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潇水说论语-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孔子说:“再让我多活几年,让我从五十岁以后开始学易经,就不会犯什么大错了。”
     孔子学东西不知餍足。
     
     第十七句: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当时各地也有方言,但是讲课时候要说普通话,行礼时候也要说普通话,孔子的普通话可能说的还不错,表现在他在这两种情况下特别爱说普通话。当时的普通话叫做雅言,就是正宗的陕西镐京话,周天子的老家。
     
     第十八句:?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楚国的叶县的县长,叫叶公,当然这是官号,叶公好龙就是说他们呢。叶公问子路,孔子这人怎么样,子路没有说,大约是觉得议论老师不好吧。而且老师的学问太大了,也不好从哪一方面说起。
     孔子讲:“子路啊,你何不告诉他,孔老师的为人,做起学问来,?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孔子是个学习狂,从来不去泡酒吧。
     
     第十九句: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孔子念书终于有回报了,什么东西都能被他分析和预测个八九不离十,人家问他,你怎么这么能掐会算啊。孔子说:“我不是天生就能掐会算的,我不过是喜好古书罢了。很多事情,古代都发生过,从古书里都能找到前例,照着那个一分析就知道啦。我是从古书里勤敏求来的啊。”
     这是对的,古代的谋士,他的谋,都是从总结更古代的事情而知道的。太阳底下没有新鲜的事情。不过,古代的事情,对于现代,借鉴意义就少了。因为社会结构变化比较大。譬如现在易经没有皇帝了,皇帝时代的事儿就不好跟现在比照了。但是,可以借鉴西方的事情。
     现在的国家智囊可以这么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西方,敏以求之也。”
     
     第二十句:子不语怪、力、乱、神。知
     
     这几样东西,对中国人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孔子不说鬼怪玄幻的事情,不说力量闻名的事情,比如谁谁能旱地荡舟什么的,不说乱伦的事情,比如互相换媳妇和强迫别人娶自己的老妈,也不说神瑞降临之类无稽之谈的东西。
     这些东西是无聊,我是赞同孔子的。
     我对应于现代人,就是不看特异功能的书,不看体育节目,不做变性手术,不炒股票。
     
     第二十二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个人一起在路上走,孔子说:“其中必然有我的老师。如果其中一个人比我好,我跟跟他学。如果另一个人比我坏,我就把我身上相应同样的坏的东西改掉。这样从好人、坏人身上都有所学习和收获。”
     这两个和他并行的人,实在是被他榨取苦了。
     
     第二十三句: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孔子经过宋国,在一颗大树下面和门徒们演习礼仪。这就像练气功一样,天天练,德行就提高了。宋国司马(军队的首领)桓魋以前给家里人造了个石棺材,这在埃及是满流行的,但是在中国却是违反礼的。其实当时没有明确成文的法,礼的种种规定,就是法。孔子在媒体上发表过责备桓魋的话。这次桓魋急了,派人把孔子的大树给拔了。
     孔子和门徒们赶紧跑,徒弟们说:“老师,咱们可以跑得快点儿。”
     孔子说:“不用跑快。上天把道德生给了在我身上,桓魋他能把我怎么样!”
     这是一句挺有气势的话,当时孔子也六十来岁了。岁数大的人胆子就是大。
     遇上困难和挫折,经常想想自己优势的部分,就不沮丧了,这种精神胜利法,是解决现代人的压力管理之道吧。所以以后我的汽车爆胎了,我就说,天生给德行给我,你个轮胎爆了,能把我怎么样啊!
     有时候,自信不是通过参加励志训练班获得的,多读书,多有道德,就有了自信。孔子善于精神胜利法。
     
     第二十四句: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孔子可能是总是使由之,不使知之,只讲手段,不讲目的,只讲仁啊、礼啊、信啊、孝啊,目的是什么呢?不讲。所以有的门下就抱怨他讲的东西有隐藏。孔子就急了,说:“你们二三子(各位先生们的意思)以为我有隐藏吗?我没有藏着掖着不讲的。我天天都跟你们再一起,这就是我阿丘啊!”
     孔子一急,把自己名字都喊出来了。名是贱称,轻易不称。
     
     第二十五句: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孔子的教学主要是四个方面,文化课,道德操行方面,忠(不是特指忠君,而是对他人尽心尽力),信(讲信用)。这不知道是哪个徒弟总结的,感觉总结的不是很好。忠信在孔子体系中是小的东西,二级的东西,不能与文、行并列。
     
     第二十六句: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乎。” 
     
     孔子说:“圣人(仁者加上其它一些本事,就是圣人了),我是没有见到的条件啦,能见到君子(求仁守礼的,再加上有一定地位和血统),就知足了。善人(最大特点也是仁,马三立相声中就有马大善人,欺负小孩的),我也没机会见到了,能见到有恒的人,就不错啦。”
     “有的人把没有装作有,空虚装作充实,贫乏装作饱满,这样的人,很难做的有恒啊。”
     什么叫做有恒啊,就是坚持自己信条,有恒心的人。孟子说,没有恒定的产业,但是却有恒心(信条原则),只有士人才有一定可能这样。若是一般民众,没有恒产,就会不惮于干任何奸佞的坏事了。
     孟子这里把有恒心(坚持原则)的两个条件都指出来了,一是有物质基础,二是有精神基础。其中后者更重要。
     有恒心,就能笃行自己的原则,虽然内在修养上未必达到了很高,但是距离圣和善,总是在同一条路上了,坚持走下去,总能离圣和善,越来越进了。若连恒心都没有,就不用提了。
     恒心这个词,现在多是单指读书要有恒心,其实是被弱化了,更应该是在守道上。 
(二)
  
    
      第二十七句: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孔子是个野生动物保护主义者,钓鱼的时候不在绳上系很多钩,射鸟不射俯在窝上的在家休息的鸟——也许还是正在孵baby的鸟。这都是仁心啊。
     
     第二十八句: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有些人大约是没什么思想,但也敢发表言论。我不是这样的。孔子说。
     孔子说:“到处打听,把各种见闻积累多了,选择其中善的,去依从它。多累积一些见识,记在心里。这个虽然不能说是有知(有思想),但也算是低一级的有知了。”
     思想是来自于学习。
     
     第二十九句: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互乡是一个乡的地名,这里的人,都特别坏。其中有一个楞小子,来见孔子。门徒们都反感:“见这样的坏分子干嘛?”
     孔子对坏分子没有歧视,说:“他以前好不好,我不敢保证。但他现在是带着一种整洁自己的愿望来的啊,那我就赞赏这一点。”
     孔子在教化民众求道的路上,一个都不落下。可惜孔子的门徒们却把求道的圈划的很小,把整个一个互乡的人,全给划在圈外了。
     靠着这帮徒弟,如何完成教化治国的事业啊。
     
     第三十句: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这是整个《论语》中最好看的一句,最有精神美感的一句。犹如王阳明的“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反映了人类精神世界的伟大。
     按照孔老师前面的意思,自己的门徒中,自己所在的时代里,一个活着的仁人都没有,仁简直是比登天还难求得了。这里孔子突然又转换了说法:“仁很难求到吗?仁的心距离我们很远吗?我欲仁,则斯仁至矣。”仁只是精神上的一种认守,不需要远道而寻,也不需要像练佛法或者练气功那样一层一层地去通关,由小乘而大乘什么的,百日筑基什么的,童子功什么的。仁并不是躲着人的,让人费力也追不到的,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的。
     只要你想仁,你就是仁了。
     之所以孔子见到的仁的人那么少,只是因为大家不想仁罢了。大家不肯关怀和促成他人利益罢了。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其实,其它低一级的好德行,也是如此,譬如孝啊、信啊、义啊、敬啊,你想这样,你也就这样了。这不过是一个开关,你打开了,你就选择进入了好的品德了。
     
     第三十一句: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这一句是讲辩论技巧的。陈国的司败(官名)问孔子:“鲁昭公知礼吗?”
     所谓知礼,就是守礼的意思。礼是一种意义上的制度,鲁昭公是有不知礼的地方的,他长着一个大胡子,但很有童心,所以可能比较任性,难免就违背了礼。这孔子是知道的,但是对着外国人,自己不能说自己的国君不知礼,于是孔子回答:“鲁昭公知礼。”
     陈司败得了机会了,于是对旁人——孔子弟子巫马期讲:“鲁昭公在吴国王室那里娶来了媳妇,这是违背同姓不婚的啊(吴国也是周文王家族的人被封的诸侯,和鲁国同出于周家族,同为姬性)。如果说鲁昭公知礼,那谁还不知礼啊。”
     巫马期把这话告诉孔子了,孔子说:“我孔丘是运气的啊,我说错了话,人家必然给我指出了。”
     什么意思呢,孔子最后做了自我批评,说我孔子把话说错了(鲁昭公确实是不知礼的),但是陈司败明明手里有鲁昭公不知礼的证据,却事先不说,让孔子发言,然后再跑去证明孔子发言错了。孔子又立刻坦承错误。正可见出孔子之心坦然光明,而陈司败满露着小人心机。
     孔子就是这么做的,不去争辩,坦率地讲我错了,来相应地去对照陈司败在辩论中的气量狭小。使得后者虽胜,但心中怃然不乐。
     所以,如果你没有办法在道理上打败人家,你就攻击对方的态度,孔子就是这么做的,陈司败一定闹了个大红脸。
     
     第三十二句: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孔子很能折腾人,遇上善于唱歌的人,一定要让这个人再唱一遍,然后第三遍的时候再一起跟他和着唱。
     孔子是个麦霸。
     
     第三十三句: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孔子说:“努力修炼,这一点我跟别人差不多(意思说我跟别人水平一样,也就是在不停努力修炼着自己的精神操守)。但是,从容地,不待努力,就自然而然地行在君子的道理上,保持君子的状态,我还是做不到那个境界啊。”
     一般认为这是孔子自谦的。不过,也不能完全说孔子是从心所欲、不逾矩地自然而然地就处在君子的道路上。难道连一会卡壳、抛锚和需要加油的时候都没有吗?
     
     第三十四句: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孔子说:“若说是圣和仁,我岂敢当。”这里,把圣人和仁人并列,仁放在了圣的高度。在孔子的这本书里,圣的主要内含和标志,也就是仁了,二者几乎等同,所以再次可见,求仁是很难的啊。
     孔子说:“我也就是在争求达到圣和仁的路上,不厌足地学,不疲倦地也教别人也学,也就是这样啊。”
     看来,孔子还是承认自己没有达到自在自然的君子状态,还是在开车前进的过程中啊。
     公西华说:“老师不要太谦逊啦,就您这一点,就是我们所做不到的啊。”
     也就是说,在公西华看来,他们这些徒弟,连开车向圣和仁前进,这种状态,都没处上啊。或者他们是步行的吧,或者是坐的奥托。
     
     第三十五句:?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祇。 ’”子曰:“丘之祷久矣。” 
     
     孔子病了,病得很厉害,已经基本可以判断是往死的路上走,回不来了——古人管这个状态叫“疾病”,就是疾(指现代意义的病)发展到了病的地步(现代意义上的严重的要死的地步)。
     一般得病了,自己应该祈祷,譬如诸葛亮那样弄上几盏灯,步罡踏斗,去哀求上天,饶了自己一命,让自己再活几年。但是孔子已经病的自己没法“步罡踏斗”了。子路就找了个职业人员替他“步罡踏斗”。
     孔子后来又不死了,病又缓解了。孔子苏醒以后问:“你找人替我祈祷了,是吗?这种做法是合礼的吗,古代有这种做法吗?”
     子路说有,还引了古书上的话做证据:“祷尔于上下神祇。”这就是在替别人向神灵祈祷啊。
     但是孔子还是觉得不愿意,他觉得别人代替做是心不诚的,从前他就说过,吾不与祭,如不祭——找别人替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