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李承训-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爷,城中粮草快要完了,根本就坚持不到援军到来了!”李神通的身后一名中年人面色迟疑,犹豫了半天才对着李神通开口说道。这是目前最紧要的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只怕军中就会发生哗变了。
李神通虽然军事才能不怎么样,但是好歹也是经常领军出战的人,自然而然的明白这个粮草问题的严重性。民以食为天,这可是老祖宗一代接着一代流传下来的至理名言。军中无粮,将会发生大事的,楚霸王项羽够猛了吧,其麾下之兵精锐天下无双,也不是因为缺粮的缘故被韩信所趁。
将天下转手送给了刘邦,失去了东山再起的机会。李神通可不认自己又能力和项羽相提并论,这种号称霸王的人都是牛人,与一般人太不一样。所以李神通心里无奈之极,连忙思考着解决的办法。
“李嗳,从今日起全军以粥度日,坚持几天等候朝廷的救援!”李神通想破了脑袋也没有想到什么太好的办法,只得就这样了。既然生不出来,那么就只能省了。
“是,王爷!”
李嗳也没有太好的办法,虽然李神通的这个办法治标不治本,根本就无济于事,只能缓解一下当前的压力。但是这也没有办法四周被围困,根本就无法出城,李嗳本着能有办法就不错了的心态,转身离开了去安排这件事情。
因为他知道一旦缺粮成了明面上的问题,摆上了台面。那么到时候不是城破就是哗变,自己等人肯定是首当其冲,死的不能再死了。
李神通目光闪烁着这精芒,看了一会城外的敌军之后转身朝着郡守府走去。这一刻的李神通内心深处混乱的可以,根本就无法决断任何事了。镇守晋阳只能战而不能降,要知道这里可是李渊的大本营,李氏宗族的家眷大多数都在这里,只要晋阳失守,那么他李神通万死难辞其咎。
不要说是李渊了,就是宗族之人一人一口唾沫都会淹死李神通。来到书房内,李神通坐在椅子上思考着办法,为了活命,李神通打算无所不用其极。召开手底下的智谋之士商量着缺粮的解决办法。
“各位都说说吧!缺粮这件事情该如何解决!”李神通的目光从每一个人的脸上划过道:“大家都是明眼之人自然清楚此刻的晋阳的危机,也能够明白晋阳失守代表了什么!为了本王与各位自己的身家性命,本王还请各位先生仔细思考一下缺粮的解决之道!”
缺粮!
缺就是缺,这能有什么办法啊!要知道晋阳四门之外都被宋金刚围困,宋金刚是不可能也不会容许有人将粮草送入晋阳的。这种资敌的蠢事,宋金刚从来都不做。
“王爷为今之计只有盼望援军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打败宋金刚救援我们了!”为首的一名老者摇头晃脑半天说出了这样一番话,只气的李神通恨不得拔刀杀人,将之碎尸万段。
你看看这个丫的说了什么,说了和没说有什么区别。这样简单的问题,谁看不懂啊!还需要你来卖弄。看到众人的不以为意,出主意者灿灿一笑,低下了头没有在说话。
剩下的三位谋士彼此对视一眼,脸色凝重。李神通看到谋士们一脸吃了死娃娃的难受表情,心里就是火大,语气不好的开口道:“三位可有好办法教本王?”
沉默!
沉默了好一会儿之后韩天亮才抬起头看着李神通慎重的道:“王爷,如今我方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占,很多办法根本就没有施展的土壤,为今之计只有与民借粮了!”
“与民借粮?”
李神通听到韩天亮的话陷入了沉思之中,他知道这个办法无疑是目前最可靠的办法了。但是与民借粮这件事的困难度可是不小啊!民以食为天,他们怎么可以轻易的将家中余粮借给军队。这不仅关系到军民的信任关系,还关乎着借多少的问题。
少了不够,多了没有!
“这件事有几分的可行度?”李神通沉默半响之后还是拿不定主意,转头对着出这个主意的韩天亮询问道。事情太大了,李神通心里没有底了。
“回王爷,八成!”
韩天亮一看李神通的表情就知道他的疑惑所在,微微一笑开口解释道:“王爷这晋阳乃是陛下的龙兴之地,陛下曾在晋阳经营多年,与民修好。只要我们借着皇室的名义就可以说服百姓借粮!”
不的不说韩天亮的办法大胆之极,这种利用李渊的办法都能想的出来,当真是死亡可以让人疯狂。李神通听到这里目光闪烁了一下转头道:“干了,此事由你全权负责,不得引起民愤!”(未完待续。)
第171章 不行!()
自从李世民率领军队从长安出发之后,便是目标直指韩城。李世民打算利用直线距离,从韩城过黄河经龙门到达并州境内。
“无忌,立即吩咐下去,召集船只,三天后全军渡河,一口气夺取龙门关!”李世民对着身后的长孙无忌说道,因为韩城与龙门关之间隔着黄河,没有船只根本就无法跨过去。哪怕此刻已经到了十二月份,天寒地冻。
但是就算是能够冻死人的天气,磅礴的黄河也是不会结冰的。所以召集船只,千帆相竞,才能将三十万大军安全的送过河去。长孙无忌也明白这件事的重要性,点了点头之后便离开了郡守府。
船只只有渔夫家才有,而且李世民这一次北上之时根本就没有来得及带水军。此刻船只成了拖累李世民行军速度的一个重要原因,没有足够的船只,黄河就成了一道无法跨越的天险。
郡守府内,李世民看着军事地图发呆。在这三天之内他需要分析出敌人的那里兵力虚弱,那里适合决战。在哪里攻击敌人,在哪里一战而击溃对方。这都需要李世民在这短短的三天之内完成作战计划。
柏壁!
念头千百转,李世民便将目标定在了柏壁这个地方。军队进驻柏壁,以柏壁为中心进来歼灭战。 李世民乘冰冻坚硬,以及船只之利带兵从韩城渡过黄河,到达龙门。之后驻扎在柏壁,与刘武周对峙,并同固守绛州的唐军形成犄角之势,进逼刘武周军。
柏壁郡守府。
李世民将军队驻扎结束之后,便将麾下文武召集再一次打算开一下战前会议,统一一下思想。李世民看着座下的长孙无忌,房玄龄,秦叔宝,程咬金等人目光一阵闪烁开口道:“诸位对于这场战争有何看法?”
“太原是王业的基础,国家的根本;河东地区富饶。京城靠它供给,不可丢弃。”房玄龄看到一眼众人,见到众人都不说话,思考了一下便是开口:“而且秦王。裴寂等人皆败,只要秦王战而胜之就可以加深秦王对于军队的影响!”
房玄龄其实还有一句话没有说,那便是情况实在是不容乐乎。陛下死命的支持太子,歼灭宇文化及之后太子李建成在军队的势力猛然间大增,虽然不及李世民但是却也相差不远了。
其实对于这样的事情。房玄龄也只能暗自叹息。言太子李建成犹如神助了,因为李建成不仅有些李渊的全力支持,本身的才智也不差李世民什么,更兼占据着大义之名,收拢人心自然就比别人占有优势。
太子二字就是天生的光环,对于拉拢人心有着奇效。更重要的是此刻的李世民面对的不仅是来自太子李建成的压力,还有齐王李元吉以及楚霸王李承训的压力。可以说是四面皆敌,局势不容置疑,必须要抓住任何一个时间来壮大自己,才能够在夹缝中求存。不至于被他人抹去。
“是啊王爷!”长孙无忌听到房玄龄说完之后,迎合了一句以后,对着李世民凝重的道:“王爷这一场战争结束之后,你必须要彻底控制住手里的这一支军队。只有这样我们才有一争之力!”
“理由!”
听到长孙无忌的话李世民额头冷汗不断的渗出,彻底的掌控这支军队,这可不是什么简单的问题。涉及军权的事情都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李世民相信一旦自己掌控了这三十万军队李渊一定会出手,因为这支军队是大唐的根本。
这也是李世民为什么要长孙无忌的理由的原因,因为这件事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做。只要做了,要么推翻李渊自己上位。要么自立门户。除了这两个选择之外,再也没有什么好的选择。
“秦王,楚霸王南下之时已经拥兵十万,为了应付这一场三面开战肯定会大肆征兵。”长孙无忌看着李世民凝重的道:“楚霸王麾下只有十万军队。想要度过这一次的危机,最少也得征兵三十万!也就是说楚霸王这一次战争过后就会得到拥有可战之兵四十万!”
“到时候楚霸王就凭借无双的实力成为大唐皇室除了陛下之外的第一人,秦王你觉得如果你不控制这支军队,拿什么来抗衡这样的楚霸王?”长孙无忌的反问很是犀利,仗着自己与李世民的特殊关系说话不怕得罪人,直接将最重要的问题点了出来。
长孙无忌的话让李世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承认长孙无忌说的并不是没有道理,甚至于这就是事实。楚霸王李承训的实力已经很大了,只要扛过这一次危机,必将脱变为龙,翱翔九天,无人能治。
“不行!”
思考了半天之后李世民摇头道,他面对诱惑果断的拒绝了。因为掌控三十万大军,凭借他的手段轻而易举。但是他要的是九五至尊位,现在就掌控军队有些得不偿失。因为这样会失去李渊的信任和大义的名分。
“此事就此罢了,谁也不准再提!”李世民的目光犀利的看了看众人之后继续道:“下面说一下如何收复失地吧!”李世民不得不打断众人的话题,他知道这是李承训给的压力太大了。
让下属们有点难以适存,李世民不得不承认这个时候的李承训已经成了气候。南下的李承训已经成长到了一种无人能治的状态下了,这也是李渊并没有出兵救援的最根本原因。当时消息传来,他就猜测自己的父皇一定会坐视不理的,结果一如自己所料。
只是李世民神色不好的是,在别人都认为李承训会败亡的时候,他有一种近乎真相的直觉,这一次自己的这个逆天的侄儿肯定能够闯过去。七十万大军也无法留下他的性命,虽然这份直觉来的莫名其妙,但是李世民就这样相信了。
因为正是这个莫名其妙的直觉让的他在战争中一次又一次的捡回来一条命,所以李世民从来不会怀疑他的直觉会不灵。所以说这一次李承训一定会逃过一劫,甚至于还能够凭借这一次的机会实力大涨。
目光闪烁了一下,收敛了心中杂念。李世民重新将目光看向了军事地图,思考着作战计划。经过这样的一场闹腾,他也没有继续探讨的心思。直接对着地图开始了派兵布阵。
“程咬金何在!”
“末将在,请王爷吩咐!”
“由你率领五万军队从柏壁出发,兵发蒲州,歼灭王行本部所属兵马,收复蒲州!”
“末将得令!”
“秦叔宝何在!”
“末将在,请王爷吩咐!”
“由你率领十万军队自柏壁出发,兵分三路克夏县,美良川,安邑,围歼吕崇茂部!”李世民转头对着秦琼喝道。
“末将得令!”
李世民看着两位得力干将,满意的点了点头道:“本王亲自率领本部兵马自柏壁出发与盘踞在绛州的刘武周对决,胜利之后三军会师绛州,到时候沿着汾水北上解救危在旦夕的晋阳郡!”
“末将遵令!”
李世民吩咐下去之后,便起身离开了郡首府。这个时候的他需要一场安安稳稳的睡眠来补充自己,到时候才能用清醒的大脑来分析每一步的意义与好坏。既然李渊将他放了出来,不搞出点事情绝对是对不起李渊的。
而且这一次李世民虽然不打算将这三十万军队控制,但是却也有着一系列的小动作要做。免得将来,因为这些事情,一步之遥,悔之莫及。
……(未完待续。)
第172章 试问楚地是谁的天下()
武德三年末,中原大地从北到南,无处不在打仗。各大枭雄势力,率领麾下之兵大打出手,战火纷飞,百姓家园损坏。大批的难民蜂涌而出,只要是稍微大一点的城镇上你就可以看到衣衫褴褛的难民,犹如乞丐一样。
千里无鸡鸣,路有冻死骨。这成了武德三年间百姓的真实写照,虽然杨广好大喜功,有着很多的缺点,但是他所对中原大地的破坏远远不及这群所谓的起义者。
各路反王除了少数人有着官僚体系,能够为他们提供很好的管理功能之外,剩下的不过是扔掉锄头拿起兵器的暴徒。他们的反抗过程中,并没有一个稳定的政治后方,规律有序的接收地方。
他们依靠的是劫掠,鼓动老百姓而已。这样的暴民放到后世就仅仅是一群人人喊打,如过街老鼠一样的恐怖组织而已。那会像这个隋末乱世,居然将这样的人也大!
纵观历史造反成功的大多是领兵将领,无他,有兵权,有谋士,自己素质也高,造反是个技术活,不是什么人都玩的了的,就这样造反失败的还一抓一大把。底层造反掰着指头也数的出来,大一统的也就刘亭长朱和尚而已。
知识越多越反动,乱世时候科举不兴,还是有大把人才会跟你干的,前面抢钱抢女人无所谓,有了一定的地盘了就不能再这么干了,要组织屯田,要营造兵器,要练兵,在这隋末乱世能够懂这些的枭雄人物不多,只有几个而已。还有就是要有超越一般人战略眼光了,先打哪后打哪,攻的会不会功高震主,守的这个会不会被招安反水,必须要有足够的人格魅力与资金钱粮的支持。
造反以割据为先,北方比南方成功率高。因为有马,北方人也彪悍热血,啥也别说了,跟着大哥混。拉个万八千精骑,三五万步兵很容易,多了估计不行,养不起也没名目,没事跟游牧民族练练兵。提高战斗力,有枪有粮了大老板也不敢动你,安心隐忍,发展实力,然后还是等啊,枭雄最杰出的能力就是隐忍。
这也便是心里有着大志的人,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