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鹰的阴影-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缓慢地看了我一眼,紧接着又深深地吸了一口手中的香烟说:“麦克,我与你做一笔6个月的交易。你把你的美国护照给我,你住在这里,我去美国住。6个月后,咱们看看谁抽烟抽得更凶?”    
       在许多国家里都有一小部分人,他们不仅羡慕美国的生活方式,而且还盲目效仿。运动休闲车是一种耗油量很大的笨重汽车,这种车的销售量占美国所有新车销售量的一半,现在欧洲和亚洲国家的首都等大城市的街道上,经常可以看到这类汽车。然而,对于许多外国人来说,盲目模仿美国的消费方式,看起来实在是太过分了,甚至是到了愚蠢的地步。埃及工程师哈尼告诉我:“在美国大型的购物商场里面,意大利面制品、香皂与口香糖等等各类商品的品牌和尺寸有好几百种,我真觉得挺好笑。因为像牙膏之类的商品,有五六个品种就足够了。”    
       然而,美国人的消费主义对全球的影响并不是闹着玩的。美国的人口仅占世界总人口的5%,但它要为人类环境中约占25%的资源负责,这里是指美国人消耗的木材、矿物与其他物资,以及美国人摧毁的雨林、湿地、将要绝种的物种与所生产的污染物。譬如,美国产生了大量的、致使水资源中毒的TCDD和使全球气候发生变化的二氧化碳。之所以存在从5%至25%的比例差异,是因为美国人按人口计算的消费量要比外国人的平均水平高得多。因此,当美国拒绝限制其巨大的胃口——例如,布什政府单方面反对关于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其似是而非的理由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损害美国的经济利益。美国国会否决了增加汽车燃料效率的议案,从而使美国的汽车排放量高于《京都议定书》。美国看起来真像一个自私自利的贪婪者。那位埃及工程师说:“美国人都是个人主义者,你们的消费观念也同样如此。你们只考虑对你们自己有好处的事情,而不关心其他人如何。”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尽管美国现在被视为环境的破坏者,而现代环境道德规范的制定者正是我们美国。1872年,美国发明了国家公园,使得贵族詹姆士·布赖斯将其吹捧为美国有史以来最好的创意。这是总统尤里塞斯·格兰特签署的一项议案,怀俄明州的200多万公顷土地被界定为黄石自然公园。美国还率先提出了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在自然保护区内,任何有可能危及自然环境的人类活动都将被禁止。1962年,雷切尔·卡森的《寂静的春天》发表了,它标志着环保运动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重点是防止工业污染,从而掀起了一场全体公民的环保运动,迫使政府通过了《洁净空气法》和《洁净水》的法案,这些法律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效仿的典范。而不幸的是,在过去的20年里,美国实际上已经用实用消费主义损害了这一历史遗产。    
       美国现在的生活方式确实非常诱人,但假如地球上60亿人民都争先恐后的效仿它,将需要再增加3个像地球一样的星球,才能提供所需的所有资源,以及能够容纳由此产生的所有污染物。既然我们只有这么一个地球,人类就必须努力分享现存的环境空间。更先进的技术是改进能源效率,主要能源的摄取迅速转向太阳能或其他非化石燃料,包括农业、运输业、建筑业和其他行业的类似改造,这将大大减少人类在环境中破坏的足迹。然而,技术所能够做到的仅限于这些方面。随着数十亿贫民要在未来的数年内的奋斗,他们要努力改善自己的命运,毋庸置疑,我们共同生活的环境将面临更为严重的破坏,除非富人采取相应的行动来缩减消费。    
       在这个蓬勃发展的社会里,最引人注目的一点就是美国与中国的关系。按人口计算,中国消费的人均能量只是美国的十分之一。然而,即使在被视为非常注重环境的比尔·克林顿当政期间,美国仍然拒绝考虑关于强制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要求,前提是,除非中国和其他大的贫穷国家也接受这些条件。中国人指出,富国早期的工业化是造成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因此,富国要对此负责,为什么要让穷国也承担同样的责任呢?    
       中国的国家计划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副所长周大地在北京对我说:“美国人说,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可以比做稻草,沉重的稻草使环境这头骆驼折了腰,为什么你们美国不首先将你们自己的重担从这头骆驼上卸下来?假如这头骆驼是归美国所有,那么好吧,我们将弃车步行。但是,这头骆驼不属于美国……中国仍然坚持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原则。我们又能怎么做呢?要重新恢复到无柴取暖的冬天,那是不可能的。”    
       这话并不是修辞性的炫耀。我在中国的翻译甄兵,就是生长在中国的一个村子里,在他的童年时期,家庭非常贫困,他们居住的那个村庄位于北京西北约120英里的地方。那里冬天的气候类似美国的波士顿,或者像德国的柏林,非常寒冷,他的家人只能靠燃烧干树叶或者稻草来提高他们小土屋的温度。甄兵回忆道:“常常是稻草不够烧,因此屋内的墙壁上挂满了白色的冰珠,就像冻结的雪粒一样。”一直到了1980年,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像甄兵这样的家庭,才能够挣得到买煤的钱,才开始用煤炭做燃料。    
       将甄兵的故事与近13亿左右中国居民的状况结合起来,你就会明白,为什么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个影响环境的超级大国。中国人在过去的20年里,为了避免冬天寒冷的状况,燃烧了大量的煤炭,已经造成了可怕的环境后果。世界上空气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有9个是在中国。那里每死亡3个人,其中1人就是与空气和水的污染有关。当然,其外面的整个世界也不可能幸免。中国的现代化也意味着,它将大约在2020年超过美国,充当向世界排放温室气体的第一大国。    
       作为影响环境的超级大国,中国和美国都可以对世界未来以及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进程行使否决票,因为这两个国家在世界消费份额中所占比例极大。如果没有他们的合作,要改变温室气体排放,或者改变其他有害物质排放的态势,其他任何国家的努力都不会成功。然而,中国的环境压力主要来自其庞大的人口。世界上每4个人当中就有1个是中国人。美国长期以来对环境投下的阴影,主要是由于它那挥霍的消费模式,要知道,美国的人口也在世界上排第4位。而中国人口则比美国的人口超出了四倍多,但是美国人的平均消费比中国人多23倍。在中国,每500个人中有1辆轿车,而在美国每2个人当中就有1辆轿车。    
    


有钱人是另一个物种像梦游一样购物

       购买轿车是美国人消费心态的最明显的特征,如果今天不买车,似乎等到明天就买不到车了。在夏天,我们将空调开到最大档,以降低我们家庭、商店与电影院内部的温度。假如是在冬天,这样低的温度很可能会引起我们的抱怨。孩子们和成年人都有许许多多的普通玩具,他们还急于购买更高档的玩具,先是照相机,后是录像机、电视机,直至DVD,还有滑雪橇与滑雪板,没用多久可能把这些弃置不用,再去购买更新、更时尚的型号。1999年,我们美国在娱乐方面的消费为5350亿美元,比世界上27个最贫穷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总和还要多。我们的饭店提供给每个人食品的分量,是任何人都享受不完的。方便店里所提供的饮料容器尺寸,大得令人觉得可笑,正像饮料的名称《狼吞虎咽》、《庞然大物》所暗示的那样,用过的饮料容器很快就加入垃圾的洪流。每天都有大量垃圾掩埋到地下。在美国,所有的商品都进行了过分精美的包装,而且在一次性使用过之后就把它们扔掉了。绝大多数美国人都标榜他们自己非常关心环境,许多人为了证明他们的美德,已经将瓶子、罐头盒、报纸循环使用。然而,除非潜在的生活模式发生根本上的变化,否则,即使重复利用也解决不了问题。譬如,1975—1998年之间,美国的报纸重复利用率增长了3倍,而同时,又有更多的旧报纸被我们扔掉,因为总的消费率在迅猛增长。    
       美国的每个人虽然对放纵地消费都负有一定的责任,但是生活在一个铺天盖地的广告文化中,也不是我们的过错。那些广告永远是那么诱人,充满甜言蜜语,甚至直接要求我们贡献我们的金钱,去购买一种最时尚的家庭娱乐系统。美国人从早晨一睁开眼睛,到晚上闭眼睡觉,一天到晚都受到广告的狂轰滥炸(毫无疑问,广告企业的经理主管人员挖空心思,最终还将想出如何使广告进入我们的梦幻中的办法)。美国的电视节目,几乎每3分钟就播放一次广告。儿童已经变成了广告宣传的特别对象。从孩提时代开始,他们心中就留下了商品的烙印,他们长大后将变成忠实的顾客。不管儿童年龄多么幼小,都可能成为广告宣传的对象。也难怪,在1998年,有的广告商人专门瞄准了1岁大的孩子。媒体巨人《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的一名主管经理已经坦率地承认,这是“模糊的恶行”。但是,商业的目的就是为了赚更多的钱,广告商人的做法并没有错。7岁之前的美国儿童,平均每周看电视27个小时。几乎每天4小时。1年大约看到2万个广告,这简直令人不可思议。    
       随着银行贷款日益渗透到美国人的经济活动中,消费更变成了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银行每年为消费者提供的贷款令人惊愕,有40亿张信用卡,美国的每个男人、女人、儿童平均有15张信用卡。“刷卡”正变成我们国家最流行的语言词汇。然而,消费欠下的账单最终总是要偿还的,因此,1995—1999年的4年之间,美国个人的破产率上升了70%。    
       难怪,美国的购物商场已经取代了教堂和城镇广场,变成了我们今天社会生活的中心。美国作家比尔·布赖森在英国居住了20年之后,于1996年返回美国定居。当时,他既崇敬又畏惧他的同胞们的友谊和慷慨。当他和家人刚搬回来的那个星期,一些素不相识的人开车送来了许多瓶甜酒,家里烹饪用的饭菜,甚至还有起居室的家具。但是,这种过度消费主义的文化使他感到十分沮丧。有一天上午,在上飞机前,布赖森试图要一杯简单的咖啡。使他感到不可思议的是:为什么等了很长时间,丝毫不见他排的长队向前移动?等到他好不容易终于走到队伍的最前面时,他发现了问题:正像排在他前面的人一样,他不得不面对几十个咖啡品种的选择:穆哈咖啡、热牛奶咖啡、脱咖啡因咖啡、没脱咖啡因咖啡与加入2%牛奶的咖啡等等,他必须在其中选定一个品种,服务员才能为他服务。否则,在无法确切知道他的选择之前,服务员无所适从。而实际上他只是要一杯简单的黑咖啡。他到购物商场走了一趟,遇到了同样烦琐的问题。这次他走了几十个商店,里面堆积的全是各种各样不必要的垃圾。而他的同胞市民,似乎很乐意从一个消费点走到另一个点,像是在梦游。布赖森指出:“这种对大量的奇异商品进行选择的方法,实际上更容易引起人们的不满情绪。商品越多,人们的渴求就越高……我们似乎创造了这样一个社会,人们将他们的大部分业余时间都浪费在零售商店里挑拣商品:商品的质地、形状、口味等等。这种现象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除了数以百万的个人购物狂之外,作为一个国家整体,美国也依赖消费来维持这种繁荣的经济。购物消费占美国国内经济活动的2/3。假如人们停止了或者放慢了这样的消费速度,商业就会变得萧条,经济将出现衰退,工人也将失业。“9·11”事件充分证实了这种危险,恐怖袭击不仅摧毁了世贸大厦,还威胁着美国的经济命脉。“9·11”的影响很糟糕,它使许多美国人恐惧飞行,因而大幅度地削减了飞机、旅店、旅游与其他相关行业的收入。然而,“9·11”的恐怖袭击也使美国人树立了一种崭新的严肃的生活态度,他们开始厌烦任性的物质消费主义生活方式,赞同冷静思考、精神价值和服务于他人的观点。广大顾客的消费水平降低的后果是导致了经济滑坡,演变成经济衰退。惊恐不安的政治领袖们开始教导公众:对于死者的悼念是完全应该的,但是事件已经过去,现在已经到了摆脱该事件阴影的时候了,开始大把大把的花钱吧。刹那间,全美国大街小巷的商店的橱窗里和户外的广告板上,到处宣传的都是红色、白色和蓝色的标识语言:美国这个大市场又开始营业了。作为一个国家的格言,尽管它缺乏罗斯福或肯尼迪格言的那种庄重,但是,它确实反映了美国人的生活信念,即幸福之路离不开买卖。罗斯福说:“最大的恐惧就是恐惧本身,除此之外,我们没有任何值得恐惧的事情。”肯尼迪说:“不要责问自己的国家能为你做什么事情。”    
       在俄亥俄州的哥伦比亚市是一个被称为美国中部领头羊的城市,在那里,北极星购物商场的总经理助理琳达·沃德尔说:“我不能出国到阿富汗去。我所能够做到的事情,就是确保这个城市里有最好的圣诞老人。”12月25日,就在传统的假日购物高峰来临之际,这个150万平方英尺的购物商场,从大教堂里的悲伤主义彻底转成了消费主义,它打开了通往自己商场的各个大门。每年,圣诞节是刺激美国资本主义消费最精彩的节日。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每一年最重要的购物日就是在感恩节过后的那一天。但在最近几年里,对于圣诞节的商业化活动的抱怨声不断增加,因为人们都知道,那些被人操纵的广告,逼迫顾客不间断的购物,否则,你就看起来像一个不合时宜的人,一个十足的吝啬鬼。由新美国人梦幻中心(这是一个倡导对消费行为负责的公共兴趣小组)委托进行的民意测验表明:62%的美国人愤恨圣诞节的奢侈消费,他们因圣诞节购物而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