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5385-地球一奔-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们使劲地鼓掌,大家都很激动,都为自已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也为我们在谱写新的丝绸之路新篇章而自豪。    
    杨飞刚26岁,是指挥部最年轻的一个,他说:在来时就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但到伊朗阿巴斯整天与伊朗人一起工作,最大的困难是自由问题,在北京生活得很自由,但这里有很多约束,特别是不能与异性说说笑笑,对年轻人来说是很难过的。我们已经把许多复杂的文化娱乐改变成简单的活动了。但指挥部尽量创造条件,最难忘的是昨天我过生日,给父亲的电话没通,但使我意外地是大家给我过了生日,可以说我几乎没有想过家,倒是家里人惦挂我。    
    周志伟作为办事处的总代表,1996年就来了伊,负责日常工作,那时孩子5个月,妻子又丢了在外企的工作,连住房都没有,他很犹豫,但想到这是一个大项目,特别是对于学机械的他是机会难得。咬紧牙关来到了伊朗,伊朗物质,精神生活远不能与国内的家里相比,在这里一天三件事:吃饭、睡觉、工作。而且每天睡觉也不充足。特别是伊朗宗教教规严格,时刻都得小心谨慎。他说:我最感欣慰的是,我们的目标一步步实现,而且与邵总在一起工作使我获得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真是终身受益。过去在国内看到五星红旗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到国外一见五星红旗就很激动,有种自豪感。伊朗人很多对中国很不了解,少数人对中国的了解也就停留在二三十年代的水平,我常常非常自豪地向他们介绍中国的成就,因此你们去环球的确是大有必要。    
    今天的采访对大家的冲击力最大的莫过于每个人都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祖国”,我们深深地感到一个国家对于这个国家的一员意味着什么?


《地球一奔》第二部分伊朗(七)

    ⒎感受德黑兰    
    1998年10月7日 星期四 晴 德黑兰    
    今天轮到我做饭(因为同组成员都有事),没有菜了,我获得上街的机会,张老师、傅书中和于丽自告奋勇地陪同我。大家坐上任处长的车出了使馆门。一出门,任处长的车就如赛车一般快,在一个十字路口,他竟逆向调头,吓得我们大惊小叫,任处长淡然地说,别怕,这不算违反交通规则,我的车也开得不算快,德黑兰的人开车都很野,你们可以观察一下,几乎每辆车都有撞车的历史。    
    我们都把头扭向窗外,仔细观察,德黑兰街道可以说十分狭窄,坡很多也很陡,因为这个城市位于伊朗高原北端厄尔布尔土南麓山坡上,海拔1200…1600米,北面的德马万德峰高5678米,为伊朗最高峰。几乎所有的车开得都很快,在陡坡上也如履平地,不一会我们就感到这是一个越野车大赛,很快,我们在一个坡顶发现有两辆躺在路旁小沟的轿车亲嘴得难舍难分,而它们的主人正在前后察看,奇怪的是没有交警在现场,也没有路人围观,我们再一注意,发现德黑兰的好车、名车简直太多了,随时可见,可是你只要注意观察,就会发现这些好车名车身上都会有一些大大小小的伤疤,这里凸一块,那里凹一处,再不就是掉了一块漆,于丽说,没有一辆车是没有被撞过的。    
    德黑兰是建于12世纪的古城,曾为“丝绸之路”的中间站。1783年,凯加王朝建都于此,此后一直是伊朗的政治中心。二战时的1943年11月,苏、美、英三国巨头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这里共同发表了《德黑兰宣言》,这也使我由此知道了德黑兰。    
    德黑兰的市区面积为600平方公里,约有三个北京城大,人口1200多万,汽车300多万辆,难怪,那么多车,开着世界上最优质的汽车,那怕是路再窄也不能不开快呀,团里的小车驾驶员李鑫说:伊朗的油贼好使,加一次油拼命跑一周都烧不完,要换其它地方这样路,两天都不够。伊朗人喜欢慢悠悠地生活和工作,与他们开车形成鲜明对比,宗教教规很严厉但交通规则很温柔,一辆轿车可坐6人甚至8人,总之只要你能往里塞进多少人不管,有的人家把小孩放进后备箱拉着,车子可随意转变(不知设红绿灯作何用?)可超速行驶,可逆向行驶,可上下陡坡,可超越。总之,这里是开车人的天堂,是车辆经受各种考验的场所,我敢说,伊朗是全世界驾驶技术最好的地方。    
    在波斯语里“德黑兰”意为“洁净之城”或“圣洁的地方”,因此,不论大街小巷都非常整洁干净,德黑兰还有“平原”之意,因为相对西北山区它算坐落在平原。德黑兰还有“炎热的地方”的解释,年平均气温为42oc,据说历代帝王怕热,一直没有把它选作首都,都一直到卡贾尔王朝定都于此。昨天在中信地铁指挥部听说的铁皮烫手掉了一层皮看来是确有其事了。    
    任处长指着一条街说,霍梅尼旧居就在那里,今天不能带你们去参观了,德黑兰的景点除了你们去过的2500年建国时修的自由纪念塔等外,还有地毯博物馆,伊朗的地毯是世界著名的,伊朗的地毯特点是染色用植物,图案是满花的,经久耐用,博物馆中有千多年的地毯,许多人家的地毯都是代代相传下来的。还有一个珍宝馆,有两颗钻石是世界著名的,一颗叫“光明之海”,一颗叫“光明之山”,原印度莫卧尔皇帝,后为纳弟尔国王战利品,“光明之海”是一颗浅桃色的钻石,长1。5英寸,宽1英寸,厚0。375英寸,重182克拉,不知我们是否有福看一看,但照目前的情形,我估计我们也就只能听说一下而已。    
    德黑兰还有一个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树木鲜花特别多,任处长说家家户户都喜欢养花,每当谁家有奇花异草就要聚友吟诗长歌,哟,看来这个习俗与我们丽江古城相同哦。    
    早就听说街上有两种警察,一是交通警,一是宗教警。任处长指着一个身着墨绿色制服的警察说,那就是宗教警,他们专门管行人的衣着举止是否符合宗教规范。伊斯兰革命胜利后,伊朗最高宗教领袖霍梅尼宣布实行伊斯兰政教合一和神教统一,强调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对西方文化一概排斥,特别是严格实施种种对妇女约束的规定,如女人不能显露曲线美,肢体只能露脸及手腕,与男人交往时不可主动打招呼、不能与之握手,谈话时不能盯着对方;在公共场所不准吸烟,不准高声说笑,不准唱歌;女人坐公共汽车只能坐在后半部。    
    我对这些规定比较着迷,我找来一本伊朗1979年3月3日制定的宪法,共有12章151条。摘录几条。    
    第二条 伊斯兰共和制是一种建立在正统的、奋斗的、革命的伊斯兰文化基础上的一种神论制度。每个人应有自己的尊严。人的基本义务是提高虔诚的美德:不在文化、政治、经济上岐视和统治他人。必须利用人类科学文化的有益成果,使之完全依附于伊斯兰的一切崇高教义。    
    第十二条 由于子女的培养要靠父母,幼年时代尤其要靠母亲,因此教育和培养女孩是文化机构的首要任务。有关家庭法应为母亲提供物质和精神条件,使其能毫无负担地尽自己对伊斯兰革命社会负有宝贵的母亲的义务和职责。    
    宪法规定了妇女与男子享有平等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和平等的人权,要求保障妇女各方面的利益。全国有50多个有关妇女政治、    
    社会、文化和慈善事务机构和组织。第五届议会中有10名女议员。15岁以上妇女文盲为39%。城市6-14岁女童入学率93%。乡村女童入学率89%。    
    女学生数约200万,其中女大学生约10万,妇女就业人约120万,49%已婚妇女享受计划生育服务。算了,扯得太远了,我们到的这家市场是国营的,据说在德黑兰绝大多数的商店都是国营的,但现在已有一些私营商店出现。    
    这家市场由一个院子构成,占地约有万余平方米,停好车,我们首先进入一间很大的杂货市场,商品很多,有日用、文化用品,与之相连的蔬菜市场则是由一连的房间分卖各类蔬菜,有紫色包包菜、白色包包菜、土豆、茄子、西葫芦,还有洋葱、莴苣菜、荆芥菜等。许多胖胖的中老年妇女全身着黑,挎个菜篮在排队买菜,菜被堆放在柜台旁的卸货地,几个男人一手握刀,一手拿菜,砍去约1/4部分,再由几个人送进柜台里出售。    
    这里的东西特别便宜,我们买了20公斤紫包包菜、10公斤白色包包菜、10公斤土豆、3。5公斤西葫芦,一大捆荆芥、10公斤洋葱共花去5万多里亚尔,l美元折合6。5里亚尔,再折成人民币也不到30元;10公斤牛肉18。9万里亚尔。一大盒洗衣粉只合1元多人民币。    
    荆芥是书中点名买的,他说荆芥是由犹太人传到中国的,他的家乡河南开封管它叫“西洋菜”,书中做了一个凉拌荆芥,吃了觉得还可以。    
    1998年10月11日 星期天 晴见多云 德黑兰    
    昨天下雨了,气温骤然下降,我穿上了线裤又加了两件衣服但今天气温又上了一点。    
    我们又被叫去与任处长上街,这事最令大家高兴,因为谁也不敢私自外出,呆在房间里是度日如年,虽然我们少数几个人为办签证填表贴照片经常到深夜,但还是感到无所事事,不断有媒体来采访,我们的团体照片据说登在了报纸上,我们请假到邮局寄信时曾在报摊翻看过,没有找到那天的报纸,而且我们都怕宗教警察,他们的目光如鹰,十分锐利,我不敢正眼看他们,街上的女孩有见到我们主动打招呼的,但只要看到她们突然变严肃了,你寻着她们的目光看去,就会见到背手持棍的宗教警察,但是,跟着任处长我们可以放心。    
    半道上任处长吩咐把车后窗关上,使馆曾有一个刚到德黑兰的人就是把车窗开着被一个骑摩托车的人飞车过来一把抓去他戴的眼镜。    
    在上次来的那个市场旁的一个超市里,我们都挑了一些物品,九江又拿出相机拍照,任处长说:我不是跟你说过了吗?这里不让拍照,这上头都写着呢,要拍照必须经过市政府批准。九江胆也大了些,不是差不多被开除了吗?    
    我买了一本大16K的笔记本及一双三寸长的古波斯金鞋花了7500里亚尔。合人民币十多元。    
    德黑兰的街道十分整洁,树也很茂密,斑鸠及乌鸦也很多。    
    街面上的建筑大多是传统小黄砖砌墙,饰以蓝绿色图案,清真寺的特点是有拱顶,呼唤塔为双座的,这也是伊朗特有的。清真寺前有前廊,后面为建筑,很多清真寺都有学校,大一点的还有学生宿舍。    
    在德黑兰,没有房子就算是穷人了。据说1991年中国建设部部长访伊时介绍:中国现在人均住房7m2,争取2000年时到人均15m2 。伊朗建设部长介绍伊朗现在因人口增长,城市人均住房只有50m2,2千年争取达到人均l00m2。    
    据说德黑兰在建设过程中曾有过争论,一派认为建高楼不扩面积,一派认为应扩大面积保护原来的低建筑风格。结果是在由北向南和由南再向北的两次发展中。北区规划得很好。两种方案似乎已经融会贯通。使馆对面一座32层的高楼已拔地而起,据说是第一高楼。    
    德黑兰城中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有许多未完的建筑露着半拉子钢筋而不见施工的人。    
    任处长说,有一个学者研究的著作指出,阿拉伯人的思维方式是直线性的,所以做一件事如果是该这么做的话,他绝不会逆向思维用另外的办法做,就说这盖房子,政府对质量要求得特别严,要求有工程师资格的才可以盖,那些粗活工程师哪会干呀?所以就拖着,有的房子钢架立起来后一放四五年又动工是常有的事。就说使馆前的那栋32层高楼吧,1993年我到伊朗来时就已建了七八层了,而现在主体已建完了,但工程量才完成30%。    
    九江也说起昨天值班,看着我们车后的那栋私人建筑,一桶水泥浆上上下下吊了一上午也没送上去。我觉得他说得太夸张,但的确我观察过,这栋楼每天最多有四五个人在干活,干的活也很少,因为他们出现的时间都很短。    
    我看过一本书说,伊斯兰文化的特点一是重视对人才的培养,二是浓厚的宗教色彩。文化、艺术、建筑、风格习惯都保留着鲜明的伊斯兰教烙印。三是美术在伊斯兰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特别是镶嵌画艺术,成就十分突出。    
    我想,伊斯兰文化是渗透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包括工作的习惯。    
    1998年10月13日 星期一 阴见多云转晴 德黑兰    
    一场秋雨使德黑兰的气温骤降了很多,一下子觉得似乎成了冬天,到晚上时分已是很冷了,犹如冬天。这几天无事,把任处长所有可以找到的有关伊朗及下一步将去国家的资料全翻出来看,后来我发现应该对世界历史补一下课。    
    公元前4500年,全中国处于神话传说阶段,苏美尔人移居到西亚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两河流域南部入海处,希腊人称此两河流域为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个河流之间。到了公元前约3500年时,苏美尔的各城邦成型,此时已有图形文字刻于石上,或以木棒,骨针刻写于软泥版上用火烘干,以后发展为契形文字,钢的冶金术已出现,而埃及此时也有了文字,最初是图形文字,写在纸竹上边,后又有音符与字母,1822年,法国学者商伯良第一个读通古埃及文字。    
    这时,一个问题涌上心头,到1822年古埃及文字被读通时,这种文字实际已经死亡多时了,而我们纳西族的东巴象形文字倒是到今天还活着的,有学者作过比较,二者之间有相似之处,那么,纳西的东巴文产生于何时?为何还能流传至今?实际上这个问题几乎是任何一个涉足东巴文者的第一个问题,由于没有发现考古证据,因此,所有的答案都仅是一种猜测和推断而已,但它已引起世界上许多专家的注意,有学者试图从中找出人类文字发展轨迹,从由约1500多单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