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红色旅游-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医院的药品、器械、设备及家产全部捐给了红军。老人介绍起“福音医院”时,显得非常自豪。“福音医院”是一所土木结构的平房,共有30个房间,四周筑有围墙,地势前高后低,若不是门前那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谁也看不出它的特别之处。    
     从“福音医院”出来,老人继续带我向上攀登,不多时,便来到一处民宅,老人指点着说“这就是毛泽东旧居”。旧居有人在居住,上了锁,主人不在家,无法进入。在这可以眺望绝大部分的长汀城,上面是一座禅院,下面临一棵硕大无比的千年古樟,真是漂亮。    
    老人又带我去了“云骧阁”。“云骧阁”建在长汀县城的乌石山,名为山,实则是几块凸立于清江岸边的大乌石。“云骧阁”建于宋代,紧依宋代城墙,因临江而立,飞阁凌空,宛如骏马腾飞,遂名“云骧阁”。阁楼为二层楼房式,显得端庄敦实,颇具古韵。厅前平台枕着龙潭,拱卫左右的太平、跳石、水车三座桥,横跨龙潭,气度非凡。这里曾是长汀县革命委员会旧址,是中央苏区建立的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红四军曾在这里召开过工农代表大会。“云骧阁”下面是龙潭,现在辟为 “龙潭公园”,几株硕大无朋的古树临江而立,在巨石之上,浓阴匝地,倒映江中,似蓬莱仙境。    
     从“云骧阁”出来,老人已是汗流浃背,我几次三番劝他不要陪我跑了,他说他的任务还没完成,真是个执拗的老人,让我顿生敬意。    
     “辛耕别墅”在汀江沿岸的汀江巷,行过横跨汀江的大桥左转便是,路途倒不是很远。这是一栋老房子,坐西朝东,又门楼、空坪、前后厅、两边厢房组成,厅堂是土木结构,抬梁是悬山顶。1927年3月,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入闽,解放长汀,在此设司令部、政治部。这里有毛泽东、朱德的办公室,陈设简陋,斑驳的桌椅和褪了色的用具,使人看到岁月所遗留下来的痕迹,看到那段不平凡的历史。    
    告别“辛耕别墅”,老人还要陪我去“瞿秋白烈士墓”,我告诉老人,在进入长汀的汽车上,我曾透过车窗看到了那座墓碑,记得它的大概方位,请老人留步。老人说也可以,不过明天让我去找他,长汀还有很多风景名胜,他要一一带我去踏访。我真是不胜感激,不过心里暗自思忖,明天千万不要再去打扰老人了。    
    


第一部分红军的故乡—长汀(2)…(图)

        
    古墙幽锁千年梦    
    长汀真的是一座美丽的小城,这里历史悠久,人文鼎盛。4000年前就有古越人在此休养生息。自唐代始,这里一直是州、郡、路、府的所在地,现在,还保存着完好的古建筑。如唐宋明清的城墙、城门、文庙、古街,特别是长汀的宋城墙,曾为长汀带来无限的风光。现在,长汀在汀江的沿岸,还留有1000多米的宋城墙,长汀人在千方百计地努力,要恢复古城墙的原貌。    
    汀州古城墙从卧龙山顶的金沙寺,两翼沿山逶迤而下,环抱全城。我登上了金沙寺,向下眺望,整个汀洲尽收眼底,只是城墙中最大的已不复存在,剩下的5座城门楼还完好地矗立在那里,向人们诉说着汀洲辉煌的历史。汀洲筑城墙始于唐代,“西北负山,东濒汀江,南据山麓”,形成“观音挂珠”的独特山城景观,使汀洲古城墙名扬四海,招致多少商人、求学者、行游人蜂拥汀洲,使这里成为繁华之地。汀洲古城墙气势恢宏,号称“十里”,它绵延于高山、平地、河滨之上,城墙上有十座城门,五座被毁,还留有朝天门、五通门、惠吉门、宝珠门、三元阁 5座门楼。    
    时至今日,老人们仍常说起“十大城门九把锁的典故”。古人把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分为五点,设鼓楼击鼓以报时。并以铳、炮声来约束人的起居生活;黎明前放开路炮,告知百姓可以开城放行;午时铳表示是日中;二铳表示是二更,夜里应该入眠。此时,十个城门中,九个上锁,直至黎明开路炮响后,方可开启。惟有丽春门(水东桥西侧入汀州主城门)只关不锁。故丽春门居民甚多,官家百姓有时夜间非通过不可的,如官差紧急公文递送,捕快巡逻,百姓迎娶迁居,急病就医等,固关而不锁,有兵官把守,如有人通过,可叫城。但民家通过须递上红包或塞上枚铜钱,行个人贿,方可入城。而其他诸门,即使有“敲门砖”,也砸不开。民国初年,汀洲诸城门不再设防,各门不再上锁。在座座城门之中,曾演绎过多少故事。    
     长汀的风景名胜可谓众多,有龙山白云、朝斗烟霞、云骧风月、霹雳丹灶、拜相青山、宝珠晴岚、苍玉古洞、通济瀑泉八大景。如果你时间充裕,可以慢慢观来。当晚,我有幸在云骧阁赏到了月亮。    
    在云骧阁赏月,别有一番情趣。明晃晃的月亮,在浓密的树冠中缓缓滑行,显得那么飘渺而神秘,月影倒映在江中,然后被树枝割辟,斑斑驳驳,引起你多少遐想。    
    朝斗烟霞    
    次日清晨,我很早就乘车赶到朝斗岩,在这儿,可以观到朝斗烟霞的美景。我的运气还真不错,虽说没有见到朝霞,可汀江上飘飘渺渺的晨雾也着实可观。朝斗岩所在的山和卧龙山遥遥相对,正好把长汀夹在当中,汀江径直流过,又将两山串在一起。山上树木葱郁,有古刹名泉,特别是在这里纵览汀洲,一览无余,豁然开朗,如果再有云蒸霞蔚,那就更绝。难怪有一位长汀太守要这样描述它:“一川远江三溪水,千障深阁四面城”。我想他当时也是站在朝斗岩上,抒发出自己对汀洲的一片感慨。朝斗岩因面朝北斗,故称朝斗岩。朝斗烟霞,是长汀八景之一,到这里来游览的人络绎不绝。朝斗岩所在的山不是很高,从山鹭拾阶而上,不远就见到朝斗烟霞的门额。再向上攀登,殿内有一反坐菩萨最有意思。有联曰:“问菩萨为何反坐?笑世人不肯回头。”那禅意,还得你自己去用心体会。在岩山的佛殿内,红军曾召开过第四次反“围剿”紧急会议,岩下的广场,是红四军入闽召开万人大会的地方。历史的遗存,更为朝斗岩增添了万般气象。    
    在汀洲,除了这八景之外,还有十二名胜,享有盛誉,汀江龙门、岿龙凌空、大悲观日、官坊奇洞、东华翠嶂、虎忙天地、龙障云峰、叶花古庵、西岭松涛、乌石龙潭、丽礁虹辍、白沤映碧。另外还有明清的长汀试院,唐宋时期的“双阴塔”,长汀府文庙,历经千年的唐代双柏。难怪国际友人路易·艾黎胜赞道,中国最美丽的两座小城,一座是凤凰,一座是长汀。    
    由于它众多的名胜和山水的毓秀,曾引来多少文人雅士来此驻足。唐代名相张九龄、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爱国诗人陆游等都曾在长汀留下了足迹。    
    


第一部分红军的故乡—长汀(3)…(图)

        
    深居内陆的妈祖庙    
    长汀,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美丽的汀江,被称为“客家母亲河”。在五通楼的对面,汀江岸边,耸立着一尊雕塑,一位母亲在慈祥地抚慰着自己的婴儿。长汀人都引以客家人为骄傲。从西晋“永嘉之乱”起,中原汉人几度大规模南迁,在汀江两岸发育成为汉民族一支优秀民系——客家。长汀作为客家人繁衍生息的祖籍地,被海内外客家人誉为“客家首府”。这里,每年秋天都举行世界客家公祭母亲河大典,吸引大批海内外客家人前来寻根谒祖。在我来长汀的前几天,这里刚刚举行完这项活动,可惜,我未见到这一盛大场面。    
    客家人在创建美丽的长汀的同时,创造了独特的客家文化。我置身在那些古老的街巷中,那些明、清,有的甚至是宋代留下来的建筑,使我深深陶醉其中。这些民居,继承了中原的府第式建筑风格,端庄、大气、对称而层层递进。天井豁亮、敞快,厅堂大方,居室布局严谨合理。最有意思的是,这里的很多民居规模很大,几进几出,院落套院落,天井连天井。大的可容纳几处人家居住,原来这就是客家人的围屋。最典型的就是离长汀相距不远的永定围屋。它大得像个圆形古堡,能容纳几十户人家,以至于一个族姓人群都能在里面生活。客家围屋已经成为客家人的象征。另一充分体现客家文化的建筑就是妈祖庙,也就是天后宫。照理说,妈祖庙应该建在沿海一带,而长汀离海甚远,如何却也在供奉着妈祖呢?我想一定是因为长汀是客家人的祖籍地,客家人远播四海,和汀洲人牢系于心,那种祈盼,那种希冀,那种心灵的认同,是客家人所共有的。    
    这座天后宫,是我在内陆所见到的最大、最华丽、香火最旺的天后宫。进得宫来,只见明烛高照,经声四起,原来,我正赶上妈祖羽化升天的道场日。我悄悄地绕到大厅,那里古色古香的宫内,已被明烛照得一片通亮,而是绕到了后面。我惊奇地发现,宫内特别保留着妈祖的寝宫。房内陈设简单,却显得华贵,色彩明亮耀眼。我怕犯什么禁忌,赶紧回到前院。前院是一个戏台,很大的一处天井,天井里摆满了长凳,戏台正在装台,听说晚上要唱大戏。    
    从天后宫出来,我瞻仰了建于宋代的长汀试院。它就在三元阁的对面,从三元阁望去,试院完全掩映在一片清翠密林之中。明朝时,此处是长汀八县生员应试之地。试院院落很大,正中一大堂,当年省苏维埃政府就设在这里。两旁的房间是古代生员科考的号房,在大堂一侧,有两棵茂盛的古柏,树龄在千年以上。这两棵古柏,便是有名的唐代双柏。    
    在长汀,还有一个著名景观——双阴塔。它由八卦龙泉和府学阴塔组成。“八卦龙泉”大约建于唐代,因在开元寺内,又称“开元井”。“府学阴塔”建于宋代,因在府学所在地,故称“府学阴塔”。两塔相距百余米,所以人们都称之为“双阴塔”。何谓阴塔?他们是倒立、呈井形存在的塔形,也就是说,它们是沿壁以塔形存在的两口井。“八卦龙泉”结构上宽下窄,全部用大条石垒砌,每层八块,形成八卦形,自上而下,逐级收缩,像一座八角空心石塔,倒插入水中,井水与汀江龙潭相通,井水清澈,常年不枯。隔井下望,八卦内形历历在目,令人叫绝。“府学阴塔”塔身上窄下宽,呈圆锥形,青砖砌成,井内终年清泉喷涌,如向井口轻声呼唤,回音震耳欲聋。开凿这两眼井,并非为了饮用,古人建塔的目的在于希望汀洲人才昌盛。    
    贴士:    
    交通:长汀位于闽西、闽赣交界处,到长汀可在赣州市区新车站乘汽车,198公里,3小时路程,路况很好。票价42元,每天4~5班车,早班6点,晚班2 点45为最后一班。游客可乘火车到龙岩、三明市,再转乘汽车到长汀,长汀至龙岩140公里,每天有11趟旅游专车直达。    
    住宿:长汀住宿宾馆价格,(淡季)标间8折160元。一般招待所住宿,卫生条件一般,单间价格在40元左右。    
    饮食:长汀的豆腐汤很好吃,1块钱一碗,便宜。肉丸和蛋青鱼丸也很有特色,长汀的何田鸡很有名,值得一尝。    
     到长汀如有兴趣,可到冠豸山一游。冠豸山山奇、水秀、谷幽、潭深,风光秀美。    
    


第一部分宋城悠悠情—赣州(1)

    赣州以其众多的宋代文物古迹而成为全国著名的宋城,这里有逶迤蜿蜒的宋代城墙,有千古闻名的八镜台,有万众仰慕的郁孤台,有称为“江南第一石窟”的通天岩。赣州是一本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书。    
    红色印记:    
    赣州是革命老区,红军长征出发地于都、瑞金就在它的辖区内,红色历史的浸染,使古老的赣州更显风采。    
    千年古韵空悠悠    
    我从红军长征的出发地长汀、瑞金、于都西行,不久便到了赣州,置身赣州,一种古韵悠情便马上向你袭来。徜徉在这座我国惟一保存完好的宋城街头,你会有时光倒流之感。赣州地处千里赣江的源头,是革命的老区,也是粤、闽、湘、赣四省边界中心。赣州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这里青山环抱,绿水长流,人文荟萃,历史凝重。    
    初到赣州,我便被它深厚的文化底蕴所吸引。我的第一个愿望,就是立刻登上宋代的古城墙。赣州古城墙建于北宋,以后历代加以修缮,现保存3664米。古城墙沿章江、贡江而筑,逶迤蜿蜒,登上城墙,顿感蓝天辽阔,江水滔滔,渔帆点点,百舸争游。章江、贡江在八镜台下合流为一,形成一个钳势,汇为赣江,使城墙为水环抱,气势非凡。    
    赣州古城墙始建于唐末,当时是土城。北宋嘉祐年间,孔子的第46代孙孔宗瀚,在赣州任知州,看到用泥土建成的城墙很多被洪水冲毁,便开始用砖修筑城墙。明代洪武年间,皇帝朱元璋曾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下令各地州府、县衙筑城墙,广泛筑城的热潮逐渐兴起。但赣州的城墙,早已在那里巍然屹立了多少年。现在全国各地保留下来的城墙都是明时以后兴建的,惟独赣州的城墙建于北宋,更显着它的珍惜。后来经过南宋、元、明、清、民国,历时900多年,不断修缮、加固,使赣州城形成了一道周长13华里,高大雄伟的城墙。城墙设有护城河、墙垛、城楼、警铺、马面、炮城等。城池开有西津门、镇南门、百胜门、建春门、涌金门5座城门。清朝咸丰年间,为了防止太平军攻城,又在赣州城的主要津门要道兴建了东门、小南门、大南门、西津门、八境台5座炮城。至今西津门和八镜台的炮城依然保存完好。特别是八镜台下的八镜炮城,更有吞云吐雾的气势。炮城呈半月形,上下三层。一二层各有10个炮门,顶层有10个瞭望孔,面对城下滚滚奔流的章、贡两江,居高临下,一览无余,确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因赣州城城池坚固,又有江水相助,易守难攻,遂有“铁城赣州”之称。太平军两次攻城,都未攻破。    
    我徜徉在赣州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