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执宰大明-第5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无法回答宣德帝的问题。

    “如果太子和越王争位,你认为谁的胜算大一些?”宣德帝的眉头皱了皱,不动声色地望着李云天,口中微微咳嗽着。

    “太子乃大明储君,自然由太子登基。”李云天没有丝毫犹豫,郑重其事地说道。

    “如果京城的文武百官都像你想的这样,那么朕也就安心了。”宣德帝闻言嘴角不由得流露出了一丝笑意,李云天的回答在他的意料之中,身为太子老师的李云天显然一定会支持太子一承大统。

    “皇上,罪臣私自逃离京畿都督府大牢,已经犯了欺君之罪,请皇上责罚!”李云天望了宣德帝一眼,随后语峰一转,以头触地向宣德帝请罪。

    李云天之所以一直口称罪臣,是因为他跟着苏伯朗进宫的时候京畿都督府大堂的堂审依旧在进行中,再加上他从京畿都督府大牢里逃走,犯下了欺君大罪,故而自称罪臣。

    “镇国公,你被人陷害后能逃得一命朕已经倍感欣慰,何罪之有?”宣德帝闻言不由得激烈咳嗽了起来,慌得金英连忙上前拍着他的背,好一会儿宣德帝才微笑着向李云天说道,神情显得无比憔悴。

    “谢皇上开恩。”李云天抬头向宣德帝谢恩,当注意到宣德帝虚弱的气色后神情不由得为之一黯,看样子宣德帝现在已经到了强弩之末,所剩时日无多。

    “镇国公,你曾在先帝和朕的登基上立有大功,希望太子登基时你不要让朕失望。”宣德帝沉吟了一下,神色变得严肃起来,一边咳嗽着一边向李云天说道。

    “皇上放心,臣定会辅佐太子登基。”李云天闻言向宣德帝一拱手,沉声回答。

    “拟旨,既已查明镇国公在八方货栈火枪一案上受贼人陷害,故即刻起官复原职,进封太子少师。”宣德帝闻言脸上的神色变得轻松,向侍立在床边的金英下达了谕旨。

    “皇上,此时敌暗我明,臣觉得臣还是隐身于暗处为好,暗查幕后主使。”不等金英应旨,李云天就开口说道。

    “好,就依你所言。”宣德帝闻言微微怔了一下,随后开心地笑了起来,笑容里满是欣慰,神色也变得轻松。

    像李云天这样不眷恋权势而甘愿为太子效犬马之劳的臣子实在是少之又少,尤为重要的是,如此一来李云天的命运就捏在了宣德帝的手里。

    其实,宣德帝心里并没有完全相信李云天,而是怀疑京畿都督府的大火是李云天故布迷局搞出来的事情,而且越王一事也是子虚乌有,目的是为了骗取他的信任从八方货栈火绳枪一案中脱身。

    事已至此宣德帝知道他已经失去了除掉李云天的机会,李云天既然敢进宫就意味着已经安排好了后路,他不得不选择相信李云天。

    如今李云天主动提出来隐身幕后查案,那么其命运也就掌握在了宣德帝手里,宣德帝现在既然已经知道了李云天的下落,那么李云天的命运就将系在他的一道遗诏中,他可以根据李云天未来的表现来决定李云天的命运。

    李云天如果所说的是实情,越王果然回来争夺王位,那么宣德帝的遗诏就会恢复李云天的官职,而要是李云天撒了谎,那么宣德帝的遗诏就会立刻要了他的性命。

    也就是说,宣德帝将给李云天准备两道内容不同的遗诏,至于哪一道遗诏会被宣布就要依照未来朝堂上的局势。

    一盏茶的工夫后,苏伯朗领着李云天离开了东暖阁,张太后和胡皇后、孙皇后连忙赶来探望。

    令张太后三人感到惊喜的是,经过苏伯朗的祈福后宣德帝的精神竟然好转了许多,倚在床榻上与她们谈笑着,看来苏伯朗确实有着几分真本事。

    侍立在一旁伺候着的金英则面露黯然的神色,他很清楚苏伯朗所谓的祈福是怎么回事,宣德帝如今的表现唯有用四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回光返照,这意味着宣德帝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境地,已经撑不了多长时间了。

    如您已到此章节,请移步到7說____网/。7810s。c◎m最新章节,也可在百度直接搜索“七说”或者“。七8xs。”,敬请记住我们新的网址7八小?a href=〃f。7/8/x/s。〃 target=〃_bnk〃》f。7/8/x/s。。

第八百二十一章 托孤() 
夜深人静,一座宅院后院的厢房。

    有些昏暗的灯光下,李云天微微皱着眉头坐在圆桌旁品着茶,杨云贵则背着双手来回踱着步子。

    身为李云天手下情报网络的主管,杨云贵此时也已经意识到京城里有一股隐藏很深的势力策划了京畿都督府大火案和越王被劫走一事,只不过他并没有什么头绪,这意味着对方行事异常小心和谨慎。

    虽然过了这么些年,但李云天依旧觉得茶水是苦的,无论再好的茶叶也不能祛除其本身自带的这种苦涩的味道。

    李云天之所以品茶自然不会是因为喜欢茶道,而是想以此凝神静气来思索心中的一些疑问。

    “云贵,对方有备而来咱们不能操之过急。”见杨云贵的心绪有些焦躁,李云天放下手里的茶杯微笑着劝慰道。

    令杨云贵感到疑惑的是,他把京城各方势力来来回回地捋了好几遍,始终无法找出有谁会对付李云天,而且竟然采用破釜沉舟的搏命式方式,在他看来李云天与朝中各派的势力的共同利益要远远大于分歧和矛盾。

    虽然杨云贵认为朝中各方势力都没有与李云天拼命的动机,可李云天接连受到诬陷,甚至差一点葬身于京畿都督府的那场大火,使得其不得不相信有人暗中想要害李云天。

    凭借着多年的经验,杨云贵感觉对方好像与李云天之间有过什么私人恩怨,不过由于手头的信息有限他一时间不知道对方是何许人,因此提醒李云天。

    “无论他们隐藏得再深,再过两天也会露出狐狸尾巴,届时咱们就知道是谁在暗中捣鬼了。”李云天与杨云贵一样,意识到躲在幕后的人好像对他有着什么深仇大恨,眉头皱了皱后说道。

    “皇上的情况很糟?”杨云贵闻言怔了一下,下意识地开口问道,现在京城的气氛虽然很压抑和沉闷,但总体上波澜不惊,谁也不敢在这个时候轻举妄动以免惹怒了宣德帝,因此唯有等宣德帝驾崩后才敢跳出来干预朝政。

    “油尽灯枯,恐怕撑不了多久了。”李云天叹了一口气,神色间显得有些伤感,再怎么说他与宣德帝共过生死,因此此时心中感到有些唏嘘。

    “皇上是一个好皇帝,可惜在位的时间短了点儿,如果他能活到先皇的年纪那么大明必将国泰民安,四海升平。”杨云贵闻言摇了摇头,为此感到惋惜,他认为宣德帝处理政务的能力是大明开国来几位皇帝中最好的一个。

    李云天在杨云贵家里待了半个时辰,与杨云贵商议了应对京城的事宜后在夜色的掩护下悄悄离开,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他要潜伏起来观察京城的局势变化。

    第二天上午,宣德帝的病情毫无征兆地突然恶化,这吓坏了在身旁服侍的内侍和宫女,金英一边让人去传太医,一边把这个消息向张太后和孙皇后禀告,整个乾清宫乱成一团。

    张太后闻讯后大吃了一惊,急匆匆地赶去乾清宫,并且通知朝廷的文武重臣悉数来乾清宫候旨。

    得知宫里紧急召见的谕令后,京城的那些文武大员不敢怠慢,立刻乘车赶去了紫禁城,在宫门口遇上后寒暄了几句后就快步前去乾清宫,一路上寂静无声,一个个神情凝重,谁都猜到他们这个时候进攻肯定与宣德帝有关。

    由于太医正在全力抢救处于昏迷状态的宣德帝,朝中的文武重臣就在偏殿的厢房里休息,私下里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小声地说着话,看样子宣德帝这次凶多吉少是时候该谋划一下宣德帝驾崩后的朝局了。

    在杨云贵庞大的情报网络下,李云天很快就知道宣德帝病情恶化的消息,一个人躲在胡一图给他在太仆寺典厩署找的住处里喝着闷酒,他知道宣德帝已经无力回天,历史将翻开新的一页。

    此时此刻,由于是大年初三京城的百姓依旧沉浸在新春的喜悦氛围中,根本就不知道大明朝即改朝换代。

    一直到下午,乾清宫东暖阁一直紧闭的宫门才打开,一名内侍慌慌张张地从里面跑出来前去请在偏殿休息的张太后、孙皇后和朝廷的文武重臣。

    当众人簇拥着张太后急匆匆进入东暖阁后,看见宣德帝虚弱地躺在病床上,几名太医大汗淋漓地侍立在一旁。

    “太后,皇上时日无多,有什么话请太后尽早告诉皇上。”一名太医迎了上去,躬身向张太后说道。

    张太后闻言神色顿时就是一黯,虽然她知道宣德帝久病缠身无法治愈,但当这一天真的来临时还是有些无法接受,毕竟宣德帝现在还未到不惑之年实在是太年轻了。

    “皇上,现在朝中的文武重臣都在,你有什么要说的尽管交待。”走上前在暖榻旁落座后,张太后一脸慈爱地拉住了宣德帝的手。

    “母后,孩儿不孝,这些年未能向母亲尽孝,实在是惭愧之至。”宣德帝的脸上流露出一丝笑意,不无遗憾地轻声说道。

    “皇上日理万机,政务繁忙,将大明治理得井井有条,国泰民安,这是对哀家最大的孝。”张太后闻言摇了摇头,微笑着安危宣德帝。

    “有母后这句话孩儿也就安心了。”宣德帝笑了笑,目光落在了立在张太后身旁一侧的胡皇后身上,有些愧疚地望着她,“朕亏欠你甚多,希望你能原谅朕。”

    “皇上此言差矣,是臣妾没有做好。”胡皇后闻言心中一酸,眼泪顺着脸颊就流了下来。

    “皇后,你以后要好生善待胡姐姐。”宣德帝见状心中暗叹了一口气,当年他执意废后现在颇为后悔,当时确实太过鲁莽,心中对胡皇后是颇为愧疚,随后嘱咐立在张太后另外一侧的孙皇后。

    “皇上放心,臣妾定会好好善待胡姐姐。”孙皇后红着眼眶点头答应了下来,她很清楚宣德帝当年为了立她为后承受了不小的压力,两人之间感情之深厚无人能及,她自然会满足宣德帝的这个遗愿。

    “太子,你要切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要善待天下的百姓。”宣德帝闻言心中不由得感到一阵安慰,向站在孙皇后身旁的太子招了招手,等他来到病榻前后抓住他的手沉声嘱咐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遇事你要多听朝臣的奏禀,三思而后行。”

    “父皇,儿臣记住了。”太子已经八岁,已然清楚宣德帝命不久矣,郑重其事地向宣德帝点了点头。

    “宣旨。”宣德帝见太子虽然年幼但十分懂事,不由得感到非常欣慰,向立在一旁的金英说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金英先向宣德帝一躬身,随后展开了手中的圣旨,尖着嗓子高声读出了圣旨的内容。

    这是一道宣德帝用来托孤的旨意,由于太子年幼故而宣德帝要找一些朝中的文武重臣来辅助太子处理朝堂上的政务,直至太子可以亲征。

    宣德帝一共给太子挑选了十二名顾命大臣,分别是内阁的杨士奇、杨荣、杨浦和陈山,六部的吏部尚书郭琎、礼部尚书胡滢、户部尚书刘中敷,军阁的首辅张辅、次辅王骥和辅臣周征,五军都督府的京畿都督府大都督张昊和后军都督府左都督宋海。

    郭琎是新晋的吏部尚书,接替不久前病逝的蹇义,虽然其资历和威望不及胡滢,但其身为大明的天官自然要成为宣德帝所选的顾命大臣。

    本来,宣德帝想要让胡滢来接任吏部尚书,胡滢在六部文官中的资历首屈一指,不过由于他与内阁之间的关系很僵,所以宣德帝左右权衡了一番后还是认命郭琎担任吏部尚书。

    郭琎与蹇义一样,都是性格平和、行事低调的人,宣德帝需要一个人来缓和六部与内阁之间的紧张关系,故而郭琎是最佳的人选。

    虽然看起来内阁的四名阁员都成为了宣德帝的托孤大臣,但实际上陈山的身体很不好,估计很难胜任这个任务,也就是说他虽然是托孤大臣但十有**不会行驶托孤大臣的职责,也就是说内阁实际上只有三名阁员能用得上。

    如此一来,内阁和六部的人数上就形成了均衡之势。

    军阁与五军都督府的关系与内阁和六部不一样,双方之间并不是敌对关系而是从属关系,五军都督府并没有对抗军阁的力量,这是因为宣德帝要把军事力量抓在手里,故而将军权集中在了军阁,而军阁的重大决议皆要由他点头方可执行,由此一来就把军权牢牢地控制在了手里。

    而且,此次被宣德帝任命为托孤大臣的五名勋贵来自五个阵营,即张辅一系、王骥一系、周征一系、张昊一系和宋海一系,代表了勋贵中的五个派系,故而哪一系都没有力量来取得压倒性优势,进而使得五方达到了一种均势。

第八百二十二章 龙驭宾天() 
“太子,给诸位大人行礼。”等金英宣读完圣旨,宣德帝望了一眼站在窗前的那些托孤大臣,一边咳嗽着一边向太子说道,以示对其的敬重。

    “本王见过各位大人。”太子闻言郑重其事地向杨士奇和张辅等十二名托孤大臣一躬身,拱手行礼。

    “太子千岁千岁千千岁。”杨士奇和张辅等人连忙躬身回礼,口中高喝道。

    “父皇,为何镇国公不在?”太子起身后环视了一眼现场的众位权贵,有些疑惑地问向了宣德帝,说心里话他其实更想让李云天来辅佐他理政,与李云天在一起他感到非常轻松。

    “镇国公奉了父皇的御命去外地办差,等他回来与众位爱卿一同辅佐你。”宣德帝的脸上流露出一丝笑意,不动声色地找了一个理由。

    “太好了,我又可以听镇国公讲海外的那些奇闻异事。”太子闻言顿时高兴了起来,随后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有些不妥,连忙怯生生地望着宣德帝。

    “众位爱卿,朕希望你们能像辅佐朕一样辅佐太子,大明的江山社稷以后就要依靠诸位爱卿了。”宣德帝不以为意地笑了笑,毕竟太子还是小孩子有时候难免流露出孩童的天性,随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