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圆你一个北大梦-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难的不在这认知;而在于跃或不跃。    
    生命是一条险滩;临岸徐行虽可以见影;倒不如风里来浪里去;感觉活鱼的拍动。    
    


状元纵横谈闲登小阁看新晴

    魏可钦    
    不知你可否曾在雨后登小阁赏美景?也许忙于书海之中的你早已没有了这份闲情。雨后的世界是清晰而又朦胧的;她洗刷了积来已久的尘土;同时又蒙上了一层若有若无的水汽面纱。此时的世界最费人思量;她有一种不愿被知晓的含蓄。因此不同的人看新晴有着不同的视点:有的看到泥泞的土地;有的看到含露的鲜花;有的抱怨太阳还没出来;有的赞叹天边绚烂的彩虹……同是阁上的人;有的悲;有的喜;最豁达的人应该是陈与义;他悟出了“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新晴告诉他许多事能被雨水冲刷去;雨后的世界依然如新。陈与义写下如此佳句之前;他交代了写时的背景是“闲登小阁看新晴”。一个“闲”字叫我寻思良久。登小阁看新晴的人很多;但不是每个人都有“闲情”——可能是为了饯别即将远行的朋友;可能是为了陪某位大人赏景;也可能是为了附庸风雅……只有真正为了体会这般美景而登阁的人才能有一番闲情。    
    读书亦是如此;一“书”一世界。教科书也好;课外书也好;绝不仅仅像老师所讲、专家所定论的那样;最关键在于自己的理解。然而就像登阁闲看新晴一样;不同的人亦以不同的心态去揣摩。我不认为读书要规规矩矩、刻板摹形;读书倘若没有多样化;只是机械地重复;那是毫无意义的。    
     论要登小阁看新晴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陆放翁如是说;我也如此认为。语文自是不必说了;中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往往不是仅靠中心、内涵等就能反映出来的。语文老师可能本身修养非常高;往往却难以使学生理解其表达程度的强弱;这就需要自己的揣摩。同样的话、同样的说话人;在不同场合其含义很可能不同。语言的灵活性和实用性需要我们去“躬行”;因此我理解英语老师也会鼓励同学演讲、交谈来熟悉这门外语。    
    作为人类思维体操的数学更需要我们的“躬行”。如果不亲自动手解题、辩难;后果就严重了——数学就将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数学能活跃思维、培养人逻辑的严密性。数学能力的高低和思维敏捷程度与作业量的大小和质量的高低有直接关系。由此;数学非练不可。    
    政史地距离我们似乎遥远些;但是没有自己的理解也是学不好的。我们年纪尚轻;但我们可以心系天下;关注风云变幻;把课本知识和现实结合好;灵活运用原理去解释现实问题。当然;在紧张的学习中;我并不提倡不辞千里去勘察某处地貌或是察看某处遗迹;以期学好历史、地理。毕竟;在力求各科的平衡中;我们必须有取有舍;有些东西;我们只好在比较中放弃。    
    新晴的世界要自己去体会;而不是躲在家里听别人说如何。    
     登小阁看新晴必须闲    
    适才说过;不同的人以不同的心情登阁观景所感不同。同样;不同的人学同样的功课所感也不同;因而造成成绩上的差异。我不算是老庄一派的支持者;但却以为读书应该随性;即把它作为生活的一部分;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件事;而非一项工作。很多同学读得很认真、很刻苦;订计划制目标。当然我认为这是一个好方法;但我更赞成按自己的意愿学习;想什么时候学就什么时候学;想学什么就学什么,即保持着压力较小的“闲”情。读书不可以强迫;而应由自己来控制。我觉得这不仅能使自己有一个较好的心态;也可以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做一个有主见的人。当然有这样的自制力是相当不容易的;这也许是很多家长觉得要逼孩子读书的原因。我不敢说自己是有太多的“闲情”;但总觉得学习还是比较轻松;也能抵制外界的干扰。    
     论如何培养“闲情”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而学生所接触到的则是第一课堂——家庭和第二课堂——学校。我认为我成长的家庭环境是很好的。父母亲非常尊重我的意愿;并有意识地让我自己来决定人生。所以;我从小就比较有主见;只要我认为是对的;就会认真去做;父母只是给我一些建议供我参考。    
    从小到大;我碰到过无数位好老师。他们也鼓励我按自己的方法独立学习;也经常批评我的不良习惯和行为;帮我改正缺点;弥补不足。    
    当然;话说回来;关键是靠自己。    
    首先;我认为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前面曾提到;我喜欢“随性”地学习;然而其前提则是有良好的习惯和自制力。我从小到大;除了四大名著;未看过一部电视剧。拒绝电视为我读书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也延缓了视力的剧降。虽然电视中有不少知识;但我觉得它还是消磨时间为多。读书须得清心寡欲;电视所反映的一种虚幻无聊的复杂对青少年的确无甚大意义。    
    不看电视并不意味着我课余生活将单调;其实同样丰富多彩;从小培养的读书习惯帮了我大忙;与书为伴;其乐无穷。    
    我对课余时间的支配相当自由;主要是缘于上课的认真。许多知识在课堂上即可消化;课外所需时间不多。再加上做作业比较熟练;速度很快;因此课外有大量时间复习和扩大知识面。了解多方面的知识对文科生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要有宽松的心理状态。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在知识的掌握和梳理上应该“斤斤计较”;不能容许哪怕一个小漏洞的出现。到了考试;则应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努力去答好每一道题。考试后更要放松心态;不以分高为喜;不以分低为悲。毕竟,一次发挥不好并不影响你的实力;倘因此给自己背上包袱;可就太不划算。如果因为考分差嫉恨高分同学;则更不应该。我考试有一个特点;小考经常失误;大考都还不错。我经常在小考中发现自己的弱点和不足;加以弥补;于是大考就成功了。    
    逝者已往;来者可追;学习的坎坷常有。总结过去;正视现在;切不可为昨天的芝麻而丢了今天的西瓜。    
    最后;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读书——不以读书为升入大学、谋求工作的手段;而作为提高素质、加强修养的方式。读书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也许考试才让人觉得乏味和无聊。那么不必去想考试;它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检测方法。当我们从书中读出趣味时;考试也就自然会好。    
    新晴的世界令人向往;放松心态;充分准备;登上小阁一览风光。在书海中遨游;如果我们有信心和能力;必能“悟”出许多;取得成功。    
    我的学习方法很简单:“闲登小阁看新晴”。    
    


状元纵横谈目标分解 步步为营(1)

    陈敏杰    
    当拿到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我的内心十分平静;因为我知道;这是我应该得到的结果!在经历了高三那段难忘的岁月;于金秋收获这枚硕果;我感到很欣慰和自豪!而现在我已经成为了北大的一名普通新生。回想往昔;面对今朝;仍为心中梦想拼搏的学弟学妹们;我很想将自己的一些浅薄的经验奉献给你们;希望你们能从中有所收获;帮助你们早日实现夙愿;跨入理想学府!    
     家长爱深;老师情浓    
    我的父母都是朴实勤劳的农民;是他们教会了我如何做人;也使我明白了学习的重要。自小我就知道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才能有出息;才能跳出我们的穷山沟;去到外面的世界闯荡。父母不遗余力地帮助我完成学业;从上小学,到上初中,进高中;他们都是尽其所能挑选最好的学校让我上。我也并没有让他们失望;小学、初中、高中的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每当我将自己获得的奖状拿回家时;他们的脸上都会露出欣慰的笑容。父母倾注在我身上的爱使我明白;我优异的学习成绩是对他们的最好报答!    
    父母对我的爱是无私的;我能够给他们的;就是自己的学习历程中一个光明的未来。我与父母的关系是很融洽的;无论生活上有什么事;学习上遇到什么困难还是心理上有什么疑团;我都尽量向父母述说;征求他们的意见。他们也很尊重我的选择;我的决定他们一般是不会干涉的。    
    还有,老师也对我们的成长倾注着爱与关怀;他们不仅仅教会我们书本上的知识;更让我们明白很多人生道理。在这里;我尤其要提出的是我高中的两位班主任:张春青老师和王彬老师。张老师为人和蔼可亲;是一位能够和我们打成一片、在同学中很有人缘的老师。我们喜欢他不仅仅是因为他课讲得好;更因为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他对我们都能够循循善诱;帮助我们解决很多个人问题;指导我们如何去面对人生的一些挑战。记得在高中一年级文理分科时;由于我的文理成绩都很好;我十分犯难;便去请教张老师。他帮助我分析利弊;对我做出选择起很大的帮助。而王老师则是一位让我既敬又畏的老师。平时;我们可以和她有说有笑;和朋友一样;但是一到了学习上;她就会一丝不苟。对我更是严格要求;每次偷懒被她看见;都免不了挨一顿骂。正是因为王老师的严格要求;使我充分利用了学习时间。    
    有人把老师比喻成拐杖;其实老师对我们的奉献又何止拐杖能够形容得了!    
     注重效率;劳逸结合    
    学习是件苦差事;尤其是在高三这段非常时期。大家都拼命地学习;充分利用时间提高自己的成绩。这种“头不抬;眼不眨”的学法;即使是铁人也吃不消。况且长期这样下去;效率会变得很低。因此;我很注意利用那些课余时间放松精神。脑袋昏昏沉沉的时候;我都会跑出教室;去操场上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如果有足够的时间的话便打打篮球。尽量让自己的大脑休息一会儿;不去理会那令人烦躁不安的什么“数学归纳法”;什么“English Grammar”。散步时或双眼紧闭;空想种种美梦;或欣赏那校园内仅有的几处“名胜”;研究它的构架;生出些奇怪的想法。打篮球时或紧盯对手;不时来个抢断或带球突破、三步上篮。总之;该放松时我绝不会去想那些费神的学习问题。而当轻松之后;我则会集中精力去认真对付“A、B、C”。这时会感觉思维会变得更加灵活;大脑也异常清醒;学习效率会成倍地提高。学习的关键在于你掌握了多少知识;而不在于你是否总是在学习。我觉得这种劳逸结合的方法还是很管用的。    
    无论怎么学;只要你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那么这种学习方法就是适合你的!    
     打好基础;稳定成绩    
    效率高并不意味着可以耍小聪明;如上课不听讲、走神等等。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你现在会了;并不意味着你会一直记住。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打牢基础;才能在复习时有很大的提高。许多同学成绩提高不快;就是因为基础不牢;大部分的复习时间都用来巩固基础了。    
    在刚上高中的时候;在老师的引导下;我调整了自己的学习方法;摒弃了初中时候那种死记硬背的习惯;采用了“预习-听课-复习”三步走的方法。在老师讲授新知识之前;我都要把课本认真地读两遍;熟悉一下内容。一些较简单的知识;通过一次预习;再经过老师的讲解;就很容易明白了。而对一些较难的内容;则能够在预习中找出疑难所在;在上课时就能针对重点;集中精力去听;从而能够更好地消化、吸收。对讲过的知识再经过一遍系统的复习;掌握得就更牢了。在这3个环节中;听课是最主要的。学习是教与学互动的过程;如果抛弃老师自己单干;即使你脑子再聪明也是要吃亏的。    
    


状元纵横谈目标分解 步步为营(2)

    认认真真地听一节课;仔仔细细地学一天;甚至全身心地发奋一个月;这都是很容易做到的。可是在整整3年的学习中都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就需要毅力和恒心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古话告诉我们要有自己的目标和计划。确立一个目标;制定一个计划;是在漫长的学习旅途中最好的兴奋剂。我在刚上高中时;就为自己定下了冲刺北大的目标;并以此时时刻刻约束自己的行为。每当松懈时;我就扪心自问:“难道你的梦想是那么容易就能达到的吗?没有毅力;你还能做什么呢?”而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也会逐周、逐月地订立目标;规定自己在一段时间内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以此来衡量自己的学习效率;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这样一来;我对自己的整体水平能有很清楚的了解;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并设法弥补。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牢固的知识积淀为我向北大冲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法得当;复习有方    
    高一、高二是学习阶段;高三则是复习阶段。复习与学习是很不一样的。能否在高考时发挥出色;复习是很重要的环节。复习也讲究方法;我在高三时是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复习的。早晨是我大脑最清醒的时候;在这段时间我大多是读英语、背单词,或背历史、政治。这时的记忆力是我一天当中最好的;可以在很少的时间记得很多的东西。上午一般是按照老师的进度逐科复习。下午着重做试卷;分析答案;查找知识不足。对于基础好的学科;如数学;我一般是不听课的;除非老师有意加深难度。晚上;在完成各课作业之后;我会抽出一部分时间对当天所复习的内容再大略地看一遍;俗称“过电影”。剩下的时间则随便地分配给某一科;我的复习方法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我的宗旨就是最高效率地利用好自己的时间。    
    相对于各科而言;复习时应因各科不同而方法各异。我复习数学;并未像大多数同学那样搞题海战术;而是侧重地选择一些题目来做。要想学好数学;一定要培养灵活的思维;有时也要求一些“灵感”。这些思维和“灵感”与你所做题目多少关系不是太大;而主要取决于方法的掌握、思考的透彻性。有时做一道题可能花很长时间;不要满足于结果;而应去发掘题目所包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对于文科而言;数学成绩的提高意味着你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