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娱乐大丈夫-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首先是现实问题。虽说现在已经进入到互联网时代,各种名词新词层出不穷,但还没有以后几年那么丰富,说出来别人可能并不能接受。别看《明朝那些事儿》用语很草根、很通俗,但是内容是写历史的,讲的道理举世皆准,不存在超前或落后的问题。不过其他小说就不行了,所以一些富含后世“流行用语”的小说就不能写了,这下就刷下去很多了。

    再来是题材问题。姜成是一个很谨慎的人,谨慎到他可以为了写《明朝那些事儿》而去努力成为一个明史专家,所以对于一些他不了解的领域他是不会写的。

    最后就是文笔问题。姜成的文笔还是不错的,已经隐隐有了大家之范,所以那些文笔不是很好,内容也没多少内涵的小白文他更是不会写的。

    这样算来,他能写的题材也就武侠、仙侠、都市、言情、历史几类。其中历史类因为写过《明朝那些事儿》了,所以一时半会不想再写了;都市类的内容太广了,姜成不是很喜欢,也不想写;言情类的就不用想了,已经写过《下一站,幸福》,也不想再碰。所以摆在姜成面前的,就剩武侠和仙侠了。

    这两种题材姜成都非常喜欢。武侠就不用说了,中国人有几个在少年时没有做过武侠梦的?武侠文化已经是中华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至于仙侠其实就是武侠的延伸,是在武侠的基础上加入神话玄幻色彩,不过要比纯武侠玄奇得多,也因此可幻想的就多了。

    可以说,这两个题材姜成都很看好,放弃哪个都很难受。不过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离开学只有一个月多一点的时间了,只够姜成再写一部书的了。开学后,姜成一方面想再好好学习学习演戏,另一方面也要开始服从唐人的安排,赶通告了。之后估计很长一段时间不能写东西了,所以一时姜成很难抉择。

    烦恼之余,姜成想到了父亲姜德均,不如听听这位大才子的意见。

    出乎姜成意料之外,本来姜成以为一直很注重传统文化的姜德均会让他选择武侠题材,没想到姜德均居然让他选择了仙侠!

    “武侠在我国可以说是由来已久,从宋朝的《七侠五义》再到明朝的《水浒传》,可以说都算是武侠小说。到了近代,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虽然看上去像你说的仙侠小说,但实际上还是没有完全脱离武侠的范畴。当代,虽然大陆文风不继,但在港台却涌现出像金庸、古龙、梁羽生、温瑞安等一系列武侠大家,那时间真是武风盛行啊!”

    “不过到了近几年,随着金庸封笔古龙逝,武侠却不得不面临着无人承继的尴尬局面。一方面是近年来传统文人越来越少,写不出来像样的作品;另一方面也是金庸古龙等人把武侠写绝了,后人想写却怎么也无法脱离他们设下的框架。因此,武侠是真的没落了呀!”

    说完,姜德均还长长叹了口气。

    “所以我不赞成你写武侠小说,因为你毕竟是读金庸古龙等人的小说长大的,受他们的影响太大,文字间很难摆脱他们的痕迹。相反听你一解释,我觉得仙侠这个题材很好,可以很大程度地发挥你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像你在《明朝那些事儿》里做的那样。当然,我这只是一个建议,具体选择哪个还是你自己决定。如果你选择武侠也行,我期待着看到一本能摆脱金庸古龙武侠框架的新武侠作品!”

    听完姜德均的建议,姜成反而更迷茫了,武侠真的没落了吗?

    似乎是的,即使是几年后大陆开始盛行所谓的“大陆新武侠”,也不过是昙花一现,不过几年就又没落下去。

    这实在是因为武侠小说真的不好写,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国学底蕴、武侠底蕴,根本写不出来一部好的作品。一部好的武侠小说往往要写几年,像后世被尊称“金庸封笔古龙逝,世上唯余英雄志”的小说《英雄志》,作者孙晓前前后后写了十几年,就在江城重生之前还在写呢。而一本其他题材的小说,像玄幻、奇幻类的,只要拟好大纲,可能一年就能写一本。而两者的收入却相差不多,也难怪写武侠的越来越少。

    那就选仙侠了?可姜成这心里为什么会感觉这么不甘呢?

    其实要写仙侠的话,姜成心中现在就有一个腹稿,那就是后世大火、被誉为网络三部奇书之一的《诛仙》!

    长篇系列小说《诛仙》在后世网络文学中地位可谓举足轻重,自2004年在中国台湾一经出版,即飙升至港台畅销书冠军榜,以其天马行空的想像、雄健恢宏的叙事迅速成为华语奇幻文学巅峰之作,扬名海外。整部小说,爱情、亲情、友情与波澜壮阔的正邪搏斗、命运交战汇集在一起,文笔优美,故事生动,令人不能释卷。网在首页将其称为:“后金庸时代武侠圣典。”以网络点击数超过三千万人次,被誉为可媲美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的国内新一代有浓郁中国风骨的奇幻精品巨著。

    《诛仙》情节跌宕起伏,气势恢宏,人物性格鲜明,以独具魅力的东方仙侠传奇架空世界,令人击节长叹,不忍释卷,写情尤称一绝。书中反复探究的一个问题就是“何为正邪”,“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这本小说的主题思想。

    《诛仙》除了在主题内涵上为人称道,最为人叫绝的就是其中的感情描写,比起其他的网络小说来说要细腻的多。里面张小凡和碧瑶、陆雪琪的爱情故事感动了不知道多少的《诛仙》的粉丝;还有张小凡化身为鬼厉之后,其师父田不易、师兄弟等人对他的感情依然不改,尤其是田不易,依然亲切叫他“老七”,那种严师慈父般的形象亦不知感动了多少人;最后还有田不易和苏茹这对夫妇,风雨相依,生死不弃,把中国传统的那种夫妻白头到老、不离不弃的感情以最简单却又最震撼的方式呈现给读者。

    爱情、亲情、友情,每一种都写得那么让人深思,那么让人难忘,也难怪会搏得那么大的名头。

    不过,《诛仙》不是完美无瑕的,其中也有很多问题。最让读者痛心和遗憾的就是《诛仙》此书最后的烂尾,只因读者们太爱这本书,不住的催促作者萧鼎快点出书,以致萧鼎收尾过于急切,很多之前的悬念都没解开,留下了大大的遗憾。

    还有就是原书作者萧鼎本身虽然文学底蕴深厚、文笔甚好,但他对于国学的研究就不足了,这从原书中他对很多古文语句解释的一知半解就可看出来。

    不过瑕不掩瑜,《诛仙》还是一本难得一见的好书,仙侠小说中的经典。

    但是姜成要是想写这本书的话,就不会再犯这些错误,就要弥补这些不足。

    不过姜成本身倒是很有自信,毕竟前世多年的积累不是开玩笑的,那时为了写剧本,姜成查找参阅过很多古文著作,虽然在国学上不见得有多精通,但在古文上的确是知之甚深。而且他本身就是编剧出身,查缺补漏自是强项,他相信自己能把这些悬念一一补齐。

    不过虽然如此,他到底还是没有下定决心把《诛仙》写出来。

    果然,心中还是有疑惑呢!

    就在他还在纠结到底要不要放弃武侠、选择《诛仙》,他的手机又响了。

    又是蔡艺侬!

    就是不知这次又是什么事,带着疑问,姜成接通了电话:“喂,K姐,有什么事吗?”

    “喂,小姜啊,你最近有事吗?”电话里蔡艺侬反问道。

    “没什么要紧事,怎么了?”

    “哦,是这样的。在确定拍摄《下一站,幸福》之前,我们公司本来还有一个拍摄计划,就是在明年拍摄金庸名著《书剑恩仇录》。现在虽然公司主要拍摄计划是《下一站,幸福》,不过这个计划也没有取消,只是稍稍往后面挪了几个月,于是我就让人把《书剑》的剧本再修改修改。但是最近出了一点小问题,修改剧本的编剧人手不够,特别是在关历史的问题上,几个编剧产生了分歧。这时我想到了你,如果你最近不是很忙的话,不知能否来这儿帮帮忙忙,当几天历史顾问?”语言很是恳切,不过在蔡艺侬这个女强人口中说出却很是难得,这也说明了她对姜成是有多看重。

    《书剑恩仇录》?姜成自然是知道唐人公司有这个计划的,不过这本书姜成真心不喜欢,觉得书中的主角陈家洛实在太窝囊了,因此当初只看了个大概。而且姜成对清史没什么研究,除了知道个年谱,其他就不甚了解了。

    姜成虽然对蔡艺侬的看重非常感动,不过这件事确实超出他的能力之外了,姜成不由苦笑道:“K姐啊,你可真看得起我!实话跟您说,你别看我写了一本《明朝那些事儿》,但那是我对明史非常感兴趣,下了一番苦工的结果,可我对清史就那么了解了。特别是金庸老先生在书中写的几场战役,我都不是很熟悉。抱歉了,这个忙我是真帮不上!”

    “这样啊,那倒是我有点想当然了。”蔡艺侬有点失望的说道,她到没有几分怪姜成的意思,毕竟姜成不是专门学历史的,所知有限也在情理之内。

    “不过K姐,你要真想请历史顾问的话,我倒知道一个很好的人选。是我在上次出书的时候认识的一个厦门大学的教授,名叫易中天。他在历史学上的造诣很深,而且对金庸武侠也很有研究,相信他能解决你们的问题。如果你要的话,我这有他的联系电话,就说是我推荐的,他应该能帮着个忙。”毕竟蔡艺侬和唐人影视集团对自己挺照顾的,不帮一回实在说不过去。说着,姜成就把易中天的联系电话给了蔡艺侬。

    “太好了!小姜,你这次可帮了大忙了!”蔡艺侬声音中满是惊喜。

    “呵呵,没什么,举手之劳罢了。”姜成谦笑道,两人又讲了几句就结束通话。

    撂下电话,姜成不由得一脸沉思。

    《书剑恩仇录》,又是改编金庸武侠剧。似乎这些年除了改编那些大家名作,就没有别的武侠小说能被搬上银幕,哦,那些电脑游戏除外。

    不过这也正显示出了武侠的没落,想拍武侠剧,只有一遍遍的把金庸古龙的那些东西翻来覆去的拍,一点新意都没有。

    忽然,姜成心中做了一个决定。

    不写《诛仙》了,他要写一部武侠小说!

    可能这本书最后没有《诛仙》那么成功,可能还会被人有所诟病。但无疑这本书开创了武侠小说的新出路,创立一个新流派,引导了一个“大陆新武侠”浪潮。

    最重要的是,自己心中坚持了。

    无论最后成功或是失败,只要曾经努力过,自己就不后悔!

    这本书的名字叫《昆仑》。

正文 第十三章 《昆仑》

    《昆仑》,作者凤歌,新时期新大陆崛起的武侠新写手,风格以注重实际,情感基调沧桑,历史背景宏大为特征。他对历史、古典文学、古代民风民俗均有较好的理解,并能极好融于作品之中。这使他所撰写的小说有了历史的厚重感、沧桑感,多有对历史、对侠义等方面的深入思考。凤歌笔力遒劲,语言古朴有力,所写作品兼顾了大局和细节的描写,宏大而不失细腻,流畅而不失严谨。其小说基调以沧桑为主,兼顾侠义与柔情,在这个充满喧嚣的时代里,让人不禁眼前一亮。可以说,凤歌吸取了金庸,温瑞安,梁羽生等众多武侠高手的优点,同时寄托了新时代青少年内心深处的某种理想!

    《昆仑》以宋末元初为历史背景,通过主人公梁萧由一个江湖浪子成长为一代英雄的传奇经历,给读者展开了一幅气势磅礴的江湖画卷。全书浩浩荡荡百万字,情节起伏跌宕、波澜壮阔,出场人物数百,个个神韵丰满、活灵活现,通篇旁征博引、神采飞扬,是一部直追金庸实力的武侠巨作。其内容包涵江湖侠义、爱恨情仇、家国天下等诸多元素。其中《天机卷》中的天机宫之变、《破城卷》中的襄阳之战等篇章读来均是荡气回肠,堪与光明顶之战等经典段落比肩。整部作品神完气足,容量极大——涉及天文地理、机关数术、排兵布阵等诸多方面。通篇读起来直叫人拍案叫绝,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武侠小说。

    前世江城未出国前,《昆仑》正在《今古传奇-武侠版》上连载。那时江城学业繁忙加诸事过多,可还是每两周便会买一本《今古传奇-武侠版》,只为了追看《昆仑》,直到其连载完毕。

    那时江城真是被《昆仑》所迷住了,在他看来,尽管这本书上还有太多金庸古龙的武侠痕迹,尽管也有一些不可忽略的硬伤,但却是近年来武侠小说中不可多得经典之作。小说中果断抛弃了金庸古龙小说中已经被用烂了的“少林武当丐帮”等门派设定,武林门派、武功完全都是自己创造。

    而且就像金庸写事,古龙写人,凤歌在小说中更多的是在探讨个人成长路程和生命的价值。 江城记得最深的,就是主角梁萧远赴西域,到埃及时所解的大祭司留下的最后一道问题——与生命等价的物品是什么?

    最后梁萧的答案是,与生命等价的物品只有生命,表现出作者认为生命至高无上的观点,这是在金庸古龙等武侠大作中也难得一见的新奇观点。不同于“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那样的高大全,梁萧更贴近于新时代青少年心目中的武侠形象,有明显的性格缺陷没有让其失色,反而更像个人。

    当然《昆仑》虽好,但也有为读者诟病的地方。诟病最广的地方应该是梁萧助元攻襄阳,违背其父遗愿。其实细究之下,梁萧此举也有其合情合理之处。梁萧自幼便失去父母,又经历多重磨难,未能培养成理性思考问题的能力,更多的是依靠直觉来处理问题。参军只是为了保护和照顾被强迫从军的几个好友,真正让他助元军征战襄阳是因为他无辜的义妹遭义军掳走后毫无人性的毒打险被杀害,再加上有身边的好友死在南宋人之手这令梁萧对整个宋军产生的仇恨彻底趋于水火不容之势。梁萧跟云殊之间个人的恩怨,无疑也是促成他这样选择的重要原因。为了报仇,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