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红色旅游-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开始,我还感到惊奇,这么一个偏远古城,竟然还有如此高档的酒吧。过后一想,这也是再自然不过的了,这儿的文化底蕴和现代文明,决不亚于引领潮头的大都市。像这样的酒吧,凤凰一共有四、五家。在虹桥附近的流浪者酒吧,我曾看到,留言墙上贴满了名片。这一点,倒有些边城的味道。    
    当夜无话,我只是枕着沱江水,读着沈丛文的小说《边城》睡着了。    
    恍如隔世的小城    
    为了拍摄凤凰,第二天我起得很早,雾很大,天没有像预想的那样亮起来。那些雾都是从沱江上升起来的,缓慢地,在凤凰古城的大街小巷里飘来飘去。    
    街上亮着的路灯已经熄灭了,只是靠清晨的天光穿透浓重的雾气洒在寂静的路上。行人很少,倒是清洁工的扫把发出的“哗啦哗啦”的声音像这古城的晨曲,多多少少打破了一些小城的宁静。因为头天晚上各家店铺打烊都晚,所以开门不是很早。我径自走进古城的小巷,独自享受这宁静之晨,也更能让我静心静气地去贴近这古城,了解古城,品味古城。    
    “一个好事的人,若从百年前某种较旧一点的地图上寻找,一定可在黔北、川东、湘西一处极偏僻的角隅上,发现了一个名为‘镇竿’的小点。这地方本名镇竿城,后改为凤凰厅,入民国后,改为凤凰县。”这是沈丛文先生在他的散文《凤凰》中,对故乡极简练的介绍。现在,你可以身临其境地感觉着古称“镇竿”的凤凰古城,坐落在青山翠岭之中,轻淌的沱江水终年依偎在古城的脚下,为古城增添着活力;沿江两岸错落有致的青瓦吊角楼,俊秀端庄,他们一动一静,和这流动的沱江水动静相携,为这古老的小城打造了永恒的魅力。细细品味,如诗如画。难怪有人把她比做“人间胜境,世外桃源”呢。    
    走在古城的老街上,依然可以看到用“镇竿”冠名的商号。过去的凤凰城曾是明清时期军事和政治中心,而现在的凤凰城条条街巷生意浓浓,想来他们是厌倦了先人的军事和政治的呆板,而更觉做生意的随意和自在。    
    我坐在虹桥北岸的店堂里,细细地吃着早点,静悄悄地看着旭日怎样把沱江南岸的夺翠楼染红。据说,那个地方就是小说中翠翠经常玩耍、欣赏沱江风光的地方。我大为不信。又据说,此处以后又成了著名国画大师黄永玉的画室,我想,这绝没错,黄永玉最配在那作画。在那东眺万名塔,西观廊桥,下俯碧清如玉的沱江水,和江上飞行的舟船,确是绝妙佳处。    
    沱江上往来穿梭的舟船,很不一般,像鱼型,很轻灵。船一律漆成淡黄色,和碧绿的江水冷暖交辉,相映成趣。我在北门码头感叹凤凰的小舟,那么酷似鱼型,一个船工告诉我,凤凰的小船就是像鱼型,像沱江里的桃花鱼。我第一次听到世上还有这么一种鱼。船工说,这是沱江里一种最名贵的鱼,每年三月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沱江里桃花鱼的汛期。想必,桃花鱼就是由此得名吧。我见过乌篷船、猪槽船、柳叶舟,今天,又在沱江上新识了桃花鱼船。    
    我从沱江走入古城,又从古城走向沱江,我穿梭在古城的街巷之中,早已忘记了走过多少遍,多少条街,心理总有一种留连忘返的感觉,这正是我想像中的凤凰城!我把看到的听到的不仅记在了心理,也记在了我的镜头里。    
    这里是土家族苗族的栖息地,山灵水秀的地貌不仅貌美了一片古城,也孕育出诸多有识之士,可谓地灵人杰。特别是近代以来,人文蔚起,才秀丹青。民国内阁总理熊希龄、文学巨匠沈从文、著名画家黄永玉、中科院士肖继美等名人都从这里走出,享誉中外。    
    


第四部分秀山秀水—凤凰城(2)

    沱江不止是流逝的水    
    凤凰美,美在她的吊脚楼,美在她的沱江水。    
    沱江边的早晨和傍晚时分是最热闹的时候。清晨沱江两岸会聚集一些年长者听着音乐锻炼身体,在我看来虽然江水的流淌声也会盖过音乐声但他们依然怡然自得,这是江边的第一景。第二景要数在江边洗衣服,有拎着桶来的,有背篓来的,离江边近的索性抱着衣服来,清晨走在江边上,两岸“啪啪”地捶布板声不绝于耳,眼前的沱江好似一个偌大的洗衣盆,他们有赤脚站到水里的,也有蹲在岸边的,看着他们手中的捶布板一上一下地干脆利落地打在衣服上的样子,真是爽极了。特别是漂洗的时候,可以把衣服啊,床单啊什么的,像张网一样地铺在水面上,任水流去冲,几下就洗净了。这种场面以前我只是在电视中看到过,今天身临其境,别有一番感觉。中午时分,我有了一点闲暇,便也学着当地人的样子,脱下被汗水侵湿了的衣服,跟房主人要了捶板,就到江边去洗,我自觉动作做得很到位,但不知怎么搞的,总觉洗不净,最后还是用手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看来生活习惯也如是。到凤凰,你会忘记自己是个观光客,只是那种新奇的生活,会让你感到如在梦中。    
    沱江的傍晚,夕阳西下,太阳的余辉洒在江边的吊角楼上,更显它的错落有致,层次分明。这时的江水,由于上游的闸口被关小,不仅水流轻柔,而且水位也低了一些,百余米宽的沱江,据说江心的水位也就一米左右。得天独厚的条件,成全着孩子们、童心未泯的大人们和好玩的游客的水性。被阳光照射了一天的江水,带着余温奉献给戏水的人们。尤其站在高处,饱览沱江的傍晚景色,那山,那民居,那江水中攒动的人头,都有一种打动人心的魅力。    
    凤凰小城的魅力来自于她将人文的内涵依托于自然的秀色,这样一座小城最应该坐下来细细地品味。    
    离开凤凰的时候,初生的太阳依然又照亮了这座小城,我想起了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的一段话,中国有两个最美的小城,一个是凤凰,一个是长汀,真的是这样,真的是恋恋不舍。    
    旅游贴示:    
    交通:    
    可坐火车到吉首或怀化下车,下车后转公交客车直达凤凰。据说由吉首转坐汽车更方便,车次更多。    
    如果是游张家界的话,有兴趣再游凤凰是最方便的事,在张家界市区坐大巴车下午2点30分发车,虽是4个小时的车程,但一路风景,绝无枯燥感觉。    
    住宿:    
    古城内和沱江两岸均有客栈供住宿,空调双人间50~60元,单独浴室,因气候较凉爽一般可不用空调,这样你可以和店主议价。不带空调的双人间30元,一般也带独立卫生间。这些客栈卫生均好。凤凰城只有一家二星级宾馆。    
    景点门票:    
    进古城不要门票,参观东城门要收10元门票。    
    城内不需坐交通车,步行均可及地,古城外围稍远的路,可坐人力三轮车,票价1元。    
    可坐船游沱江,白天每人30元,晚上可降至10元。    
    凤凰8大景点(南方长城、奇梁洞、黄丝桥古城、沱江泛舟、沈从文故居、熊希龄故居、杨家祠堂、东门城楼)通票160元/人。学生买通票享受9折优惠。    
    城内景点:如沈从文故居、熊希龄故居、杨家祠堂、沱江河、吊脚楼、虹桥、万名塔等完全可以以步代车;沱江泛舟:在北门码头坐游船至沈从文墓地,中途在江中欣赏沱江风光。    
    特色饮食:    
    到凤凰要尝一尝当地的美食血粑鸭和特产姜糖,血粑鸭半只在25元左右,姜糖则是传统的保健食品,历史悠久,独具特色,各食品铺面均可买到。    
    


第四部分如歌似梦的“侗乡”—黎平(1)

    黎平县位于贵州省东南边缘,与湖南的通道和广西的三江接壤,是著名的“侗乡”,侗族人占全县总人口的绝大部分。这里有“世界之最”的天生桥,有侗族生态博物馆之称的“堂安侗寨”,有精美绝伦的肇兴侗寨鼓楼,有被誉为“清泉般闪光的音乐”的侗族大歌,更有浓郁纯朴的侗族风情,美不胜收。    
    红色印记:    
    黎平有党的“黎平会议”的会址,红军长征路过黎平时在这里召开了重要的会议,史称〃黎平会议〃。会议肯定了毛泽东西进贵州的正确主张,作出了《关于在川黔边建立新根据地的决定》,为遵义会议做了准备。    
    从翘街到八舟河    
    我从“夜郎古国”的凯里,深入到它的边陲黎平。从凯里到黎平,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经三穗、天柱、锦屏到黎平;另一条是经雷山、榕江到黎平。我选择了后者,因为它路途略近些,少花费点时间。在我要走的这条线路,还有一班卧铺车,卖票的小姐极力推荐我乘这班,我没有选择,我已经再也闻不了车上那股脚臭味了。不管是走哪条路,同样是翻山越岭,过河跨桥。贵州山多水长,这次我可领教到了。这里的水澄清碧绿,倒映着一脉青山,环绕着一处处山寨,你就像穿行在画屏之中。    
    车过榕江,和都柳江会了一面,便掉头向东北方向黎平境内驶去。眼前开始出现侗寨,还有那醒目的鼓楼。侗寨边的梯田里,人们在收割成熟的稻谷,那些早已收割完毕的田地,注满了水,有的田块,长出了红的v12绿的紫云英,映衬着黛色的侗寨,瓦脊上涂成白色的鼓楼,牧归的水牛,明净的河流,一派侗乡秀色的田园风光。    
    在满眼秀色之中,汽车驶进一个山谷,出山谷便到了黎平县城德凤镇。    
    第二天,曙色微明,我步行20分钟,到了翘街。古城翘街,沐浴在晨光之中。翘街,两头高中间低,形如扁担,俗称“翘街”。这里保存有明清时期古建筑群,有一座座四合院,一排排封火墙,在晨光的映照下,古色古香。我在翘街的这头,一眼便望到了那头,好似眺望一个山谷。    
    在翘街的南口,我找到了“黎平会议”旧址,这是一栋明清时期的老房子,里面正在整修,有地拆了,有地遮着,看不太真切。据说这是一栋土豪的房子,听说红军要来,就逃跑了。红军在这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肯定了毛泽东西进贵州的正确主张,作出了《关于在川黔边建立新根据地的决定》。    
    走出会议旧址,我向翘街的深处走去。据说这座古城,有着近千年的历史,从那些遗留下来的古建筑中,我感觉到了它的沧桑。那一条条铺着青石板的幽深小巷,那雕刻着时代风流的飞檐窗棱,无不透出一种久远凝重的古老气息。    
    我沿街走着,最令人惊奇的是那一眼眼古井,在街边,在小巷深处,在古城最隐秘幽静之地,就像一枚枚印在古城身上的时代烙印。它们和古城人朝夕相伴,倾吐着对这古城的一片痴情。那些古井,有很多人们至今还在使用着。我在大井街沿石板路走进去,发现一口古井,井畔人们正在淘米洗菜,我舀了一口喝,真是清冽甘甜,沁人心脾。人们告诉我,这是一口明朝早期的井,井水长年喷涌,从未枯竭过。大井街就是由此井得名。人们还告诉我,在翘街,有古井70多眼,可谓星罗棋布。这是我所见的第一个古井城。    
    饮罢古井水,我又去了八舟河。在到八舟河的途中,先去了天生桥。    
    黎平的天生桥,赫赫有名,已被列入基尼斯世界之最。它坐落在山林葱郁的峡谷之中。一条蜿蜒曲折的水泥板路,直通峡谷深处,左边是茂密的树林,右面是长满植物的河谷,河流汩汩穿山而过,水车在河中悠闲地汲着水。转过一道绝壁,便可望见天生桥。初望天生桥,我惊呆了,置身桥下,抬头仰望,那巨大的穹隆拱顶,令人目眩。桥洞内,有巨大的怪石,还有一条潺潺的溪水流过,在桥下的平洼处聚水成潭,像一块玉镜,反射着洞口的阳光。洞口的岩壁上生长着翠绿的植物,阳光下,光彩夺目。据说天生桥的宽是118米,拱跨为138米,拱高33米,是世界最大的天然石拱桥,集奇、险、秀于一身,巍峨壮观,真是鬼斧神工之作。    
    出了天生桥,继续前行不远,过高屯,便是八舟河。    
    带我的司机是高屯人,八舟河是他的家乡,他对自己的家乡怀有一片深情。他是个摄影发烧友,拍下了很多八舟河美丽风光的照片,他先把我拉到他家,观赏他的得意之作,美丽的八舟河处处皆景,四季不同,让我大饱了眼福。八舟河真有难以描述之美,我恨不得立即投入它的怀抱。    
    当我置身其中的时候,竟然完全陶醉了。    
    八舟河河水澄澈晶莹,碧绿如洗,两岸奇峰峻峭,林木苍郁。河岸的村庄、小桥、流水、田畴、水车,与山光水色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首清新优美的田园诗。泛舟河上,看水草浮动,游鱼成群,听耳边萦绕着潺潺的流水和两岸清脆的鸟鸣。    
    在八舟河上,还有一处胜景,那就是红军桥。红军桥位于上少寨前,横跨八舟河道。这座桥是1934年红军长征路过此地时,当地少数民族为迎接红军而架设的。当地村民精心地维护着这座桥,历经风雨,长久不变。为了纪念那段历史,人们给桥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红军桥,在桥头立了一块拙朴的石碑。现在人们还在使用着这座桥。我走过去时,寨子里的侗家女正在桥下洗衣裳,她们先冲你莞尔一笑,然后又埋下头去。我拿起相机,拍摄着她们和桥。桥下是一江碧水,两岸是树木、侗寨、田畴,远处一黛青山,近处峭岩映流,一派生机盎然的美妙画景。    
    


第四部分如歌似梦的“侗乡”—黎平(2)

    走进侗寨鼓楼——肇兴    
    到了黎平,我急切地想一睹侗寨鼓楼的风姿,那就去肇兴。    
    肇兴距黎平县城德凤镇南72公里,坐落在群山环抱的山间坝子中。司机告诉我,路不好走,全程的碎石土路,行车时间要长。    
    一路颠簸,车行4个半小时,我们到了肇兴。    
    从山上望去,一弯清澈透明的河水,蜿蜒曲折,穿寨而过。整个寨子,几乎都是青瓦木楼,几座鼓楼,在午后明媚的阳光下,放射着异彩,整个侗寨风姿绰约。    
    我们走进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