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5163-浙商是怎样炼成的-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且,对于中小城市中的企业来说,要招聘到优秀的人才确定也不容易,因此,家族式管理的体制成为了创业初期企业选择的最佳的管理体制。


《浙商是怎样炼成的》 做自己的老板与众不同的融资方式

    浙商商道:    
    资金哪里来,遍地是资金,就看你怎么利用。    
    浙商自白:    
    温州民营经济发展,民间金融功不可没。    
     ——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    
    许多人在做生意缺少资金时,往往通过银行贷款来获得创业的资金。但是,浙商却不一样,对他们来说,银行贷款只是万不得已的一种方式。因为,在他们眼里,资金哪里来这个问题很简单,只要你善于利用,遍地都是资金。    
    来自温州银监部门的统计数字表明,温州全市中小企业资金来源总额中,来自国有商业金融机构的贷款仅占24%,其余76%全部来自民间金融。    
    让我们来看看精明的浙商是怎样来融资的。    
    首先,浙商往往通过朋友互相帮助来获得资金。这种独特的融资方式被浙江人称为“民间集会”。    
    “民间集会”到底是怎样的呢?听听一位浙江商人怎么说:    
    如果你急需一笔钱,用来进货或开办一家商店,可以出面邀会,请友人、亲戚、朋友、同乡参加,讲明你用钱的理由。    
    若需用5万元,而邀到了10个人,那么第一个月20个会员每人出2500元,凑够5万元给你。其后拈阄决定20个会员谁先谁后取得“会金”。这种邀会取得资金的方式称“干会”,没有利息,完全是一种互助。    
    还有一种“活会”,从建会那天开始的第三个月,每月的几号入会者集中到会主家里,以招标的方式确定当月谁拿回入会款和有关利息,直到所有的会员都拿回自己的钱和利息为止。    
    其次,浙商还善于筹集民间贷款。    
    民间融资的优点就是手续简单,速度较快,比较适合中小企业。正泰董事长南存辉曾经说过一件民间融资的故事。几位乐清人发现外地一个旧城改造项目的投资前景不错,但需要6。8亿元的巨额资金。结果通过民间借贷渠道,仅3天时间就筹集了6。8亿元资金。    
    南存辉还在他的演讲《推进民营金融建设势在必行》中说,温州民营经济发展,民间金融功不可没。前不久金融部门的一项调查表明,近五年来温州民间资本投资总额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平均为61。9%,相当于国有单位投资额的2倍、外商投资额的20倍。截至2003年末,温州辖区内民间资本存量约2 770亿元。民间融资在解决民营企业资金问题中发挥了主渠道作用。    
    但他认为,随着民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过去那种自发的、非公开的、缺乏规范的民间融资渠道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步伐,推进民营金融建设,已是势在必行。国务院出台的《关于鼓励支持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提出,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金融服务业。    
    再次,聪明的浙商还善于利用商场上的信誉。浙商讲信用,为的就是给自己建立信誉,浙商非常重视信誉,因为,在他们眼里,看不见,摸不着的信誉却是资金的一个良好来源。    
    我们来看看浙江人是怎么利用信誉来获得资金的。    
    大家都知道,参茸的原产地是东北,但是,经商的人都知道,全国参茸市场却在浙江温州。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东北与温州可是相隔千里之遥!    
    但是,更让你吃惊的是,同一等级的人参,东北原产地的价格约2 000元/公斤,而在温州却只卖1 900元/公斤!    
    明眼人一看就明白,这是赔本的买卖。但是,精明的温州人怎么会做赔本的买卖呢?这实在是令人费解。事实上,这正是温州人的精明所在。    
    温州人跟东北人做参茸生意时很讲信誉,他们在第一次向东北人订货时,开口就要10吨,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往往让东北商人觉得非常诚信,而正是利用这点诚信,温州人打起了赊销的主意。    
    几次生意下来,温州人就利用自己的信誉,先付20%—30%的定金,卖掉货后再交钱。在每次生意中,温州人总是按照原先说好的付钱,绝不拖欠。这让东北人非常踏实。到最后,温州人要货时就可以不用交定金,来年卖完货再付款。    
    聪明的温州人就是利用自己的信誉来获得参茸的,而参茸在温州人眼里已经不仅仅是参茸了,它们更是可以周围的资金。温州拿到大量的参茸后,迅速地在市场上销售,有时候甚至低于进价销售,这在外人眼里是不可思议的是,而在温州人眼里,参茸变现后的资金,在一年当中可以周转好几次,做好几回生意。年终结算时,尽管参茸生意赔本了,但是,其他买卖就赚了不少钱,总的来算,利润还是很可观。这时的参茸就相当于银行里的贷款了。


《浙商是怎样炼成的》 做自己的老板千万不能与政策对着干

    浙商商道:    
    得政策者得市场,失政策者失市场。    
    浙商自白:    
    依靠政府,团结企业,拿出有力证据,一致对外。这就是我打反倾销官司的绝招。    
    ——富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建沂    
    有记者曾经这样问南存辉:“中国企业家是‘政治经济学’的高手,往往在很多方面是从政府来找市场,但也有一种所谓‘商而优则仕’的‘经济政治学’情结,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南存辉这样回答:“作为一个企业,政治应该是天,天气好的话,出太阳了,被子霉了可以晒晒呀!外面刮风下大雨,你却拿被子出去,肯定不合时宜嘛。企业要做强、做大,必须有一个好的政治环境。”    
    南存辉说:“企业做匀速运动还是加速运动,取决于企业是否充分利用政策或关注政策的变化。”南存辉一直强调,做什么事情都不能脱离当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背景。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民营企业的发展。南存辉认为,正泰的发展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这三大因素。而改革开放的政策,就是天时,就是企业最大的政治。    
    因此,南存辉对于政策,尤其是对民营企业可能产生影响的政策非常敏感。因为南存辉深刻地体会到,企业能朝什么方向发展,如何发展,政治大气候往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浙商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做企业一定要搞清楚政府的政策导向。政府鼓励什么、抑制什么,对于企业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一定要根据政府的政策来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    
    2005年2月28日,在杭州香格里拉饭店正举行着2004年度“风云浙商”的颁奖典礼。庄吉集团董事长郑元忠等十位浙商荣获此项奖项。    
    郑元忠的当选理由是庄吉集团在“庄吉”商标之争中,最终胜了国际强企“沃尔玛”,这是境外企业对温州市首例商标撤销案。    
    评委会给郑元忠的颁奖词是:他曾以186天牢狱的代价,开启浙商驰骋经济疆场的大门。他以“真心朋友”的友情,谱写浙商抱团合作的典范。他以无畏不惧的勇气和智慧,维护了国产品牌的声誉和荣耀。    
    站在领奖台上,郑元忠感慨万分,他是这样说的:    
    “站在领奖台上,我感谢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挽救了我,感谢党把民营经济写入宪法,我也感谢最近国务院出台《三十六条》意见,彻底解放了民营企业。”     
    “温州人说我胆子大,敢到商海里闯,我有一个秘方:随时注意国家对民营企业的动态。所以我至今还敢在商海里闯,但是感觉市场比以前难做了。国家的支持力度大了,但是竞争对象也多了。”    
    186天牢狱的代价到底是怎么回事?事情要从20世纪70年代说起。    
    20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刮遍了神州大地,处于贫困当中的郑元忠也抓住机遇,从事温州柳市电器行业。谁知,1982年12月,一场运动把温州的8个从事商品经济的致富者逮捕入狱,他们的罪名是“投机倒把罪”。其中,郑元忠被扣上了“机电大王”的帽子,以“投机倒把罪”关了186天。    
    1984年,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郑元忠得到了平反。后来的郑元忠非常重视国家的政策。20世纪90年代初,他弃商就学,为的就是多学习一些知识,能够在政策中牢牢抓住市场。    
    1993年,郑元忠投资2 000万元,创立庄吉服饰企业,成为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最早的创业者之一。    
    1996年,组建了庄吉服饰集团,同年,庄吉获温州名牌产品和知名商标荣誉称号,并成为温州市第一家跻身全国服装行业“双百强”企业。    
    1997年,郑元忠创办了温州第一家民办服装研究所,他自己也被评为改革开放20年温州10大风云人物。    
    在郑元忠的领导下,庄吉已经创造了许多第一:全国第一家利用品牌做质押贷款的民营企业;温州市第一家民办服装研究所;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配制股份;创办了庄吉服装文化研究所;等等,庄吉还与中国美院、杭州丝绸等学院等多家科研单位合作,成功地把庄吉定位于高层次的服饰品牌。    
    2004年,庄吉集团在应诉“沃尔玛”商标纠纷中胜出。    
    在“2004度十大风云浙商”颁奖之际,正值国务院颁发鼓励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三十六条》之时,郑元忠在发表获奖感言时,回顾了自己的创业经历,并感慨:“《三十六条》感动中国,感动浙商,更感动我自己。”    
    郑元忠是光明磊落的,但是,政策在他的身上却体现出了威力。有时候,你在经商的时候并不是有意与国家政策对着干,但是,如果你不了解政策的含义,如果你不懂得避开政策的雷区,意外的结果就会让你措手不及,无法应对。    
    “这是个很特殊的事件,我一直以来做的事情都没有违法过,这一点我问心无愧。事实证明我不会投机倒把。”郑元忠在谈到此事时还心有余悸地说。    
    富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建沂说:“依靠政府,团结企业,拿出有力证据,一致对外。这就是我打反倾销官司的绝招。”事实证明,政策永远是经商的向导,得政策者得市场,失政策者失市场。    
    曾昌飚想打开朝鲜市场,但是,他却等了整整7年才进入朝鲜市场。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曾昌飚“等的是朝鲜改革开放的决心。”他说:“2003年10月份,他们派了200多人到上海学习。我一看,机会来了。这表明他们改革开放的决心,也透露了对中国开放的信息。我主动找到朝鲜大使馆的大使,他派了他们的安全部部长来跟我谈话。我很真诚地对他说,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拒绝真诚与金钱。我还告诉他,我去过朝鲜,深深感觉到朝鲜人民十分勤劳。我们真诚地希望能够推动朝鲜经济的发展。”    
    后来,曾昌飚果然顺利地进入了朝鲜。进入朝鲜市场后,曾昌飚又以朝鲜政府为导向,抓住先机,从而取得了成功。    
    曾昌飚这样评价自己的成功:“我每一步的发展,都可以说与一个城市的发展,与一个政府努力的方向一致(包括朝鲜政府),这样,就使自己的发展是顺势而为,可以得到一些优惠与鼓励。问题是,如果仅仅是跟在政府鼓励的后面还是不能赢得先机的。这就要求你站得高、看得远,并用你的真诚与人格力量去影响政府,以得到政府的支持。”


《浙商是怎样炼成的》 做自己的老板用利益换发展

    浙商商道:    
    发展才是硬道理,眼前的利益并不值得珍惜,长远的发展才是令人兴奋的。    
    浙商自白:    
    现在回想起来还算幸运,因为当年绝大部分经销商都宁愿选择毁约,以避免这笔损失。而我,不仅仅给供应商带去了资金,也确立了自己在巴西良好的名声,其他供应商也都倾向于给我供货。     
    ——上海安信地板有限公司董事长卢伟光    
    在生意刚开始时,在企业刚开始发展时,你是想迅速地赚钱还是先为自己挣点信誉,获得长远的发展。这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个艰难的选择。要放弃眼前的利益来换取发展,这似乎是一件不确定的事情,因为,眼前的利益是很容易估量的,以后的发展却让人感觉是一件不可估量的事情。    
    这基本上是大多数商人的想法,而正是这种想法,束缚住了他们在商场上的发展。浙商则不这么认为。许多浙商都是从小公司发展起来的,他们懂得,发展才是硬道理,眼前的利益并不值得珍惜,长远的发展才是令人兴奋的。    
    2004年,上海安信地板有限公司董事长卢伟光在巴西亚逊河畔收购了1000平方公司的原始森林。    
    卢伟光做的是木地板生意,2004年11日,卢光伟随同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巴西,随团访问的企业家包括宝钢集团董事长谢企华、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张恩照等。    
    在这次访问中,卢伟光趁机又在巴西境内亚马逊河畔添置了8。5万公顷的原始森林。加上此前他在巴西购买的另外1。5万公顷原始森林,卢伟光在巴西已经拥有了10万公顷原始森林。卢伟光也因此被人们称之为“森林大王”。对此,卢光伟直言不讳地说:“就此次出访而言,企业家队伍中直接获益最大的应该是我。”    
    事实上,卢光伟在巴西的发展早就开始了,在这个过程中,卢光伟凭借自己独到的眼光,用自己的利益换取了现在的发展。    
    那次事件发生在2001年。2001年,卢光伟在巴西做了一次赔本生意。这在许多人眼里是不可思议的,但是,卢光伟却并不这么认为。    
    2001年春节前夕,因为市场被普遍看好,很多亚洲商人都增加了木地板订货量。但按照传统习俗,绝大部分装修工程在那时候都停工暂歇,没人买货,这样,商家手头的现金一下子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