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反思中国教育-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教师是学校的主人,学校的各项工作离不开教师,而教师心情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工作的质量。为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能正常开展,为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请校长和各级领导善待老师!


对教师的量化考核好不好


  [资料]据《北京日报》报道:“从2004新学年开始,北京海淀区1.2万教师将人手一册《师德评价手册》,率先对教师师德评价实行量化标准,对师德不合格者将解除聘用合同,尤其对有不赡养老人等恶劣行为的实行一票否决,并在本区教育系统内不得聘用。”
  “该《师德评价手册》基准分为100分,每学年将扣分或加分一并计算的所得分,即为教师师德分数。其中100分以上为优秀;99分至90分为良好;89分至80分为合格;79分以下为不合格。……”
  北京海淀区《师德评价手册》的出台对考评教师的师德提供了新的标准。
  看了这篇报道,作为教师的我不但高兴不起来,反而产生了一种极其悲凉的感觉。量化,量化,从出勤管理到成绩评价,从工作态度到工作业绩,样样离不开数字,样样都要量化,现在连师德都能够用数字来量化统计,使人不得不感叹数字化时代的到来!
  现在,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实行数字化的“量化考核”。所谓“量化考核”,即将教师的工作设置为德、能、勤、绩等若干考核项目并分别赋予若干分值,用分值高低来衡量老师所在各项的达成度,最后将各项得分相加,得出考评总得分,然后将其与教师的职称评定、浮动工资发放以及各种荣誉挂钩。
  对教师进行“量化考核”,对学校来说,不仅省时省力,又能减少矛盾,因为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面对清清楚楚的数字,谁也不会不服气! 
  “量化考核”乍看上去似乎公平、公正,事实上不够客现。
  作为教师,我知道教师工作的涵盖广、特殊性强。除了备课、上课、改作业、辅导等具体的教学工作,还有个别谈话、家访等工作,而这些工作主要是在业余时间进行的。学校、家庭、图书馆、实验室都可能是教师的工作场所。而且因为所教学生的不同,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所取得结果却不相同,而这些东西岂是数字这种简单的考核所能评价的? 
  不仅如此,每个教师因为个性、工作风格、习惯等不同,这就无法用某种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如果不考虑教师工作的差异性,不但不能客观地反映教师的实际差异,而且还会诱发教师去追求量化考核的高分值,限制或压抑教师个性的发展。
  记得有报纸报道,辽宁一位女教师为了给孩子“减负”而大胆改革,结果因孩子们的考试分数下降而不得不在家长们面前痛哭流涕,表示要“痛改前非”。
  “量化考核”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远不止这些。
  只看表面数字,不看数字的含金量,不看数字之外的东西,这是学校管理中的危险导向,很容易形成“好数字出好教师,好教师出好数字”的违反教育科学的怪圈,强化教师们的功利意识和浮躁心态,使老师不顾一切、不择手段地追求数字的最大化。
  作为教师,我不仅知道众多的“优秀教师”,是通过“量化考核”的惊人数字涌现出来的,我还知道这些数字有很多是以牺牲学生、老师的休息时间,以学生、老师的身心疲倦为代价换来的!
  我觉得,教师的工作只有部分可以精确量化的,大部分却难以量化。因为教师工作质量带有模糊性的特点,不同性质、不同岗位的工作很难作量的简单换算,就是同样的工作,同样的教师,由于具体班级的不同,教学效果也可能不同。
  在此,我想起了某学期末我所教的三个班级的考试平均分,有一个班竟然比另外的两个班差了6分,这简直就不是一个档次!从我个人而言,每个班级我都是一样的对待啊!幸亏问题出在我这个还算有点资格而且比较受学生欢迎的老教师身上,这样的事情如果换成是两个教师,而成绩差的恰巧是刚刚毕业的年轻教师,如果用现在的数字化考核评价的话,他不就很惨吗?
  记得在今年的两会上,有人大代表尖锐地指出,假如陈景润被“量化考核”,他很可能不仅当不上教授,甚至连工作都成问题,因为他有10年时间没有发表过一篇论文。
  所以,唯数字化考评在一定程度上会扭曲教师的价值取向,教学工作也会因此蒙上功利色彩,甚至让利益驱动代替事业追求,而且还会造成人际关系紧张,给一些教师带来心理障碍,给学校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不赞成现在时兴的所谓“量化考核”。我觉得学校管理应该有更多人性化的东西,多一些模糊性,少一些精确度,这样也许对学校的工作更有益处。
  我们知道自然科学应该是最讲求精确度了吧,但是数学有一门新的分支叫“模糊数学”。我在给学生讲化学的计算性选择题时,有的题目如果应用精确的计算反而繁杂,不易得出正确答案,但是如果做模糊处理,就很容易得出正确答案。自然科学况且如此,作为学校管理的人文科学,就更应当有比较大的模糊性! 
  比如评比师德,99分和95分在各种各样情况下的教师身上实际有多大差别?但就是这区区4分可能引起老师内心的不舒服。再比如,教学业绩里的99分和95分的差别,99分的老师在教学、教研能力上也许不及95分的三分之二,这样的考核结果,势必会给老师之间正常的教学交流带来不必要的隔阂!
  所以,不要片面追求考核效果的可比性,也不要盲目追求考核的数量化。不要认为只有数量化的方法是科学的考核。有时候,模糊性比精确性可能更为有利!


学校该不该关心教师的福利和家属问题


  [资料一]听我同事讲,他以前的学校,本来和另一所学校是相互抗衡的两所重点中学。但是过了几年,他们学校渐渐地处于下风,有好多老师要求从他们学校调到另一所学校,这使得校长非常尴尬。放人吧,不行!好老师放走了,学校的教学质量无法保证;不放吧,也不行!自己曾经多次在全校大会上称:“谁要是羡慕他们学校的福利待遇,你尽管走人,我某某人绝不阻拦……”
  [资料二]七年前,我从内地来到我现任教的中学,当三个月试用期满,学校决定留用我的时候,便开始帮我办理爱人的调动问题。由于我爱人所学专业不好调动,为了帮其调动成功,当时的卢校长费了很大的周折。最后,通过市委常委出面,才帮我解决了家属的工作问题。在我感谢卢校长的时候,他却说:“为你解决家属问题,本身就是为学校好啊,你的家属问题解决了,你就能安心地工作,对学校来说也是好事”从那一刻起,我就下了决心,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都要努力工作来报答学校;从那一刻起,我就知道这个学校的前途一定是灿烂的。果然,不出几年,学校的各项工作蒸蒸日上,学校的教育教学成绩一年一个大飞跃,从顺德市一级学校,到佛山市一级学校,再到广东省一级学校;学生考上大学的人数由以前的几十个,到现在的几百个,升大率在99%左右,考入重点大学的比率在50%左右,在2003年的高考中,参加高考的9个科目的平均分在全市近60所学校中有2个第二、4个第三,到了2004年高考又变成了4个第一、3个第二, 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和影响也越来越好……
  从上述两段资料的对比中,我们不难看出,不同的指导思想和工作作风,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前者不注意教师的福利待遇,实质上就是不注意关心教师的生活,从而导致人心涣散,教学质量下滑;后者帮助教师解决家属工作问题,实质上就是关心教师生活,为教师排忧解难,结果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大幅度提高。通过两个具体事例我们不难看出,学校就应当关心教师的福利待遇和教师家属的工作问题。
  第一个事例是个反面教材,其学校领导把学校工作和教师的生活待遇割裂开来,只强调工作,不注意关心教师的生活,不懂得教学工作是有人来完成的,而人的工作成绩和工作积极性是有多方面因素制约的。因为工作态度的问题会导致工作结果的不如意,而这一切不如意的结果,除了其他因素外,校长不关心教师生活应该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
  现在社会上(也包括部分学校的领导)普遍存在着对教师职业的误解。认为教师是为人师表的人,就只能讲奉献不能讲待遇,岂不知教师也是普普通通的人!教师不是神仙,不是和尚、尼姑,教师也有家庭,教师也和其他的人一样!和其他职业一样,教师只是一种职业,只不过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职业而已!人们没有必要只对教师提要求,觉得老师就应当怎样,而不应当怎样,这些都是不正确的观点,是对教师的苛求!教师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提出工作待遇上的要求有什么不对?“又想马儿跑得快,又想马儿不吃草”的事情哪里去找?
  学校工作是人的工作,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主要实施者。要想让教师加倍努力地工作,就得关心教师的生活,就得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的生活困难。当教师的后顾之忧没有了,他们能不尽心竭力地努力工作吗?中国有句古话:“男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荣”。当学校领导真的把教师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帮助解决的时候,怎能不感动得教师去十倍、百倍地努力工作呢?从我自己的感受和观察到多数教师的表现来看,只要学校领导关心自己、理解自己,为了工作付出多少,自己都是愿意的,都是不会计较报酬的。教师是很容易被感动的,教师的情感要求是很好满足的! 
  一个学校的兴衰有好多因素决定,但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学校人文关怀的实施程度。为了学校的兴旺发达,学校就应该关心教师的福利待遇和教师的家属问题。


学校适不适合工厂化作息制度


  [资料]2003年4月,我作为市中心教研组成员,到某中学听课调研。在交谈的时候,得知该校采用的是工厂化作息制度。学校对老师的上下班时间控制得很死,进出学校都要刷卡,迟到、早退2分钟以上的都要扣钱,学校老师对此多有意见。有部分从外地重点中学来的老师,由于以前从来没有这样的事,觉得这样的管制太死板、苛刻,打算调离……
  这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例子。学校适不适合工厂化作息制度?学校的考勤管理怎样进行?这些问题实际上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因为我没当过领导,对学校的管理工作没有多少发言权。但是,我参观过全国多个省市的学校,我的同学、朋友也多在不同的学校工作。通过比较、交流,我发现了这样一个规律:越是有名、越是档次高的学校,就越不会在上下班的时间上做文章;而越是落后、越是教学质量差的学校,就越强调出勤的时间,越强调坐班制。
  我个人认为,教师工作是一个以个体为主的工作。教师工作的优劣,与教师的个人学识水平和敬业精神有关。一个教师,只要他有深厚的学科专业功底、只要他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他就会努力钻研、尽心竭力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就是学校不要求他们坐班,就是在休息时间,就是在假期,他们也会思考一些与教育教学有关的事情,思考怎样的教学内容和用怎样的方法学生才易于接受……
  当然,教师也是人,也有家庭,也有一些不得不在上班时间处理的个人私事。也许还会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偶尔地迟到、早退,如果是不影响上课,学校就没有必要去管这些事情。而且学校应该清楚明白地告诉大家:在不影响上课、在保证教学质量、在搞好自己教学工作的前提下,可以利用上班时间处理一些必须在上班时间才能够处理的家庭私事。这样既体现了学校的人文关怀,又为教师提供了解决个人问题的时间。当他们的个人问题解决后,他们会更加努力地投入工作。他们会利用休息时间把耽误的时间补回来,这样不但不会影响教学工作,还会促进教学。
  相反,如果学校对教师的上下班时间管得过严、过死,像工厂那样,迟到、早退2分钟都不允许,都要扣这扣那,这样势必会影响教师的工作热情,他们就算永远都不迟到、不早退,但是仅仅不迟到、不早退的老师就有好的教学效果吗?如果他们不迟到、不早退,但在上班时间说闲话、看闲书,想一些教学以外的事情,这样的情况,与迟到、早退了几分钟,与上班时间外出办理私事,而后加倍努力的人相比,哪个更加可取?这样简单的账,想必学校的领导是会算的吧?
  学校就是学校,学校不同于工厂。工厂迟到、早退几分钟可能会影响其工作的产值,但是教师不同。教师的产值不是用迟不迟到能够量化的东西。
  记得我在银川工作的时候,学校从来没有就作息时间的问题提出过什么要求。老校长每天早晨很早就到了学校,在校门口转来转去,热情地招呼每一位老师和学生。当你偶尔迟到了觉得不好意思的时候,他会笑呵呵地和你打招呼说:“昨晚熬夜太累了吧?没有课就多睡一会,工作要做,休息也很重要啊……”当你上班时间有急事需要外出的时候,他还会问一声:“要不要帮忙?……”
  就是这么宽松的环境,就是这样一个从来都不强调出勤纪律,就是这样一个上班时间时常有老师外出办私事的学校,它却是银川市教育教学质量最高,社会声誉最好的学校之一。
  再看有的上下班都要刷卡的学校,在严格的考勤制度下学校是没有迟到、早退的现象了。但是老师们心中充满了怨气,有的出工不出力,有的正准备调走。试想,这样的学校能办好吗?事实上,我资料中所讲的那所学校,在教育教学等方面也确实不怎么突出。
  通过前面的分析和事例来看,学校的考勤管理怎样进行恐怕真有学问。各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