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词故事-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具备这种机缘的;尽管身为著名宰相晏殊幼子的晏道,但在当官道路上,他老爸的恩荫却始终未必能使他受惠多少。   
  也许,这跟小山并不像世俗社会里的一些人去追求功名利禄的个性有关。据说,他天性里还有点儿痴癫的成分,所以,他在老爸去世后的生活并不很如意,也就可想而知了。   
  然而,作为在文学艺术上有着非凡天赋的小山,他在跟歌儿舞女情感沟通方面的词作却颇有独到之处,这固然是颇值一说的,因为我们至今仍能读到他那大量的美妙绝伦的词篇。   
  相对着生活中的烦恼,小山无聊时便又独个儿喝起了闷酒,直到醺醺然睡去。但一觉醒来,帐幕仍还低垂着,他知道现在可不是父亲在世时期的那种景象了。歌舞女都已离散殆尽,而他自身不很得意的生活经历又加剧了这种颇显凄凉的景况,这无疑使他很为伤感。想当年,几个好友一边高兴地喝着醇酒,一边欣赏着比如说莲、鸿、、云等人的美妙歌舞;而现在,她们也都不复在身边了。即便从远方传到耳畔的欢笑,对此时的小山来说,也尤其是可望而不可即了。小山仔细想想跟自己最为亲爱的小,那次初见到她时,感到“小微笑尽妖娆”,②同样的,对这个被自己深深眷恋着的小的一腔爱意便是从如下的词句里也能找到:   
  小若解愁春暮,   
  一笑留春春亦住!③   
  然而,小现在也只给小山留下一丝仅供相思的意绪了。况且,曾几何时,几个要好的朋友如沈廉叔已然去世,陈君龙则因身患痼疾而卧病在家,想想人生真乃不可捉摸,小山便不由潸然泪下。但他忽然回忆起当年诗仙李太白奉皇帝之命写《宫中行乐词八首》时,竟只能写着五言诗“只愁歌舞罢,化作彩云飞”;④晏小山此时当然不像李太白那时所面对的硬规定,而可以用长短句的形式来曲曲传出他心中的惆怅情怀。于是他便提笔写下这首千古名作《临江仙》词来,道是: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⑤   
  按:① 具见小山《鹧鸪天》词。② 见小山《玉楼春》。③ 见小山《木兰花》。④ 李白诗题下有“奉诏作五言”字样。罢,一作“散”。具见《李太白集》。⑤ 小山此词除其煞拍用太白诗语外,“落花”两句亦本于五代时人翁宏之五言律诗《春残》(一作《宫词》),其全篇云:“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帷。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寓目魂将断,经年梦亦非。那堪愁向夕,萧飒暮蝉辉。”        
女孩情死怅坡仙——大文豪填词祭奠痴情女   
  中国文学史上有一桩颇为奇特的现象,那就是某个作家的诗词文章经过时人或后人的多种述说或解会,从而流传着各种各样的版本传说。   
  大词人苏轼,永远就是一个被人们广为传说着的对象。他那首名作《卜算子》词里所吟咏着的,似乎便是这些现象在他人生中的折射。   
  现在,我们只选取其中比较普遍的说法,也就是按照《东坡词》里该词的小序进行叙述。①神宗熙宁年间(1068年~1077年),苏轼由于跟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遂要求出补外官,但他看到地方官员在执行新法多所扰民时,心中便越发不满了。因此他把这一思想也往往发抒于诗词里,这样就更加激怒了新党,并遭受到他们的打击报复;说苏轼诽谤朝政,于是他竟被逮捕下狱了。而这时候,新党中的著名小人如舒亶、李定等必欲置苏于死地而后快,以致在我国历史上竟掀起了所谓的“乌台诗案”。所幸神宗还算是个明白人,并不想把苏轼杀害,而是把他释放了出来;只是贬谪他到黄州任团练副使而已。   
  自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二月抵达黄州,直到元丰七年六月量移汝州,苏轼在黄州贬所一共呆上了四年多的时间。   
  元丰五年十二月,在黄州定慧院寓居的苏轼尽管双髯如戟,但他的身心健康却都受到了严重威胁。作为才名远播的大文豪,又有着极为坚强正直的人格魅力,他常被人们甚至是少女爱慕,似乎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温都监的女儿超超年方15岁,②长得姿貌秀丽,而且又极其聪明伶俐。尽管到了及笄这个当时法定可以出嫁的年龄,但超超却坚决不肯随便嫁人,都监见此也不敢强迫他这心爱的女儿,心说,姑且就等等再说吧。但是,当听到苏轼马上就要来临时,超超却显得极为兴奋,并且暗暗地对人说:“这才是我的丈夫呀!”由于她家临近苏的住处,她便每夜都暗暗地来到他窗外侧耳细听苏轼吟咏诗文。一旦被东坡发觉门外有人在走动并起来推窗外望时,她就慌忙快速地跑掉。这样,东坡便有意想替她物色一名读书士人,自己也好为他们顺利地结成连理作个红娘。一天,他碰到了温都监,就诚恳地说起了此事,温当即说起了他女儿的心事。东坡听罢,不觉也甚为感叹,但他当然不想耽误人家女孩的终身大事,因此,他要为她找个合适的读书人作为对象的心意也就越发坚定了。   
  然而没过多久,东坡却因一再受到政治迫害,竟被贬谪到当时还是蛮荒之地的广东,甚至还要渡过大海到现在的海南去。所以他一心想要成全的这一好事,也就被无声地取消了。   
  只是等到东坡从海南回到黄州时,知道温超超因思念他成疾而死,并葬在了沙滩东侧,东坡便不禁为之黯然神伤。联系到自己因飘泊无定的生涯而使得这样一件大好事也未能办成,从而不觉泫然泪下,并填写了一首被学生、著名文学家黄庭坚称为“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数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的好词: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③   
  按:① 《能改斋漫录》卷十六以此词为王氏女子作,恐非;而《野客丛书》卷二十四则以此词为温都监女儿作。又有以为此词仅是对朝廷酷兴文字狱摧残进步文化人之控诉,似亦可聊备一说,然其并无有力证据推翻《东坡词》中小序之所记者。诚然,一本题下有“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字样。 兹为方便叙述计,即有意据以揉合众说而叙述之,著者实非敢思维紊乱说话糊涂也。② 《情史》作16岁。据一般解释,“及笄”多指15岁,一说是十五六岁;是则径说其16岁,似亦可通。③ 疏,一作“孤”;时,一作“谁”。        
离别难禁酬答情——施酒监杭州别梦长   
  杭州原本就是一个山水胜地;自从这里曾一度成为帝王起居和大臣议政执政的地方后,青山秀水加以五光十色的世俗氛围,把这里渲染得富丽堂皇而又不无透露着一缕俗气。   
  能够在此地遇上一些使自己倾心的爱人,那无疑是极为美妙的事情了。一位姓施的酒监官,便是幸运地得到了这种艳福者之一。   
  这里由于是人们追逐声色的大好地方,因此那歌舞业就特别繁荣。而作为供给官员闲暇时消遣的官妓,自然也难免透露出少有的商业气氛。当然,事情总该有一些例外,歌妓乐婉跟施酒监的交往便颇为耐人寻味。这施酒监只身一人来到这风景秀丽的地方做官,刚开始时,他无疑很是感到了人地生疏的惆怅。但自从见到歌妓乐婉后,由于具有在外飘零的共同语言,加以两人又都是挺有才华的,尤其是对当时几乎人人都能来几句的词作也深有体会,于是他们俩很快便好上了。由相见而相交一直到了相知,施酒监跟乐婉后来真可谓达到了在空闲时间寸步不离的地步。   
  但是好事多磨。许多事情往往会脱离那既定的轨道运行,施、乐两人希图在西湖边上从容把手言欢的情境和好梦,因上头的一纸调令,竟迅速而无情地给打碎了。   
  总不能不顾惜自己的前途吧?心里着实眷恋着乐婉的施酒监心想道;然而,就这样撒手离去眼前自己这心爱的人儿,他心里又觉得大为不忍。于是在那几天里,他们就一再挤时间聚合。而美丽的山水风景,对他们来说,却早已无暇顾及了。   
  到任所报到的时间已是所剩无几了,一再跟乐婉缠绵着的施酒监,只得双眼含泪地同她道别。就在离开心上人的当儿,他便吟起了一首词来作为他们这段无果姻缘的道白:   
  相逢情便深,恨不相逢早。识尽千千万万人,终不如伊好。   
  别尔登长道,转觉添烦恼。楼外朱楼独倚阑,满目围芳草。   
  听了这首使她肝肠寸断的小词,平时也善于填写词作的乐婉,当下便情不自禁地按照施酒监的韵调吟诵起来:   
  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泪滴千千万万行,使我愁肠断。   
  要见无由见,见了终难拚。若是前生未有缘,重结来生愿。①   
  这时候,寒冷的大风猛然在西湖畔肆虐地翻卷过来。等候在湖边的艄公虽说早已见惯了这人生的聚散离合,原本是不忍心去催促他们分开的,但他知道,若一任他们这样难舍难分的话,那么,此时的大风则无疑就徒然在宣告着了。因此,这艄公也不由自主地用他那沉闷的嗓音高喊了声:“大风起兮,该起航啰!”   
  施、乐两人在艄公那委婉悠长的喊叫声的催促下,终于不得不黯然但又缠绵地洒泪而别。从此以后,两人各自天涯,竟再也没有重新晤面叙旧的机会。   
  按:① 拚,音“判”,去声。至于题目中的“禁”,禁受,平声。        
袭人好句得佳人——小宋小词能使仁宗赐美女   
  驸马杨震家资巨富,而且家里拥有十多位极为漂亮的姬妾,其中一个芳名叫粉儿的更为出色。有一天,杨驸马邀请文人詹天游过来谈诗论文,同时还为詹准备好了丰盛的酒宴。两人边谈边吃到高兴时,杨就把自己后房中的所有姬妾都喊出来拜见詹,并让她们入席一同饮食一同谈笑。得到这众多美人劝酒的詹,不用说就更为高兴了。喝到大约八九分酒量时,心里由于酒精的刺激,原本一再压抑着的喜爱眼前这美丽女人的情性得到了释放,但对于朋友的姬妾,他自然也不敢放肆,于是当即写成了一首《浣溪沙》词,并把它递给杨震:   
  淡淡青山两点春。娇羞一点口儿樱。一梭儿玉一窝云。   
  白藕香中见西子,玉梅花下遇昭君。不曾真个也销魂!①   
  知道詹对粉儿很有好感的杨驸马,读了他这首词,遂笑着说道:“哈哈,天游兄,这事好办得很!现在就请天游兄‘真个销魂’也!”席散后,杨便把粉儿赠给了詹,让她永远陪伴着远离家乡的天游共同起居。   
  这当然可以见出宋人豪贵之家豪爽做法的一斑,令人就是在想像中也不觉有一种颇为爽快乃至雄壮的意味。但对这些情事,不仅杨驸马是如此,即便是皇帝,他如果爱上一个才人的文才的话,也不会吝惜姬侍而施赠对方的。而这,似乎也就更有说头了。   
  大文人宋祁,跟他后来改名宋庠的哥哥宋郊一起被人称为“大宋小宋”。有一次,刚要下班回家的宋祁正巧遇上了宫廷出来的车子。车内忽然有人轻轻地叹了声:“这就是小宋呀!”但宋祁却不敢就着她的声音回答;因为他知道,作为臣子,宫里那些即便是自己倾心的最美的女人,那也是他不敢非分觊觎的,但作为文人,他不由得对车中美人的那声叹息又感到很是受用,于是他便不禁感慨淋漓地写起词作来:   
  画毂雕鞍狭路逢,一声肠断绣帘中。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金作屋,玉为栊,车如流水马如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这首名为《鹧鸪天》的词作,由于小宋的巨大知名度,它很快便传播了开来。连仁宗对这词所具婉转而又惆怅的情怀,也颇有同感,也就是说,仁宗也喜欢上小宋这首词了。但仁宗当然知道,小宋这词的好,却是依靠了许多人的功劳的。比如说,“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即是唐代大诗人李商隐《无题》诗中的名句;而“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则是李诗人《无题四首》中的句子。至于“车如流水马如龙”,一般的看法,那当然是南唐后主李煜《望江南》里的句子了;但事实上,李后主也是从唐时号称“苏张大手笔”的苏颋七绝诗里得到法乳的。由此可见,小宋尽管把他那一腔极为缠绵而又惆怅的情绪,勾画得颇为动人,但他这抄袭别人的痕迹也是颇为明显的,只是它似乎还够不上“集句”这高难度的作诗填词手法而已。但仁宗由于欣赏小宋的为人和才思,一次退朝返宫后,他便问所有在场的宫女道:“你们第几车中,是谁在呼的‘小宋’?”   
  内人中不敢自行隐瞒,遂站出来称当时是她呼的小宋;而且她还小心翼翼地解释说,由于皇上举行御宴,见到内侍在宣召翰林学士,忽听有人喊了声“小宋”,她当时正好就在车中,不觉也跟着喊了声“小宋”。说到这里,看得出,她全身都是战战兢兢的,因为她确实不知道皇帝将要对她作出怎样的惩罚。   
  然而,仁宗却把宋祁给宣召了进来,并跟他和蔼地说起了这件事情。宋祁一听,当即害怕得要命,知道他已然闯下了大祸,遂在地上一再叩头谢罪,并请求皇上宽恕他的冒昧和冲撞。而仁宗却笑了起来:“呵呵,爱卿词中借用义山诗句,②所谓‘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事实上,‘蓬山不远’嘛!”说完,他就把那位在车中喊着“小宋”的宫人赏赐给了小宋。由此可见,仁宗为这佳话增添上了一抹亮丽的色彩,同时也为皇帝爱才子而不吝惜女人的做法增添了一段绝妙的注脚。而小宋这回抄袭人家的句子,那真是太划算了,尽管他撰写文章时是主张不要蹈袭别人故常的。③   
  按:① 此词与定格《浣溪沙》微有不同,以下阕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