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成就可以更大-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吃亏 退一步海阔天空思考,是创意的锻炼与培养

      思考,是创意的锻炼与培养    
      「凡事皆有可能的信念,实际上,就是一种活泼、具创造性且神圣的想象活动。」    
      如果,你每天都用同一种方式来过生活,人的思维就会变得迟钝,所以,偶而也要让自己有不一样的生活步调。    
      你是否曾经注意到,有一些人好象总是创意源源不断,一个接一个的,不停地有新构想产生,然而,为什么这些人会有如此多的创意呢?还有,创意是不是可以锻炼和培养呢?要如何才能让自己成为一个具有创意的人呢?    
      得过诺贝尔物理奖的华裔得主朱棣文,曾在台湾大学一场演讲中提到,他是从「酒醉者的启示」得到「雷射冷却捕捉原子法」的改善。    
      他说,当初在纽约北部读罗彻斯特大学时,由于天气冷,喝酒取暖的人很多,他发现喝醉的人,都是往低处行走,甚至趴在地板上睡觉,所以,要用雷射粘住跑得很快的原子,就要在捕捉过程中降低原子的能阶。    
      也因为这个醉汉走路所得到的灵感,因此,才突破了瓶颈。    
      朱棣文说:「大部分的成功者,都是具有好奇心的。」不过,他所提到的灵感来源,并不是毫无根据的,世上有太多伟大创造者的心灵都告诉我们,灵感,往往来自一瞬间。    
      当然,好的灵感是不会凭空而来,它靠的是创作者的持续投注和高度的想象力,才能捕捉。毕竟,一个好的灵感,哪有那么容易就得到!    
      创造力是可以学习或锻炼和培养吗?其实,创造力正如学习其它技能一样,一个人学习打网球,必须学会如何握球拍、如何击球,以及如何利用眼珠子来追踪球的移动,这些技巧,不论是初学者或老手,都应该具备。同样的,学习创造力,也是必须学习具有创造力者所使用的方法。    
      最受礼遇的专业人才,就是能够提供各种新奇观念和创造想法的人。    
      很多专家学者认为,创造力应包括有二个部分,那就是流畅性和弹性。流畅性是指针对某一问题能够顺畅且快速解决方案的能力;弹性通常指的是,针对某一问题能发现多样而且独特的解答能力。    
      有一家大公司的总经理曾说:「你可以付给员工高薪,但是,如果你不能激发员工的创造力,他是不会变得很有效率的。」    
      创造力是一种令人振奋的资源,就如一位专家学者所言:「好奇是一个强壮的心智所具有的最永久和最确定的特性之一。」    
      很多人都会说:「我没有多余的时间去从事创造力的活动,因为有太多的事情等着我去做。」是的,很多人可能都会如此想,而不愿意花费多一点的额外时间去加强创造力,或者利用创造力。其实,把一点点极少数的时间花在创造思考上,反而会收到很多的红利,最后,甚至于会节省更多的时间,有句话说:「你想的愈多,你的时间反而会愈多。」    
      人只要借着思考,与无穷的智能结合,再加上创新的点子,是有可能因此而成功或致富的。所谓「智能即财富,点子就是银子」。因此,要如何让自己具有创意,就必须经常锻炼与培养。    
      也许,你难以想象无形的思考,竟会如此严重地左右一个人,包括健康、行为,甚至是影响一生的命运。思考是生命的核心,它对于健康的影响非常大,你只要稍微观察自己,就会清楚地知道思考对身体的种种影响了,例如你忧虑的时候、情绪低落的时候、写作的时候,身体就会因为你的思考模式的改变,而产生不同的变化,所以,思考的确是会影响身体机能的。    
      根据研究结果发现,具有建设性及正面思考模式的人,要比经常有破坏性思考或负面思考模式的人更具有活力及创意。因此,乐观及有活力的人比较能有源源不断的创意及点子。    
      改变念头,也可以改变自己的世界。要培养创意有三个技巧,肯定自己、独立自主和全方位学习。    
      做为一名创意人,就要经常扩大自己的生活领域。创意往往源自于疑问,儿童很善于发问,没有所谓的成见、教条和形式,他们想到什么,就问什么,成年人也应该要练习问「笨」问题,因为不断质疑的结果,常常会产生开创性的答案,所以「问得笨,收获多」,是创意者要学习的另一种创意观点。    
      有人说:「创意的五大特质是:直觉、意志、喜悦、勇气、同情心。当人揭下假面具时,正是汲取创意之泉的一刻,即使,你自认缺乏创意,但还是能够在本性中发掘创意、超越自我。」    
      我们每天所产生的许许多多的「创意」,往往还来不及思考、实行,就被我们的「成见」给打消了念头,而真正阻碍我们行动的,正是内心的偏见和成见,唯有摧毁它们,我们才能培养创意。    
      创造力若久未被使用,就会愈来愈没有发挥的空间。我们周围的环境、事物、阅读材料、行为、嗜好、运动、人际关系等等,都能滋养我们的创造力,无论是新奇或是平淡的方法,只要是有助于训练创造力的,皆是好方法。    
      小时候,我们总是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但是,当我们逐渐地习惯了周围的看法时,就会渐渐地让重复的想法蒙蔽了我们的眼睛,使我们看不见更有创意的思维。    
      想要开创个人的创意有以下几个方法:要保持个人风格、事事留心,寻求创意、认真观察周遭的变化。    
      至于想要开创个人思考的方式就是:培养实力,保持轻松及体认好奇之道、孤独之必要,并让自己随时能够独处及获得片刻的宁静,遇事不推诿而且加以深入了解,如此,方能体认一切自然之现象,并进而发现创意之源。    
    


 转折 放下天地自然宽音乐,是心灵的灯塔

        
         
      第二章     转折 放下天地自然宽    
      励志小语    
      * 生命里有许多东西是该属于你,只要你不断的向它索取,一定可以得到。    
      * 倘若,我们无法改变环境,那么,请学着适应环璄。    
      * 生命如珠宝,与其大而空洞,毋宁小而充实。    
      * 成功是一把梯子,运气是梯子两边的直柱,才能,则是中间的横木。    
      * 用现实给你的条件,冲破现实加给你的限制。    
      * 所谓的运气是有的,但,千万别依靠它。    
      * 良材生长不易,然而,风越强,树木则越结实。    
      * 要船走得快,就得慢慢划。    
      音乐,是心灵的灯塔    
      「我觉得造物主会将每件东西摆在最适合的地方。」    
                                                     --啄木鸟乐团.张育豪先生    
      用乐观的心来演奏生命之歌,让挫败的人也有站起来的勇气。    
      啄木鸟乐团的团长张育豪是一位令人感动的盲人音乐家,他经常有着爽朗的笑容,一点都不会因为自己看不见而和社会脱节。    
      五岁以前的张育豪,曾因为白内障而开刀,一直到十二岁以前,他还是看得到的。有一天,他跟邻居小朋友借了放大镜,然后对着太阳看,虽然看到了五彩绚丽的阳光,但从此以后,他的眼睛也开始出现严重的状况,例如:半年内视力不断的减退,黑板上的字、考卷上的题目、同学们灿烂的笑脸,都逐渐变得模糊,最后,眼前的世界居然就这样不见了,他一路跌跌撞撞地摸回家门,之后,虽然经过了半年的治疗,但还是无法挽回视力。    
      张育豪后来进入了台北盲聋学校就读,玩了很多的乐器,像钢琴、古典吉他、小喇叭等等。    
      之后,他又开始学习作曲理论,写了一些校园民歌、儿歌,高中时还曾得到成年组小喇叭的冠军。当同学们都跑去参加大学保送甄试时,他却因为盲生身分而被拒收。不过,他并不气馁,又跑去参加教育部所主办的盲聋生升大学甄试,这才如愿以偿地进入文化大学音乐系。    
      大学期间张育豪碰到钱南章、潘皇龙两位好老师,他们引他进入了音乐的殿堂,并以全班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课余之暇,他也读诗,其中以明朝于谦的(咏石灰),让他震撼不已。    
      对于人生的际遇,他有一番自己的体悟,他说:「我觉得造物主会将每件东西摆在最适合的地方。」而残障的人,是没有悲伤的权利的,生命的意义就是要激发别人,不能懈怠。他说:「十二岁的我,人生是春梦一场;十二岁至十六岁是超越恐惧;十六岁以后则是执迷不悔。」    
      在人生的旅途中,另一个贵人是他的太太,他们的感情都是因为喜爱音乐而更加紧密,他们在交往十一年后,共结连理,娘家父母兄弟非常的开明,没有因为他看不见,而排斥他。    
      张育豪认为:音乐是他和世界直接沟通的管道,而孩子则是除了音乐创作以外,更为骄傲的作品。    
      他又说:「他发展乐团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想为盲胞朋友们在按摩之外,再开拓另一个就业管道,让盲人有更多的工作机会。」    
      音乐可以激励人们的士气,也可以陶冶性情,更可以让挫败中的人,有站起来的勇气。    
      虽然张育豪的世界是黑暗的,然而,他的内心却有一个很大、很温暖的太阳。    
      而音乐,就是心灵的灯塔,让感动无所不在的心灵妙方。    
          
         
    


 转折 放下天地自然宽面对生死习题的迷思

        
         
      面对生死习题的迷思    
      「人活着不过是在一呼一吸之间,呼吸在,所以你一切都在。」    
                                                                               --圣严法师    
      日本知名作家村上春树说:「死亡并不是生命的反义词,它是生命的一部分。」    
      禅宗有句名言「大死一番,再活现成」,倘若不以身体做为死亡的依据,人的一生当中,总是要面临无数次死亡与重生的体验。    
      而最近发生的SARS新世纪病毒,就像是一个隐形的敌人,那种死亡阴影随时在侧的感觉,总是让人不寒而栗。    
      大多数的人,终其一生,费尽心思追寻的是:不确定的爱情、得不到的财富、过眼云烟的名利,却很少人能够停下来想一想,要如何正视终须面对的死亡。    
      生死其实是同一件事的两面,生时不能无忧,临死必将慌乱。    
      人生是一连串的未知、不确定,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死亡」。但却也是人们最难以接受的事实。悲恸、嚎啕与怨天尤人都于事无补,唯有坦然接受,好好准备,然而,我们准备好了吗?    
      人的一生之中,有许多不如意的事,死亡无疑是不如意中最不如意的一桩。死亡和我们生命中所经历的失败或者失去是一样的,都令人感到无比的沮丧,尤其是面对自己或亲友终将死亡的事实,往往更难以接受。    
      发生在周遭朋友身上的生命故事,会不会也会发生在你我的身上呢?    
      死亡,是很多人的忌讳;但是,谁又能决定死亡?    
      死亡,到底教会了我们什么?    
      在《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三中佛陀以四种良马譬喻众生的根器。    
      认为最利根的人听闻老病死苦,心中便会生出警惕,依正法思惟而调伏身心,有如上等的良马见鞭影即知行进的方向。    
      比较次等根器的人,则是在见到邻里有人受老病死苦时,便心生警惕而发心修行,这样的人有如次等良马,虽然不能在睹见鞭影时,即知前进,但只经鞭杖轻触毛尾后,便知如何行走。    
      第三等善根的人,则是要见到自己亲近的人深受老病死苦时,方才惊觉而发心修行,就如第三等良马,要等鞭杖轻抽,肌体微疼后,才知策进。    
      第四种人,则要自己身遭老病死苦的折磨之后,才能认真面对生命的苦恼,犹如拉车的马虽经鞭子抽打仍不知策进,非得以铁锥刺身,彻肤伤骨之后才惊觉,进而「牵车着路,随御者心,迟速左右」。    
      至于顽劣难以教化的劣马,则是伸颈狂嘶,作势噬人,前脚跪地,后脚踢人,不愿就轭,即或受轭,稍受鞭杖,便断缰折勒,纵横驰走。    
      看完前面的故事,想想佛陀的譬喻,再看看我们自己,虽然人生中有许多不确定的事,但有一件事是绝对确定的,那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到最后││终究不免一死。    
      把时间拉长,生死、死生是无尽的轮回。如同昨天、今天、明天的无尽延续,前生、今世、来生也是无始无终的连结,而贯穿无尽时间的是││当下。    
      这一刻是生,但对下一刻的生而言,前一刻的生已然是死。    
      前生已逝,未来未到,这都不是我们可以掌握的;唯有每一个现在,是我们可以把握得住。因此,我们不必因为终将死亡而变得消极虚无,也不必因为今生的不美满而寄望来世,把握当下的生活态度,其实就已决定我们的幸福与悲哀了。    
      在每一刻的现在,学习努力,并在每一刻的当下练习「为而不有」,那么,每一刻都将是圆满的结束,也就是崭新的开始。    
      孔的学生季路问孔子:「敢问死?」    
      子曰:「未知生,焉知死。」    
      也许,在了解死亡的意义之前,要先知道怎么活?    
      在现实的世界里,不必以生死命题来钻牛角尖,也毋须在虚幻中迷失自己。因为,人生是永远的舍弃和永远的追求。    
      我们无法预知死亡,唯一所能做的就是--活在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