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现代文阅读-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战死、燕姬自刎、旌旗横倒、死尸相撑,战场上的一切声音沉寂之后,只有红了眼睛的野犬在吞噬谁家的“春闺梦里人”了。

所以我说,你是一卷凄婉的历史,长城!

于是,在人们的一种执拗的幻想里,你被建造出来。那是自我保护、自我心理平衡的幻想。墙高六七米,墙厚四五米,随山就坡,险峻万状,自渤海之滨,皇绝荒漠,蜿蜒竟达六千七百公里。戌楼高耸,斥堠②连绵。你用一座座雄关,卡住咽喉古道,构成北门锁钥。这使得互市的商旅,为之蹙眉;却又使历代的皇帝心中安泰,他们自以为统治下的“中央之国”固若金汤,无求于人,万寿无疆。

所以我说,你又是民族封闭的象征,长城!

但幻想毕竟是幻想,封闭终不能封闭。几多和番公主的幽魂,带着环佩的响声在月夜中归来了。几多寒霜冻硬的弓弦,射出了断喉的利箭。蓟门被踏平,燕台被摧垮,呼啸着风声的宝剑,掀翻了太液秋波。由是人们发现:边墙不再是屏障,紫塞*不再是嵌奇。它变得可笑,仿佛受尽了时间与空间的嘲弄。在风沙剥蚀下,它过旱地衰老了。

所以我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

正因为如此吧,现在你敞开胸襟了。你毫不羞怯地迎来了四面八方的亿万游人。他们之中有总统,有商人,有教师,有学生,有开心的演员与体育明星。照相机咔嚓咔嚓响着,但响声又被哗哗的笑声淹没。我不知道他们各自的目的,但是他们来了,来了。他们的来,使你显得十分开放,而又充满自信。我看到一位风姿潇洒的外宾,踏上烽火台的顶端,向什么人频频飞吻,接着高举双臂,做成一个V字,仿佛向着美好的未来,发出爽朗的笑声。

哦,长城!我不知你对此作何感想。你那虽然古老但仍坚固的躯体,愿意接待异域殊方的杂色人流吗?你能承受住历史的再冲荡和新世纪的胎动吗?

你不语。你扎根的纠墨。群山不语,并睛洁气爽的长天也不语。

但人们告诉我:外层空间能看到的地球上惟一的人工痕迹,就是你呵,长城!

'注'①筚篥(bilì):汉代从西域传人的一种管乐器。②斥堠(hòu):晾望敌情的土堡。③紫塞:指长城。④纠墨:绳索。这里形容俯瞰群山像粗大的绳索。

21.这篇散文中,(1)作者对历史上的长城的评价是什么?(2)又是如何看待长城的现实的?

答:(1)

(2)

'答案'(1)评价历史:①凄婉的历史;②民族封闭的象征;③文化愚钝的标志。(2)看待现实:①开放;②自信。

'分析'问题(1)的答案在文中有明显的语言标志,比较容易识别。问题(2)的答案则需要根据作者对“长城现实”的描写分析概括。“现在你敞开胸襟了”、“你毫不羞怯地迎来了四面八方的亿万游人”、“你显得十分开放,而又充满自信”,能筛选出这些描写,就不难概括出答案了。

22.这篇散文中,(1)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2)第六段的结尾改用了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

答:(1)

(2)

'答案'(1)将长城拟人化:①便于与长城对话;②便于抒发感情。(2)前面说到“由是人们发现”,不是作者直接向长城抒怀。

'分析'这道题涉及对文章写作常识的理解和应用,还谈不到对写作技巧的鉴赏。用第二人称写长城的好处,以及人称的转换,都是有关人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3.最后一段写道:“但人们告诉我:外层空间能看到的地球上惟一的人工痕迹,就是你呵,长城!”(1)这段文字与倒数第三段的关系是什么?(2)联系全文看,这段文字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答:(1)

(2)

'答案'(1)是对倒数第三段所提问题的回答。(2)①显示出中华民族的伟大、自豪和自信;②能承受改革开放的冲荡。

'分析'最后一段文字与倒数第三段的关系,是就内容之间的联系说的。倒数第三段提出“你……愿意接待异域殊方的杂色人流吗?你能承受住历史的再冲荡和新世纪的胎动吗?”这两个问题的含义是:我们中华民族愿意打开国门吗?我们能够承受改革开放的冲荡吗?最后一段正是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第(2)题有一定难度。长城至今是“外层空间能看到的地球上惟一的人工痕迹”,回顾历史,蕴涵着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赞颂;着眼未来,蕴涵着我们将大步前进的豪情。

2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从“黄云间的归鸿”联想到“昭君出塞的老路”和“苏武牧羊的北海”,借飞鸿作为悠悠岁月的见证,从描写眼前的实景转向对历史的回顾。

B.作者借“谁家的‘春闺梦里人’”代指阵亡的将士,更加重了回顾历史时的凄婉的色彩。

C.“却又使历代的皇帝心中安泰……万寿无疆”,这里作者用的是反语,是对闭关锁国政策辛辣的讽刺。

D.“几多和番公主的幽魂……归来了”,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对历代封建王朝和亲政策每每遭受失败的痛惜和反思。

E.文中描写一位风姿潇洒的外宾登上烽火台后喜不自禁的细节,主要是为了表达作者自己内心的喜悦。

'答案'A、B

'分析'“却又使历代的皇帝心中安泰,他们自以为统治下的‘中央之国’固若金汤,无求于人,万寿无疆。”这是在讽刺历代皇帝对长城的迷信,不是反语(C项错)。“几多和番公主的幽魂,带着环佩的响声在月夜中归来了。”形象地描绘了和亲没能挡住铁骑的尴尬,但没有痛惜和反思的意思(D项错)。E项的设计过于粗糙,不大会有人把一位风姿潇洒的外宾登上烽火台后喜不自禁的细节描写理解为“主要是为了表达作者自己内心的喜悦”。

六、高考仿真训练
'返回'

 (一)旮旯一词探源

旮旯是北方居民生活中常用的一个词,指屋子里或院子里的角落,或指一切角落。近年,北京人艺演出了话剧《旮旯胡同》,说的就是北京的一个不起眼的小巷子里发生的故事。

旮旯这个词应该是阿尔泰语系的语言音译过来的,它的原意是表示居住地。今天的蒙古族居住地还有很多这样的地名,它们是与旮旯一词发音类似的词,像锡林格勒盟、霍林格勒市等。旮旯、格勒发音相似,写法不同,语源应该是相同的。汉语中使用旮旯一词的地区,正是我国长城沿线及华北、东北地区,是汉族与阿勒泰语系诸旅长期相伴生活的地区,他们的语言影响了汉语是可想而知的。现在的北京方言中就有大量的蒙、满语词,如“窟窿”,即借用蒙古族语“库伦”(蒙语语意为围起来的地方)一词,都表示小的空间,汉语在词意上有所变化。

那么,汉族是怎样借用旮旯这个词的呢?又怎样把它由表示重要的居住地的词,演变成一个表示边远小地方以至角落的呢?我想从我们现实生活的一些词汇演化过程,推测出过去演化的情况。例如,我们原本郑重地称来到中国的外国人为国际友人、外宾、外国人,后来,外国人越来越多,民间就称他们为“老外”了。旮旯一词的演变也应该符合这个规律。开始,阿勒泰语系某旅人来到汉地,问他们从何处来,他们自然说某某格勒。后来,来的人多了,都说是来自某某格勒。时间长了,就演化为不发达的鲜为人知的边远、偏僻的地方,语音也打趣地变为“旮旯”。

汉语里借用旮旯一词,可以单称旮旯,也可以和汉语里原来的词结合,叫犄角旮旯。从字形上看,能推测其音译自外族语。两个字不能拆开,这是很多外来语词的共同特点,如葡萄、唢呐、珐琅等。

在阿勒泰语乐中,旮旯表示宏大、雄伟、神圣的地方,从当初造字的字形上也能看出来。两个字都有日字。汉语中旮旯的本意是太阳的故乡或太阳神的住地,保持了阿勒泰语的原意。阿勒泰语系诸族,普遍有崇拜太阳神的信仰。但旮旯这个词译过来后,又经过演变,词意由神圣变为世俗,所指的地方也由大变小,但字形却没有变。

1.作者推测旮旯一词译自外来语,其主要根据是( )

A.从字义上看,两个字不能拆开/从字音上看,两个字韵母一样

B.两个字有相同的表意的部分/从字义上看,两个字不能拆开

C.与阿尔泰语系“格勒”音近/从字义上看,两个字不能拆开

D.两个字有相同的表意部分/从字音上看,两个字韵母一样

2.对旮旯一词的用法和演变,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原词为褒义,汉语借用之后含有贬义,现仍含贬义

B.原词含神圣之意,汉语借用时为戏称,现并非戏称

C.汉语原无表此意的词,汉语借用,补充丰富了汉语

D.原词为阿勒泰语系通用语词,现为汉语的方言语词

3.已知:汉语中的“旭”,表示初升的太阳。由此所作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按汉字构字法,“旮”是表示太阳落山的意思

B.按汉字构字法,“旯”是表示太阳当空的意思

C.按汉字构字法,“旮旯”字形上保留了原词意

D.原用词与原词意有关,今用词却与原意无关

(二)长篇小说创作的失范

市场化的社会趋势给长篇小说创作也带来了不少消极影响。因为商业化运作模式的主要特点就是通俗化和娱乐性,为了商业价值往往就要迎奉不同层次的文化消费心理,忽视文学应有的认识作用与教育作用,娱乐至上超越了应有的精神追求,以致平庸太行其道,媚俗倾向屡禁不止。为钱而写作,更是有悖于艺术的本性。马克思说“诗一旦成为诗人的手段,诗人就不成其为诗人了。”所以作家首先应加强艺术创作的自觉性和应有的社会责任心。

现在不少作家都在积极探索,对长篇小说的理解无疑要比过去更为自由和宽泛,这有利于创作的革新和繁荣。但是每门艺术都有积淀已久的艺术规范,都有人们在长期审美中形成的心理范式,抛弃规范,将使创作受到损害。例如长篇小说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叙事艺术,主题、人物、情节是不可或缺的三要素,而“三无小说”的主张就很难得到成功的实践。又如典型化的原则,恐怕不能理解只是现实主义的一种手法,它应是许多艺术的共同追求。现在有人视其为“过时”,强调“原汁原味”,忽视在集中概括提高中塑造艺术典型,偏激地认为这就是“假大空”,其实却是削弱和降低了艺术的责任。

作家的思想修养、对生活的把握与感悟能力,与创作质量的高低有直接的关系。不能因为对政治生活和流行的意识形态不感兴趣,从而失去精神追求,放弃对所反映生活的哲理的思考。

未来长篇小说的创作态势可一言以蔽之:希望与缺陷并存,机遇与挑战同在。我们的任务是要沉下心来,少大哄大嗡,切实地进行艺术实践,真正抓住机遇赢得希望,把长篇小说创作推向新的高峰。

1.对本文引用马克思所说“诗一旦成为诗人的手段,诗人就不成其为诗人了”的名言,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艺创作成为商业活动,作家就失去了良知和艺术责任感。

B.过分追求商业化和利润,作家的神圣使命就不复存在了。

C.诗人不应该垄断诗歌创作,诗歌的主人应该是人民群众。

D.文艺创作成为作家谋生的手段,作家的神圣使命就无法实现。

2.“对长篇小说的理解无疑要比过去更为自由和宽泛”意思是( )

A.长篇小说的题旨、题材、结构、语言等都有新的突破。

B.主题、人物、情节,仍然是长篇小说创作的三个要素。

C.现实主义不仅是一种创作方法,更是创作的基本原则。

D.一些主张过于偏激,违背了长篇小说创作的艺术规范。

3.对长篇小说创作的“失范”,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些作家否定典型化原则和“三要素”的艺术规范。

B.一些作家违背典型化的创作原则,主张“三无小说”。

C.违背长篇小说创作的规范,忽视作家的思想修养。

D.强调通俗化和娱乐性,否定现实主义创作的原则。

4.结尾处所说的“缺陷”和“挑战”指的是( )

A.创作中产生的新问题/市场化给创作带来的消极影响

B.上文所指的“失范”/市场化给创作带来的消极影响

C.否定现实主义创作的基本原则/新时期对创作的新要求

D.市场化的社会趋势的消极影响/新时期对创作的新要求

(三)人品文品与欣赏心态

深受欧美现代思潮影响的现代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林雨堂先生在《艺术与消遣》中说:“人格伟大的艺术家产生了伟大的艺术,人格渺小的艺术家产生了渺小的艺术;心地卑劣的艺术家,纵使生命发生危险,也不能产生伟大的艺术,心胸伟大的艺术家,纵使生命发生危险,也不能产生下劣的艺术。”

纵观我国历代众多的文学作品,为文与为人,文品与人品,一般说是一致的,“著作以人品为先”“人高则持高,人俗则诗俗”。因为一切有价值的文学作品都是作者“写情造文”的产物,而诗歌则更是“情动于中而行于言”的结晶。

然而由于人的感情颇为复杂,有些作家的作品并非“为情造文”,而是刘勰所谓“为文造情”。这类作家的作品必然出现为人与为文、人品与文品相抵牾的现象。我以为这主要是由于作者在文章中有意地掩饰了其思想意识中的阴暗面,代之以与其品德情操迥然不同的格调之故。

欧美人欣赏文学作品,往往是就文论文,很少顾及作者人品的高下。在中国这样一个受儒家思想影响很深的国度里,人们欣赏文学作品,却首先要想起作者的人格背景。

由此可见,在我们中国,无论任何时代,提倡作家加强品德修养,确实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作者的品德修养如若低下,即使他能够写出有一定价值的作品,但它是绝对不会传之不朽的。

l.对文章开头引用林雨堂的这一段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文艺现在中国人的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