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烽火淬美人(倚天同人)-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33、出征信阳府
  方今乱世;做事情讲究既快且狠,否则四周都是一个强过一个的人物;你看上的地盘不赶紧动手;保不准明天就被别人抢走了。
  因此陈友谅一刻也不耽误;调派了两万人马,再加上五牛岭本来的人,凑足四万,择日出征。
  出行的当日;有天完的陛下徐寿辉率领文武官员前来践行。
  徐寿辉此时已经和个摆设差不多了,远远的坐在马上,被一堆侍从护卫簇拥着;都已经不必近前。只陈友谅身后跟着他手下的一员将官康茂才驰马到了大军之前;高声道;“宋兄弟,愚兄在此恭祝你旗开得胜,早日拿下信阳!”
  今日是大军开拔的正日,宋青书为了应景,穿上了一套份量最轻的锁子齐腰甲,甲胄擦得铮亮,外罩白色披风,端坐在马背之上,英姿飒爽,只是脸色嫌太白皙了些,长眉入鬓,凤目含威,俊是太俊了点,但也气势十足,一拱手,“多谢元帅和陛下相送,恕属下甲胄在身,不能全礼,元帅请放心,我军此去定然要给元将脱因一个迎头痛击,不将鞑子赶出信阳府誓不罢休。”
  他身后是两个千人队骑兵,再往远处是粮草车,粮草车之前是一队队齐整的步兵。旌旗招展,军容肃穆,配上这几句话很有一番慷慨激昂之情。身周的亲兵齐声呼喝,“定要将鞑子赶出信阳府!”最近处的骑兵们也跟举起手里的大刀长矛呼喝,“定要将鞑子赶出信阳府!”远处的兵士全都跟着大喊起来。“赶出信阳府!赶出信阳府!”声震四野,威武雄壮!
  陈友谅十分满意,待得震天的喊声稍歇后朗声道,“好!为兄在浠水等着你的好消息!”
  宋青书举起了右手,身后的宋盖世大喝一声,“前队先行,大军开拔!”声音好似响雷一般,将令一层层的传了下去,黑压压的前方队伍开始移动。
  宋青书策马转身在亲兵队的簇拥下远去。
  陈友谅笑微微的看着他渐行渐远,身边的康茂才忽然道,“元帅,你真放心让这小白脸带兵去打信阳,信阳的脱因可是一员猛将,他行嘛?”
  康茂才是个典型的武官样子,三十余岁年纪,豪爽勇武,生得五大三粗,臂力无穷,讲究的是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说话声音都比常人高八度,向来最看不上男人文弱样。看着元帅将几万大军就这样放心的交给了这个小白脸书生,心里委实是有些替元帅着急。
  他因忠心耿耿,为人直率,打仗又勇猛敢拼,所以一直深得陈友谅的信任,这二年来一直把他当作自己的副将带在身边,陈友谅此时听他语气不满就笑道,“宋青书是小白脸?茂才,你去试试,两个你也打不过他!况且行军打仗,个人的武艺高低还在其次,主要是看主将运筹帷幄的本事,这姓宋的很会排兵布阵,算是天生的本事,我还真想不出有谁比他更合适去打信阳。”
  康茂才不敢和元帅多辩,但是对两个自己也打不赢这小白脸的说法万分的不以为然,嘟囔道,“他武艺很高?就那又白又瘦的身板?我看他打扮出来的样子倒挺好看,和台上唱戏的有得一比,就怕中看不重用……”
  陈有谅哈哈一笑,随他去说,暗道是挺好看,俊秀里透着股轩昂劲儿。当真奇怪,以前同在丐帮时怎么没觉得?那时也知道他生得漂亮,但是总看不上眼。
  略一寻思,就明白过来,那时候宋青书走火入魔一般满心都是峨嵋派的那个周姑娘,又失手杀了师叔,每日里不是痴恋就是抑郁,再又被逼着准备回去武当做手脚,日日惶恐,这样子的人就算皮相生得再好,那神情气度也绝高明不到哪儿去。
  现在这人内里的精气神不太一样了,沉稳坚毅,不再是那个终日惶惶恐恐的样子,自然就看着不同起来。
  用脚跟一敲马腹,“走,回去吧,我要和陛下一起回宫说些事情。”
  宋青书带大队人马走出几十里后就停住,“盖世,你带几个人跟我到那边林子去一下。”
  宋盖世答应一声,“唉。”指了几个人跟着,让余人继续往前走,追过来粗声大气的问道,“大哥,你去林子里干什么?方便啊?”
  宋青书白他一眼,“去把这身盔甲脱下来,沉死我了。”
  宋盖世嘿嘿笑,“那我再去给你拿件皮袄裹上,省得吹了风冻着。”回身又去找宋青书的亲兵要将军的衣物,拿了后任劳任怨的跟着进林子伺候大哥更衣。
  宋青书脱下甲胄,随手扔给宋盖世,活动一下肩膀脖子,顿时一身轻松。
  宋盖世把皮袄给他披上,“大哥,你上阵从来不穿盔甲,这可不好,沉就沉点呗,小兵们想穿还没有呢。”
  宋青书摇头,他不是靠大力取胜的武将,他靠的是招式机变灵敏,要是穿上那么一套几十斤重的甲胄,行动受阻,那反而危险。
  “盖世,你等一会儿吩咐下去,让带前队的祁天宝加快速度,我要十天内赶到信阳城下。”
  宋盖世咋舌,“十天!大哥,做什么要这么快?”
  “兵贵神速,我们这边大张旗鼓的一出发,信阳的元将脱因很快就会得到消息,定要着手调兵遣将拦击我们,所以我们到得越早越好,打他个措手不及。”
  宋盖世应了,立刻派传令官去传将军的军令给前队先锋官祁天宝。
  不一时,队伍的行进速度明显就快了起来。午间停下休息时,左军大将宋武艺过来询问,“大哥,走这么快?”
  宋盖世抢先叽里呱啦说了原因,他哥宋武艺比他稳重,想得更周到,“大哥,这样急行数日赶到之后兵士们肯定累得筋疲力尽,也不能立刻就开仗,要让他们歇一歇。”
  宋青书道,“不行,不能歇,硬打也要打,拖得时间长了更难攻打。”
  宋武艺跟着他也有不少日子了,每次打仗,这位大哥都稳稳当当,不急不躁,很少有这么说话的时候,忧心问道,“大哥,你对咱们能打下信阳有几成把握。”
  宋青书叹气,“武艺,你们兄弟都是自己人,我和你们也没什么好多隐瞒的,说实话,这次去打信阳我没有把握。”
  宋盖世顿时跳了起来,“大哥,没把握你还答应陈元帅?”
  宋武艺赶紧压住他,“别乱叫!”
  宋青书看看散在四周的守卫亲兵,还好,大概是因宋盖世平日里总是高喉咙大嗓子的,众人习惯了,大家听他忽然高喊了一句也都浑没介意。压低声音道,“现在由不得我们说不打就不打,咱们现在是陈元帅的手下,军令如山,他安排的事情,我能讨价还价一番已经是极不易了,拒绝是没有可能的。我早就听说元将脱因是个人物,很善用兵,牢牢的守住了信阳府数年,一直甚得朝廷的信任。陈元帅去年曾派他兄弟陈友仁来打过一次,那次出兵五万,和信阳的守兵旗鼓相当,即便那样都没能打下来,更何况我们现在的兵力更少。”
  宋武艺紧张,“这么块硬骨头丢给咱们,这陈元帅做事可太不厚道了。”
  宋青书一听这话倒笑了,‘厚道’二字是怎么样也和陈友谅扯不上半点关系的。正色道,“别怨天尤人的了,都给我打起精神来,这是我们投靠天完后的第一仗,只能赢不能输,要是输了,咱们今后在天完怕就要再无立足之地!“
  ………
  张无忌在濠州也得了密报,在屋里走来走去,最后停在杨逍面前,“领兵四万攻打信阳?信阳有守军五万,其中有两个五千骑的铁甲骑兵队,训练有素,凶悍无比,守将也是个赫赫有名的人物,宋大哥他只怕打不过啊?”
  作者有话要说:陈友谅是个富有争议性的历史人物,虽然绝大多数的书籍都对他的评价十分不佳(金大侠的书里,他的形象就是个彻底的奸诈坏人),说此人具有心黑手恨,胆大妄为,翻脸无情等等诸多人格缺陷。
  但是这些书又不得不承认陈友谅是一个敢作敢当,不屈不挠,坚决抗元的好汉与枭雄。
  个人认为书上的记载可以辩证着来看,陈友谅曾是朱元璋最大的敌人,明朝修撰的史书肯定不会说他的好话,而说他好话的各种史料肯定也极少能经过明朝几百年的统治后流传下来(那绝对是**)。
  现在看来,对陈友谅最大的批评就是此人心黑手狠,不讲道义,不但敢杀上司(徐寿辉),还敢杀兄弟。
  这对于一个搞政治的历史人物来说其实是正常的,有几个打江山的人物会讲道义,不玩弄权术?别人不比,就拿朱元璋来说,这位开国皇帝在坐稳了皇位之后几乎杀光了当初跟着他一起打天下的兄弟功臣,也不见得有多讲道义。
  说这些主要是因为后面的情节是准备让青书先在陈友谅阵营混一阵子的,怕有读者说俺三观不正,连陈友谅都想洗白,或者青书又自甘堕落,头脑不清,分不出好坏人之类,所以先解释一下个人观点。
  皮埃斯:明天有事,木有更新啦,后天继续。



34 信阳之战
  信阳古名义阳;所在位置南鄂北皖,为三省通衢,有淮水贯穿而过。 淮水之南水田盈野,稻香鱼跃;淮水之北平原无垠;盛产小麦、杂粮。只要占住了这个地方;就有了充沛的兵源;粮源;因此是江淮河汉间的一块兵家必争之地。
  朝廷派了大将脱因并五万精兵驻守;这些年来稳若磐石;屡有起义军想要拿下,只因此处的驻防厉害,一直还没人攻下来。
  ………………
  “大哥,祁天宝的先锋队已经顶不住了!”
  宋青被一队亲兵簇拥着勒马立在一处矮丘之上,前方就是一片战场,尘土飞扬中刀光剑影,喊杀震天。
  宋武艺一身狼狈,骑马从阵前冲了过来,大声道,“大哥,真顶不住了,让咱们的左右路军上去支援吧!”
  此次出征,祁天宝统领一万精兵充作先锋;左路宋武艺,领一万人二千人;右路汪大全领一万二千人,左右策应;中军宋青自己麾下直率四个千人队,由最为亲厚的宋盖世执掌。剩下押运粮草,掌管马匹并火夫等几百个人手,勉强凑够四万人马。
  其中祁天宝手下的人数虽然少于左右两军,但个个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精壮,打起先锋来勇猛无匹。而宋青的中军虽然人更少,只有四个千人队,但其中有两个千人骑兵队,由主将亲率,哪一方吃紧就可派出支援,机变灵活,也不可小觑。
  宋青遥遥望着下面,自己一方的兵士明显人数不及元军,被逼得缓缓后移,只因这次进攻是下了死命令的,只许进不许退,有敢当阵溃逃者,立斩!所以自先锋官祁天宝往下,人人咬牙拼命,轻易不肯退却一步,打得异常惨烈。
  摆手对宋武艺道,“不急,你先回去,等着我的号令。”
  元军中鼓声伴着号角响起,后方一个每人都手持一块长盾的千人队掩了上来,盾牌坚固异常,尺寸也要比寻常能见到的盾大上数倍,几有四尺高。
  元军阵队齐整,一排排将长盾竖在身前,立刻就成了一个大的铁甲方阵,缓缓推进,祁天宝先锋军的长矛大刀砍在盾牌上收效甚微,被硬顶着往后退,后面的还在不顾死活的往前挤,顿时践踏踩伤无数。
  宋盖世急得直叫,“大哥,快点下令增援吧!”
  宋青摇头,“再等等。”
  再等一会,元军各派出四个千人骑兵队开始从左右两翼侧冲上来,宋青这才传令下去,“传令左右两军,从外围包抄,援助祁天宝!”
  传令官飞马前去传令,左右两军的阵形变动,站在高处看,两拨人马好像二龙抢珠般向中间移动,两侧的蒙古骑兵队被迫分出部分人马调转方向,想要阻击义军的左右两路。
  宋盖世道,“大哥,这样子祁天宝也支持不了多久,不如让他们撤吧,再打下去损失惨重!”
  宋青道,“不怕,他能把元军的一个铁盾千人队和半数铁甲骑兵队引出来,就算他大功告成,只要他再撑一阵子,这仗就能赢了!你稍安勿躁,等一下也许要派你带人上阵了。 ”
  宋盖世眼睛一亮,他对宋青这位大哥极信服,宋青说能赢就一定能赢,虽然没听懂稍安勿躁是什么意思,但想来一定是让他少说话别吵吵,于是不再多问,凝神等待一会儿时机到了,大哥一声令下,他就上阵杀敌。
  宋青又再传下号令,“命左右两军的前队回撤,不许原路撤,要插入元军之中,从元军阵里冲回来!”
  左军统帅宋武艺和右军统帅汪大全战前早就得过宋青的指点,得令之后立刻明白,令旗变换,个人的前队兵士也都从背上取下一直背负着的盾牌,几十人一排排成数排,组成方阵,看准位置插入里元军阵中,开始往回冲。
  义军的盾牌和敌手的不能同日而语,多数都是用老藤编制,不过器物虽不同,但用处相当,都是组成方阵顶在头里将前面的敌军硬生生挤开,死伤定然比元军的铁盾队多,但是胜在轻便,队伍行进速度快。
  等到左右两路军回撤的先头队伍快冲到一半之时,元军将领发觉不对,自己的队伍被冲得四散凌乱,分隔成了七八块,向后军的主帅求援,不多时,后面黑压压一个元军大队缓缓压了上来,看来守信阳的元军是倾巢而出了。
  信阳城外一片地动山摇的嘶嚎喊杀声,打得血肉横飞,惨状空前。
  义军的队伍又起变化,自行分成了一队队,每队多则千人,少则几百人,四方冲击,看似毫无章法,其实暗合了道家的六丁六甲阵法。
  所谓画地局,出天门,入地户,闭金门,乘玉辕。这本是道家一种驱邪请仙,点眼安神之法,被后辈的能人巧士融入了武功步法,对敌抢位的变换之中。
  武当派的开山祖师张三丰笃信道教,宋青身为武当第三代弟子,从小就学这些。其实不止武当,中原的各大门派都有将奇门遁甲,两仪八卦之术化入武学之中的传承,其中的精彩奥妙,千变万化足够门下弟子参悟一世。
  当年张无忌在光明顶上就吃过不谙此道的亏,明明武功高过对手,却差点被华山二老和昆仑何太冲夫妇联手的正反两仪剑法打败。
  宋青家学渊源,虽然所学都是针对武功的步法变幻,但也知道殊途同归,阵法是死的,人是活的,正反两仪剑阵是四个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