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投资王道-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欢迎访问:   txtsk
第一部分书评(1)

    精明投资有赖基础分析:评《投资王道——证券分析实践》     
    财经评论权威 林行止    
    与森池兄交往比《信报》的历史更久远,当他索序时,笔者一口答应。     
    森池兄早已“金盘洗手”,日以课儿为乐,最近花了整整一年半时间,带着“入室弟子”“全职”撰写此书,目的是为了把半生“实战”所累积的投资分析“艺术”嘉惠后学,传诸后世。    
    细读《投资王道——证券分析实践》之后,笔者认为他的心愿可达。他是本港少有“土生土学”从事证券分析且有大成的先行者,三十多年的经历、阅历、资历,具有扎实的理论与实务技巧,不言而喻。     
    投资带有若干赌博成分和运气,那是无可置疑的。然而,赌博的“彩数”不能累积,投资经验却可代代相传,供人借鉴,我们现在仍参阅十八世纪笛福(D。 Defoe 1660-1731)、麦凯(C。 Mackay 1814-1889)和格雷厄姆(B。 Graham; 1894-1976)的著作,便是显例。所以,不论是机构性还是个人投资,参考、学习前人经验累积起来的知识,是欲做资金主人者增加胜算的不可或缺的门径。天下没有免费午餐,天下更没有不劳而获的投资果实。换句话说,要在股市中有所斩获,绝不能单凭“彩数”;努力研读、领会投资理论特别是结合实践经验的理论,是必不能少的功课!     
    投资者因应形势、捉摸股价的线索,不外乎三方面——基础分析、技术走势和捕捉市场情绪(股民心理)。在有效率的市场中,公司数据和动向能够第一时间在股价上反映,因此,基础分析在健全的股市不可或缺,十分重要。     
    股市里,见树不见林的人多的是;具备既见树又看林本领的,弥足珍贵,当为人们所师法。    
    森池兄在港大念历史,在英资大行任分析员时便以治史的慎密态度观察经济与股市发展的互为因果,透彻周延。经济一向着眼最多数人的利益,投资则讲求个人口袋的进账,二者虽非楚河汉界,却亦泾渭分明。森池兄出入股市,既有经济角度的宏观方位,复有迂回精微的利害心眼,明乎南北西东为有定之位,前后左右为不定之位,进退有度自然不是问题,掌握基础分析的学问,股市窍妙也就更易洞悉。     
    森池兄对香港股市(旁及中国内地)认识深刻,本书所举的例子,具为香港股民耳熟能详的企业,所举事例,股民记忆犹新,丝毫不觉疏远;他把基础分析证券的“方法论”和盘托出,辅以抽丝剥茧的解释,平生所学,毫无保留地告诉读者,令读者对投资之道的实在与玄机顿有所悟,受益是不在话下。     
    不做盲目的股市“追风侠”,大中华地区投资,不论专业与业余,皆应以这本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著作,作为有备而战的“基础”读物。     
    


第一部分书评(2)

    简明实用的基本分析教程:《投资王道》    
                                  融通基金 陶武彬    
    一口气挑灯夜读完林先生著作的《投资王道——证券分析实践》一书,心想如果3、5年前甚至1年前看到此书,或许在投资上就会少交很多学费了。但此书当时尚未面世。    
    林先生是香港第一代证券分析师,这本书相当于一本证券分析员入门必读,如第五章“如何分析电力股”,以华能国际(HK0902,600011)为例,非常简明而又数据翔实,就是一篇很好的研究报告。盖因为这些研究方法和分析指标在今天已经为专业人士熟悉,笔者就不一一复述了。    
    作为他的核心投资理念,一是重长期回报,列举了香港股市1977…1997这20年间若干“千里马”的案例,如熟悉的汇丰控股、长江实业、新鸿基等这些好公司,通常是盈利增长数十倍甚至百倍,股价亦增长数十倍;包括97年后继续走好的德昌电机等;二是提出了“市场经济专利”概念(ECONOMIC FRANCHISE),其含义是市场给予经营者的经济专利,而非由政府给定。    
    如汇丰控股的市场经济专利早期是港英政府的支持(被视为香港的中央银行)后期就是管理层的智慧和不熟不做,利用资本市场充分扩张;恒生银行的市场经济专利早期就是立足本地,和各大地产商的良好关系(包括管理层之间的私人关系);德昌电机的市场经济专利就是规模大、成本低,而市场需求旺盛,不利之处是原料成本逐年上升。    
    由此看,林先生所谓“市场经济专利”和我们通常所谓“核心竞争力”有异曲同工之妙,就是市场其他参与者难以模仿和难以超越的能力,这样的公司才值得长期持有。当然,投资人必须关注公司的市场经济专利是否消弱、有专利有没有市场?如香港当地的两大电力公司港灯和中电,因97年后电力需求不振,因此虽有垄断(法定),但业绩难以提升。    
    林先生用它的分析框架,即如何寻找有市场经济专利的中国企业,对香港上市的国企股分行业进行了分析。他提出了一些具体指引,如:    
    ■要合乎拥有“市场经济专利”要求,产品或者服务,是无可取代的;    
    ■市场需求是重复性的,是有增无减的;    
    ■竞争无可避免,但不能陷入“割喉”的过度竞争;    
    ■行业前景比较稳定,受经济循环的影响比较轻微;    
    ■公司纯利和营业额增长快于经济增长;    
    ■股东资金回报率不低于双位数(ROE大于10%)。    
    林先生剔除了大部分国内的行业,他看好的行业是电讯(有次序开放)、电力(煤电联动)、保险金融(网络优势)、石油(战略价值);公路股的评价是有市场经济专利但无长远前景。    
    这些结论自然是见仁见智,林先生是卖方分析员出身,写此书的时候肯定难免会关注市场走势,所以他看好的东西自然是去年到今年走的比较强的板块。当然如果你第一时间看到本书后及时买入中国石油,盈利是丰厚的。    
    《投资王道——证券分析实践》后来数章介绍了香港股市的发展历程,可读性也颇强,特别对WARRANT(涡轮)提出了个人看法,基本观点是建议散户不要参与。对于今日中国即将推出的权证交易,有一定参考意义。    
        林先生入行之初,曾向某荷兰基金经理推荐航运股,对方委婉的说,本家族基金百年历史中,有一条家规(HOUSE RULE),就是决不沾手运输业股票,包括海陆空运输。林先生碰了一鼻子灰,不过因祸得福,第二年股市上升阶段,大行推荐航运股时,他建议沽出会德丰,结果是“自此以后笔者便再没有写求职信,只有猎头公司找笔者转工”。    
    呵呵,国内的券商分析员好像有这种独立见解的人少之又少啊。也可能跟我们只能作多的心态有关。    
    最后八卦一下,据信报林行止先生说,林森池先生用300多万,做美国国债变成1亿;被认为是主张香港政府发行债券的代表人物。他在02年底提出一个复杂的发行债券解决香港政府财赤问题计划,并在后来陆续实施。    
    


第一部分书评(3)

    如何寻找千里马    
    香港《明报》    
    特首曾荫权早前鼓励每对夫妇生三个孩子。可惜市民多数不以为然,并指生儿育女宜贵精不贵多。投资路上,其理如一。盖值得长期持有的股票,仅属少数。由彼得林奇(Peter Lynch)管理的麦哲伦基金(Magellan Fund)表现几可傲视同侪,可惜过度分散,回报不及“股神”巴菲特。    
    资深证券分析员林森池正正认同贵精不贵多的论调,撰写《投资王道——证券分析实践》,向股民传授如何拣选值得长期持有的千里马股份。    
    有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在林森池眼中,千里马亦不常有,不过股民可以学做伯乐。千里马股份有7大特征,当中最重要为股份的业务处于高增长地区,及拥有经济专利(economic franchise),其余特征读者自行研读,在此不赘。作者认为香港经济高增长期已过,必须北望神州,始能觅得千里马。神州大地未来数十载之繁荣期,当可媲美1964年至1990年之日本,及1968年至1997年之香港。    
    作者认为,香港成功故事,正在神州大地重演,正因如此,作者不厌其烦分析过去20多年间仍留在恒指的11只股份,及所拥有的经济专利。书中所指的经济专利,未必是受法律保障的专营权,而是为市场所接受的营商技巧或优势。而拥有经济专利的公司所赚取的利润较丰厚,边际利润较高,易于巩固现有优势。    
    在书中,林森池只拣选电力、石油、电信、保险、银行、公路等行业的股份加以分析,并无另辟新章分析制造业。睽其原意,大概与前6种行业多少受经济专利保护,而制造业属过度竞争的生意(commodity business)有关,世界各地工厂生产相同产品,如何才能脱颖而出呢﹖只能斗便宜,别无他法。林氏眼中,千里马公司似乎只存于此6个行业中。如何在拥有经济专利保护的行业中拣出千里马,还须配合林森池的分析心法,如判断管理层质素、运用财务比率比较不同公司表现等,并在6个行业股份分析中“重演”一次,好让股民依样画葫芦。    
    作者分析6个行业的方法,不拟重述一次,不过作者对内地银行业的风险分析未够周延。作者直言四大国有银行管理层不擅于经营,但银行业管理层屡屡传出贪污事件,更令投资者放心不下。最快于年内上市的建设银行,董事长张恩照因事下台。究其原因,大概和银行内部监管不足不无关系,单靠上市难以釜底抽薪,盖股东、董事拥有的信息远较管理层少,未必能看出内部问题所在,防患未然。    
    总的来说,《投资王道——证券分析实践》一书实为证券分析的盲公竹,股民大可参照书中方法,自行研判公司优劣。若能付诸实行,相信到了耳顺之年,已积得小财,亦毋须生足三名子女,以求养儿防老,可以安心退休,到时特区政府安老之责大可减轻。    
    


第一部分书评(4)

    归根到底还是基础分析    
    林森池先生是香港第一代证券分析师,这本《投资王道——证券分析实践》相当于一本证券分析员入门必读,全书的核心讲的是就是最基础却是最被我们忽略的“基础分析”。    
    当我看着现在颓靡的股市一筹莫展时,读了这本书后才知道类似的事情海外早就发生了!早在上世纪70年代,随着英国的国企改革与美国鼓励小市民将储蓄投入股市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西方的投资日益普及化、平民化。然而投资的普及化、平民化却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恶果,小市民买股票的投机性,所谓“有大智慧不如趁势”,在利益驱使下许多的证券分析员亦沦为投资银行的推介工具!    
    忽视了基础分析的专业独立性的恶果就是:股市泡沫的爆破!例如2000年网络股泡沫爆破!网络股一跌不可收拾,多少小百姓的一生积蓄付诸流水!    
    这一切的一切与今天的中国股市多么的相似!    
    林先生就是期望写这本书能使证券界能再次注重基础分析,小百姓也能够自己学会做基础分析,而不至于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他非常地关注着中国内地经济,他说“未来的30年将会是中国股市的黄金岁月”,就好象1964…1990年的日本和1968…1997年的香港,书中不惜篇幅分析了香港过去股市数次爆破的原因,就是希望大众能鉴古知今,把握未来的黄金岁月,克服贪婪和恐惧,脱离投机并进入成熟的投资致富途径!    
    林先生用它的分析框架,即如何寻找有市场经济专利的中国企业,对香港上市的国企股分行业进行了分析。他提出了一些具体指引,如:    
    要合乎拥有“市场经济专利”要求,产品或者服务,是无可取代的;    
    市场需求是重复性的,是有增无减的;    
    竞争无可避免,但不能陷入“割喉”的过度竞争;    
    行业前景比较稳定,受经济循环的影响比较轻微;    
    公司纯利和营业额增长快于经济增长;    
    股东资金回报率不低于双位数(ROE大于10%)。


第一部分书评(5)

    特别摘录:投资应有的态度    
    (一)不要视投资为赌博 笔者强调投资是严肃的行为,当阁下将血汗钱投资一门生意,必定要经过深思熟虑,千万不要将股票投资,视为赌博的工具。投资股票,并不是将资金买一个号码,像“六合彩”一样,等待幸运之神出现。    
    (二)珍惜时间值 开始投资的时候,手上的本金可能很小,但是一定要珍惜小小的鸡蛋,如果把鸡蛋打碎了,便没法孵成小鸡,也没有母鸡生鸡蛋的故事了。紧记本金是你以血汗换来的储蓄,如果第一笔储蓄化为乌有,便会浪费了那段储蓄的时间。时间值是投资入门的第一步,同是12;000元的本金,如果投资时间只有10年,用6%回报计算,10年累积的利息只有9;490元,相当于本金的79%;以同样的本金、同样的回报,但投资的时间若是30年,累积的利息达到56;921元,相当于本金的374%。如果不珍惜这小小鸡蛋,让它随便付诸流水,投资时间便越来越短,便无法利用时间值来累积财富。    
    (三)重视回报率 回报率的差距,经过一段长时间后,其收益分别会越来越大,例如以6%的回报与12%回报作比较,二者表面上相差一倍,但复式累进计算,经过40年的投资,本金同是10万元开始,12%的回报较6%回报大出9倍。如果能获取18%的回报,经过40年的累积后,10万元本金加利息达到7;500万元,比6%的回报高出73倍。 6%的回报是很容易获得的,购买长期债券便是一例。18%的回报乍看很难达到,但实际上亦并非不可能。1977-1997年的20年间,汇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