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荆州我做主-第1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顾氏向陆逊道过谢之后,便央求陆逊稍稍等待片刻,然后自己便走进内室,取出来一张锦帛,展开后说道:“将军请看,妾身这里有孙权谋害先夫的切实证据,之前妾身虽然受到屈辱,却从不敢将此物取出来,一是怕沃姆兹因此而丧命,二是怕影响江东大局稳定。这是妾身在检索先夫遗物的过程中发现的,乃是孙权写给刺客家属的免租令。据妾身猜测,先夫应该是在遇刺后就知道主谋者是孙权了,只不过先夫并没有将这些说出来,而是力排众议,让孙权继承大位,先夫对孙权可谓仁至义尽,可是此人却如此待我母子,实在令人心寒。”

    陆逊取过锦帛看了一下,又让朱治去鉴别真伪,结果正如自己所想,此物果然是真的。

    看到此物,朱治的心中更无怀疑,心中终于完全相信,所谓孙权杀兄之事竟然是真的!

    这样的事实实在是给了他太大的打击,他完全不敢想象,自己竟然对如此一个不讲人伦恩情、人面兽心的畜生效忠,此人连亲兄都能杀死,更何况是自己这样的臣子呢?虽然自己现在拥戴孙权而获得殊荣,他对自己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尊重和恩荣,可是自己能够保证他日后不会对付自己吗?即便是此人真的不会动自己,会不会在日后对付自己的后人?自己现在已经近五十岁了,还能有几年活头?一旦将来自己身死,儿孙们却因此而惨遭横祸,那简直是令人难以想象的。

    而陆逊所想的却是另外一方面,孙坚不顾天下大义,私自藏匿玉玺,结果被杀,连玉玺都落到了袁术的手上,结果令袁术野心膨胀,竟然出现了一幕称帝的闹剧,而孙坚的长子孙策倒也是一位英雄,然则轻而无备,结果竟然被孙权所乘,虽有十万虎狼之师,最终却也没用,一代人杰竟然死于宵小之手。而孙权虽然是一个善于发掘人才并且擅长笼络人心的雄主,却为人心狠手辣、不顾人伦,更兼心中容易猜忌群下,结果最终也只能走上败亡一途。

    而反观主公刘琦,则完全不一样,他拥有这父子三人的优点,却没有他们的那些明显缺陷,最重要的是,能够善于听取臣下的正确意见,再加上识人用人的本领比起孙权都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麾下人才济济,将士用命,所以才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从而在父亲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挣下了偌大一份基业。

    像这样百年难遇的明主,自己竟然能够遇上,可以说是极大的荣幸。

    朱治的心思又是不一样,他设身处地的为孙策着想,正在推测为何孙策明明知道刺杀自己的主谋是孙权,还要力主将大位传给孙权。

    在他看来,孙策之所以这么做,一是为了保全自己的妻儿和其他兄弟,因为根据孙权阴狠的性格,一旦孙策将大位传给别人,恐怕很快便会被其所害;第二也是因为孙权在孙策的三个亲兄弟之间,确实是最有能力保住江东基业的人,所以,为了自己的基业着想,孙策只能对孙权刺杀自己之事佯做不知,将父子两代辛苦打下的基业传给那个人面兽心的家伙。

    “唉,不管如何,伯符却是选择为了家族和基业而放下心中的怨怼,选择立孙策为江东之主,今日我也要为了我们两大家族和江东局势而选择支持孙绍,讨伐孙权,就算有再多的人骂我也不在乎。”

    朱治想通了这一节之后,心中的包袱总算是放下了,他看着乖巧的站在顾氏身边的孙绍,默默地想道:“不管别人怎么说,我都是进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保住江东孙氏一脉,同时还重新稳定了江东局势,我自己只要做得问心无愧就是了,至于功过是非,那就留待后人去评说吧。”

    由于顾氏拿出了切实的证据,陆逊心中更加明确了孙权的罪行,他把孙权谋杀亲兄并有证据的事情公诸于众,同时还让朱治代表孙绍宣布,从此之后孙绍将代理江东孙氏大宗族长之位,并以族长的名义宣布孙权不再是江东孙氏的子孙,根本无权继承父亲孙策留下的基业。

    与此同时,孙绍还呼吁江东孙氏子弟定要遵守族长之命,共同声讨杀兄灭道的孙权,同时还以江东故主孙策合法继承人的身份,号召江东群雄共同讨伐孙权,为故主孙策洗冤昭雪。

    在声明的最后,孙绍宣布吴郡、会稽、丹阳三郡尽皆服从扬州刺史的直接管辖,遵从朝廷王命,凡是江东孙氏子孙务须遵从,永远不得反抗。

    在孙绍的声明公开发布之后,朱治又命令驻扎在富春、乌程和阳羡三地的七千大军尽皆向陆逊大军归降。

    由于这三县驻扎的军队将领都是朱治的亲信,比如吴中四姓之一、与自己也算是远支的朱桓,朱治次子、也是嫡长子朱才,还有亲信将领、出身于富春徐氏的徐矫,这三名将领本来都是受到朱治的善待,所以都对朱治心存感激,今日见朱治下达了投降的命令,再加上他们也都选择相信孙绍母子和朱治所言都是实情,所以立刻毫不犹豫的向陆逊表示归降。

    而在他们的带动和影响下,由拳、娄县、无锡、毗陵、丹徒、海盐等县也尽皆归降,如今的整个吴郡,只有曲阿和钱塘还未归降,而曲阿长弘咨乃是孙权姐夫,曾经向孙权举荐了诸葛瑾,与孙权的关系很是亲密,所以支持孙权,反对孙绍。

    后来陆逊见弘咨坚决不肯归降,反而统兵据守曲阿,便命陈武率五千大军,仗着精兵强将直接攻破了曲阿,弘咨战败之后自杀身亡。

    在弘咨自杀之后,弘咨之妻,也就是孙权之姐孙尚雯也一同自杀身亡。

    在此之后,陆除钱塘之外的整个吴郡已经完全归属刘琦治下。

    消息传到了山阴,孙权不由得暴怒,声讨孙绍和朱治无耻变节投敌的可耻罪行,并且也发表声明,说自己根本就没有谋杀亲兄,这一切都只不过是刘琦为了图谋江东基业而伪造的证据,要求大家不要轻信谣言,坚守领土。

    而在心中,孙权早已对朱治和孙绍母子切齿痛恨了,非常后悔当时竟然一时心软,没有将他们母子尽皆除掉,结果竟然造成了今日的隐患,否则的话,自己绝不至于像今日这般被动。

    “哼,什么陆逊攻城,如果我所料不错的话,这一切应该都只是朱治老贼设下的阴谋吧,这老贼肯定是要通过迎立孙绍而掌控我江东,这等乱臣贼子,如何不去铲除?与我传令秣陵的三弟叔弼,让他立刻起兵征讨朱治老贼,这一次我若捉住此贼,定要把他挫骨扬灰,方能消我心头之恨。”

    孙权脸上的肌肉都在抖动,牙齿咬的咯咯响,紧握着的双拳也早已被指甲掐出了血,真恨不能立刻就将朱治和孙绍母子尽皆一个个掐死。、

    可就在这时,忽然听得一名小兵闯进来禀报道:“主公,大事不好了,秣陵的三公子出事了。”

    “什么?”孙权不由震惊不已,一把夺过小兵手中的书信,看了一下,脸色顿时大变,双眼一黑,竟然晕倒在了地上……

第一百七十章 孙翊之死(一)() 
却说孙翊字叔弼,为人骁悍果烈,有兄长孙策之风,当初孙策遭受伏击,伤重将死,张昭便提议让很像孙策的孙翊继承大位,却被孙策否决。

    孙权听说此事之后,便对孙翊有了戒心。

    却没想到孙翊后来竟然主动找到了孙权,说自己也没想到竟然被张昭举荐,并立下重誓,表明自己对二哥的忠心,孙权这才略略放心。

    后来孙权继承大位,孙翊果然是在众兄弟之中第一个支持孙权的,并且不遗余力的维护孙权的权威,孙权这才最终放下心来,把孙翊当成是最为信任倚重的兄弟。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舅父吴景死后,孙权才任命孙翊为偏将军,领丹阳太守,率军守卫丹阳东部诸县,对抗刘琦。

    而孙翊也的确做得很不错,他一到任之后,就立刻释放了被囚在牢中的步骘,并亲自到山中招降了因为故吴郡太守盛宪被杀为逃匿山中的妫览、戴员等人,礼聘妫览为大都督,掌管郡内军政,戴员为郡丞,不仅解除了丹阳郡的一个大隐患,同时也得到了一支五千多人的大军。

    虽然这支大军的战斗力不敢恭维,可是在吴景刚刚败亡、兵力空虚的当时来说,简直就是雪中送炭!

    对此孙权大为赞叹,加封孙翊为荡寇将军。

    本来孙翊这个丹阳太守干得非常出色,不仅成功拼凑了一支近两万人的大军,手下又得了妫览、戴员、步骘等人才,丹阳郡内文武官员本来低沉消极的情绪如今也渐渐消散,开始积极地加固城防,准备御敌。

    可是没想到就在这时,忽然传来了刘琦麾下大军攻破了吴郡,吴郡太守朱治率军投降,并拥戴孙绍为江东孙氏族长,继承孙策所有的职位。

    除此之外,孙绍还发表了一篇声明,宣称孙权曾经为了获得江东统治权,秘密派人伪作故吴郡太守许贡门客,将孙策刺杀,号召孙氏族人尽皆起兵反抗孙权,为故主孙策沉冤昭雪。

    孙翊见侄儿孙绍竟然无端编派从父的不是,意图分裂孙氏,从根本上瓦解江东政权,不由大怒,当即便下令妫览,统率郡内所有兵力,前往吴县讨伐逆子孙绍,并要当面责问这个逆子,当年他父亲孙策所留下的遗言,他是否还记得?

    当然,当时孙绍的年纪还十分幼小,孙翊表面上是在问孙绍,实际上却是在责问叛贼朱治和自己的大嫂顾氏。

    可是孙翊的这一决定却遭到了妫览的反对。

    因为妫览本来就是盛宪的部下和亲信,当年孙权为了集中大权,故意找借口杀了盛宪,这让他们一直都感到心中愤恨难平,如今虽然受孙翊所聘,重新到丹阳出仕,自身的罪行又受到了孙权的特赦,但是心中总是感觉惴惴不安。

    可恰在这样的情势下,传来了孙绍正位、揭露孙权杀兄的消息,妫览和戴员二人商议了一番,便觉得应该乘机响应孙绍,投靠刘琦,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杀孙权为盛宪报仇,还能保住爵位富贵。

    这两人本来就是无义之辈,如今利字在前,又能成全为故主报仇的义名,如何不想办法抓住机会?

    所以,在孙翊命妫览率军杀向吴郡的时候,妫览和戴员极力劝解孙翊,孙权残暴不仁,杀兄夺位,切不要再去效忠于他了,更何况吴郡本来就有一万大军,再加上刘琦派来的大军,凭着丹阳手中这点力量,根本就不可能战胜,结果反而会使自己引来杀身之祸,所以,不如乘机响应孙绍,举丹阳一郡向刘琦大军投降,这样既能顺天应人,为故主孙权沉冤昭雪,也能保住性命和富贵。

    孙翊却是冷冷笑道:“看来这最后一句才是你们真正的目的吧?我江东孙氏,经过父兄三代的辛苦开拓,才有如今的基业,虽则目前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可我们孙氏子弟也要守住每一寸土地,决不能把一尺土地拱手送人,我们且不是我二哥刺杀打个之事是否虚妄,即便是真又如何?在如今我江东千钧一发之际,大家自然要团结一心,共同抵挡贼子刘琦,我作为二哥亲自任命的丹阳太守,怎肯屈身投敌?孙绍小儿不遵父命,擅行废立,已经违背了大哥遗命,如今我们前去声讨,乃名正言顺之事,如何能不去做?”

    略略顿了一顿,孙翊便强令妫览在三天之后整军出发,前往吴郡讨伐叛逆孙绍,斩杀叛贼朱治,并且顺势逐走刘琦的大军,他相信凭借着他江东孙氏在吴郡的声望,绝对能够取得这一场战争的胜利,就算是胜不了,这一次也定要重创刘琦大军,令其无法在吴郡站稳脚跟。

    妫览和戴员之所以答应出仕,本来就是为了功名富贵,如何肯为孙翊效死力?所以他们虽然到了最后只能诺诺而退,却也心中不甘,暗暗决定收买孙翊身边亲信,令其斩杀孙翊,然后举丹阳一郡向刘琦投降,这样一来,他们必然会因功而受到刘琦的封赏。

    后来经过了一番商议,他们把收买的目标集中到了孙翊麾下的一名亲兵队长边鸿,他们知道此人平日仗着孙翊乃是主公孙权亲弟的身份,骄横傲慢,曾经在光天化日之下到了城中酒楼吃霸王餐,还酒楼的老板之女,结果导致此女自缢身亡。

    孙翊听说消息之后顿时大怒,命人将边鸿斩首,却由于麾下亲兵求情,改判六十军棍,之后边鸿果然收敛了不少,但是有心人却看得出来边鸿心中对孙翊还是充满了怨恨的。

    被孙翊聘为丹阳主簿的步骘曾经苦劝孙翊,边鸿外表恭顺,内心却充满了怨恨,妫览、戴员重利轻义,让孙翊疏远三人,否则将有可能祸及己身。

    只是可惜孙翊自以为自己对人坦荡真诚,对方感激自己恩德,必然不敢加害,所以虽然表面上赞同,心中其实很不以为然。

    而当妫览和戴员找到了边鸿之后,自称已经同镇南将军刘琦取得了联系,让边鸿助他们刺杀孙翊,立并且对边鸿承诺,如若成功之后,不仅会许以重金,将来还会将其举荐给刘琦,到时候刘琦追念功劳,一定会不吝封赏。

    边鸿见二人尽皆腰悬利刃,如若自己不答应,恐怕性命立刻就会被取走,再加上自己确实对孙翊心存怨恨,更受到二人所开出的重利所诱,立刻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下来。

    妫览、戴员闻言大喜,立刻令边鸿附耳过来,如此这般的交代了一番,这才让其离去。

    第二天,妫览便来到太守府,对孙翊说自己愿意从命,统率大军征讨逆子孙绍。

    孙翊闻言大喜,对妫览的忠诚盛赞不已。

    就在这时,亲兵队长边鸿乘机劝道:“太守大人,妫都督如此忠诚,实乃我江东之福,不如大人在今晚设宴,为妫都督壮行。”

    孙翊呵呵笑道:“本将正有此意,既如此,你便通知众文武官员,于今晚来府中赴宴,共同为妫都督壮行。”

    “诺。”边鸿心中暗喜,对孙翊拱手行了一个礼,然后恭敬地退出。

    之后边鸿便通知各县文武官员,于晚间来太守府赴宴,但是边鸿却有意没有通知主簿步骘、中郎将孙高和校尉傅婴等人,因为这些人都是孙翊的心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