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5157-中国历代战神-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豫在北宋末年历任殿中侍御史、河北提刑等职。高宗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任职济南知府,杀济南抗金将领关胜后降金。受金册封为“齐帝”后,多次配合金兵攻宋。    
    绍兴三年冬,宋兵克颖昌。刘豫命李成会同完颜宗弼占领襄阳六州——襄阳(今湖北襄樊)、郢州(今湖北钟祥)、随州(今湖北随县)、唐州(今河南唐河县)、邓州(今河南邓县)和信阳(今河南信阳),控制了江汉一带要地,切断了南宋与川、陕地区的联系。这使他们得以与金主力相配合,造成压迫江浙之势。    
    此时,岳飞连续上奏高宗,他说:“襄阳六郡,地为险要,恢复中原,此为基本。”高宗从江、浙安全着想,勉强同意了岳飞的主张,但对他的用兵严加限制,规定六州收复后,不得越界进攻。    
    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春,刘豫竟使其心腹大将刘夔协同完颜宗弼共十万军马进攻川陕,妄图吞并南宋。早在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完颜宗弼曾领军10万猛攻大散关(今陕西宝鸡附近)和尚原。吴介、吴琳兄弟以一万精兵迎战,立下“宁可战死,不可退却,退者斩!”的决心。    
    吴介驻兵的大散关和尚原,地理险要屏蔽西川。吴介摆“驻射军”大破敌军,金军遭受到宋金开战以来第一次惨败,连完颜宗弼都被射中两箭。仙人关(今甘肃徽县南)前,吴琳凭借深沟固守,吴介先用奇兵突袭后以伏兵夹击,伪齐、金联军大败,自此不敢在川陕用兵。    
    号令全军扭转局面    
    此次,岳飞自鄂州出兵三万进攻伪齐。临行登船时,对众将云:“定叫贼人还我河山,飞不擒寇,誓不返渡。”郢州的守将京超号“万人敌”,岳飞使张宪攻城未果又为长寿知县刘辑所辱骂。岳飞大怒,亲率士卒登城并擂鼓催动士兵登城,士兵个个士气高昂,犹如出生猛虎。杀敌七千,京超跳崖而死,刘辑也被杀死。    
    接着,派遣张宪、徐庆收复随州。岳飞赶到襄阳,李成迎战,左翼靠着襄江。岳飞笑道:“步兵适宜在险阻地区作战,骑兵适宜在开阔平地作战。李成左翼骑兵排列在江岸,右翼步兵排列在平地,虽有十万军队又能有什么作为。”他举起马鞭命令王贵:“你用使长枪的步兵进攻李成的骑兵。”然后又对牛皋说:“你用骑兵攻击他的步兵。”    
    岳飞慧眼识破敌人以骑兵布防江岸,以步兵摆阵阔野的破绽,令部将以手持长枪的步兵攻敌骑兵。李成军的战马应枪倒毙,其他兵士阵脚大乱,互相争挤夺路,落入江中。又以骑兵将敌步兵杀得丢盔卸甲,击溃伪齐主力。两军交锋,李成连夜逃走,岳飞收复襄阳。    
    岳飞进军邓州,李成和金将刘合孛堇排列营寨抗拒岳飞。岳飞派遣王贵、张宪乘敌军不备发起攻击,敌军大败,仅有刘合孛堇只身逃脱。李成的党羽高仲退保邓州城,岳飞率领军队一鼓作气攻下邓州城,擒获高仲,收复邓州。最后收复了唐州、信阳,自此襄阳六州为南宋半壁江山的屏障。    
    捷报传到临安,朝野一片欢腾。高宗大喜,于8月25日升岳飞为清远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宋开国以来,节度使未尝轻易授人。此前,南宋节度使只刘光世、韩世忠、张俊三人矣。这一年,岳飞23岁。    
    岳飞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仅三个月即顺利收复六州,保住了长江中游,打通了通往川陕之路,扭转了南宋的被动局面,增强了军民抗敌的勇气和信心。    
    傀儡被废有忧无喜    
    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宋朝抓到一个金兀术的密探,岳飞计上心来,决定利用这个密探除掉刘豫这个心腹之患。岳飞叫部下把那个人绑到大帐里,岳飞一见那人就佯装认错了人,对部下说:“松绑!”    
    随后又对那人说:“你不是张斌吗?我派你到大齐约刘豫引诱四太子(即完颜宗弼),你怎么一去不复返了。我只好又派人去联系,刘豫已经答应我今年冬天以联合进攻长江为名,把四太子骗到清河。你拿着我的信竟然不送,难道是要背叛我?”侦探怕死,假意认罪,请求戴罪立功。    
    岳飞说:“先饶你这一次,给你一个立功的机会,你拿着我的信去见刘豫,问明出兵的时间。”于是岳飞给刘豫写了一封信,然后包好,警告他不得泄露。那个侦探忍痛回到完颜宗弼处,向完颜宗弼报告了被岳飞捕获的全部经过,并将密信取出交给完颜宗弼。他看后大吃一惊,派人火速报告金国国君,于是刘豫被废。    
    刘豫被废黜后,岳飞又上奏说:“应该乘废掉刘豫的机会,攻其不备,长驱直入,进取中原。”朝廷还是没有答复。不久,朝廷进封岳飞为“武昌郡开国侯”以示安抚。使其和刘光世、韩世忠、张俊三人并列为宋朝四大名将。在别人看来应该意满志得了,但岳飞并非追逐功名之辈,他有忧无喜。    
    一天,登上鄂州一座临江楼阁,凭栏北望,思绪万千,遂写下著名的《满江红》词: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重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首词抒发了岳飞报仇雪耻的雄心壮志和光复祖国山河的崇高理想。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    
    也正如《帝国政界往事》中所说的那样,只有岳飞才配得上这首激情澎湃充满了爱国情怀的《满江红》。


精忠报国,碧血丹心:常胜将军岳飞第四节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今天的人很难想象,当时的岳飞是在一种怎样的情况下抗战的;今天的人更难想象,郾城大战两万岳家军击败女真人精锐的辉煌是怎样书写出来的。那是中国人勇敢反抗外来侵略的铮铮铁骨,那是中国人在忍受了近百年异族欺压后发出的强国之音!    
    郾城大战,是岳家军与金兵进行的一场最大规模的决战,双方投入的兵力和战役的惨烈程度都是空前的。在战斗最紧张的时刻,岳飞亲自披挂上阵。在他的带领下,岳家军将士都像愤怒的雄狮,与金兵进行浴血奋战。他们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和舍生忘死的战斗精神,使骄横的金军彻底崩溃了,他们发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    
    四路进犯大破两阵    
    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五月,金完颜宗弼发动政变,撕毁和约,亲帅四路大军向南宋发动大规模的进攻。高宗如梦惊醒,又吓昏了头。连连下诏,要求各路宋军奋起抵抗。岳飞接到出征的命令后,立即调兵遣将,布置好作战的阵势。他坐镇郾城指挥,准备抗击金军的主力部队。    
    金军统帅完颜宗弼进驻汴京,与众将商议军情。共同认为,宋朝的将帅都不难对付,惟独岳家军,将勇兵精,锐不可当。当完颜宗弼探知岳飞驻守郾城的兵力并不多时,遂下决心调集自己的主力龙虎大王、盖世大王的军队与岳飞郾城决战。    
    宋金两军摆开战场,列好阵势。岳飞首先派他的儿子岳云去打头阵。出阵前,岳飞对岳云说:“如不能取胜,定斩不饶。”岳云虽然年轻却勇冠三军,他双手使两个80斤重的大铁锤,率50骑兵冲入敌阵,如入无人之境,杀得金兵尸横遍野,是役杀完颜宗弼女婿上将军夏金吾及千户五人。    
    随后,大将王纲奋身先入,斩金将李朵悸童而返。部将杨再兴随即也单枪匹马,穷追不舍,完颜宗弼险些被他生擒。金兵曾以潮水般的大阵,黄尘蔽天地涌杀而至。岳飞身先士卒,跃马出阵,开弓就射,连杀数将,岳军士气倍增,无不以一当百,战无不克,金军大败。    
    第二天,完颜宗弼驱使他的王牌军前来攻城。他的王牌军就是3000“铁浮图”和15000多骑“拐子马”。“浮图”是塔的意思,“铁浮图”就是铁塔兵,即连人带马都披上一身铁盔铁甲,不怕刀枪箭矢。“拐子马”就是三匹马横连在一起,后面用拒马木挡住,只能前进,不能后退。有巨大的冲击威力。“    
    “铁浮图”和“拐子马”配合使用,无论是居中冲锋,还是包抄两翼,在当时是坚不可摧的。岳飞抓住了“拐子马”的弱点,训练出“盾牌军”破敌。让那些视死如归的勇士上阵时,伏倒在地,挥动扎蔗刀专砍马足,一马被砍,另两马必倒。这一仗下来,完颜宗弼的“铁浮图”、“拐子马”几手全部被歼灭。完颜宗弼大败回营,哀叹道:“我自起兵以来,从未遭受今日之败。”    
    直捣黄龙饮恨归朝    
    岳飞大败完颜宗弼于郾城后,进兵压迫完颜宗弼到离东京四十多里的朱仙镇。完颜宗弼整军决战,岳云、张宪以五百敢死队冲入金兵大营。岳飞激励部将:“直抵黄龙府(今吉林省农安县),与诸君痛饮尔!”然而金兵此刻已经成为惊弓之鸟,望风而逃。    
    此役,完颜宗弼不禁长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而这时河北为之震动,义军纷纷前来相约,就连降金的宋朝军校也来投靠。汴京城里城外的百姓,用牛车拉着粮食,顶着香盆,到大道边迎接岳飞的军队打过来。    
    岳飞正想利用天时地利,渡过黄河,继续收复失地。然而,高宗慑于岳飞震主之威,听信秦桧奏言,“令岳飞暂且班师”下令各路大军一律撤回原驻地。岳飞锐意北伐,奏道:“豪杰向风,士卒用命,时不再来,机难轻失。”高宗借口“孤军不可久留”,并在7月17日,向岳飞催发数道金牌,日行四五百里,强令班师回朝,这时韩世忠、张俊二路大军,皆被撤回。    
    岳飞本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而沿途的老百姓也哭喊着,跪请岳飞留下来;英雄和侠之士也一同相劝他。岳飞流着热泪安慰百姓,掩护百姓撤退。百姓见状更大失所望,扶老携幼,满山遍野地跟随大军起行,有的苦民竟拦住岳飞马头,恸哭泣说:“我等顶香戴盆,运粮以迎王师,金人皆知。今日将军一去,我等无遗类矣。”    
    岳飞仰天长叹之余,只有嗟惋泣下,向东拜日:“臣十年之功,废于一旦,非臣不称职,权臣秦桧实误陛下也!”可想而知,岳飞内心是极大痛苦的,但是如果不回去,那就是抗旨不遵了。在忠君就是爱国的时代,精忠报国的岳飞是不可能跳出这个局限的,他只好遵旨班师。    
    岳飞终于在绍兴十年七月班师,金完颜宗弼一月后毁约南侵。岳飞明知受秦桧所忌,用兵动众,恢复疆字,今日得之,明日失之,养寇残民,无补国事,于是力请兵权。但其时金人分二路入侵,川陕、淮西均告急,岳飞一日奉十几次诏命,援东救西,疲于奔命,不料这些御札,一一都成为日后秦桧居臣诬告岳飞撤兵谋叛的借口。    
    时已十月,临安府处处浮华,夜夜竺歌,称臣纳市,求欢于敌,只有乞和之心,焉有恢复之志?这一年,岳飞38岁。


精忠报国,碧血丹心:常胜将军岳飞第五节 精忠报国,壮志未酬

    中国封建王朝最为悲哀的是由于帝王的集权统治必然使帝王成为封建时代的最高标志。纵贤明君王不过使臣下与其比肩,其他碌碌无为之君必多碌碌无为之臣。要不然,非君灭臣则臣弑君。中华封建统治2300多年,功高震主君不嫉者只有郭子仪这个异数了,同样也只有唐朝这样开放的时代才有了。而岳飞毕竟没有郭子仪这样的幸运,大厦将倾的南宋更无法与盛唐的气魄相提并论。    
    宁死不屈慷慨狱中    
    岳飞回到临安(杭州),高宗和秦桧,乘机收回岳飞和韩世忠、张俊三个大将的军权,派他们做明升暗降的大官枢密使和枢密副使。这时,完颜宗弼为要报复岳飞打败他的耻辱,又率领大军,从开封出发攻打过来,占领了很多地方。秦桧忙向完颜宗弼讲和,完颜宗弼提出“必杀飞,始可和”的条件。    
    秦桧也觉得,岳飞一天不死,议和一天不成。就下了狠心,千方百计,陷害岳飞。他知道张俊妒忌岳飞功高,王彦和岳飞有怨,就收买他们做帮凶。又用计谋,煽动和岳飞有仇的谏议大夫万俟,做成一个陷害岳飞的圈套,叫他们捏造种种罪状和证据,出面控告岳飞,硬说岳飞勾结金人,存心造反。    
    秦桧把陷害岳飞的圈套布置好后,就派他的心腹殿前司统制杨沂中,带着堂牒,往庐山逮捕岳飞。随后又将岳飞及岳飞部将张宪逮捕入狱。岳飞被关在牢狱里,受尽了种种酷刑的磨折,但是他不为屈打成招。    
    秦桧最初派御史中丞何铸作审问官,他把秦桧事先捏造的罪状,读给岳飞听。岳飞听了,只说了一句:“我给奸贼秦桧陷害,还有什么可说的?”便合上眼睛,任凭狱卒拷打,何铸被岳飞背上由岳母亲手刺上的“精忠报国”四个大字深深感动,转而为岳飞鸣冤。大理寺李苦朴、何彦猷,觉得岳飞确实冤枉,没法定罪。大理寺卿周三畏也认为没法审问下去。    
    于是朝廷改由秦桧同党万俟接任审理。韩世忠这时已被解除了军权,听到岳飞被诬下狱,心中愤愤不平,便去质问秦桧:“岳飞犯了什么罪,有什么真凭实证说他谋反?”秦桧说:“这事情莫须有(或许有)”“莫须有三个字,怎能说服天下人呢?”韩世忠愤怒谴责。秦桧冷笑一声,置之不理。    
    这样拖延了两个多月,任凭秦桧怎样千方百计捏造岳飞的罪状,但终没有一件可以定岳飞的死罪。到了那年腊月29日,秦桧和妻子王氏围炉吃酒,为了岳飞案没法了结,因此闷闷不乐。王氏也是个凶狠歹毒的女人。认为“缚虎容易纵虎难”献计叫秦桧下毒手杀死岳飞了事。    
    秦桧听了王氏之计大喜,于是写一张字条,藏在一个黄柑中,送与审案的万俟。万俟奉了秦桧之命后,便在最后审问岳飞的时候,强迫岳飞在一张伪造的供状上签字。岳飞仰天长叹了一声,在供状上面,写了“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