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5385-地球一奔-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大致统计了一下,我起码与300多车流中的人或驾驶员握手,很像一个帝王哦!    
    最后一抹晚霞退到天边,天空全黑下来了,远处的德黑兰,灯火阑珊,显得很有气势,因为灯光很亮,那是由高高矮矮,一排排纵横交错的路灯形成的。我们逐渐靠近城中。远远地就见有一座灰姑娘似的城堡,“之”字型的路灯从山脚蜿延盘旋到山头,如同一座天梯通向苍穹,它是那样地可望不可及,但我们的车队竟然向它靠近,再靠近,一直到晚上9:30时我们才算真的靠近了,并沿着一闪闪的光亮向上攀升,但是城堡立即变幻不见了,当车队停下以后,一座真的城堡出现在我们眼前,跳下车后一看,原来它只是一院房子,我把它当成城堡了,那就是中国驻伊朗大使馆,我们终于到家了。


《地球一奔》第二部分伊朗(三)

    ⒊“如果你要学习知识请到中国去”    
    1998年9月30日 晴 德黑兰    
    我们的车安顿在大使馆旁边的一个建筑工地上,有一点坡度,但不大,昨晚刚到大使馆受到大使馆及全馆人员的欢迎。白天,我们被安排在文化处任维夫处长办公室渡过。任处长是一个非常好的人,他让我们不要在路边做饭而让出他的厨房。文化处就只有他一个人,因为伊朗大使馆负责整个中东片区,算是一个大馆。文化处办公室是一间有100多平方米的大套房,办公室与任处长的卧室相通,厨房也很大,足有20多平方米,外带一个阳台,给全团二十几人做饭是绰绰有余,24小时有热水,天然气炉火力很猛,一打着就冒出淡蓝色的火焰,真令我们欣喜若狂,做一顿饭变成一件令人愉快的事啦。    
    与办公室相连的还有一间图书室,有三排书架,还有两张书桌,大家都说这个地方实在是太好了。任处长允许大家不脱鞋进屋,这样也好,免得大家的臭脚污染室内空气。    
    大家的第一件大事当然是洗澡,而我的第一件事就是尽快了解这个国家。为此,任处长专门叫来使馆中较了解情况的郭宪纲专门给我介绍。    
    伊朗在中东是大国,有6千多万人口,160多万平方公里国士。主要有波斯人、阿塞拜疆人、库尔德人,波斯人占66%,波斯语为官方用语。伊朗有记载的历史及文化始于公元前3000年,史称波斯。我国汉代称安息。公元前2千年后出现印欧血统伊朗人,公元前6世纪,居鲁士大帝(CyrustheCreal)统一了伊朗部落,建立了盛极一时的阿契美尼亚王朝(AchaeneiMarlDgnasty),称波斯帝国,后被希腊人、马其顿、亚历山大所灭。亚历山大死后,波斯人又建立了安息王朝(公元前246-公元224年)。二十世纪伊朗人民掀起民主革命运动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1935年3月21日称伊朗。1978年伊朗爆发反对国王独裁统治群众运动,国王被迫于1979年1月离开伊朗,同年2月l日,流亡国外的宗教领袖霍梅尼回国,4月1日宣布成立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共和国并成为精神领袖。现在的领袖是哈梅内伊,总统是哈塔米。    
    萨珊王朝时期是波斯文化最发达时期,也是与中国贸易文化交往最频繁时期,丝绸之路,中国的工笔画、丝绸、瓷器以及打井、炼铁、制漆、缫丝等工艺由中国传了过来。汉语的狮子、波菜、西瓜、胡桃、石榴、蚕豆等词都是由波斯传入保留的波斯语。两国互传移植的植物多达几十种,据说狮子是波斯国王在唐朝时送给中国皇帝的,叫“什”(我们纳西语里也是称狮子为“什”,不知是否也源于此〉。但中伊交往据载始于公元前二世纪汉武帝时,张骞的副使甘英曾到过伊朗,当时的安息王令两万骑兵迎候,打通了丝绸之路自伊朗到罗马的线路。此后两国的文化、经济交流日盛,唐朝达到鼎盛。波斯在遭入侵时,波斯王亲自到中国向唐求援,明成祖派数万人团与波斯互访,郑和七次下西洋,有三次访问了今霍尔木兹。    
    伊朗著名的古代诗人费尔都斯创作的《王书》(又称《列王记》),中有一句脍炙人口的诗句“如果你要学习知识请到中国去”。伊朗人最早是从诗人的诗中认识中国的,现在在德黑兰还有一条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大街。    
    伊朗有90%的居民为什叶教派,有5%为逊尼派,主要是库尔德人、土库曼人和俾路支人。这是伊斯兰教中的两大教派。什叶派也称为十二个伊玛姆派,该派只承认有12个依玛姆,认为前11个依玛姆都死了,第12个依玛姆隐遁了,而霍梅尼被认为是第12伊玛姆再世。    
    什叶派十二伊玛姆世 表    
    1。阿里 约公元600-661年    
    2。哈桑 公元624-669年    
    3。候赛音 约公元626-680年    
    4。栽因·阿比丁 公元659-714年    
    5。巴基尔 公元676-733年    
    6。贾法尔·萨迪路 约公元699-765年    
    7。穆萨·卡兹姆 约公元745-799年    
    8。阿里·里达 公元765-818年    
    9。穆罕默德·贾瓦德 公元810-835年    
    10。阿里·晗迪 ?-865年    
    11。哈桑·阿斯凯里 ?-874年    
    12。穆罕默德'蒙泰扎尔 ?-875年    
    什叶派在全世界10多亿的穆斯林教徒中仅占10%左右,主要分布在伊朗、伊拉克等少数国家中,也仅仅在这些国家居于多数派地位。    
    霍梅尼革命后,要求妇女们重新戴上面纱,最初时曾遭到妇女们的强烈反对。    
    如今禁忌已宽松得多了,但在公开场合必须着深色的巧多勒或蒙突袍子加头巾鲁莎丽。    
    郭宪纲说现在大城市的知识阶层妇女,特别是巴列维时期留学欧美等妇女,一进家门就换上漂亮服装;较保守的妇女穿巧多勒,就是我们在萨拉赫期边关小镇见到的那种。再保守一点的妇女则不见生人,若有客人来家吃饭,她们做完饭后把饭菜往厨房门外一放了事,有的则可与客人聊天但不能同桌吃饭。    
    伊朗有男不戴金女不戴银的习俗,也就是女戴金,男戴银,这种穆斯林的男子按规定可以娶四个妻子,这令我们的男团员听了很高兴,搓着双手说:“这种规定好”。可是高兴太早,实际上,现在男子结婚的年龄都偏大,因为他要挣够娶妻的钱,要有能力使妇女能生活下去,因为妇女一般是不工作的。而且现在的男子讨上一个老婆也不是一件易事了,因为在结婚时,女方的父兄要与男方签订一份协议,双方约定一定数额的“奶水钱”,作为男方对女方不好或休妻时的赔付款,协议中还约定夫妻两方财产如何分配,以及每年付给女方多少首饰及零花钱等等。这样就可以保证妇女在离婚以后可以获得生活下去的经济保证。这样就使那些没有经济实力的男人离不了婚。而且一夫四妻也不是可随便,而是她不能生育,不能适应家庭生活的才可娶呢。    
    若是女方主动提出离婚男方可不履行“奶水协议”,不给女方钱财。现在流行临时婚姻,l天或几年都可以,双方协议男女各什么,财产如何分配,这段时间若女方怀孕,男方必须要守候到孩子生下,生下孩子后由男方领走。    
    1998年10月1日 晴 德黑兰    
    今天是我们的国庆日,大使馆的人一大早就忙起了国庆招待会。团里的几个头头也被邀参加走了。剩下的人由一个导游带领去观光。到德黑兰后今天是第一次上街,我们女的为穿什么衣服忙乎了半天,我的装束是:长条蓝色真丝头巾,白色纳西长衫,美中不足的是长衫后长前短,但我实在想不出或者说拿不出更合适的服装了,我不放心地问了使馆的好几个人,几乎都说可以。我这才放心了,否则出一点违反宗教之规的什么事那就糟了。    
    我们乘坐的大巴开出使馆大门就见两个手持长扫帚的男子在扫大街,沿途经过的几乎所有的商店都是清一色的男人做买卖,买东西的也多是男人。我们都看见有一条街上的中国瓷器店,陪同我们的导游是一个中国留学生,叫马威,小马不断地在介绍德黑兰,并不断地阻止我们的男团员探头出车窗与一所女子中学的女学生们打招呼,说假如被宗教警察发现那是违禁行为。他又不断地阻止拍照,最后大家只好隔着玻璃对着两边的街道“叭叭叭”地胡乱拍一气。    
    车行了一个多小时,来到了今天的目的地之一,民主广场,这个广场也叫千年广场或霍梅尼广场,是为了纪念伊朗建国两千年而修建的,广场中央是一座耸入云天的,高45米的人字型自由纪念塔,塔基长63米,宽42米,下面是博物馆和电影馆。塔顶是鸟瞰德黑兰的中心位置,四周是花坛,有几个身着白色袍子的男子在修理花园,在广场的街道旁空地上,懒散地或站或坐着一些从20多岁到60多岁的男子,看不出他们在干什么,我们一群人的到来显然引起他们的兴趣,年轻一点的与我们打招呼,年纪大一点的以一种探询的目光盯着我们上上下下来回扫,我心虚起来,生怕我的服装不符合他们的意,幸而他们未多加探究,我松了一口气,随大伙很快走到广场上照相,说实话,广场太空荡了,我跑到四周用眼光扫描一周,一切尽揽无遗。    
    回到使馆大家饿得嗷嗷叫,又轮到我们组做饭,我们以最快的速度做出饭时已是下午3时,大家狼吞虎咽吃完饭,等着到霍梅尼墓,因为霍梅尼墓在傍晚是最好看的。    
    今天正好逢周五,是伊斯兰的礼拜天,很多家庭在昨晚就举家来到这里搭棚过夜来做礼拜,今天,所有的商店、营业场所、政府部门都放假。    
    车到霍梅尼墓地时已经全黑了,远远地就见一个巨大的金光闪闪的拱形圆顶建筑,四周是四根直插黑幕中的金柱。小马说,霍梅尼墓那个圆型拱顶是用黄金贴面的,而那些黄金是全国人民捐献的,当时全国各地都有很多接受捐献的箱子,很多人脱下金银首饰或身上的钱财就往里扔,从没有谁想到要记名之类的。这座墓已经修了16年了,仅只完成了主体工程,附属工程还在修建之中。唱经的声音从高音喇叭中忽高忽低地传来,看来礼拜已经开始了。    
    我在任处长处看到过一本16开本,400多页的霍梅尼画册,除了前言外图片没有文字说明,记载了霍梅尼从国外流亡回到领导宗教革命成功至病重在医院抢救、葬礼等过程。霍梅尼个人活动的照片占了90%,还有极少几幅与家人在一起的照片,占整个画册的0。1%左右,任处长说霍梅尼不允许家人从政,他的家人参加社会活动都是义务的。从照片上看,他的住房很简陋,墙体都脱皮了。任处长说这已经是换过的了,原来的更简陋,但穷人们非常爱戴他。任处长指着照片中一张霍梅尼和子女的合影说:“这个是他的女儿,叫扎赫拉·穆斯塔德,是她创办了妇女协会,现在的主席是总统拉夫桑贾尼的女儿法蒂玛·哈什米。”    
    反映他的葬礼的照片非常震撼人,霍梅尼的尸体用白布裹着盛在一个玻璃罩里,置放在城边一片很大的空地中央的一个高台上,来参加葬礼的人围满了四周,据说有几十万人,黑压压的人群,所有的人都用双手交叉拍打脑袋和胸膛,表示自己悲痛欲绝的心情。任处长曾看过录相,说是拍打得特别响。悲痛欲绝的信徒或热爱他的人或昏或死,有许多照片反映人们看护或抬着哭死去的人,据说有个统计数字,当场死去不少人。还有几张照片是挖好的墓穴中,不同的男人坐在其中,任处长说,这是要代替霍梅尼去死的表示。    
    我们下了车,朝着墓前的广场走去,我不知道这里是否是当时举行霍梅尼葬礼的地方,但眼前的景像好似乎也没有更多的差别,今天是星期五,广场上人头攒动,昨夜在此宿营的人家已把帐篷收拾好,在做完晚祈祷之后,人们就该回家去了,大量的人流在墓室入口处,里面是一个巨大的礼拜厅。    
    正当我们在广场入口处拍照时,只听得一阵喧哗声,几个妇女站在远处朝着我们这边指点喊叫着,弄不清是不准我们拍照还是我们的着装不规范,我的心脏快停止跳动了,小马走过去叽哩咕噜说了一通,回来告诉大家她们对我们拍照行为不满,待知道是外国人时还是不同意。    
    一看这情形,我决定不进去了,我回到车上最后一排座位上躺下,这样就不会让任何人看见我了。    
    不过5分钟的时间,张老师他们大部分人也回来了,说是没了进大厅的心绪,怕出事,而且最糟糕的是九江不见了,他几乎是一下车就不见了踪影,我一声不吭,庆幸自己早早跑回车上躲着之举的明智,否则今天我就是替罪羊了。    
    正当大家焦急万分,猜测九江被警察抓走之际,小马终于找到九江了,原来他一下车就四处找拍霍梅尼墓的最佳位置去了,还居然没有遇到任何警察来阻止,幸运啊!    
    我们的国庆节就在一场虚惊中度过了。


《地球一奔》第二部分伊朗(四)

    ⒋德黑兰的中国留学生    
    1998年10月2日 晴 德黑兰    
    今天一大早就开团会,张老师、团长轮流训了大家一通,接着团长宣布开除九江回国,大家都深感意外,团里的规定是三次记过才被开除回国,而九江只被记过一次怎么就被开除了?    
    大家心情很复杂,有的悄悄跑去问张老师咋回事,他说他也不知道,答应去跟团长说说情,还是让九江留下。    
    下午2:20,德黑兰中国留学生代表到使馆接受我团采访。架起两台机子拍摄,我和书中作记录。    
    八个留学生代表自我介绍:    
    白智新,回族,云南曲靖人,在伊8年,现为德黑兰大学神学哲学硕士生。    
    马威,回族,东北营口人,德黑兰大学经济系伊朗经济专业读本科,他就是昨天带我们游览的小马。    
    马健,回族,1994年来伊学波斯、阿拉伯文学。    
    于丽,汉族,沈阳市人,德黑兰大学学文学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