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牧人张承志-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屋安稳地卧着,沉入了一派厚实的宁静。


第三部分:哈拉戈壁那个蓬头发的城里人

    韩三十八遇上那个蓬头发的城里人,正是太阳晒得沙漠上一溜火光的时候。那小伙子下了拖拉机以后好像寻不着落脚的地方,慢悠悠的步子迈迈停停。韩三十八一眼就看出,他是打算在这几间红胶土垒的小村里寻个店呀招待所的。后来韩三十八到了地里,冒着火苗般毒烫的太阳光伺弄苞谷林子,没有顾上找那蓬头发搭几句话。    
    已经是三四天以前的事了。    
    韩三十八还是接着收拾自己的苞米地。日子已经到了,焦旱得又这么凶,再不灌水是不行了。他这几天一直为修渠的事发愁。他瘸着一条腿,一般活计显不出来,真的大动土木砂石就不行了。他在沙漠边上的地里干着,发现那蓬头发的外人也在一边溜达。怕是找着了住处?韩三十八思忖着,也不知是个甚么人。    
    官道以南,沙漠以北,上下几百里只有这么一个小村庄。韩三十八在小时候去过邻村一趟,那个村子离这儿整整一天拖拉机路。若不是父亲打算给他小小地就在那村里订下了妇人,怕是一辈子也出不了这块红胶土地呢。因为除了那一趟,他日复一日地就在这里打发日子,天天看着茫茫漫漫的白沙漠,守着这块红胶土。    
    腿不强,全身都跟着弱。他的胳膊上没有硬腱子,干着干着就累了。直起身子的时候浑身骨节咯吧酸响。扶住粗壮的苞米秆秆,韩三十八一眼看见了那个蓬头发。是个做甚的呢?他想着正看见那蓬头发朝他憨憨地一笑。韩三十八赶紧也冲着那人咧了咧嘴,然后又忙自己的事了。    
    火辣的骄阳烤晒着沙漠北缘上的这块小淤泥地,红胶土朝旱得透明的蓝空蒸飘着红色的粉末。四野空荡荡的,一眼望去哪里都是无人的荒滩,还有金灿灿的黄沙。在石头荒滩和南边的茫茫沙漠中间,官道穿针引线地通过去了,两头都不知道通到什么地方。    
    韩三十八揉着流淌酸水的眼睛,不再去望那烫人的沙漠,继续挥起锨平着红土圪塔,慢慢地在地里打一个笔直的畦。他从小落下了腿病,干活只能这么慢腾腾的。小村里的人,特别是开手扶拖拉机的马壮儿总是笑话他,说他下了地像个唱秦腔的女旦儿。马壮儿是他从小的朋友,韩三十八知道其实顶数马壮儿服着他。因为红胶土河滩上两家的地挨着,到了秋天苞谷就替他训马壮儿。韩三十八想到这儿心里就甜滋滋的。那苞米粗粗楞楞,像片树林子迎着风。一阵沙扑过来,肥大的叶子就哗哗地抖擞一阵,风静了又是碧绿绿的,绿得像墨。弄得马壮儿到入冬还蔫蔫的,后来就油耗子似的去折腾手扶。    
    韩三十八想歇息了,从地头拾起盛水的瓦罐。他忽然想起了那个蓬头发,就把身子扭转过来。怎么就不见了呢?他又去望通向村里的土道。土道上也空荡荡的,阳光里的泥房子和菜地的墙蒙着尘土,粉红红的一片蹲在那里。那蓬头发走哪里去了呢?韩三十八有些奇怪。他捧起瓦罐子,就着苞米秆的荫凉,喝了一口凉水。心肺里立刻觉得滋润了,火胀的眼泡子也舒坦了一些。    
    韩三十八怕的是自己的眼病。现在只要在晒得起烟的地里瞪一阵,咸苦的水就顺着眼角淌个不停。有时候只要一眼瞥见干裂的红土,眼珠珠就针扎般疼。眼疾没人理会,不像瘸腿拖在身子外面。其实瘸也没人理会,村里有个瘸老汉牵着骆驼跑外,家里妇人抱着娃伺弄庄稼,一急了就咒瘸鬼也不走快些回来。那妇人咒得在理呢,韩三十八想,拖累着五六个娃再耕上三十亩地,磨得个妇人家像个铁块粗黑。    
    他又捧着罐罐喝了口水,这时看见了那个蓬头发。那人进了沙漠啦,他惊奇得放下了瓦罐。真真地朝沙漠里走呢。在晃眼的白白沙丘上,那年轻人拖着条黑影子,一步一陷地背着这边走着。    
    奇了,韩三十八摩挲着瓦罐想。这个僻静的小地方从来不见外人,沿着大沙漠的北沿净是维族人的村镇。官道串着那些村镇铺在村北,隔着一大片吓人的不毛戈壁。这是个孤村,没有往来客旅的热闹。可是那人却来了,而且往沙漠里溜达。韩三十八遥遥望着那人影,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那边是个海,是个洋,沙子浪头没边没际,你溜达个甚呢?他不再理会那人的事,放下水罐,接着平整自己的畦垅。    
    灰灰的石渣子戈壁连着一座赤褐的砂石山,污浊的红水沟就从那山上流下来。泥汤般的红水流下来,流久了,就在荒滩和南边的大沙漠中间堆了一个红胶泥的扇面子地。韩三十八的小村就落在这块红土地上。不知从哪一辈子起,人们就运来河边的红胶泥,盖着晒干了变成这种红得刺眼的鬼颜色的地窝子。韩三十八可不嫌弃这块酸酸的贫瘠红土,他使锨的时候劲头又准又匀,胶土块块给那铁锨打得粉粉的,摊得平平的。多少年啦,他们韩姓就靠着这块红胶土上的两样宝——雪白的苞谷面,香软的大黄杏——活命打发日子。将来打算活得美,也只有朝这块红胶土伸手要钱要油水。秋天的时候,七老八十的老太婆都挪着蹭着来到地头,叭叭地掰那硬实的苞米棒棒。在那时节,谁心里不觉得舒坦呢,谁又能嫌弃这红胶土又旱又酸,焦红刺眼呢。    
    所以韩三十八干活时诚实得很。灌水的时候,他不像旁人回家睡觉,总是整夜蹲在地里陪着庄稼喝水。一柄锨拦拦堵堵,引导渠水灌得又平又匀。现在地里正是闲的时候,四野里空洞洞的没有人影,可韩三十八已经在平畦整垅,悄悄地独自笨鸟先飞了。他怕自己泄了心劲儿,腿脚不便加上眼疾,他怕自己年轻轻的就撑不住了。    
    韩三十八眯着眼,躲开那闪闪烁烁的毒日头。地里暴扬着红土尘末,远处大沙漠那直直的地平线上晃晃闪闪地升着地气。那蓬头发不见啦,他望着那儿想,真走进去啦。他拖稳了残腿,巧妙地探着铁锨。土性粘,要打得碎些,畦宽宽地修成个长方。他心里有个秘密,那就是明年全换种小麦。这样的畦种麦最好,他盘算着,种十二行,用手扶播都能转得开。蓬头发进沙漠多久能回来呢?不管那人是为了啥,他挺想看看那人能进去多久。见过海么?他心里问那人道。不管见过没有,你前头那是个海。韩三十八从小长在这块红胶土上,他当然没有见过海。可是他进过这大沙漠,那回他使着最大的心劲在里头走了三天。三天在那沙浪头里走,于是他就觉得自己见到了海。    
    起了阵闷热的旱风,苞谷叶子哗哗地响了起来。南边一字摆开的沙漠在烈日下曝晒着,地平那儿的棱线上闪烁着炫目的亮光。


第三部分:哈拉戈壁初生之犊的感觉

    蓬头发最后摔倒在一丛红柳丛旁边。不是不能再走,而是不敢再走了。沙漠的夜好像是宁静的,但那只是夜幕刚刚降临时的感觉。他想,那是个初生之犊的感觉,也是个狂妄的疯子的感觉。那么静,他搬过背包垫住头,静得真使你以为离开了世界。可是此刻他的头发生疼,阵阵恐怖袭上心头,那头发根好像永远竖着顺不下来了。夜黑沉沉地低低罩看沙漠,不用说城址,连这丛红柳也可能是惟一的一丛。已经迷路了,他想,已经不知道是不是还在朝南走。这么混走不行,调查古城最要紧的就是方位。你不是来撒野的,你是要找到特古思·沙莱。    
    其实选题可以有很多,可以有不少能轻松地拿下的考察题目。还有更多的本来不存在的题目,自己和自己玩个搭积木就行。学报上的论文有百分之五六十都像是小孩玩积木。找到特古思·沙莱算是什么呢?蓬头发皱着眉头想,其实那也算不上真正的创造。也许是黑漆漆的夜太压抑人了,也许是因为这黑夜没有一轮明月或是星星的缘故,他发觉自己心情恶劣。历史书上记载着一个著名的古城,地理书上记着一个地名。这地名叫做特古思·沙莱,他猜它就是那座古城。黑夜里的沙漠上连点荧光都没有,应该有荧光,有枯死的大片树林,有改道后干枯的季节河床,有伸出沙丘的古代废墟的木头。哼,他暗中嘲笑着自己说,还应该有埋在沙丘里两千年容颜不改的美人呢,脸蛋又红又嫩,身上裹着丝绸。那美人应该埋在这丛红柳旁边,你一来她就蹦起来跳舞呢。找到特古思·沙莱又有多少意义?老得掉牙的历史地理方法。    
    他累得很。白天在沙漠边上那片红壤地里,该找那个闷头干活的年轻人要点水喝。他轻轻摇了摇自己的水壶,梳弄着头上乱竖着的头发。还有半壶,留在明天用吧。可是昨天他火气盛得很,在那个韩家工村里窝了三四天,他心里火烧火燎的。韩家工只有二十来户人家,都盖那种红胶泥脱坯搭的半地穴小屋。从地图上看他在韩家工下车是对的:那小村往南应该正对着大名鼎鼎的特古思·沙莱。可是也许因为太阳烧得太毒啦,他想,那村里的人都昏昏蒙蒙的,开口先“啊”上半天。没有村长也没有保长,女人们慌慌张张地只顾上闭大门。问问特古思·沙莱的事更是可笑,人们眯着眼睛打量他,最后就光盯着他的头发。晒昏啦,他又下着结论,想,毒花花的太阳把那些农民晒得头脑迟钝。那么火烫的太阳,一丝风没有都烤得大地起烟,在那么酷烈的环境里生活,大脑已经硬啦,干枯啦。他翻了个身,一片唰唰的沙流顺着后背注进领口,另一股细沙同时灌进鞋子。蓬头发心里一惊,这是沙漠里面啊,他想。我现在是在死海一样的大沙漠里面,别胡思乱想啦,小心起风。起了风沙子会盖住自己,一层层地给你盖个圆圆的坟墓。那会儿你就不能对韩家工发牢骚啦,那会儿你就只能在地底下找那个两千年前的睡美人。蓬头发警惕起来,竭力不使自己沉入昏睡,监视着死寂的黑暗沙漠。    
    但是沙漠却在黑夜里沉睡。静静的夜空上没有一丝风,沙丘也一直原样伏着,没有发生移动。午夜过后,天上浮出了几颗星星。    
    蓬头发自从干了这一行,还是头一次感到自己要失败。到博物馆以前,他一直在街道工厂烧锅炉。那时候他喜欢值夜班,就算是不愿意看书的时候,他也能久久地盯着温暖的炉火。炉膛里的火苗又浓又黄,亮亮地在眼前跳跃。他烧不出那种透明的、微蓝的火候,他的火总是像柴火一样,干燥而猛烈。反正煤有的是,他喜欢淋漓痛快地把煤末大锨扔进炉火,看着空荡高大的锅炉房里晃闪着自己巨大的黑影。那影子真大呐,他想得出神。坐在炉门前的时候他也总是望着墙上闪跳的巨影出神。原来那种卖力气糊口的时候也一去不返了,这些年哪里也没有一个静悄悄空荡荡的地方能让他独自出神。更没有那烤人胸怀的火光和神秘晃动的黑影啦,现在只能按照地图和指北针奔波闯荡。他不愿意那么惆怅地去想那美好的炉火。睁开眼睛,这片深陷着他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却似乎潜藏着危机和不安,一点也勾不起什么亲切的回忆。    
    搭上那个名叫马壮儿的手扶拖拉机手的车,看起来并不算什么吉兆。韩家工连个车马店也没有,简直是个被世界扔弃了的小村。后来他在小学校找到了住处,一连三四天想办法调查特古思·沙莱的事。没有骆驼,没有驴,没有车,没有任何交通工具。这村就是天边地角啦,村里人说。沙漠?那怎么进得去!骆驼?只有两峰骆驼,走了快一年啦……在那种时候,他的头发就会竖起来。不知是什么遗传,每当他决心拼命干什么的时候头发就会竖起来,竖得蓬乱一团。在城里,人们常这么笑话他。朋友们给他起外号叫炸毛。在锅炉房里有一次和才交的女友闲聊,她说了句你怎么一丁点外语都不会,——头上就炸毛了。后来心大意高地考博物馆时又炸过一次。最后一次是在馆里考职称的时候。可是这一次不灵啦,他阴沉地想,这一次最聪明的办法是撤退。这是一个海,他盯着四周阴森森的黑色沙丘,一个死海。我不但没有车和骆驼,我连一头毛驴子也没有。只有一张地图和一壶水。水只剩下半壶啦,他觉得心里很伤感;地图呢,原来地图真正的作用就是把人引进一个死海。


第三部分:哈拉戈壁蓝琉璃嵌碧玉的地方

    那个开手扶拖拉机的小伙子说,韩家工以前都姓韩,后来娶了马家回回的丫头,就有了韩马两姓了。其实韩家根子不一样,原来是青海省的撒拉人。撒拉人,他想,撒拉人跑到这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上干什么呢,难道这块红壤土长的庄稼好么?他一眼就能看出来,那红泥沟水的冲积扇是酸性土壤。鲜红得吓人呢,他想,能长庄稼真是奇事。紧挨着大沙漠,远避着交通线和人烟,可是又守着通向特古思·沙莱的门户。奇怪的韩家工,怪癖的小红泥村子。他暗暗琢磨着想,它为什么在地图上守着那传说的特古思·沙莱呢。也许真是晒昏了,这酷暴的烈日肯定能毁坏人的神经的。他这几天一直觉得,自己像是生了什么病,像是那白亮亮的太阳烤得他也病了。他捋着自己的乱发,尽力思索得冷静些,不去受那阴森森地蹲踞着的黑沙丘的刺激。也许不是病,他想起锅炉房那熊熊的炉火也是灼烫的。“那些事已经过去啦。”他自语着出了声。这时夜空中又露出了一颗星星。应该找那个闷头干活的年轻农民要些水喝,蓬头发摇着水壶,听着咣啷的水声。他旁边的地头上好像有一只灰瓦罐。在红胶泥的田垄上那灰瓦罐的颜色很鲜明。那个农民小伙子在烈日下面那么安稳,平和,不紧不慢地使着铁锨,给他印象很深。看得出那农民老实巴交,看得出那农民在太阳晒烤下干活已经惯了,不但不觉得辛苦熬煎,而且像是有滋有味,心里也许还哼着小调。当时找那农民要口水喝就好了,走进沙漠的时候单凭着一股锐劲,忘了城里光会嗑着瓜子看电影的女孩都懂的道理:水是沙漠里的生命。现在想起来已经晚了,如果只背着半壶水往沙漠里面走还不如就在这儿自杀。他狠狠地挑着恶毒的词又咒骂了自己一顿,最后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