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打下了美国飞机-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Φ睦险绞酢! 〉鹊剿傻桔堆艉峡找院螅腋嫠叽蠹遥悍苫赡艿搅僳堆艉胀洌忝且⒁猓龊梅⑸渥急浮R蛭嫉拥缫院螅绻环⑸洌奔淞耍鸵靶菹ⅰ保彼靶菹ⅰ钡氖焙颍阍俜⑸洌⑸洳怀鋈ァD阆衷诓唤拥绮恍校崆敖拥缫膊恍小! “说闳郑闭饧躑…2进入我们的火力范围时,我突然打开天线捕捉目标,连续发射三枚导弹,一举将其击落,这架U…2坠落在距南昌十五公里的罗家集附近。国民党空军中校飞行员陈怀身跳伞被俘,但是,因为伤势较重,没救活。这仗打得不错,事前有一个利用战术打老鼠的好兆头。  战斗一结束,刘亚楼司令员就指示我立即赶到罗家集现场,尽快把飞行员送到医院抢救,最好能救活。如果死了,要给他买个棺材埋了,还给他立个碑。刘亚楼心很细,很多东西我们没想到的,他都想到了。我赶到现场看见两个民兵,把陈怀身从稻田里拉出来的。那时候他还没有死。经过抢救以后发现,咱们那个导弹的战斗部,爆炸时分成几百块,其中最小的、很碎的、像指甲盖这么大的一块,正好打在他心脏上了。救也救不活,跳伞时还没死,只是后来没救活,死掉了。我就按刘亚楼的指示,把他埋在一块小松林的山岗上了。加了个石头,刘亚楼说将来会有用。这么把他给埋了。  这是我国击落的第一架U…2飞机。周总理第一个打电话来祝贺:这是一个伟大的胜利!美国U…2飞机前几天侵入苏联境内,他们只是提了抗议,我们却把这种飞机打掉了。15号,首都各界一万多人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盛大集会,庆祝胜利。有些国家的驻京记者到处活动,总想弄明白我们究竟是用什么武器打下美国U…2飞机的。  9月20日,我随空军首长到中南海向中央首长汇报。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和各位元帅听了汇报,非常高兴,多次鼓掌。毛主席紧紧握住我的手连声说:岳振华同志,打得好,打得好哇!这些都是我永生难忘的。  U…2飞机被打掉了,但是,国民党空军并不甘心。为了逃避地空导弹的打击,他们在美国人的帮助下,在飞机上加装了一种更先进的预警设备,一种小型机载雷达,只要萨姆导弹制导雷达一开天线,它就能准确测定出地空导弹的阵地位置,并且在荧光屏上显示出来,它就可以在我们发射地空导弹之前突然离开。1963年3月至9月间,U…2飞机多次进入我西北战略要地上空侦察,都因为使用了这个系统,逃脱了在此地设伏的地空导弹部队的攻击。  上级要开会研究这个问题。开始通知开会的时候是温志荣去的。他问我开会时怎么汇报?我说,你就说我们不赞成七十五公里开机。你报这两本账,三十公里开机,在那里报五十公里。我不参加这个会,吵架的会我不去。政委万成盛跟我们撤出的时候找我们谈了一次话,你们二营怎么这么翘尾巴!五十公里你说怎么办?五十公里是我的一本账,第二本账是我的真正打算,三十公里打。但我不敢说,怕挨批。那些人都不懂行,在那里唠叨,当然不是他的专业,也有那个假懂行的絮叨,这样的后果是什么?进了口袋的耗子都让他跑掉了,那像话吗?  1963年五一劳动节以后,我们从北京转至德州故城地区,反复研究演练新对策。全营官兵都发动起来了。参谋长他们根据以往敌机通常在我们开天线后二十秒开始机动飞行的特点,算出了它的最小转弯半径,要求制导雷达必须在四十一公里内开天线才行。经过五十多次开机试验,摸清了开天线后做的十四个动作,可以把其中的九个动作放在开天线之前去做。把必须在开天线后才能做的五个动作,争取在开天线后四至八秒钟内完成。这样攻其不备。我们当时称之为近快动作,并且就此向北空和空军写了实验报告。我说我准备在三十七公里开火,打它个来不及。当时,计算机用的是电子管,要四秒钟才能稳定下来。我想这不行。要占去我四秒钟,作战时间就更短了,因为从发射到命中也就三十几秒钟,超过三十几秒钟以后就没这个机会了,飞机就从你头顶上过去了。不要,计算机不要了,因为飞机速度定了,不用电子计算机,看着荧屏显示器上,旁边划着印,到那儿我说发射就发射,这样我就省了四秒钟,这样子更完善些。  6月有一天,刘亚楼从上海打电话来,要我立即去见他。下着大雨我还没办法去火车站,我坐坦克去的。人说,这是什么头儿?怎么坐坦克跑来了。上了火车以后,刘亚楼说雨太大,你坐飞机到济南,在济南上飞机到上海来。我到了济南以后,人家原来也没有给我找座,就坐在垃圾箱上,到了济南下车,大喇叭在喊我的名字,说上级让你继续坐火车,飞机这儿也不能降落,接你的专机这儿也不能降落。这个列车长就说,坐专机的人怎么能坐在这个地方?马上给我开了个卧铺。结果,我后来才知道,飞直升机专门来接我的女飞行员摔死了。到了上海虹桥机场,上延安饭店给刘亚楼同志汇报。刘亚楼把地图展开,跟我一起研究到上海设防的部署。我又向他汇报近快动作的想法。汇报以后刘亚楼有一段讲话:这很好,完全符合毛主席的军事思想,贯彻了罗总长大海捞针的精神。要大胆地干,不要怕,胆子大点,只有多打胜仗,没有常胜将军。你已经是常胜将军了,你大胆干,我赞成。我一听,这不就在批评那些人吗?我的气也消了。我这有人支持,我怕什么?后来我们的这一科研成果在全国第一届科研大会上获得一等奖。  1963年9月,空军决定将四个地空导弹营调往浙江、江西交界处统一部署。于是,我们第二次再下江南——二下江南真干练,荒山野岭扎营盘。尽快战法操胜券,歼灭U…2笑开颜。  11月1号零点,我们担负战备。那时,部队帐篷还没来得及搭,就住在汽车上,雷达也没有校飞。就在这天,指挥所就在上饶召开作战会议,主要研究如何对付敌机预警系统。我们按照近快动作要求,提出:开天线的距离不大于三十八公里,以前规定都是七十五公里。对此,会上争论很激烈。我们的近快战法通不过,反对的人多,这么打仗,怎么可能?我也不能说刘亚楼同志支持啊!  在兵力部署上,刘亚楼太高明了,其他单位没有这样的司令。原来的部署,是聂凤智、周副参谋长到延安饭店汇报的。怎么布置的呢?这边是三营,那是一营,四营,二营在中间。原来不是这样的,这边一个三营,那边一个四营,一营在这,二营在那边。刘司令说,不行,你布置的不好,要说U…2,U…2就是优待二营嘛。这种话,要是咱们说就不能解决问题。刘司令就不一样了,他又说,这是主要问题。打仗嘛,重要的问题,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你为什么不把二营放那去,把二营放中间。聂凤智后来就把二营调到中间。  正在开会时,台湾出动一架U…2飞机,从温州上空进入大陆,从我地空导弹火力范围之外向西北飞去。主持会议的成钧副司令员决定继续开会,各营搞好伪装,抓紧准备,歼灭返航敌机。那时候有个政治部主任,广空的,是个老广,说闽南话的,谁也听不懂,他讲起来没完。你说马上要打仗了,讲那么多话怎么行?讲了几个小时,不散会,敌机快过武汉了,成副司令宣布散会。你再不散会那仗还怎么打?这样,一散会我就赶紧坐车跑,跑回去,心里想,如果车要是抛了锚就完蛋了。跑回去以后,我先开个小型作战会议,用十分钟。召集连以上干部和一所三站人员。把情况按敌机飞行速度推算延伸标在图板上,往前推,看多长时间达到这地方,到达什么地方我就发什么命令,按计划这么办。命令全下达给你们了,大家按这个做就完了,我不发命令了,再发命令都是形式了,通通交底了。


第七部分长空利箭(3)

  散会以后,我搬了把椅子,到指挥所外抽一支烟。目标指示雷达报告在一百八十公里处发现敌机。指挥所要求我们二营负责歼灭敌机。我就上指挥车了。敌机距阵地九十公里时,我命令三发导弹接电准备,七十公里时,我命令雷达接替513雷达指示目标。敌机离阵地三十九公里时,就在测定射击诸元、制导雷达即将开天线的关键时刻,雷达突然出现故障,丢失目标。我当即命令改用513雷达情报,求测射击诸元。敌机离阵地三十五公里时,我下令开天线,因为没有来得及搞雷达校飞,显示器中央未发现目标,只是在引导显示器左侧有一个针尖大小的信号在闪动。我就命令代理引导技师王觉民抓住它,随即下令发射三枚导弹。我们近快战法的基本原则是目标显现,看见就打。整个指挥和操作仅仅用了八秒钟,第二发导弹在二十六公里处与敌机遭遇,将其击落。这时,敌机高度二万零五百米,时速七百五十公里。国民党空军少校飞行员,号称克难英雄的叶常棣负伤以后跳伞了,被我们活捉。  这次战斗后,空军把近快动作改称为“近快战法”,向所有地空导弹部队推广。这年,也就是1963年12月26号,我被授予空军战斗英雄称号。  1964年3月1日,成立空军高射炮兵独立第四师。我任副师长兼参谋长。5月,我率二营直插福建沿海地区。临行前,刘亚楼司令员对我说:这次你带二营到福建沿海设伏,主要任务是打国民党空军RF…101侦察机。这种飞机速度快,飞得低。沿海地区距离台湾近,情况复杂。你要亲自担任营指挥员指挥作战。如果U…2出动,你能打下李南屏那就更好了。  这个李南屏是什么人呢?他是国民党空军少校飞行员,曾经驾驶U…2飞机十二次深入大陆纵深战略要地上空侦察。蒋介石多次接见他,好几次获得国民党授予的英雄称号,在国民党空军中赫赫有名。我们打下U…2飞机之后,好些国民党空军飞行员都成了惊弓之鸟,李南屏却说:大陆有飞弹也打不着我,我不怕!你听这话气人不气人?  1964年5月8日,二营由内蒙出发,直插福建沿海的漳州。为了保密,全体人员着便装,伪装成地质勘察队。部队到达前,我跟空军成钧副司令员先去勘察已经预选的阵地。结果,阵地完全不符合战术要求。成副司令员很生气,在福空谢斌副司令员和空八军吴元任副军长陪同下,重新勘察选阵地,我们一行人在大雨中爬了一天的山,也没找到一个合适的阵地。在返回的路上,看见有一片茂密的树林,而且还有空军人员走动。我说我看看行不行?空八军的同志说看看可以,就进去了。进去以后,它是一个马蹄形,还伸出一个叉,那么一个山坡。我说这儿很好嘛。我们这个地空导弹,用刘亚楼司令的话说,是一锤子买卖,打了就得走,又不是长住。只要有一条路,开得上去就行。开上去把导弹装上,打完撤退回来就拉倒。我们每次出发,带四个发射架,打一仗给三发导弹。不像以前可以带六个发射架,可以对着打,现在不行了,不计算时间不行了。我看了一下,这边可以放三个打的,一个预备的,可以放得下,我就说这好,就这儿吧!先看地形,然后在地图上找位置。空八军的同志说,预选阵地的同志来看过,都说不够阵地配置条件。我说,作为伏击阵地是可以的。因此,成副司令员决定,就在这里设伏。部队十五号到达漳州,摩托行军,车队夜间进入这片树林,第二天全体人员穿上军装,当地老乡都奇怪,才过了一夜,那些穿蓝衣服的勘察队也不知到哪去了。  部队进入阵地以后,为了保密,兵器没有进行校飞,停止使用无线电联络,对发挥导弹武器系统的性能有很多不利因素。像RF…101低空侦察机,在海上通常是低空飞行,由于有山遮挡,雷达看不见,接近大陆了,它突然升高,雷达一看到,距离就小于三十二公里,不仅没有测定射击诸元的时间,就连捕捉跟踪目标的时间都非常紧张,更不用说发射导弹了。这样,我们原来创造的近打战法就不能完全适应这个新情况了。另外,当地气温高,潮湿,雷雨多,也给我们设伏带来较大影响。为了防高温,导弹要加防高温棚布;为了防雷电,兵器周围要加装防雷电设备;防潮湿就更困难了,湿度一大,兵器参数不稳定,老化的元件还没有备件,很容易贻误战机。  我们到了以后,受空八军指挥。我先到八军向首长们报告,也就是上一课吧,让他们了解情况,不了解情况没法打仗啊。跟你说吧,这是我作战以来配合最好的一次。  我问二营营长,我说你打这个仗,觉得怎么样?有没有把握?我连着提了几个问题。当地雷雨比较多,要安装避雷针,天也比较热,要搭凉棚,给每个导弹一级火箭发射架上搭一个凉棚。撤掉这个凉棚要多少时间,你算过没有?他答不上来,我说那不行。我做了一个规定,用三天时间,把没把握的因素一条条找出来,每个人最少找三条,三天之内摆出了三百多条,归纳起来也有七十多条,这是一个大收获。然后,我们又用三天时间,发动大家献计献策,找出解决办法,什么时间解决完了,就算有把握了。那么又经过一天,基本上都解决了。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比如说,凉棚,做个控制的东西,一放就倒了,那个凉棚没用,发射时烧了都没关系。还有一个就是速度,要更快才行,要比原来的战法更快才行!所以,原来的测量训练中要测方位角、航路角,刘书战他讲,我就转尺,我看报时就报出航路角来。那得练,不练不行,一报就得报出来。开天线后,像捕捉目标、测报射击诸元、判断情况、下定决心和发射导弹等一系列的指挥操作,都要在四秒钟内完成,否则就会失去战机。经过训练,把七十多个问题都一一解决了,重点把速度问题解决了,时间就能更好地掌握了。我们给空军发电报:如果敌机来犯,我们比较有把握地歼灭它!  还有一个生活问题,生活问题也和战备有关系。我们提出一日生活战斗化。吃饭睡觉乃至大小便都要在规定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