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执宰大明-第4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收藏本页请按ctrl + d,为方便下次也可把本书,添加桌面请猛击。

    添加,有最新章节时,将会发送邮件到您的邮箱。

第六百四十一章 暗示() 
看;完;整;无;错;小说;最;新;章;节;请;到;,下;载;小;说;txt电;子;书;上;这名身材消瘦的护卫自然就是雷婷,她的这个锦衣卫百户的腰牌可大有来历。

    洪熙元年,雷婷依照李云天的祝福率先送宣德帝进京准备登基事宜,宣德帝抵京后让她以锦衣卫北镇抚司百户的身份去济宁府救被困的李云天,为了让她便宜行事特意给了她一道锦衣卫百户的腰牌

    。

    当雷婷和李云天从济宁府返回京城的时候,宣德帝已经登基称帝,雷婷本想把这道锦衣卫腰牌还给宣德帝,宣德帝有感雷婷此次护驾有功,故而就将这道锦衣卫北镇抚司的腰牌赏赐给了她。

    其实,如果仔细留意的话就会发现,雷婷手里的这道腰牌与普通锦衣卫北镇抚司的腰牌不同,正面“锦衣卫北镇抚司百户”的字体右下方刻着一个黄色的“御”字,背面刻着“洪熙元年,宣德惠赐”小篆。

    虽说雷婷并不是锦衣卫的人,但这道腰牌无疑成为了她的一道护身符,按照大明律例锦衣卫犯事交由锦衣卫南镇抚司管辖,其他衙门不得干涉。

    自从洪武皇帝起,大明的皇帝就喜欢给功勋卓著的臣子颁发特殊奖励,例如免死铁券什么的,有些明初的大臣甚至得了好几道免死铁卷,雷婷的这个锦衣卫北镇抚司百户的腰牌也正是宣德帝给予的特殊奖励。

    值得一提的是,所谓的免死铁券不过是君王用来驾驭臣下的一种手段而已,洪武皇帝当年大兴“胡蓝大狱”,被杀的勋贵中有人有两三个免死铁券,到后来还是免不了一死。

    “几位大人请。”门卒自然认得锦衣卫的腰牌,见状不敢怠慢,连忙侧身闪开了道路,心中暗自猜测着李云天的身份,很显然李云天的官职要在百户之上。

    李云天面无表情地进了院门,在一名家仆的引领下去了后院客厅,那十几名护院不动声色地尾随在后面,警惕地监视着李云天等人的举动。

    “几位找本官何事?”就在李云天坐在客厅里慢条斯理地用茶盖轻轻拨着茶杯中袅袅升起的热气时,一个声音从门口处传来,郭资在几个壮汉的簇拥下走了进来,上下打量着他。

    “尚书大人。”李云天见状放下茶杯起身,微笑着向郭资拱了一下手。

    “侯……你们都退下,没有本官的吩咐不得靠近。”郭资闻言顿时就是怔了一下,他发现这名身穿便装的男子竟然是跟随宣德帝北征的李云天,脸上顿时浮现出惊讶的神色,随后不动声色地向屋子里的护卫、家仆和侍女下达了命令。

    郭资久经官场,自然清楚李云天此次秘密回京一定有要事找他,故而喝退了家中的下人。

    李云天闻言也摆了一下手,除了雷婷外的几名护卫向他一躬身,也跟着退了出去,房间里就剩下李云天和雷婷、郭资。

    “尚书大人,皇上任命本侯为辽东副总兵,协助义国公处置辽东军务,本侯要率军前去辽东增援,希望大人能尽快拨付本侯所需物资。”等房间大门关上后,李云天从雷婷手中接过一道内阁下发给户部调用物资的公文,微笑着递给了郭资。

    “要五百万两?”当郭资接过公文扫了一眼后,不由得惊讶地望向了李云天,李云天要的财物折合白银五百万两,这也太多了一些。

    “尚书大人,此次本侯率军前去辽东,不仅要征讨兀良哈三卫,而且还肩负着抚慰辽东百姓的职责,故而需要一大笔物资

    。”

    李云天不动声色地向郭资解释着,用五百万两白银来换取辽东的稳定可是一笔非常换算的买卖,这里面不仅有军费,还有治理辽东地方事务的花销。

    “既然皇上已经御准了此事,本官明天就让人从户部的府库中拨付侯爷需要的物资。”郭资刚才只不过是下意识地一问而已,宣德帝和内阁皆同意了拨给李云天五百万两物资,那么他自然不会反对。

    “有劳尚书大人了。”李云天闻言笑了笑,开口向郭资说道,“尚书大人,此次物资拨放要隐秘进行,不宜让外界知晓,故而可以夹杂在拨给讲武堂的物资中发放。”

    “本官一定会小心行事。”听闻李云天提起讲武堂,郭资的脸上不由得闪过一丝异样的神色,随后点了点头说道。

    郭资自然知道户部官吏与讲武堂的人近来一直在纠缠给讲武堂拨付的物资上,双方甚至在昨晚爆发了冲突,只不过李云天不提他也不好说起此事。

    “尚书大人,虽说辽东战事凶险,但交趾才是本侯真正担心的地方,交趾地处偏远,现在大乱初定,民心不稳,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动荡,皇上此番北征的路上十分关注交趾事宜,本侯现在可谓是心力交瘁,倘若交趾出什么乱子可就不好向皇上交代了。”

    李云天见郭资的眼神有些闪烁,于是叹了一口气,看似无奈地发了一句牢骚。

    “侯爷言重了,侯爷平交趾,收占城,交趾百姓无不威服,再加之治理有道,岂会出什么乱子?”郭资闻言脸上顿时流露出尴尬的神色,微笑着回道,笑容显得有些勉强,他怎会听不出来李云天在暗指户部扣押了讲武堂物资的事情。

    谁都知道,户部拨给讲武堂的那两成五的财物大部分要被用来投在交趾,广西由于也在李云天的总督之下故而也会从中分上一杯羹。

    一旦那些物资不能及时到达交趾,进而影响到了交趾布政使司在交趾的各项规划,那么届时就不要怪李云天无情了,否则李云天没法向宣德帝交代。

    郭资也是一步步走到了户部尚书的位子上,自然清楚户部的那些官吏拖延给讲武堂财物的原因,无非就是想捞上一点儿油水,他身为户部的主官总不能断了那些官吏的财路,否则届时谁还给他这个主官来卖命?

    因此,对于讲武堂被拖欠的财物郭资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反正户部的那些官吏又没说不把东西给讲武堂,只不过在按照流程办理而已。

    不过现在看来,这件事情已经引发了李云天的不满,要是郭资再放任那些官吏下去的话保不准李云天要拿户部开刀。

    说起来李云天可谓是户部的冤家对头,户部因为李云天可没少吃苦头。

    当年李云天还是都察院湖广道监察御史的时候就参与了震惊京城的“京通仓大案”,后来又提议设立农部,专管农业上的事情,接着就是彻查了两淮盐道的贪墨案,成立了大明税局,使得户部失去了税收大权

    。

    别人或许不清楚农部和大明税局成立的内情,郭资对此可是一清二楚,宣德帝之所以会对户部进行如此大的变革,完全就是因为李云天的“怂恿”,因为李云天在交趾设立过与农部和大明税局性质类似的衙门,只不过挂在了讲武堂的名下而已。

    说实话,郭资虽然对李云天消弱了户部的职权十分不满,但不得不说李云天的做法从长远来看对大明有益无弊,故而他在心中还是挺佩服李云天能有如此的魄力和眼光。

    “那就承尚书大人吉言了。”李云天见郭资的笑容显得有些生硬,知道他听清楚了自己的意思,因此微笑着向郭资拱了一下手,有些事情还是不说破的好,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免得伤了大家的和气。

    不久后,李云天和雷婷等人从郭资宅院的后门离去,消失在了后门巷子的茫茫夜色中。

    此次回京李云天有很多事务需要处理,故而他没有在郭资府上久留,而且他相信郭资也并不怎么欢迎他这个向其施加了压力的不速之客。

    穿过了几条僻静的小巷,李云天来到了城南一座气派的宅院前,雷婷走上前伸手拍了拍房门。

    “谁呀!”很快,一个声音从院子里响起,一名中年家仆随后打开了房门,见到雷婷顿时微微一怔,立刻认出了雷婷的身份。

    “我们是湖口县来的,前来拜见杨公子,顺道带来了一些家乡特产。”雷婷见那名中年家仆想要给她行礼,于是操着江西九江府口音说道。

    “进来吧。”中年家仆也是机灵,闻言顿时明白了雷婷的用意,瞅了一眼立在雷婷身后的李云天一眼,连忙顺势回答,躬身将李云天和雷婷请了进去。

    “侯爷、夫人,你们不是随着皇上北征鞑靼人去了,怎么这个时候回来了?”

    李云天被中年家仆领到了前院会客大厅,打发所有下人回屋消息后去后院禀报去了,李云天和雷婷聊天的时候,一名蓝袍男子一脸惊讶地进门,望着恋人说道,他不是别人,正是李云天的好友杨云贵。

    与李云天私交甚密,可谓是李云天的左膀右臂。

    杨云贵在江西九江府湖口县时追随的李云天,字悠远,原本是一个才华横溢、愤世嫉俗的讼师,后来被李云天收服,先是担任了湖口县刑房司吏,后来跟着李云天进京在都察院担任经承一职。

    谁也不会想到,杨云贵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担任李云天的情报总管,专门负责收集两京十三省的情报,此时已经在全国都建立了完善的情报系统。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杨云贵从李云天那里接受了不少新式思维,所以他还是讲武堂下辖六大学院的特聘教官,李云天平定交趾叛乱时他其实在负责讲武堂六大学院的事务,是李云天所倚仗的左键右臂。

    出门在外;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执宰大明热门”查找本书最新更新!本书无弹窗全文免费地址为。

    为了方便下次,你可以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第640章暗示)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切记分享越多更新就越快哦!!

第六百四十二章 情报() 
“辽东战事告急,皇上派我率军前往辽东驰援义国公。”李云天向神情诧异的杨云贵微微一笑,随后开口问道,“悠远,我怀疑有人在幕后策划北元残部向大明发动战争,你在鞑靼部、瓦剌部和兀良哈三卫的人有没有这方面的消息?”

    杨云贵借助九州商会在前往鞑靼部、瓦剌部和兀良哈三卫做生意的商人中派遣了暗探,在当地部族中悄悄发展情报网络,故而李云天要想得到敌军的情报自然要来找杨云贵。

    “这倒没有。”杨云贵闻言沉吟了一下,然后摇了摇头,皱着眉头说道,“如果确实有人隐身幕后指挥这一切,那么可着实不简单,竟然能让北元残部联合起来对付我大明。”

    “此人费尽心机在山西行都司和辽东都司挑起战火,而且相继在辽东击败了义国公和安泰侯,文韬武略可见一斑,北元什么时候出了这种人才?”

    李云天对杨云贵所言颇有感触,脸上不由得流露出一丝苦笑,从目前的局势来看对方已经在辽东掌握了主动,辽东这场战可不好打呀。

    “对了,我今天收到了一个从交趾传来的消息,陈光宗带着紫鹃逃走了,下落不明!”杨云贵知道事态严重,凝神想着有什么有用的消息可以提供给李云天找出那个北元的幕后主使,沉默了片刻后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情,不由得向李云天说道。

    六月上旬,陈光宗和紫鹃随着一批两淮盐道贪腐案中的涉案者乘海船抵达了交趾,进而被分配到各自所属的村镇中。

    谁成想,仅仅过了半个月,也就是六月下旬陈光宗和紫鹃就忽然消失不见了,当地官府寻找未果,断定两人已经逃走。

    “算了,早走早安心,他原本就不是一个闲得住的人。”李云天闻言微微一怔,随后无奈地摇了摇头,他当时可是让紫鹃警告陈光宗好自为知,没成想陈光宗还是按捺不下寂寞逃走了。

    陈光宗能执掌盐商总会这么多年肯定有一定的本事,不单单倚仗陈文仁的力量,如果李云天没有猜错的话陈光宗肯定已经给自己留好了后路,在外面秘密置办了一份产业,这次能顺利从交趾逃走绝对有人接应。

    反正陈文仁已经要被处死,陈家的家产也都全被抄没,也算得到了惩罚,陈光宗跑了也就跑了,希望他能安稳地过下半辈子。

    况且,李云天现在被辽东战事所困扰,哪里还有心情去理会陈光宗的事情。

    “兀良哈三卫谁与大明走得最近?”随后,李云天的心思又转到了辽东战事上,沉吟了一下后开口问道。

    北元残部按照地域分成三个部分,蒙古草原以西的蒙古人称为瓦剌,蒙古草原以东的蒙古人称为鞑靼,鞑靼部东北方的蒙古人叫做兀良哈,也就是人们通常所称的兀良哈三卫。

    洪武二十二年,也就是1389年,明太祖为了安置大兴安岭以东地区的蒙古人,故而设置了朵颜、泰宁和福余三卫。

    朵颜卫在屈裂儿河(指洮儿河南支流归勒里河)上游和朵颜山一带;泰宁卫在塔儿河(今洮儿河)流域,即元代泰宁路;福余卫在嫩江和福余河(今乌裕尔河)流域。

    按照明军的卫所军制,授封兀良哈三卫首领各级官职,进行笼络和羁縻,决定其更袭和升迁,并颁给敕书,以凭朝贡,其中封阿札施里为泰宁卫指挥,塔宾帖木儿为指挥同知;海撒男答奚为福余卫指挥同知;脱鲁忽察尔为朵颜卫指挥同知。

    大明要求他们“各领其所部,以安畜牧”(《明实录?洪武二十二年五月癸巳》),做明朝的“属夷”。

    蒙古人称朵颜卫为兀良哈,泰宁卫为翁牛特,福余卫为乌齐叶特,这是因为朵颜、泰宁和福余三卫分别是以兀良哈部、翁牛特部和乌齐叶特三部为主组成,因此明朝也把朵颜卫称为兀良哈卫。

    明初时,兀良哈三卫当中以泰宁卫最强大,其次福余卫,朵颜卫在后。

    明中期后,朵颜卫实力迅速壮大,跃居三卫之首,所以明朝往往把三卫笼而统之地称作朵颜三卫或兀良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