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执宰大明-第1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早上,李云天搂着郑婉柔呼呼大睡,现在朝廷放年假,他可以一直在家休息到元宵节后。

    李家几天前出了一件喜事,在李云天的不断努力下,绿萼已经确定怀有了身孕,这使得李云天颇为激动,自从绿萼上次小产后他心中一直对绿萼有愧疚,如今也算是对她的一个补偿。

    “老爷,该起来去国公府了。”李云天睡得迷迷糊糊的时候,耳旁响起了郑婉柔的声音。

    “困着呢,再睡会儿。”李云天伸手将郑婉柔揽在了怀里,闭着眼睛说道,大冷的天在暖和的被窝里睡懒觉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

    见李云天赖在床上不喜欢,郑婉柔无奈地笑了笑,起床梳洗打扮,今天中午李家全家人要去忠国公府吃饭,自然要早点儿赶过去。

    随着周雨婷临盆日期的临近,大半个月前就搬去了国公府由李云天的丈母娘照顾,李云天知道丈母娘心疼周雨婷,自然也不会反对。

    半个时辰后,李云天懒洋洋地被郑婉柔从床上拉起来,在她的伺候下洗漱,一脸的慵懒,此时此刻的样子哪里像大明的御史,更没有半丝庶吉士的威严。

    “老爷,你的那个上联有没有下联呀?”给李云太整理身上服饰的时候,郑婉柔想起了一件事情,不由得开口问道。

    郑婉柔口中的上联指的是“烟锁池塘柳”,明新馆既然是李云天的产业,那么为明新报摇旗呐喊的明新居士当然就是李云天了。

    这两三个月来,李云天一直在忙活明新报的事情,在朝廷里的表现非常低调,几乎让人感觉不到什么存在感,逐渐淡化送遗诏一事的影响。

    “说实话,为夫也没有想到下联,好的对子出现在须臾之间,可遇不可求。”李云天笑了起来,笑容中有些得意。

    一个“烟锁池塘柳”引京城无数士子竞折腰,不仅提升了明新报的知名度,还无形中拔高了明新报的格调,可谓是他的神来之笔。

    通常来说,“烟锁池塘柳”中暗含五行,那么下联必须要能与五行相对,这才是上乘之选。

    不过,要想与五行相对何其之难,故而下联只能退而求其次,同样用五行来作对,如此一来格调上就先弱了一筹。

    况且下联要想用五行相对也并非易事,除了五行外还需要有那种美妙典雅的意境,并非是单单把下联用字堆彻起来,这无疑是难上加难。

    另外,五行有相生相克之说,严格说来,下联的五行必须要跟上联的五行相生或者相克,如果要想做到这一点犹如难于上青天。

    所以自从明新报悬赏以来,还从没有人能对出一个令众人首肯的下联出来,被京城的士子们赞为“千古绝对”。

    “老爷,这对子竟然是你出的,那么你肯定有下联了,说给妾身听听嘛。”郑婉柔水汪汪的双眸忽闪了两下,笑盈盈地说道。

    “枫燃锦江堤。”李云天闻言笑了起来,伸手轻轻地在郑婉柔的鼻尖上刮了一下。

    “枫燃锦江堤!”郑婉柔眼前顿时就是一亮,忍不住开口赞道,“妙,实在是妙!”

    李云天的这个下联不仅也暗含五行,而且意境也十分精妙,一条江河的堤岸上种满了枫树,秋天来临后枫叶变红,放目望去犹如在堤岸上燃烧一样。

    总体来看,“枫燃锦江堤”对“烟锁池塘柳”,无论是格调还是意境,差不多达到了九成,是颇为难得的一个下联。

    “你是不是该奖励一下为夫?”李云天嬉皮笑脸地俯下身,撅着嘴伸向了郑婉柔。

    屋子里的侍女们见状顿时忍俊不禁,郑婉柔脸颊不由得一红,踮起脚尖给了李云天一个热吻,她其实挺喜欢李云天这种有些赖皮似的撒娇,正好彰显出了两人夫妻关系的和睦。

    李云天一行人来到国公府的时候,大舅子周扬亲自出门相迎,两人谈笑风生地进了院子。

    这一次,绿萼、陈凝凝和郑婉柔悉数前来国公府,三女虽为妾室,但有朝廷的诰封在身,自然有资格出席国公府的家宴。

    忠国公周征如今深得洪熙帝的器重和信赖,执掌京畿都督府,手握三十余万京卫,在京城的那些勋贵中地位仅次于英国公张辅。

    据传,英国公张辅在得知永乐帝驾崩后,曾经秘密派人向汉王朱高煦报信,可惜没有证据来证明这个传言。

    不过像永乐帝一样,洪熙帝并没有理会外界的传言,也对张辅信任有加,毕竟张辅不仅是京城勋贵的领袖,而且父子都是靖难功臣,其父张玉更是靖难第一功臣,他相信张辅会认清形势,肯定会对他忠心耿耿,绝对不会做出危害大明社稷的事情,同时也是对京城功勋的一种安抚。

    因此,洪熙帝不仅让张辅执掌了中军都督府事务,更是将其进封为正一品的太师,地位尊贵,百官莫及。

    值得一提的是,永乐帝二十七天国丧结束后,吏部尚书吕震曾经因为洪熙帝由孝服改穿吉服一事与杨士奇爆发出激烈的争吵。

    事情其实并没有完结,在随后的第二次朝会上,洪熙帝依旧穿着孝服,他认为永乐帝的灵柩依旧停在宫中,并未下葬,他岂好身穿吉服上朝?

    而满朝文武中除了杨士奇和张辅依旧穿着孝服外,其余人等皆穿上了朝服。

    洪熙帝故而感慨:“张辅是员武臣,而他知礼则超过了六卿”,从此更加敬重和信赖张辅,命他掌经筵事务,监修实录。

    张辅受到重用,对安抚京城的勋贵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周征、张昊和牛世豪等勋贵被委以重任,则使得洪熙帝逐渐加强了对大明军队的掌控,一点点蚕食着汉王在勋贵和军队中的影响力。

    洪熙帝的心胸之广、城府之深,由此可见一斑。一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为转载作品,内容章节均由网友上传,与三江阁(/)无关,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小技巧:按回车'enter'键返回章节目录,按←键回到上一章,按→键进入下一章。←→

第一百七十九章 内阁六部之争() 
忠国公府的午宴热闹非凡,李云天被安排坐在了周征的身旁,足见周征对他的器重,也代表了他在国公府中的地位。

    午饭后,李云天跟着周征去了书房,侍女们奉上香茗后就知趣地退下。

    “贤婿,近来六部和内阁之间斗得很厉害,你觉得皇上会如何出手?”周征品了一口香茗,微笑着问向了李云天。

    “岳父大人,内阁的阁员不是东宫旧臣就是皇上的近臣,皇上既然已经决议用内阁来引领京城各大部院,自然不会坐视六部挑衅内阁的权威。”李云天放下手里的茶杯,笑着回答。

    他的茶杯里并不是香茗,而是普通的热水,国公府的下人都知道他不喜欢喝茶。

    “可惜呀,那些六部的堂官不甘心被内阁压制,妄想与之抗衡,这是要逼着皇上出手了。”周征闻言微微颔首,有些感概地说道。

    内阁里的五位阁员中,四位都与洪熙帝交往密切,内阁首辅华盖殿大学士杨士奇自不必说,他与武英殿大学士黄淮是洪熙帝当太子时的东宫旧臣,三人感情莫逆,非常人能及。

    十年前,也就是永乐十二年,杨士奇和黄淮当时身为东宫侍臣,两人因洪熙帝迎驾迟缓而被永乐帝下了诏狱,不过杨士奇运气好,只在里面待了十天就被永乐帝放了出来,而且还被委以重任。

    黄淮则比较倒霉,一直在诏狱里面待了十年,直到永乐帝驾崩,才被洪熙帝从诏狱中释放出来。

    当黄淮出狱后去见洪熙帝时,洪熙帝见到神情憔悴的黄淮,一时悲从心起,与黄淮和杨士奇君臣三人抱头痛哭,场面感人肺腑。

    不过,与另外一个人比起来的话,黄淮的命运还算是好的,那个人就是曾经的内阁首辅、奉诏主修了《永乐大典》的左春坊大学士解缙,解缙因“无人臣礼”被永乐帝下了诏狱,后来不明不白地死在了里面。

    谨身殿大学士杨荣和文渊阁大学士金幼孜虽不是东宫旧臣,却早就与洪熙帝交好,否则也不会瞒着张辅派李云天回京送遗诏,是洪熙帝身边的近臣,深得洪熙帝的信赖。

    内阁的最后一名阁员名叫权谨,文华殿大学士,他既不是洪熙帝的近臣,也不是各大部院的堂官,只是光禄署丞而已。

    权谨之所以进入内阁可谓是机缘巧合,此人是大明有名的孝子,母亲去世时他在墓旁筑庐守孝三年,洪熙帝离开重视个人修养和品德,故而钦点其入阁。

    内阁乃天子近衙,权谨有自知之明,故而对洪熙帝的钦命不敢领受,洪熙帝于是对他说:“朕提升你,要给天下为人子树个典范,其他事对你不苛求。”

    至此,权谨才接了洪熙帝的钦命,以文华殿大学士的身份进入了内阁。

    就在年前最后一次朝会上,内阁的大学士和六部的堂官因为几项政策吵得不可开交,毕竟六部是负责大明行政运作的机构,首当其冲地与内阁发生碰撞,自然同仇敌忾,一起来抵制内阁。

    后来,还是吏部尚书骞义和户部尚书夏原吉出来打圆场,这才使得双方平静了下来,而那几项政策也被随之搁置,等到年后再议。

    俗话说鹤蚌相争,渔翁渔利,内阁和六部的争斗使得朝堂上的那些勋贵们松了一口气,甚至暗地里有些幸灾乐祸,巴不得双方斗一个两败俱伤。

    否则的话,如果内阁统领了六部,那么在朝堂之上最大的对手就是勋贵们,洪熙帝本就偏向于文臣,届时勋贵们无疑将承受巨大的压力。

    不过,洪熙帝是绝对不会坐视内阁和六部之间明争暗斗,由于双方的角力,已经使得大明近来的重大决策几乎全部被搁置,长此以往后果不堪设想。

    “岳父大人,小婿去年巡视京仓的时候,有人曾经私下里给小婿递了一张纸条,检举揭发京仓里存在私自倒卖以及以次充好的恶行。”

    李云天身为御史,自然清楚朝堂上的局势,现在内阁与六部已经因为权势之争势成水火,他身为臣子自然应该给洪熙帝排忧解难,故而沉吟了一下,告诉了周征一件事情。

    “京仓?”周征闻言感到颇为意外,不由得放下了手里的茶杯,微微皱着眉头说道,“京仓和通州仓直辖户部,如果京仓出了问题,那么通州仓肯定也难逃干系。”

    “小婿在想,等到年后或许应该好好查查这个案子。”李云天意味深长地望着周征。

    “是该好好查查。”周征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饶有兴致地问道,“这件事情进展得如何?”

    “小婿为了避免打草惊蛇,因此一直按兵不动。”李云天微微一笑,有条不紊地回答,“不过,想必京仓的事情不会是空穴来风,小婿记得给小婿纸条之人的体貌特征,如果再次遇见他的话,一定能将其认出来。”

    “此事绝对牵连甚广,一定要慎重行事。”周征见李云天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笑着叮嘱了一句。

    说实话,当年山东乡试后,胡一图选定李云天作为周雨婷的夫婿,周征心中并不情愿,在他看来李云天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举人,即使金榜题名也不过是一个进士,与候爷府门不当户不对。

    不过,如果周征不把周雨婷嫁给李云天,那么等周雨婷到了出阁的年龄,鲁天行肯定会来提亲,届时周征可就骑虎难下了。

    胡一图深谋远虑,早就猜到太子朱高炽和汉王朱高煦会在永乐帝驾崩后有夺嫡之争,但是他更看好朱高炽,因为朱高炽适合坐江山,而朱高煦适合打江山,否则永乐帝也不会将朱高煦赶去了乐安就藩。

    威国公鲁仲乾素来与朱高炽来往密切,届时肯定会站在朱高炽一边,一旦朱高炽夺嫡失败,那么必将遭到朱高炽的打压。

    故而,胡一图这才选了李云天当周雨婷的夫婿,使得鲁家不得不打消了与周家结亲的念头。

    恐怕即使胡一图也想不到,李云天仅仅三年的时间就从一个小小的地方知县爬上了监察御史的位子,而且还成为了翰林院的庶吉士,其能力和才干远超他的预料。

    “岳父大人放心,小婿定会小心行事。”京仓和通州仓要是出了大案,那么户部绝对首当其冲,不少官员要倒大霉,李云天自然知道其中的厉害,笑着向周征说道。

    正是因为要牵连不少户部的官员,李云天这才选择拿京仓和通州仓下手,既清查了一起大案,又给予户部迎头一棒,同时也是对同气连枝的六部一个沉重的打击,进而给内阁造势。

    在李云天看来,洪熙帝提升内阁的权威,并不仅仅是为了提拔杨士奇等人,更为重要的是想以此来加强中央集权,以内阁统京城各大部院,而天子御内阁,进一步收缩臣权而巩固君权,岂是各大部院的堂官所能阻挡得了的?

    晚上,李云天在家里大摆宴席,不仅绿萼、陈凝凝和郑婉柔,家里的丫环下人也都上了座,呼啦啦地坐满了好几大桌,喜气洋洋地度过了除夕之夜。

    第二天一早,丫环下人纷纷给李云天和绿萼、陈凝凝、郑婉柔拜年,每个人自然都得了一个丰厚的红包,一个个喜笑颜开。

    大年初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拜年了,这是李云天踏入仕途后在京城的第一个新年,自然不敢怠慢,虽然他在京城除了忠国公府外没有其他的亲戚,但却有着像杨士奇这样的恩师以及杨荣这样的上级,礼数一定要尽到。

    于是乎,在给周征拜了年后,李云天立刻赶去了杨士奇的家里,杨士奇的府门前已经聚满了人,纷纷等着给杨士奇拜年,不过绝大部分的人都被拦在了门前。

    并不是任何人都有资格给内阁首辅拜年,最起码也要是四品以上的官员才有可能进门喝口茶,其他的人只能留下名帖走人。

    至于那些进门的人能不能见到杨士奇,那就要看机遇和造化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