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5637-中国变色龙-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即便在那些不能找到准确的对应段落的地方,《世界记述》的韵味在很大程度上出自与这类段落相同的文学风格。如果我们必须由他所作的对中国某些大城市的程式化和重复的叙述来判断,那么马可•;波罗对其自身经历的叙述十分枯燥无味。这是因为,由于东行游客的经历超出了鲁斯蒂切洛赋予故事以活力和生动性的能力,他只能通过引入陈腐的传奇的方法来描述中东舞台背景。鲁斯蒂切洛并不是一位文学天才,但其程式化的浪漫传奇风格至少使其叙述成型,使主要人物具有性格。尤为重要的是,他用英雄的模子铸造马可•;波罗,这确保他在中世纪旅行家中享有了几乎为人公认的崇高地位。读者不应忘记他的经历的内涵:“自上帝创造了亚当以来,直到今天,无论什么信仰,无论什么民族,什么时代,都还没有发现,谁能像马可•;波罗那样学习过那么多的东西,见识过那么多的奇闻轶事。”我们还被告知,“世上还从来没有过任何一个人,不管他是基督教徒、撒拉森人、鞑靼人还是异教徒,像尊贵而荣耀的威尼斯公民——尼古拉•;波罗之子马可•;波罗那样游历过世界上如此多的地区”。使马可•;波罗具有英雄特征的关键性因素在于他与蒙古大汗之间的关系,这位大汗是“世界上现知或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君主”。


充足与富裕:中国和早期欧洲游客充足与富裕:中国和早期欧洲游客(三)

    下面的引文将会让人看出那位有才智的青年如何赢得伟大而聪明的大汗的激赏以及这一故事的童话般的特性:    
    当马可•;波罗完成巡回使节任务回到朝廷后,他来到大汗面前,首先汇报所负职司情况及所取得的成就,此后以悦人、聪明的方式讲述他所看到的和听到的各种奇闻轶事和新鲜事。这样一来,皇帝和所有听过他讲的故事的人都感到惊奇,并说:“如果这位年轻人住下来,他肯定会成为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    
    稍后又有这样一段:    
    他总是不遗余力地搜集一切可能取悦大汗的这类材料,以便在回到朝廷时有条不紊地向他复述。就这样,他获得了大汗的宠爱和青睐。也由于这一原因,大汗越来越经常地派他担负最重要的使命,到最遥远的地方任职。上帝保佑,马可•;波罗把这一切都谨慎地完成了。……因而,比起其他任何人来,就对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了解而言,马可•;波罗都要胜过一筹,或者说游历的地区比其他任何人实际上都要广。而他一直愈加留心获得知识,注意收集和探究一切风土民情资料,以便向其君主汇报。    
    现在我们必须考虑一下读者从这些煞费苦心的探究(即他有幸获得大汗青睐的成果)中,到底能够对中国获得什么样的印象。作为商人家族的一员,马可•;波罗对贸易和他造访的地区的产物,对居民的技艺、气候条件以及各种各样的娱乐非常感兴趣。他对这些地方的描述往往是相当没有资料价值的和重复的,下面一章即可看出这一点。本段引自亨利•;玉尔爵士的译本。我之所以一再引用它,是因为它比任何现代版本都具有更大的影响。请看:    
    离开东平州城(Sinju-matsu),南行八天,沿途一直会遇到无数工商业发达的大型富裕城镇和乡村。这里的人都是大汗的臣民,使用纸币,对死者实行火葬。到了第八天傍晚,就来到一个叫临州(Linju)的城市,它是同名省份的首府。这是一座富裕、高贵的城市,工商业非常发达,民性好斗,英武善战。这里出产许多动物和鸟类,各种生活必需品都很充足。该城位于我在前面提到过名字的一条河畔。临州人拥有许许多多的船只,其数量甚至比我在前文提到的那些城市还要多。这些船只运送着不计其数的昂贵商品。    
    这样,离开临州省和临州城,继续往南前行三天,沿途不断可以见到众多富裕的城镇乡村。这里仍然属于契丹;居民全部信奉佛教,人死后实行火葬,并且使用纸币,他们也是大汗的臣民。不论是捕猎动物还是捕猎鸟类,这里都是最佳的场所。此外,这里各种生活必需品都非常充足。    
    到了第三天傍晚,就可到达邳州(Piju)城,这是一座宏伟、富裕、高贵的城市,工商业规模很大,盛产丝绸。该城位于蛮子省的入口处,许多商人在此居住,由此向蛮子省不同的城镇发运数量众多的各种货物。邳州城向大汗交纳大量税收。


充足与富裕:中国和早期欧洲游客充足与富裕:中国和早期欧洲游客(四)

    这就是马可•;波罗如何看待中国的——视之为一个有着普遍物质繁荣的商人的天堂——而这一观点,在下文我们将要看到,是早期到中国的所有游客共同的看法。读者应已看到,马可•;波罗酷爱使用的形容词是“伟大”(大)。他来自蕞尔小邦威尼斯,中国城市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和辉煌的程度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毫不奇怪,他的叙述时常因夸大其辞而受到损害,对此当地向他提供信息的人往往肯定同时负有责任。他对杭州的有名叙述需要作较长篇幅的引述,附在本书附录中,因而此处仅提一下该城市被描述为“毋庸置疑世界上最秀丽、优美的城市”,是一个方圆“上百英里的城市”,其中有“各种大小石桥12000座,桥拱大都建得很高,桥下可行大型船舶”,也就够了。虽然我们不应忘记波罗对杭州所作的叙述在许多方面得到了同时代中国史料的证实,后者事无巨细地描述了该城的生活,但人们不能不同意一位法国学者的意见,他在对中国有关记载作了专门研究后指出,这些夸大“只不过反映了来自西方的游客见到一个商业活动远比同时代热那亚或威尼斯要繁忙得多的城市时所产生的惊异情绪”。    
    对别的城市的描述也没有落后太多。汗八里本身“城墙内外房子之多,人口之众,实非人们所能想象”。其布局同样引人注目,“因为整个城区按四方形布局,如同一块棋盘,设计之精巧和美观,实非言语所能描述”。苏州的桥梁如果说在数量上不如杭州,在辉煌程度方面却丝毫不比杭州逊色:“这里共有6000座桥梁,桥拱建得非常高大,桥下可行一艘大型船只,甚至可以同时通过两艘大船。”马可•;波罗同样自然而然地对河流留下了深刻印象,但他对长江的称赞有溢美之处:“这条河流流程如此之长,穿过了如此多的地区和城市,江中来来往往行驶的船只是如此之多,运送的财富和货物是如此之多,实际上比基督教世界所有河流和海洋加在一起还要多!”    
    与这种普遍繁荣一起,马可•;波罗还有幸目睹了在大汗那传奇般宫中更集中展示的财富和货物的情况,其奢华程度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因而激发了他极尽夸张的本领。他说,“皇宫宫墙上全都镏上黄金白银,里面的建筑极尽宏伟、壮丽和色彩丰富之能事,可谓巧夺天工,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大汗在新年时通常收到的礼品有“一万多匹白马,它们外着精美的马衣,被打扮得漂亮极了”。当他出去打猎时,整整一万人相随,而在另一次,“他集结的36万骑手完全由皇宫周围的放鹰狩猎人和专管猎狗的人员组成”!马可•;波罗对这种宏伟壮丽所作的唯一解释是使用了纸币。因为“大汗每年都下令制造大量这种纸币,这在他而言没有什么花费;纸币的数量必定等同于世界上的所有金银财富”。    
    这一在世界有史以来所知最富裕、最有势力的专制君主统治下的国家极度繁荣的故事并未当即普遍为人接受,同时那一时代的资料中可佐证马可•;波罗之叙述者寥寥无几。人们对它的真实性表示怀疑,中世纪学术的传统主义对知识的传播构成了极大障碍,而这在印刷术问世之前也注定更为缓慢。但在14世纪,欧洲某些思想最活跃的人开始按这位威尼斯旅行家提供的知识塑造其世界观。早在地理大发现之前,欧洲从前以欧洲和地中海为界的视域展宽了,包容了世界上大片新的地区。1375年的加泰罗尼亚世界地图就是马可•;波罗的地理学的一个体现,它摆脱了中世纪地图学的幻象,构成了欧洲思想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我们还知道,马可•;波罗游记的一份抄本为航海家亨利的一位兄弟所拥有,它是葡萄牙多次航海探险活动的灵感。哥伦布企图经西路抵达契丹(Cathay,指中国),他手头也有一份游记抄本,并在上面加了详细注解,由此可见他对契丹的兴趣。确实,虽然悲观主义者心存怀疑,这本书确曾合乎那些富于想象力、爱冒险的人的口味,从而确保了它具有广泛的影响。


充足与富裕:中国和早期欧洲游客充足与富裕:中国和早期欧洲游客(五)

    虽然马可•;波罗的书留给人们的有关中国的主要印象是财富和繁荣,但大汗的形象也具有重要意义。蒙古人往往被描述为野蛮民族,在实现其征服世界欲望时犯下了种种凶恶残暴的罪行,他们忽视了那种只有定居生活才能带来好处的文明。不过,在这里大汗被描述为一位由当时的标准看起来相当文明的人。他的庞大的后宫和大型狩猎活动可能与今人之构成文明的概念不合,但宫廷的这些特征,再加上游猎和庆典,代表了许许多多中世纪王公雄心和理想的一种放大了的画面。进而言之,这位大汗甚至貌似有理地被认为对基督教抱有很大兴趣。我们从书中获知,在他所了解的各种宗教中,大汗“认为基督教徒的信仰是最纯洁、最好的,因为他称基督教所要求的无不是充满美好和圣洁的东西”,而且“如果教皇真的派来有能力向大汗宣讲我们信仰的人,他肯定会成为一位基督教徒。因为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他渴望皈依基督教”。    
    西方人在这一时期乐于看到蒙古统治者好的方面,实际上与他们享有较高贵的思想和行为没有多少关连;相反,这最终可以追溯到自我保护的动物本能,其中存有一个希望,即蒙古人并不像人们所担心的那样野蛮不化。13世纪上半期蒙古大军的推进使整个欧洲都感到危险迫在眉睫,1241年大汗窝阔台死后,敌对的蒙古首领之间的斗争看上去只使它获得了一个短暂的喘息机会。随着匈牙利遭到蹂躏和被占领一年有余,随着信奉基督教的俄国现在沦为蒙古帝国的一个省,西欧各国的首领们都意识到了自己生存所面临的威胁。但此时他们产生了一个狂热的愿望,希望蒙古人不像蹂躏东欧所显示出来的那样恶劣。这一方面因为在东方存在着一个强大的信奉基督教的统治者的流言,一方面因为支持反对撒拉森人的现实需要而有所加强。因而蒙古首领在西方人眼中变成了一个新的人物。    
    起初征兆并不有利。1254年,教皇英诺森三世派遣代表团,试图避免近在眼前的危险。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既需要体质健康,能够承受布满风险和不舒适的漫漫旅程,又要求有勇气面对他们所深入其中的蛮族腹地居民的野蛮残暴,为了这一使命,教皇选中了普拉诺—卡皮尼的约翰,此人是位方济各会修士,年已65岁,他对自己要经过的国家和当地人使用的语言一无所知,实际上对与他行程相关的一应事务一无所知,只知道那些他不得不打交道的人的可怕的名声。他在来往途中吃尽了苦头,随身未带多少资用,惟有自己的信仰。只有一位同伴即波兰人本尼狄克与他同行,但他以非凡的毅力抵达喀喇昆仑山附近,参加了贵由可汗被宣布为新的大汗并进行加冕仪式的大会。他们回来时带来了贵由致教皇的一封信,该信至今仍存。贵由在信中贵由在信中这样写道:“长生天气里,贵由大汗,全人类之君主圣旨:咨尔大教皇,尔及西方基督教人民,远来与朕讲和。朕召见使者,听其言,阅其书,知尔等之意,确欲讲和。然既欲讲和,尔教皇、皇帝、国王及各城市之有权势,皆须火速来此议和,听候朕之回答及朕之意旨。……尔等居西方之人,自信以为独信基督教,而轻视他人。然尔知上帝究竟将加恩于谁人乎?朕等亦敬事上帝。赖上帝之力,将自东徂西,征服全世界也。朕等亦人,若非有上帝之力相助,何能成功耶?”转引自张星烺编注《中西交通史料汇编》(第一册),1977年7月中华书局版,第184页。直截了当地称他征服的成功证明自己得到了神助,要求教皇臣服。    
    卡皮尼所撰写的关于其经历的叙述因被博韦的文森特收入其《世界镜鉴》一书而广为人知。该书是中世纪最重要的百科全书式著作之一。文森特没有去过中国,他的叙述只包括有关契丹人的一部分资料,但由于它问世于马可•;波罗之前一代人,是本书中将要引录的年代最早的描述中国的资料,因而值得全文引用:    
    契丹国人崇信异端,自有文字。据云,亦有基督教的《旧约》与《新约》。其国历史记其祖先之传记。国中有隐士,遁居山林之中。有专舍,类于吾国之教堂,备祈祷之用。自有圣人甚多。深信世间仅有一天主而已。亦礼拜崇敬吾教中之圣人耶稣基督也。又信灵魂不死之说皆与吾人相同,唯无洗礼而已。吾教《圣经》,其人亦敬信之,礼爱基督教徒。好施舍,以济贫乏。礼俗谦让,为人温恭,无胡须,面貌与蒙古人相同,唯不若其宽。自有语文,精于工艺,其巧世界无比也。地极富饶,丰产五谷、酒、金、银、丝及各种养生之物。译文据张星烺前引书,第186页。


充足与富裕:中国和早期欧洲游客充足与富裕:中国和早期欧洲游客(六)

    在这一段文字中,我们第一次见到了有关中国文字的简短而没有提供信息的记载(对此马可•;波罗根本没有提到),同时我们还已看到了构成马可•;波罗游记典型特征的对物质丰富、工艺技术高超的强调。这里所说的《旧约》和《新约》可能是指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经文。不管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