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亚里士多德-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梅札的古堡。教了三年,亚历山大就拿起刀枪打仗去了。老师无事可做,回到
了故乡斯塔吉拉。亚里山大对恩师作了隆重的答谢,重建了在战争中被夷为平地
的斯塔吉拉。在故乡,亚里士多德听到了腓力二世被刺身亡的消息,又得知亚历
山大夺得了王位。亚历山大在安提帕特等掌握军权的将军的支持下,将另外两名
争位者,亚历山大的异母兄弟和侄儿,很快除掉。
    局势稳定后,亚里士多德于公元前335 年重返雅典,结束了漫游生活。
    4 教学时期①参看王树人等主编《西方著名哲学家传略》,苗力田撰《亚里
士多德》,山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35 页。
    ①转引自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2 卷,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第 272
—273 页。
    亚历山大即位不久,就开始了对外的征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挥师南下
平定了起兵反抗的底比斯城。南部诸城的反马其顿派迅速瓦解,纷纷投降。亚历
山大要雅典交出反马其顿的领袖德摩斯梯尼及其主要伙伴,才能受降。据说是由
于亚里士多德出面奔走,为了保存希腊文化,亚历山大才收回了成命,德摩斯梯
尼只受到被流放的处分。在马其顿完全控制了局势之后,年已半百的亚里士多德
和泰奥弗拉斯特重回雅典。
    回到雅典,不是再回阿加德米,而是在城东第奥勒斯城门前,一个名叫吕克
昂的运动场自己开办学园,与城西北角的阿加德米隔城相望。
    这个地方原来是柏里克利为训练新兵而建造的游乐场,场内有许多林荫路,
有树木、喷泉和柱廊。因邻近吕克昂神庙(即阿波罗①神庙,阿波罗的尊号之一
为吕克俄斯,意即“光明之神”)故名。据说,以前有许多学者常常来此,是一
个多才善辩之士所云集的地方。苏格拉底在世时多次来此,柏拉图有过这方面的
记述,如他在《吕西斯》篇开头说:苏格拉底“为了走城外的路,沿着城墙从阿
加德米直接走向吕克昂,在到傍着潘诺浦泉的后门口时,碰到了海朗尼莫斯的儿
子希波泰利士”。这意思是沿着雅典城的北墙,经过后门,从阿加德米就直接走
到吕克昂。吕克昂作为一个教学机构,也有一系列的共同规则,如每隔十日轮流
值勤,每个月全体成员有一次会议。但它的要求似乎不像阿加德米那样严格,那
样正规,在开始,设备也不齐全。他们只能在体育场的林荫路上边走边讲授课程,
在漫步中讨论问题。也许是这个原因,亚里士多德在吕克昂创立的学园的成员被
称为逍遥学派,也有称漫步学派的。
    这个学园是“群星荟萃之所”,在亚里士多德主持下,它成为一所科学研究
和教学之地,他们搜集到不少著作,开创了前所未有的研究工作。这一时期是亚
里士多德一生真正的高峰期,希腊内部停止了无休止的各邦间的战争消耗,社会
稳定,有了学习和研究的社会环境。经过十几年的游历,亚里士多德加深了社会
阅历,增长了见识,扩大了眼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见解也逐步脱离柏拉图的
固定模式,走上了独立探索的道路。在年龄上他虽年届半百,但作为教师,作为
思想家,依然精力充沛,头脑敏锐,思想成熟,正是黄金时期。此外,他还有一
位忠实、干练的助手泰奥弗拉斯特。此时,他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每天身着华丽
的服装,口吐机智隽永的言辞,激励着学生们走上智慧之路。上午,他与学生们
一起在林荫路上讨论深奥的抽象的逻辑、哲学和物理学问题,下午和晚上以通俗
的方式向校外听众讲解修辞学、论辩术、政治学。同时还编写了大量的讲义或教
学提纲。无论是讲授深奥的道理,还是传授通俗的知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
教导人们与无知作斗争。这一时期,真正是亚里士多德的人生辉煌期,思想充分
发挥,观点任意展现,大量的著作,包括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物理学等,都
写于这个时期。除教学外,他还广泛收集各种资料,进行科学研究。所以吕克昂
还是一个①阿波罗,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主神宙斯的儿子。权力很大,主管光
明、青春、医药、畜牧、音乐、诗歌,并代表宙斯宣告神旨。祭祀他的神祠很多。
在古希腊罗马时期,信徒常往祈祷,请求预示祸福或消除罪孽。
    研究学术的组织。西方学者中有人说亚里士多德的这一学园是近代大学的滥
觞,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不仅如此,学园里设立了欧洲最早的图书馆,对后世也
有重大影响。
    辉煌期并不长,安宁的时日不过十余载,公元前323 年,横戈马上、东征西
战的一代霸主亚历山大在远征途中染病身亡。雅典公民听到这个消息,反马其顿
的活动已不可抑止,立即召开大会宣布独立,把被流放埃癸那岛的德摩斯梯尼接
回来,反马其顿的怒潮再次掀起。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亚里士多德预感到危险
将至,对他的老朋友、马其顿驻希腊总督安提帕特说,作为一个外乡人,与马其
顿有过来往的他,无法再在雅典待下去了,不但工作不会安宁,生命也在危险中。
确实,亚里士多德的罪名在罗织着,他被指控为“不敬神明”。为了生命的安全,
不使雅典人第二次对哲学犯罪(第一次是处死苏格拉底),他只好将学园事务交
给泰奥弗拉斯特,再次逃离雅典,离开自己一手创办的学园,离开多年相处的朋
友和学生,来到优卑亚岛上的卡尔基斯城,住在他母亲留下的老屋中。
    其实,雅典人不放过亚里士多德是不公正的。他虽然与马其顿有过来往,当
过亚历山大的老师,但这是过去的事。亚里士多德一心求知,从来不问政治,其
思想与亚历山大相去甚远,加上亚里士多德的侄子因反对亚历山大而被处死,师
生关系早已冷漠。可是雅典人不管这些,只把他当作马其顿的至亲。他的离开,
确实出于不得已。在卡尔基斯,终日郁郁,惆怅伤感。这次动乱,时间并不长,
同年底,马其顿驻希腊总督安提帕特借援军之力,击败反马其顿派联军,稳定了
局面。其时,对亚里士多德的学术研究来说,其理智力量还正在峰顶。可是,遭
此变故,他的身心蒙受了巨大打击,一病不起,于公元前322 年溘然长逝,享年
62岁。
    亚里士多德去世前,立下了遗嘱,并请安提帕特做他的监护人。在遗嘱中,
他要求执行人给他的母亲、早年去世的弟弟阿里木奈斯托斯、抚养他成人的姐姐、
姐夫立像。要他的女儿嫁给姐姐的儿子尼亚诺尔。
    对曾侍候过他的几个奴隶,不得出卖,要继续养育,待他们成年或可自立营
生时给以自由。留给两个孩子的是家产,留给妻子赫比利丝的是他衷心的感情及
热爱。最后,按早年去世的前妻比娣娅的意思将自己的尸骨与比娣娅合葬在一起。
从这份遗嘱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的责任感,设想周到,仁慈开明。“亚里士多德
的遗嘱被第欧根尼。拉尔修全文保留下来,传记作家们,从这里看到他作为理智
化身的另一面,他是一个孝敬的儿子,深情的丈夫,慈爱的父亲,诚挚的兄长,
真实的朋友,宽厚的主人。”①“他那留存至今的遗嘱充分体现了慷慨大方、体
贴他人的品质。”②①王树人等主编:《西方著名哲学家传略》,苗力田撰:《
亚里士多德》,山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42 页。此文是本章主要参考资
料。
    第二章师生情亚里士多德曾是大思想家柏拉图的学生,是名师下的高徒;又
是历史名帝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学与教对他的一生都起了重要作用。
    1 从师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老师是柏拉图,从亚里士多德17岁入柏拉图学园
到37岁离开,前后长达20年,史称这是亚里士多德的“求学时期”。这正是一个
人人生最重要的时期。他的知识是在这个时期学到的,最初的思想是在这个时期
形成的。没有这一段的学习和经历,就不会有影响后世的那个大思想家亚里士多
德。所以无论亚里士多德后来怎样批判柏拉图,他的成人由此始,更何况两人在
思想体系上并无本质区别。柏拉图的老师是苏格拉底,人类文明史上的一盏明灯。
尽管在兴趣上、方法上及观点上,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有许多不同点,
但这三位伟大的希腊思想家创造出了一个令后人为之惊叹的智慧王朝。
    在亚里士多德来雅典求学时,雅典有两大学派,一是注重修辞学和政治学的
伊苏格拉底学派,一是注重纯理论哲学和政治哲学的柏拉图学派。亚里士多德仰
慕柏拉图的人格与学说,就投奔了柏拉图的学园,他想在柏拉图学园受到当时希
腊最高的教育,学到更多的知识。在学园,柏拉图除向学生讲授一般的学校都要
学习的修辞学、辩论术及公民事务等课程外,着重讲授他的理念论,即现实世界
之外还有一个理念世界的哲学思想,以及等级制的社会理论。对于这些课程,亚
里士多德都是认真学习的。在课外,他有自己的特殊爱好,就是钻研以前的希腊
哲学家的著作。学园中这方面的书籍比较多,亚里士多德对这些书籍都认真阅读,
做了相当详细的笔记。在他自己写的著作中,曾列举和分析了在他以前的许多哲
学家的思想。一些哲学家的著作失传了,其思想就是通过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流传
下来的。
    刻苦的钻研,深入的学习,使亚里士多德进步极快,成为学园中成绩最好的
人,备受老师的赞赏。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到后来与柏拉图有了出入,但在当初,
是从于师说的,他是在柏拉图的教育下进入成年的,柏拉图把他引进了超感觉世
界。他受到的影响是如此深刻而牢固,以致在他的思想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这一点在早期著作中有明显的反映,故有“柏拉图的模仿”之说。当然,从一开
始,亚里士多德就有独立见解,只是从总的方面看,独创的精神,批评的思索,
不是很多。很久之后,他的心灵才逐步摆脱老师的影响,沿着自己的路线向前发
展,并在某些方面背离了老师,批判了老师的理论,但这不影响他对老师的崇敬
和热爱。
    亚里士多德在柏拉图学园生活了20年,师生结下了深厚情意。柏拉图对亚里
士多德很欣赏,亚里士多德衷心敬仰和爱戴自己的老师。在亚里士多德流传下来
的诗作中,有一首就是表达对亡师悼念的,可见其怀念与崇敬之情:
    他来到凯克洛匹亚①神圣的土地,怀着一颗虔敬的心筑起庄严的祭坛,献给
一个纯洁无瑕的人,献给他那崇高的友谊。
    在众人之中他是惟一的也是最初,在自己的生活中,在自己的作品里,清楚
而又明显地指出:惟有善良才是幸福。
    这样的人啊,如今已寻觅无处②!
    吴寿彭先生对此诗做了这样的解释,柏拉图是第一个通过自己的生活和文章
清楚地证明了一个人可以同时是善良的,又是幸福的。柏拉图的崇高和伟大,使
得人们想歌颂他都有困难。像他那样的人,如今再也无处寻觅了①。德国学者E。
策勒尔说:“终其一生,他个人对待柏拉图始终是崇敬和热诚的态度,这在那首
所谓祭坛挽歌中表达出来了,他在挽歌中把柏拉图称为‘坏人甚至没有权利去颂
扬,以自己的一生和教导表明怎样同时既幸福又善良’的一个人。”②但是,尊
敬老师,不等于盲从老师;爱戴老师,不意味着完全赞同老师的观点。正如老师
欣赏学生,不表明对学生的缺点不予批评一样。
    亚里士多德爱老师,更爱真理,“当他发现自己的观点与柏拉图不同,并坚
信老师的观点不正确时,他毅然不为贤者讳,不为师长讳,毫不客气地批评了柏
拉图。”③有些学者认为,学术观点的分歧,使柏拉图对亚里士多德有了看法。
按亚里士多德的才华和学问来说,做阿加德米的继承人是当之无愧的,柏拉图原
来也有这种考虑。但是,为了把自己的思想流传下去,柏拉图是不会让亚里士多
德继任学园主持人的。而与柏拉图思想一致的斯彪西波成了合适的人选。这种看
法,张尚仁在《古希腊哲学家的故事》中以讲故事的形式作了叙述:“在正式确
定继承人之前,柏拉图对亚里士多德进行了次考核,看他是不是接受了自己的哲
学思想的真传。可是,出乎柏拉图的意料,亚里士多德不仅头脑十分清楚,而且
善于独立思考和钻研问题。结果,柏拉图在考核亚里士多德对‘理念论’掌握得
如何时,亚里士多德反而对这种理论提出大胆的批判。”……
    “对于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一系列问题,柏拉图都是无法回答的。柏拉图只想
让学生原封不动地接受和传播自己的理论,他根本不容许亚里士多德对自己的理
论提出任何异议。对于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批判,柏拉①雅典地区的古称。
    ②转引自王树人等主编:《西方著名哲学家传略》,苗力田撰:《亚里士多
德》,山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41 —142 页。
    ①《哲学史论丛》,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434 页。
    ② E。 策勒尔:《古希腊哲学史纲》,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67
页。
    ③易杰雄主编:《世界十大思想家》,安徽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37
页。
    图暴跳如雷。
    “那时,亚里士多德的同学和朋友对他的行为都不理解。他们认为,亚里士
多德如果继续取得老师的欢心,就可以做老师的继承人,这是其他人求之不得的
事情。他们劝亚里士多德,何苦去提什么问题,老师怎么讲就怎么接受算了,这
样自己还可以得到许多好处。反对老师的观点,弄不好还会落得一个不尊敬老师
的坏名声。亚里士多德却坚定地回答说:”我是尊敬老师的,我尊敬老师并不是
为了求名谋利,而是为了追求真理。我爱老师,但我更爱真理。‘“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