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执宰大明-第10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事在人为!”李云天闻言沉吟了一下,开口向与松浦广助说道,“本王放你回去,你把本王的条件告诉松浦太郎,何去何从由他决定。”
松浦广助闻言顿时显得颇为惊讶,没想到李云天竟然要放他走,不过转念一想他的心里就充满了苦涩,松浦军的主力已经在刚才的战斗中被明军击溃,现在松浦太郎手中已经没有多少兵力,李云天根本就不怕他能招惹来什么麻烦。
大内政弘暗地里不由得摇了摇头,其实从松浦广助战败的那一刻起松浦太郎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他唯有用一死才能为此次战败负责。
果然,松浦广助被放回去不久太宰府就传来了松浦太郎刨腹自杀的消息,松浦广助在砍下了松浦太郎的脑袋后在其尸体旁自尽。
松浦太郎死前下达了向明军投降的命令,随着松浦广助所率一万五千人全军覆没,他已经没有办法阻挡办法阻挡明军前进的步伐,唯有选择自尽来了结此事,告诉外界他并不是一个贪生怕死之徒。
李云天随后率军进入了肥前,当他在众人的簇拥下跨进太宰府院门的时候,山口惠子消灭了肥后藩的部队整顿手里的兵马后赶往太宰府与李云天会合,九州岛的局势已经稳定了下来。
直到九州岛一名丰后藩的武士冒死划着小船渡海赶到了本州岛,本州岛的细川胜元和山名持丰才惊讶地得知了明军已经攻占了九州岛一事,先前他们根本就没有得到丝毫的消息。
这一下,本州岛上处于对峙之势的东军和西军顿时就炸了锅,谁能想到在对方对峙的关键时期竟然会发生如此离奇的事情。
万般无奈下,细川胜元和山名持丰唯有搁下彼此间的纠葛到京都商议对策,毕竟双方之间的争斗只是内部矛盾而已,而大明来袭可是与他们生死存亡有关。
不过,就在细川胜元和山名持丰两人在京都会面的同时,接到了李云天派人送给幕府将军足利义仁正统帝所颁下的国书,叱责倭国庇护对马岛上的倭寇,不仅无视大明的禁令而且还使得大明沿海百姓受到了袭扰。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大明沿海百姓”指的是并入大明的朝鲜国沿海人氏,倭寇为了生存自然要登陆掠夺,相对于路程遥远的大明本土朝鲜国无疑是他们的最佳去处。
由于朝鲜国并入大明的时间并不长,故而没有办法对倭寇形成有效的预防。
另外,倭国东军和西军之间战乱也使得倭寇们放弃了袭扰九州岛,转而把生活逐渐变得安定的朝鲜国沿海,这使得朝鲜沿海的倭乱办得比较严重。
而随着东军和西军的战乱,不少生计无望的倭人投靠了倭寇,说的倭寇的数量直线上升。
无论是细川胜元还是山名持丰都忙着击败对方,因此他们哪里有心思对付倭寇的事情,故而对正统帝的这份国书是无言以对,暗自苦笑。
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就在细川胜元和山名持丰为如何应战而伤脑筋的时候,又一个坏消息传了过来,四国岛陷入了明军的手里,这使得倭国四岛有两个已经被明军控制。
而且,细川胜元和山名持丰已经收到了消息,从出水港和山口港登陆的明军陆军正在向本州岛的长门和周防地区集结。
从细川胜元和山名持丰所掌握的情报来看,此次明军集结的陆军兵力超过了十万,如果再加上强大的水师,以及水师运送的明军登陆部队,那么明军的总兵力应该达到了二十万。
尤为重要的一点,此次向本州发难的不仅有明军,山口惠子和大内政弘等投靠了大明的地方守护大名也派军参战,届时本州的倭军将承受巨大的压力。
可以想象的是,大内政弘等投靠大明的大名为了将来的打算肯定会不遗余力地进攻细川胜元和山名持丰的人,以求获得战功。
细川胜元和山名持丰自然不会坐以待毙,连忙紧急动员本州和北海道的倭人入伍参战,一时间本州和北海道鸡飞狗跳,那些青壮年倭人都被强行征走参军。
于是,在东拼西凑之下,细川胜元和山名持丰竟然聚集了三十万的兵力,与之付出的代价是本州和北海道的农活只能扔给女人们。
原本,细川胜元和山名持丰还在担心李云天在两人筹集部队的时候发动进攻,可出乎两人的意料,明军在他们征集兵员的时候竟然按兵不动丝毫没有进攻的意思,这使得他们有充足的时间筹集兵力。
当然了,明军在这段时间里也不会闲着,相继剿灭了九州岛和四国岛那些不肯投降的大小势力,巩固了九州岛和四国岛的局面。
李云天自然不怕跟细川胜元和山名持丰打持久战,他为了这一天准备了近二十年,有着充足的军需物资跟他们耗着。
这正是李云天用来对付细川胜元和山名持丰的一个战略,两人筹集了如此多的兵力后勤补给肯定跟不上,因此只要拖到他们没有了粮食,那么届时必将不战自溃,主动权会握在李云天的手里。
细川胜元和山名持丰开始还不清楚明军为何不进攻,以为明军在大力平定九州岛和四国岛的那些反抗势力,这使得两人暗中松了一口气,以为给筹军争取了时间。
可是随着冬季来临,细川胜元和山名持丰不得不把精力放在了后勤补给上,两人发现军队每天的消耗惊人,唯有四处筹集。
所谓的筹集自然是抢夺百姓的口粮了,这使得本州和北海道地面上的倭人百姓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直到这个时候,细川胜元和山名持丰才意识到了李云天的意图,原来是想要用后勤补给来拖垮他们,因此两人决定开春后就与明军决战,否则他们薄弱的后勤就要崩溃了,后果将不堪设想。
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得偿所愿()
正统十七年,三月。
在李云天是个草长莺飞的季节,适合出门踏青郊游,不过对于目前的本州的局势而言三月是一个令人倍感紧张的时期。
经过一个冬天的等待后,细川胜元和山名持丰决定结束目前的这种对峙局面,在粮草耗尽前击败李云天统辖的明军。
显而易见,面对着有着充足粮草供应的明军而言,细川胜元和山名持丰再这么耗下去的话将自乱阵脚。
于是,细川胜元和山名持丰亲率召集起来的三十万大军,兵分两路气势汹汹地向明军驻地奔来,准备与明军决一死战。
值得一提的是,明军在长门和周防的部队并没有进城,而是在野外扎营,长门和周防地区的城池太小根本无法容纳下如此多的大军。
况且,李云天准备要跟细川胜元和山名持丰打持久战,故而大军长时间驻扎在城里很容易引发不必要的事端,故而李云天决定驻扎在野外。
由于军营驻地的存在,吸引了许多商人和妓女前来谋生,毕竟倭国东军和西军的内战使得倭国的经济临近崩溃的边缘。
因此,军营后面的空地是哪国开设了许多的商店和妓院,大内政弘等大名知道李云天要打持久战,故而为了打发时间甚至在军营后面修建起了包含书院和茶室的府邸,在庭院里种植树木和蔬菜,并将妻子接来。
为了促进与明军将领之间的关系,大内政弘甚至举行了盛大的茶会邀请李云天等明军将领出席,各大名更是互相宴请举行歌舞盛会,如果不是前面气氛萧杀的军营,外人还以为现在是歌舞升平的盛世。
李云天接受了大内政弘的邀请,参加了大内政弘举行的茶会,一名身穿和服的靓丽女子跟着他一同赴宴,与李云天之间关系很是亲昵。
大内政弘等大名见到那名性格温顺的和服女子后纷纷惊得目瞪口呆,他们一眼就认出来这名柔情似水的和服女子就是领有九州岛和四国岛三国的女守护大明山口惠子。
山口惠子平常都是以一副冷傲的面容出现,外人根本就没有见过冷冰冰的她笑过,可现在山口惠子笑容甜美地向他们躬身打着招呼,令大内政弘等人倍感惊讶。
陪着李云天和山口惠子一同前去参加酒宴的自然还有李山,一身骁武军武官的黑色制服,英武帅气。
李云天竟然知道了李山的身世那么自然不会再把山口惠子孤零零的一个人留在倭国,等这次倭国的事情结束后他就带山口惠子回京城,山口惠子届时可以放心地把手里的事业交给李山来继承。
山口惠子对此自然感到非常开心,说实话他根本没想到李云天会带她回京城,这意味着李云天要承认她妾室的身份,其实只要李云天能认下李山她就十分高兴。
自从在太宰府与山口惠子重逢后,李云天为了弥补多年来的遗憾,就领着山口惠子游山玩水,重新过起了二人世界,反正倭国的事情自有讲武堂的人处理,根本轮不到他这个王爷操心。
南征北战这些年来,李云天觉得此次征讨倭国的战事最为轻松,讲武堂有着一整套完善的机构来处理倭国的事情,经过这些年来的磨砺讲武堂的中生代已经完全成长了起来,有着丰富的经验,知道他们在倭国要做的事情因此根本就不用李云天担心。
李云天和山口惠子重温旧梦自然是心情舒畅,细川胜元和山名持丰可就过得有些窝火了,各种烦心事接踵而来,地方上的有些大名竟然阳奉阴违抗拒征粮,并且已经爆发了多次冲突,使得两人颇为头疼。
毕竟并不是所有的大名都想跟大明打上那么一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思,那些跟山口惠子大内政弘关系密切的本州大名都已经陆续收到了两人邪恶给他们的信,知道了大明朝廷都倭国大名的处置态度,如果投诚的话还能获封子爵或者男爵的爵位。
这就使得细川胜元和山名持丰心中暗暗叫苦,两人也听见了一些大名私下里与山口惠子和大内政弘等投靠了大明的九州四国大名之间有联系的事情,也促使了两人尽快与明军决战的念头,如果等到本州的那些大名也下定决定投靠大明的话那么事态可就糟糕了。
另外,细川胜元和山名持丰的身体状况不容乐观,两人都已经年近六旬,近年来的东西军之战耗费了两人巨大的精力,使得两人的健康恶化。
换句话说,细川胜元和山名持丰的这次对大明的攻势是不得以而为之,涉及到了很多方面,并不单单只与粮食有关。
按照细川胜元和山名持丰原先的打算,他们想要等待明军进攻然后打防御战,就像一百多年前对付蒙元军队一样,很显然防御的一方在战争中占有优势。
可惜明军并没有发动进攻而是反客为主坚守,这就使得细川胜元和山名持丰的念头落空,不得不主动发起攻击。
值得一提的是,当细川胜元和山名持丰的军队兵分两路进攻驻守在长门和周防的明军以及投诚
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功成身退()
正统五十年,秋。 。dt 。
乾清宫。
乾清宫大殿外密密麻麻站满了朝中的文武权贵,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低声议论着,气氛显得十分凝重。
忽然,一名内侍从殿内走出,现场顿时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齐刷刷地望着他,目光中充满了关切的神色。
“各位大人,皇上要见你们。”那名内侍来到立在门口处的十来名文武重臣面前,躬身说道。
那十几名文武重臣不敢怠慢,连忙随着那名内侍走进了殿内,这使得剩下的官员们再度低声议论起来。
床榻上,一名年近六旬身穿龙袍的老者躺在上面,皇后和太子关切地围在窗前,几名御医躬身立在一侧,神色无比肃穆。
床上的这位老者自然就是正统皇帝了,他九岁继位,时光一晃就已经六十岁,在太和殿的龙椅上坐了整整五十年。
正统帝现在已经到了弥留之际,把朝中文武重臣喊来自然是交到后事让他们悉心辅佐太子。
“忠王,还没有老师的消息吗?”交代完了后事后,正统帝把视线落在了立在床前首位的一个年约五旬身穿黑色蟒龙袍的男子,沉声问道。
“回皇上,臣的父王近年来一直在外游历,除了他写信回来外臣也不知道他在哪里。”这位身穿黑色蟒龙袍的男子就是当今的忠王府的主人—忠王李安邦,闻言连忙躬身回道。
二十年前,李云天给正统帝上书把爵位传给了忠王府世子李安邦,带着一众妻妾离开京城去四方游玩,要把年轻时没有好好陪伴家人的遗憾给弥补上。
李云天的离开被外界视为大明开启了“后忠王时代”,一众新的历史人物从李云天的光芒中脱颖而出,登上了舞台。
实际上,李云天这次出走除了陪伴家人外还为了平息朝野的流言,不仅民间就连官场上也有人认为正统帝是个傀儡,真正执掌大明政权的人是李云天。
为了顾全君臣之谊,同时也是保住自己的名声,李云天毅然离开了大明权力中枢,去过那闲云野鹤般的惬意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李云天离开的时候特意选在清晨时分,走得十分洒脱没有惊动任何人。
直到李云天走后,正统帝才意识到李云天的重要,原本运行流畅的朝政变得有些磕磕绊绊,没有李云天的出谋划策一些重大政务悬而未决,内廷和文官集团的争斗再度变得激烈了起来,所有的一切都令正统帝感到头疼。
李云天的离开获得了世人的赞誉,认为不贪恋权势的他真能称得上“忠义”二字。
“当年朕就不应该让老师离开。”正统帝闻言双目不由得浮现出黯然的神色,口中喃喃说道,他当时也听信了一些谗言对李云天起了疑心,也认为李云天想要谋夺朝政,故而答应李云天离去,如今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老师辅佐皇爷爷一年,辅佐先皇十年,辅佐朕三十年,对大明功高至伟,朕受教良多,是我大明中兴的栋梁之才!”随后,正统帝郑重其事地说道,眼眶不由得有些湿润,他想起了小时候李云天教导他的情景,一幕幕仿佛就在昨天。
“皇上,臣的父王刚刚寄回来一幅字,让臣交给皇上。”李安邦闻言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