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怎样塑造成功者-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针对父母的问题,而是针对当时的情景,他按照当时情景对自己的利弊作


出了反应。研究者认为,越是容易受暗示的孩子,越是容易出现类似的行为,
如果这种行为得到进一步强化,那就会发展到经常说谎。也就是说,如果孩
子最初的那种迫于情景的说假话,使他逃避了惩罚或得到了奖励,那么这种
行为就可能形成固定的条件反射而成为说谎的习惯。

因此,我们认为,孩子说谎与其说是孩子的毛病,倒不如说是家长的失
误,家长在处理一些问题上采取了错误的方法。例如,孩子承认是自己打碎
了花瓶,做家长的不先问问为什么,却因为心疼花瓶而不分青红皂白地骂或
打孩子一顿。而实际上也许孩子完全出于好心,是想帮助父母打扫卫生,擦
掉花瓶上的尘土,结果因花瓶太沉或太滑而打碎。打碎花瓶实际上已经使孩
子很难过,如果再受到父母的责备,他就会更难过,而且会感到委屈,甚至
产生说真话对自己不利的错误联想。以后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况就不敢说真话
了。倘若不说真话时又使孩子逃避了惩罚或受到了奖励,那么说谎的不良习
惯很可能从此形成。所以,家长即使在指责孩子的说谎时,也应该检点一下
自己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是否有问题,也许错误不在孩子,至少不全在孩子
身上。

幻想

暂时无法实现的事情我们用幻想来弥补。

“幻”就是虚无飘渺的意思,所以,幻想,顾名思义,就是指不切实际、
不能实现的想象。长期以来,人们往往认为只有那些脱离实际的人或可笑的
人才经常幻想。但是,随着人们对自身心理现象的进一步了解,随着人们对
科学发现规律的深入认识,人们对幻想的态度也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看过动画片“米老鼠和唐老鸭”的人都不难发现,其中的绝大多数镜头
都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但人们并不因为它脱离现实而鄙视它,相反,
在欢笑之余,禁不住赞叹设计者绝妙的想象力和高超的创造力。此类富有幻
想和创造性的动画片不仅孩子们百看不厌,而且成人也爱看。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幻想只是人类思维活动中的一种正常形式。幻想
是想象的一种高级形式,可以说,几乎所有的科学发现都是以幻想为前提的。
虽然,幻想不是科学发现,但它可能给重大的科学发现提供可贵的启示。

从概念上讲,想象是在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而创造新形象的过
程。也就是在头脑中创造新事物的形象,或者根据口头语言或文字描述来形
成事物形象的过程。想象是心灵的一种能力,是心灵在有意识的和清醒的状
态下产生或再现多种符号功能的能力。通常,想象可以分以下几种形式:

再造性想象:根据语言描述在脑中形成相应的事物或动作的形象的过
程。例如,没有见过大海的人可以根据别人对大海的描述而在头脑中想象出
大海的形象。再造性想象是想象的最基本形式,它的必要条件是有一定的语
言能力和经验积累。可以说,语言是想象的媒介,经验是想象的基础。语言
能力强,知识、经验丰富,想象就容易完成。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培
养孩子的想象能力,父母要注意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
使孩子对生活有更丰富的体验。

联想性想象:根据某一刺激形成与之有关的事物的形象而并非刺激本身
的形象的过程。联想由此及彼,需要一定的灵活性和流畅性。如由吃饭联想


到读书,由鱼和水的关系联想到人与空气的关系、解放军与老百姓的关系等。

创造性想象: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头脑中产生从来没有过的新形象
的过程。而且,这种新形象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或者,即使一时得不到社
会的承认,但迟早会被社会所接受。例如,哥白尼的日心学说在当时被视为
异教,根本得不到社会的认同,但它却是创造性的产物,是伟大的科学发现。

幻想是创造性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幻想也产生前所未有的新形象,但
要实现这种形象似乎为期很远或可能性很小。所以,幻想的特点是:远离事
实,远离通常的逻辑,似乎有些离奇古怪。幻想可以是胡思乱想,也可以是
创造性思维的基础。虽然,幻想的创造性成份很高,但它与创造性想象最大
的区别在于它的随意性、缺乏现实性和没有明确的目的性。那么,这样说来
幻想是不是毫无意义呢?不是的。幻想的意义在于给人一种心理补偿。

其实,幻想是一种心理补偿,对于无法实现的事情,人们就用幻想来补
偿。例如,嫦娥奔月就是典型的例子。事物是有限的,但人的想象、思维可
以是无限的。操作上完成不了的事,可以通过无限的幻想来完成,来补偿。
我们每个人都有幻想,那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想实现而暂时实现或永远实
现不了的事情。而儿童的幻想更多,是因为对于儿童来说,他们能力更有限,
因而有更多想实现而实现不了的事情,因此,他们需要更多的心理补偿。这
也就是为什么一些能千变万化、本领高强、所向披靡的故事(电影、电视)
形象,如孙悟空、希瑞、奥特曼等特别受到孩子们喜欢的缘故。

因此,作为家长,不能消极地看待孩子的幻想,要鼓励孩子去幻想。但
是,“思而下学则罔”,家长在肯定孩子幻想的基础上要对孩子加以引导,
引导孩子不断学习和积累更多的知识和经验。因为,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才是
创造性思维的真正基础。否则,会使孩子陷入脱离现实、胡思乱想的境地。

智力与智力开发

父母总是希望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孩子的智力,
所以都在拼命地努力着,但成效并不总是与愿望成正比。

望子成龙或望女成风是许多家长的普遍心态,使自己的孩子在智力上出
类拔萃也是当今父母的普遍愿望。因此,智力开发和人才培养就自然而然地
成了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

那么究竟什么是智力呢?也许有人说“智力就是学习的能力”;也有人
说“智力就是进行抽象思维的能力”;还有人说“智力就是包括观察力、记
忆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语言能力的各种能力的总和”;或者有人干脆认为
“智力就是一个人适应环境的能力”。总之关于智力的说法很多。其实,人
们研究智力已有100 多年的历史了,但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一个关于智力的统
一的说法。

看来,在智力问题上过分地强调定义的细枝末节,对于实际的教育实践
是毫无意义的;但如果对智力一无所知,要讲智力开发也是无稽之谈。

我们认为,由于智力活动是人脑的机能,而智力活动只有通过外在动作
才能表现出来,因此,在理解智力时需要从“内隐”和“外显”两个方面来
考虑。智力活动作为人类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机能,而大脑的活动又离
不开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能”或“能量”,因此,智力的内隐部分应
该以神经活动能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内。生物学的知识告诉我们,机体的活


动能以三磷酸酰甙(ATP)的形式存在于体内,供神经元活动的能量也不例外。
而能量供应的不足,将影响神经系统的活动,进而影响智力活动的水平,这
可以从极度饥饿后智力活动水平下降这一现象得到证实。但是,承认了ATP
与智力活动有关系,也不等于就知道了ATP 与智力活动有什么样的关系。到
目前为止,我们尚无法用实验加以确切证明,尽管这种关系的存在是勿容置
疑的。智力的外显部分则体现在个体活动的各个方面,而且只有在活动中才
能体现出来。当一个人在学习时,智力就体现在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方面;
当一个人参加社会活动时,智力就体现在言辞和应变能力方面;当一个人进
行艺术创作时,智力就表现于艺术作品之中。如此种种,智力体现于活动的
每个方面。但智力在每个活动中的分配并不平均,正因为这样,在我们的现
实生活中才会出现有的人善于言辞表达,有的人善于艺术表演,而另一些人
则精于数字运算等参差不齐的个体差异。也正因为这样,我们在比较两个孩
子的优劣时,不能只根据某一方面或某一行为而下结论。

下面的两个智力模型将有助于人们从总体上理解什么是智力,并对实践
中的智力开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液——晶智力模型
该模型认为,人的智力是由液态和晶态智力两个因素构成的,液态智力
是指主要由生物因素决定的、与生俱来的那部分,如知觉和动作的反应速度、
短时记忆和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晶态智力是指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获
得的概念、知识、技巧等并运用这些概念、知识和技巧的能力。因此,晶态
智力与个人的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有关。晶态和液态智力是一个人智力总体的
两个不同方面。它们在人一生中的发展变化也不一致。这一模型告诉人们,
液态智力表现出到成年期有衰退的趋势;而晶态智力则显示出持续增长的趋
势。

2.智力的树状模型我们知道,一棵果树最后能否开花结果,结果多少及
果实的质量如何将取决于这样一些重要因素:(1)种子的质量,这首先决定
了种子能否发芽生长;其次,决定了发芽生长后抵抗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能
力;再一个就是决定了这棵树苗对泥土中营养成份的吸收情况等。(2)泥土
和阳光,这决定了树苗能否得到充足的水分和养分,以及进行正常的新陈代
谢。(3)培植者,这决定了能否为树苗及时提供必要的肥料、预防自然灾害
和病虫害的威胁。如果种子是优质的、泥土是肥沃的、阳光是充足的、培植
者(园丁)是勤劳且有科学种植头脑的。那么,将来这棵果树一定能结出丰
硕的果实。
人的发展(这里着重强调心理发展,特别是智力发展)也一样。儿童的
智力发展水平,将来能否成才,也有一些决定性的因素。首先是遗传因素,
这将决定一个孩子出生以后是否正常,其生命力及抵抗力如何,接受外界刺
激并作出反应的基本能力的强弱等;其次是孩子的生活环境(主要的物质条
件)、文化背景等;第三是家长和教育者(学校和教师)及社会环境(气氛
和形势等)。另外,就智力结构本身而言,人的发展与一棵树的生长相仿。
我们称之为智力发展的树状模型(简称智慧树)。

人类智力发展树状模型

从这一模型中,我们可以形象地看到智力的构成、发展特点和影响智力
发展的因素等有关方面。智慧树的根部是指视、听、味、嗅、触等感官渠道。
对于树木来说,根系发达是良好生长的必要条件。对于智慧树来说,吸收信


息的视听嗅等各感官发展得越充分、越全面,智慧树将长得越粗壮、越高大。
智慧树的树干代表智力的各个方面尚未分化时的“原始”状态,或称“原始
智力”。它包括知识经验的积累,动手或操作技能的习得,以及社会化和个
性的形成过程等诸方面。人类个体作为智能动物,从出生的一刻起就表现出
一定的智慧。例如,新生儿很快就能学会用哭来召唤母亲。但是,这时候的
哭声可以代表许多内容:尿布湿了要哭,饥饿了要哭,疼痛了要哭,不舒服
了要哭,受惊吓了要哭,困了却不能自己入睡也要哭。这说明,此时孩子的
智慧是不分化的,这种不分化的状态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可以说在整个打
基础阶段,也就是在个体有成就表现以前,都处于这种未完全分化的状态。
对于植物界的树木来说,树干越是粗壮、挺拔,树本身将越高大,树冠越繁
茂。如果是果树,结出的果实将越丰硕。对于人类的智慧也具有同样的道理。
如果知识经验的积累丰富,动手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良好个性得到培养,
社会化过程能得以顺利完成,那么,以后发展和发挥才华的潜力就越大,取
得成功的可能性也越大,取得成果的层次也就可能越高。智慧树的树冠代表
智力的最终分化和最后的表现形式。换句话说,智力最终并不以一种浑然一
体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是总要以能归属于某一领域的成就的形式表露出来。
例如,有的人可能在文学艺术领域大有作为,有的人具有领袖的风范,另外
的人则可能登上了科学技术的高峰。树有千姿百态,人才各有千秋,这又证
明了不可避免的个体差异。我们无法种植两棵完全一样的树,更无法培养出
没有差异的两个人。纵然有两个在同一领域登峰造极的人,但他们的成名之
处总有不同,或他们所涉及的或擅长的其他方面不同。

模型图的另外两个部分代表影响智力发展的两个重要的外部因素。生活
环境和文化背景(包括家庭的经济条件、社会地位以及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和
对养育子女的态度等)就像树木赖以生长的土地,而社会大环境(包括社会
制度、政治形势、有关政策,以及意识形态领域的方方面面等)就像树木生
长于其中的气候条件。如果风调雨顺、阳光充足,则能长成大树。从文革十
年对人才发展产生的影响中,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当然,智力的发展与树木的生长不能完全等同,不言而喻,前者不仅复
杂得多,而且也需要更长的时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真谛就在于此。

从上面的资料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一、孩子一旦出生,父母已无法改变他的先天条件。此时父母能做的事
只是在现有先大条件的基础上给孩子提供最适宜的外部条件。

二、由于个体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外部条件的影响,即使是先天条
件不利的孩子,只要后天教育培养得法,仍然有希望正常发展,甚至出类拔
萃。

三、父母在对孩子施予早期教育时一定要注意整体开发,任何片面和过
早规定孩子的学习方向都不利于他的最佳发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