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内圣外王-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相,小痞子小市民,只会把中国电影毁了。    
    一个缺乏当代英雄的民族和艺术是没有前途和希望的,要“以法治国”、“以德治国”,还应“以勇治国”。    
    


第三部分 想法领先 行动果敢第16章 中国美声 

    有言道:音乐的水平;乃代表着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意识水准与整合能力。    
    偶然的机会,笔者聆听到中国音乐界新近出版发行的两套歌唱专辑,一套名为《六十年代生人》,另一套叫做《红》。    
    两套专辑却有异曲同工之妙:主唱者刘欢、韩红、宋祖英都是中国大陆的“当红”中青年艺术家,而且都选择了对一些过往著名曲目进行重新诠释。    
    虽然是“老歌新唱”;但目标已由早先简单的逆反异化,升华向艺术的磨励与发掘;风格上的流行改造及花哨炫耀,已较理性地转为对控制力与综合技巧的把握追求。最为可喜的是,中国歌唱艺术真正走向世界的桥梁,似乎也已在这些不懈的努力中初现端倪。    
    中国歌唱艺术的历史两难,在于彻底走西方美声和歌剧唱法的路,很难摆脱“追随”的被动;而中国的京剧和传统民歌,由于表现内容和形式过于本土化,或由于曲调大都局限在五声音阶的单薄简浅,尽管旋律不乏优美,但动感、变奏、合声、配器等方面的表现力多有不足。连港台众多的所谓“流行歌曲”,其实也没跳出“小情小调”的巢臼。    
    如今,从上述两套新专辑中,我们开始听到了魅力独具的“中国美声”——即在现代演奏、编曲和制作手段精美辅助下,充满中国气质、中国情怀和中国美丽的音乐之声。大曲式的回旋转换,收放自如的变化及声与乐完美的结合达到了音乐艺术的巅峰。    
    刘欢与宋祖英共同演绎,叶小刚编曲的《一朵鲜花》,华贵优美,婉转起伏,余音袅袅,堪与普契尼《波西米亚人》第一幕中的爱情重唱咏叹调媲美。    
    韩红的一曲《我的祖国》,考究的气息与吐字控制;满载传统民歌的亲切与美声唱法的昂扬;管弦乐队如行云流水,真让人悠然神游回故乡。    
    刘欢以现代式的直抒胸臆,半摇滚般地发出对《台湾同胞》的深切呼唤,让人这才赫然发现,原先的一首准“战歌”中,竟然还蕴藏着如此动人心魄的跌宕行板,似天外来风,如夜海荡漾。    
    韩红也为牺牲精神与热血青春献上了绽放的《绒花》,音质高洁,韵律挺秀,结尾小提琴“抹出”的一道绚丽彩虹,更是为之“花上添花“。    
    希望中国音乐界的人才们能再接再厉,向世界推出更多高专业水准,高精尖策划制作的“中国美声”,能像驰名全球的欧洲三大男高音一样;为自己的文化艺术赢得更多的知音与喝彩。    
    


第三部分 想法领先 行动果敢第17章 理智的愤怒 

    这一命题可能让不少读者感到困惑,因为理智与愤怒似乎是相悖的两个概念:常说人一发怒就会丧失理智,换个角度讲,理智的源泉应是沉着冷静而非暴跳如雷。    
    但有意思的是,不同的文化,对愤怒与理智的把握程度也不同:即你已觉得对方愤怒了,对方却感到仍然理智;或者,你自认非常理智,对方却把你当成了怯懦。    
    来到西方的中国人,大部分面对“愤怒不足”缺憾,即该愤怒时愤怒不起来,担心事情弄大了反倒不好收拾。其实对西方人,经常给其来点硬活,尤其是有控制的愤怒,反倒能增加其敬意,软弱了反而难办事。    
    一位男性中国留美学生在开车时不慎碰擦到另一车辆,被碰擦车上的两个美国女人便立即跳下来破口大骂“混蛋日本人”!“到底会不会开车”?    
    中国学生则很“理智”地告诉“愤怒”的美国女人:撞车了我们可以叫警察和保险公司解决,但没有必要在此骂大街嘛。另外,我是中国人。    
    有人事后问该名中国学生:那两个女人骂你,你为什么不反击?该学生竟回答:我怕她们有枪。哦,原来所谓“理智”的背后,确有“怯懦”的成份。对方怎么没想这么多?    
    中国篮球最近请来了美国教练。其实美国NBA篮球就是两大特点:一是战术重点简要突出;二是风格上的生猛凶狠。或者说,美国人眼里的“正常表现”,在中国人这里却被当成了“生猛凶狠”。于是美国教练所要传授的,就是把生猛凶狠变成中国篮球的正常表现。    
    这样的转变马上就收到了成效。但大文化环境对此仍不太适应,如有中国体育记者见到外籍教练在场边指导比赛时吹胡子瞪眼,就认为该教练“失控”或“失态”了,有失大将风范。    
    其实,真正的“大将”是在殊死战斗与激烈竞争中成长壮大,能没脾气吗?而且,教练在场边“发难”,还经常是影响裁判判罚与场上比赛局面的一种巧妙且有效的手段呢。    
    愤怒是一种能力,是可以培养训练的。目标是既要防止小儿斗鸡式的肤浅,又要具备雷霆万钧式的爆发力。尤其是世上的好人们,千万不可“好”到不会或不敢愤怒的地步,那就等于是纵容坏人。    
    中国文化对愤怒的把握,总的来说比较极端,要么笑脸相迎,要么你死我活,缺乏中间阶段的那种升级式愤怒。而这世界上的绝大部分愤怒,实际上都属于中间档次。即如果你愤而不怒,则对方容易得寸进尺;你勃然大怒,那又可能是过度反应。    
    于是应加强对升级式愤怒的培养运用,这不仅能丰富智慧,也会为自己与同胞带来更多的主动与尊严。对愤怒程度的把握不可教条僵化。而应因事制宜,机动运用,让人容易感受知道你的和善,也真正懂得你的厉害。    
    所谓“理智的愤怒”,就是指理智层面上的凶猛打击力。二战时美国总统杜鲁门以理智的愤怒,命令向日寇投出两颗原子弹;朝鲜战争时的中国领袖毛泽东,以理智的愤怒毅然向朝鲜出兵,痛击“美国野心狼”。    
    无数事实证明,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民族,必须拥有“理智的愤怒”,才能收放自如,刚柔并济,震慑对手,去不断争取成功和胜利。    
    


第三部分 想法领先 行动果敢第18章 大海不怕牺牲

    不知道为什么;反正上苍似乎就是这样安排的:在这世界上;成功和进化;总是与风险的大小成正比。想生存得有出息、有尊严、有质量吗?没问题,只要你不怕风险,并敢于去挑战风险。    
    譬如在过去的三、四百年里,东方有一群人,自轰轰烈烈地下过一次西洋之后,就从此把自己局限在大陆上。不错,陆地上的日子是比海洋上相对而言“稳定”多了,只要会走路就行了,不像在海上还要学会游泳和行船。    
    一年四季守着自家三分田,只求风调雨顺,地主和县官不要压榨太重,家庭在方圆几十里内繁衍下去,子孙满堂,这就行了。    
    可是世界偏偏要对这种稳妥的“小康”日子说不,偏偏要把文明发展的主动和尊严给予一群“不安分守己”的西方人,偏偏“允许”这些西方人不远万里,穿洋跨海,来用武力和贸易敲开东方的大门,甚至还跑到中国首都的圆明园公然杀人放火。    
    这把大火也一举烧毁了一个民族灵魂深处的“小农梦幻”。    
    看看西方人的文学史,许多史诗、音乐、小说、戏剧和诗歌,都是以海洋或海洋生活为背景或题材的,似乎在海洋里,他们才找到了自己的梦想、野心、希望和归宿。    
    对海洋的探险和征服,必然要求对世界及宇宙规律的更多思考和认识,要求更多实用性的实验和制造,要求即时充分的信息流动,要求更坚强的身体和意志。一句话,把大海的另一端或不可预测的目的地,设立成自己的追求目标,这样一个民族和文明就能激发出无比的活力、想象力和创造性。    
    反过来,把自己“画地为牢”的民族和文明,其表面上的“平稳”实际上导致的是生命、精神和思维的退化与枯竭。把自己关在一个“大观园”中整日游手好闲、阴谋内耗或哥哥妹妹地厮混,最后的结果,一定是“大观园”的破败倒闭,及列强外侮的乘虚而入。    
    一如没有连着大江大海的河流,最后只能沦为一潭死水。    
    不错,风险便意味着动荡、挑战,甚至牺牲。2003年,中国海军的一艘潜艇在海中失事,全船70名官兵全部遇难。青春气贯长虹,生命魂归大海。但大家不要忘了,人终有一死,那么,是无所作为、愚昧堕落,结果被强盗破门而入抢掠宰割,还是勇于探索、主动出击,不惜牺牲而争取自己文明和发展的优势?    
    这两种结果,哪一种是更有意义的,是能为子孙后代开拓出光明未来的?    
    答案显而易见。海军战士是中华民族永远的骄傲和光荣!    
    如果,中国能从此次潜艇重大事故接受深刻教训,并从此对海军建设——包括体制优化、装备更新、救援保障、人才培养等有更多更好的投入;中国的普通人民能更多地了解海军,用更多实际行动支持海军。    
    如果中国海军能痛定思痛,锐意进取,招揽最好的人才和科技,激发新一代中国人开拓进取的新思维新举措,早日推出自己的蓝水舰队,为中国的强大与维护人类正义扮演更积极的角色,那么,为国捐躯的海军将士们,定能含笑于九泉了!


第三部分 想法领先 行动果敢第19章 愈活愈厉害 

    人是一种高级动物; 顾名思义;“高级”与“动物”之间必须保持一种必要的平衡和张力。“高级”代表人的智慧、生产与生活能力并随之而来的物质文化提高,而“动物”则代表了肉体的强健和精神中的血性,即动物之“动”的素质必须高强。    
    只是动物但不够高级,那是野蛮人和落后人; 而只顾“高级”而削弱了血性,那就会丧失开拓力、竞争力与“高级”的可持续发展,甚至会威胁到人的最基本的性爱与繁殖质量。    
    于是一个命题应当可以成立: 即人的文明进化程度愈高,身心强健的程度也必须随之提升。否则像如今的不少人生活愈好,身心愈迟钝笨重,那就会发生可悲的异化。而在和平时期,最能锤炼提升现代人身体与意志的日常活动, 就是体育锻炼和比赛。体育是现代人与现代生活之必须,这一点已是社会共识。    
    就体育锻炼与比赛本身来讲,一个关键点为:工作与生活条件愈好,体育活动与比赛的强度和烈度就应愈大,这样才能维持一种良性的发展和循环。    
    譬如打球,众所周知,球类有大球小球之分;另外,球类比赛还可依据身体直接或间接对抗的程度分类。直接对抗的包括篮球、足球、冰球等;而中间有网隔开的间接对抗类则包括了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    
    很明显,直接对抗球类的比赛强度更大。在欧美发达国家,人们还发明出美式足球和欧式橄榄球等对抗、冲撞、奔跑、跳跃更频繁激烈的游戏,来保持和提升自身的意志和体能。对发展正呈后来居上态势的其他国家来说,如果还一味满足于小场地与网隔开的小球运动,那就没有充分做到与时俱进。    
    当然作为一种过度,可以靠增加小球的锻炼时间与比赛难度来弥补缺憾。但根本的解决,还是要靠发展普及更多高对抗、强体力的大球集体比赛项目,来增强磨炼和提升现代人的血性与力量。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直接对抗球类的比赛就像打仗,确实是锻炼人的野性、霸气与竞争精神的上佳手段。当然不同文化在打“球仗”时, 乃是各俱特色。譬如篮球,美国篮球的哲学基础,是建立在美国个人主义文化,与黑人优秀运动员的体质与体能之上的,特点是快、猛、狠、简单实用,推崇明星的个体作用。    
    这确实与美国人打仗的风格类似,即追求与对手的综合实力差,拥有先进武器,期待铺天盖地地打懵对手,由此取胜。    
    而欧洲人打球打仗又是另一种风格,即特别强调整体战术与配合,打阵地战,步步为营,直至胜利。这种特点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两次世界大战中欧洲国家对重点阵地的反复拉锯争夺战,及讲究运用各种计谋欺骗手段。    
    近年来,欧洲篮球开始奋起直追美国NBA,即在坚持自己整体战术风格与配合的同时,在攻防转换、速度及个人拼抢与强行突破等方面尽量向NBA看齐,最后达到能与之抗衡甚至战而胜之的地步。一些中南美洲国家的球队,更是兼而吸收了欧美两家之长。目前这种努力果然大见成效。    
    而在亚洲,篮球霸主是中国,但中国篮球与欧美强队比赛一直负多胜少。主要是因为中国队长期没能找到和坚持自己的克敌制胜的法宝,平常打球的时候“太文明谦让”,对抗与拼抢的训练强度均低于对手,这样在交手时战术配合与精神气势都很难显现出来,反倒是被对手压着打。    
    再以打仗为类比,从战争历史角度讲,亚洲国家的作战特点,在于机动灵活,出其不意,勇猛顽强,并重视战略主动和技术进步。方能以己之长,击敌之短。看来,如今这身体应如何锻炼,球到底应怎么打,也许倒是能从仗是怎么打的成功历史中,寻出些重要启示和答案。    
    真正的发达文明;应是愈活愈高级,同时愈活愈厉害的文明,这个双向发展的关系至为重要,这事关一个国家民族发展进步的百年大计,也决定了一个文明是否能够真正重新振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