二将差矣。目今主上昏昧,奸臣弄权,非亲不用,非仇不弹。兄长宋公明仁德施恩,替天行道,特令关某等到来,招请二位将军。倘蒙不弃,便请过来,同归山寨。” 这套说辞简直就是宋江劝降他时的翻版,不过这话由关胜说出来,就有点理不直、气不壮了。因为他既无林冲之冤屈,又无武松之无奈,他的投降完全是趋利避害。


领导素质一个将领的黑社会大哥之路(2)

    关胜上梁山时,正面临攻打大名府这个难题。他立即主动请缨,希望借此机会表现表现,在梁山站住脚跟:“小将无可报答不杀之恩,愿为前部。”投靠新东家的关胜,显示出了真正的才干。他领军直抵北京,杀得李成、索超丢盔卸甲。关胜落草之后,忠实地贯彻宋江黑道漂白政策,动员更多的降将加入梁山。所以当单廷圭、魏定国率军来讨时,他以熟人的身份,试图劝降两人。梁山所有的高级降将,包括呼延灼、单廷圭、魏定国等人,其落草方式如出一辙。先是雄赳赳、气昂昂地领兵征剿,面对“草寇”或降将,总是代表正义痛骂一番,被擒获后却毫不犹豫地归顺,然后出力献策对付旧主,丝毫没有半点气节可言。单廷圭骂关胜骂得很痛快:“辱国败将,何不就死!”被关胜生擒后,立刻改口:“不才愿施犬马之力,同共替天行道。”前后判若两人。    
    关胜降服了水火二将后,基本上就在梁山上站稳了脚跟。同关胜一样,临战前豪言壮语,被俘后投降保命的帝国战将,在三十六天罡前二十名里,占有六个席位。这些人在满口忠君爱国的说辞里,迅速地完成了从官僚到草寇大哥的切换。我曾经看过一篇关于远华走私案的材料,厦门市原副市长蓝甫被赖昌星抓住其喜欢美色的心理,弄到床上并拍了录像,于是成了赖氏的一条走狗。蓝甫是怕自己失去既得的利益,才甘心伏于赖氏的膝下。同样,关胜等人也是怕失去自己的利益,而甘愿背叛朝廷。蓝甫的利益是官职,而关胜的利益是性命。以关胜为首的降将集团,是宋江招安路线忠实的支持者和执行者。他们的上山,标志着梁山组织白道化和官僚化的开始。这伙食禄之臣的变节,固然与宋江推行漂白梁山的战略有关,同时也与朝廷重文轻武的思想不无关系。但更重要的原因恐怕在于,这些官员具有趋利避害和有奶为娘的特性,一旦国家有事,往往没有任何道德包袱,立即反水倒戈,承欢新主,并将责任全部推到制度身上。    
    从水浒世界看来,在官员蜕化变节的背后,是理想信念体系的崩塌,更是朝廷统治秩序的离散。




=TXT版本编辑制作TurboZV,更新消息请访问 turbozv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