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她们-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战火中的婴啼 

  就在贺子珍生女儿的这天白天,陈慧清也恰巧生了一个女婴。 

  一家三代工人出身的陈慧清,家在广东番禺,参加省港大罢工后,在香港省委同当时的工运领袖邓发结婚。后来又随邓发一起前往苏区,在国家政治保卫局任党总支书记及邮政检查员。部队出发时,考虑她身怀有孕,没有安排她工作,而是跟随总卫生部一同休养。部队四渡赤水的时候,由于她肚子越来越大,行动不便,邓发曾要她留在当地老百姓家里。但她拒绝了,她不懂当地语言,这里又不像苏区那样有群众基础,留下不就意味着死亡?正在此时,党组织决定派陈云转道香港前往苏联,组织上考虑陈慧清曾在香港工作过熟悉那里的情况,派她一同前往,但由于徒步急行军对于分娩在即的女人来讲,实在勉为其难。不得以,陈慧清走了几十里路又折转回到了大部队。 


  清晨,部队刚刚离开宿营地开始急行军,陈慧清就面临分娩。怎么办?军情紧急呀!董必武、侯政和医生孙仪之带着陈慧清的担架走出了行进中的队伍。匆匆商议了一下,没有别的办法,正好路旁有一个草屋,陈慧清被抬进去等待分娩。董必武和侯政站在屋檐下等候。 


  陈慧清是难产。如果孩子在母亲子宫中的位置不佳的话,孩子长时间生不下来,有的母亲在经历痛苦之后大出血而亡,也有的孩子因难产还没有离开母体就夭折。如果放在现在,这样的危险会很小。在医院里,每个女人生产的同时,还备有手术,如果出现难产,医生会对产妇实施剖腹产,顺利地从母体中取出婴儿。 


  但在那个时刻,别说手术环境不具备,就连最基本的消毒、药品供应都不可能实现。陈慧清肚子疼得躺在草屋里满炕翻滚,疼极了,一边哭一边大骂邓发。在外面等候的董必武听到陈慧清的叫骂,马上派人去找来邓发。但这不是别的,而是生孩子难产,连医生都束手无策,丈夫来了又有什么用呢? 


  然而,更使人焦急的是战斗的枪炮声越来越近,敌人的追兵就快追上来了。此时,站在门外的董必武心急如焚,听着密集的枪炮声,如果再这样拖延下去是很危险的。当他得知是第五军团在堵截敌人后,马上派身边的警卫员报告军团长董振堂,有个女红军在生孩子,让他一定要顶住敌人的进攻。 


  董振堂听后当即表示,没有问题,让产妇慢慢生吧。 

  也许婴儿不想再遭受生下来就与母亲永别的境况,迟迟不肯离开母亲的体内。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陈慧清也被折磨得筋疲力尽,羊水、血水和汗水湿透了她身下铺着的毯子。 


  在不到一公里外的阵地上,时间也在一分一秒地过去,每拖延一分钟,战士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部队就有可能付出血的代价。 

  到了中午时分,婴儿才呱呱坠地。所有人提到嗓子眼儿的心才又回到了原位。昏迷不醒的陈慧清被匆匆抬走了。董必武亲自写了一封信留给孩子和收养孩子的人,便和其他人一起赶路去了。 


  同样,在弥漫的硝烟中,在敌人一路的追杀下,廖似光怀孕仅七个月的婴儿早产了。母亲来不及看孩子一眼,甚至不清楚自己生下的是男孩还是女孩,就被担架员抬起飞也似地走远了。孩子用白布或毛巾包裹,内附一张字条,放在出生的地方,似乎成了长征途中生育而又舍弃的惯用模式。但在当时那种境况下,这也许是没有办法的唯一办法。 


醉卧茅台镇 

  3月16日,鲁班场胜利后,红军部队开进了茅台镇。这个赤水河东南岸上的小镇,与临江城镇一样,很具特色,建筑物从河边呈阶梯形向坡上发展。也许大凡江河边上的城镇大概都是如此,但这座小镇与其它城镇不同的地方在于,未入城门先闻其香。在雾蒙蒙的空气中,醇厚的酒香随着牛毛般的细雨扑面而来,沁人心脾。女人们只觉得异香飘荡,但最初并未识其为酒香。 


  茅台镇隶属贵州省仁怀市,有“天下第一酒镇”的美誉,与金沙打鼓、湄潭永兴、遵义鸭溪并称贵州四大商业古镇。清末民初,茅台镇已是黔北重要交通口岸,贵州省三分之二的食盐由此起程运销各地,茅台酒亦由此远销省内外,并逐渐名声大振。 


  在茅台镇,干部休养连正好驻扎在一个酒厂里,这里的老板和工人早就跑光了。放下背包的女人们,像以往宿营一样,先拿起脸盆去找水洗脚。看到了成排成排的缸口成喇叭形的大陶缸,连盖子都没有,就那样露天敞着,她们还以为是酿酒用的水。早有人走过来,抡起脸盆一舀就是半脸盆,并找个地方坐下来,开始洗脚,边洗边喊着:“好清凉的水哟,洗起脚来真舒服!” 


  听到喊声,大家纷纷围拢来,凑到缸前一闻,原来,这哪里是水,分明是酒哇。到此时,她们才恍然大悟,早在路上闻到的那异香原为酒香。但这些工农出身的女人,从来没喝过茅台酒,就连这个酒的名字都未曾听说过,别提了解它的品质与历史了。于是她们三五一群,有的拿着脸盆,有的拿着杯子,有的拿着碗从那口大缸里舀起酒来。就在那个大院子里,大家擦胳膊、擦腿、擦伤口和洗脚,各自摆开了阵势。有的人甚至来了酒瘾,相互推杯换盏。一时间,“好酒!好酒!”的称赞声不绝于耳。酒对于解除疲乏与伤痛就已经是很好的东西了,又何况是酒中精品茅台酒。 


  正当大家闹得不亦乐乎的时候,周恩来带着警卫员来到了院子里,一见有人在用茅台酒擦胳膊洗脚,马上表情严肃了起来,慨叹道:“真是糟踏‘圣人’!”周恩来所说的“圣人”是有典故的。但很少读史书更不喝美酒的女人们并不知道,大家的手脚仍没停下来。 


  于是,周恩来又大声地说:“同志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酒吗?” 

  见没有人回应,他接着说:“这是名贵的茅台酒,是我们国家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的名酒啊!你们这些同志竟用它当洗脚水!” 

  这一席话,说得这些叽叽喳喳的女人全都傻了眼。接着,周恩来又给大家讲解了有关保护工商业者的政策,要求大家不再随便乱动缸里的酒,如果需要,可以用钱买。在女人们的追问下,周恩来还给她们讲起茅台酒在国际上获奖的故事。 


  1915年,茅台酒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与法国科涅克白兰地、英国苏格兰威士忌一起被誉为世界三大蒸馏白酒,成为响当当的世界品牌。伴随着茅台酒的腾飞,茅台镇从此走向世界、闻名中外。 


  不识茅台酒的故事,只不过是红军长征途中一段微不足道的小插曲,但在几年以后,却成了国民党诋毁红军乃“野蛮之师”的口实,这实乃断章取义之举。为此,才有了后来民主党派人士黄炎培的绝句,以及他到延安与毛泽东等共产党领导人交往的佳话。 


  赤水河是一条充满神秘色彩、有着传奇故事的河流,中国工农红军在这座古老的河流上创造的军事奇迹,永远载入了中国革命的历史,同时也验证了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方针,红军从此甩掉了川军的拦截和黔军的围追。正像民歌里所唱的:“三月里来牵耕牛,红军转战回贵州,赤水河上来回走,打得黔军把命丢。” 


  赤水河边的青草坡默记着红军的英勇,赤水河上的渡桥深刻着红军的足迹,河水涤荡着志士的鲜血与忠骨,河风吹不走女人们的欢歌与呜咽。现如今,在赤水岸边的坡地上,高耸着一组纪念雕塑,一艘大船上簇拥着手握船桨、头戴八角帽的红军战士。碑文是江泽民同志题写的“红军四渡赤水纪念碑”。 


  置身此地重温历史,不禁使人心潮起伏…… 

*************** 

*第五章挥之不去的阴霾 

*************** 

  这时,刚刚生完孩子身体虚弱的贺子珍,正靠着土坎休息,见飞机俯冲下来,她忙站起身去招呼身边的几位伤员隐蔽,还未等她的话音落地,一颗炸弹扔下来,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她一纵身,扑在身边受了重伤的战友身上,炸弹就在这时开了花……过了片刻,警卫员吴吉清赶紧奔过去,此时的贺子珍已经浑身是血,失去了知觉。 
                        

可恶的铁蚊子 

  如果说四渡赤水让蒋介石和他的军队晕头转向的话,接下来,红军佯攻贵阳等一系列的作战部署,真正牵住了蒋介石的鼻子,使红军从一只四面受敌的猴子,转变成一个牵着牛鼻子走来走去的训兽师。 


  当蒋介石刚刚弄明白毛泽东企图渡江北上的作战计划后,给国民党的各路将领发布命令:全力阻止共军过江。而将重兵布置在长江沿岸,万无一失地封锁住长江,准备让朱毛红军插翅难飞。 


  此时的毛泽东早已放弃了顺赤水渡江的计划,而将目光投向长江的上游——金沙江。他之所以这样穿插前进,忽东忽西,为的就是要迷惑住蒋介石,毛泽东确实计高一筹。在重庆密切注视着形势的蒋介石,终于再也按捺不住求胜的心理,他误以为红军行动反复无常,相当混乱,已成了国军的瓮中之鳖。于是,1935年3月24日,他携夫人宋美龄,在美国顾问的陪同下,直飞贵阳督战。 


  蒋介石将所有的高级将领都派到了前线,只留贵阳警察局局长作他的警备司令。几天后突传消息:红军已突破乌江直奔贵阳而来。兵力空虚的贵阳城一时乱了方寸。就连蒋妻宋美龄都恐慌到向全国各地发报,要求派兵火速驰援贵阳。 


  此时的红军无处不有,无处不在,并能如此分散地同时向各个方向运动。往往连红军自己的部队,也常常不清楚自己的真正方位和接下来的作战目标。由此可见,毛泽东的游击战术在此时已被发挥到了极至。这在蒋介石看来,更是难以捉摸。所有这一切都真切地反映了毛泽东当时天才般的指挥。 


  紧接着,在四五月份,红军顺利渡过北盘江,巧渡金沙江。部队穿越贵州、云南、甘肃,进入四川境内。把国民党军队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但在这人烟越来越稀少而且贫困的中国西部地区,敌机轰炸、没有粮食的烦恼时刻侵扰着红军。也恰在此时,由于敌机的轰炸,干部休养连遭受了自长征以来最重大的损失。 

  可恶的铁蚊子 

  女人们已经习惯了这种急行军的颠簸,虽然仍免不了每天宿营时的泡脚,但她们到这时已经千锤百炼成铁腿钢脚了。即便如此,她们跑得再快,也跑不过敌人的飞机。由于季节和地形的帮助,蒋介石动用了大量的飞机,对红军形成了一定的威胁,红军每天都有伤亡。 


  确实,“国民党飞机就像一群围着红军打转的铁蚊子。”这一比喻非常贴切。黔南的地势相对比较平坦,即使有山也已没有了那种高峻险拔的态势,而是比较平缓开阔。这给飞机的飞行和袭击创造了很好的机会。 


  不知不觉中,春天悄悄地降临了。这是贵州最好的季节,山坡河岸绿草野花铺天盖地而来,雨雾纷扰的天空开始出现了太阳那久违的灿烂的笑脸,照得到处暖洋洋的。但是,只要是好天气,敌人的飞机定会出来轰炸,行走在空旷的原野上,红军根本找不到藏身的地方。 


  一次,三军团政委杨尚昆和翻译伍修权策马前行。伍修权的马是一匹白色的高头大马,很威武气派,但就是由于这匹马在黄土地上显得很醒目,这个目标立即招来了敌机的轰炸。周围仅有一小片树丛,此外根本没有可以隐蔽的地方。敌机扔下的一串炸弹,炸伤了杨尚昆的腿,伍修权却安然无恙。在以后的行军中,杨尚昆不得不坐在担架上。有很长一段时间,每提到这件事,杨尚昆总是抱怨那匹已经被炸死的大白马。 


  那时节,敌机成了红军的一块心病。一听到“嗡嗡”的轰鸣声,战士们便四散开去,或找棵小树隐蔽,或跑到房脚屋后,如果周围没有可藏身的地方,便顺势趴在地上一动不动,免得暴露目标,招致一串串不长眼的炸弹。伤病员躺在担架上,行动不便,有时警报一响,那些新雇来的民夫只顾自己躲避,把担架扔在路上,女人们一见这种情况,必须马上组织人来抢救,实在没人或是来不及时,常常是背起伤员去找安全的地点隐蔽起来。在这时,她们根本来不及多想,也没有时间作思想斗争,更不用领导去指派,敌人的飞机就是最强制的命令。 


十七块弹片的印记(1) 

  1935年4月,红军佯攻贵阳后向西南穿插行进,这一天他们来到了盘县境内一个叫猪场的地方。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好天,眼前是一片绿色的原野,也许因为海拔较高的缘故吧,不远处的小山上没有高耸入云的大树,只长着一些矮树丛,树丛间点缀着红的、黄的、紫的、蓝的各种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野花。 


  干部休养连连长侯政看看天色,太阳已经慢慢地向西落下去,大家也都走得很疲乏了,这时应该不会再有敌人的飞机出来捣乱,他想。于是,他下令全连人马就地休息。并派出身体好的几个人去找宿营的房子。 


  谁都没有想到此时会有什么不测的事情发生,大家甚至连一点声响都没有听到,一架小型飞机从小山后面钻了出来。因为有山挡着,飞机的声音又很小,等到大家看到时,飞机已经飞到了头顶。侯政和李坚真不约而同地大叫:“同志们,快卧倒。” 


  这时,刚刚生完孩子身体虚弱的贺子珍,正靠着土坎休息,见飞机俯冲下来,她忙站起身去招呼身边的几位伤员隐蔽,还未等她的话音落地,一颗炸弹扔下来,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她一纵身,扑在身边受了重伤的战友身上,炸弹就在这时开了花…… 


  过了片刻,只见硝烟起处贺子珍慢慢站起身,踉跄着没走两步又倒在地上。警卫员吴吉清赶紧奔过去,此时的贺子珍已经浑身是血,失去了知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