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朝名侦探-第1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的身世?”狄晴顿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忙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和李沧海认识这么久。狄晴还从未听他说起过自己的身世。

    她本是江湖儿女,向来不在意这些,李沧海也从未提及过,是以她并不知道李沧海的身世情况。

    “我也不知怎么回事,这是爷爷在去世之前的交待,让我无论如何也要入朝为官。如此方能查出我的身世之谜。”李沧海揉了揉额头,不以为意地说道。

    “你不是你爷爷亲生的?”狄晴眨巴着眼睛,脱口而出地道。

    李沧海伸手在她小脑袋上敲了一下,笑骂道:“你这小迷糊,下次说话能不能先琢磨琢磨再说。”

    狄晴抓了抓头发,仔细回味了一下方才所说,这才反应过来。

    她嘻嘻一笑,拉着李沧海的胳膊,撒娇道:“我又不是故意的,我重新问好啦,你不是你爷爷的亲孙子?”

    李沧海翻了个白眼,这话怎么听着还是别扭啊!你爷爷的亲孙子?这话怎么听怎么像在骂人呢?

    不过他并不在意这些,对于狄晴的问题,他都会耐心的回答。

    他点了点头,说道:“爷爷去世之前,才对我言明。不过,他那时已经有些糊涂,说的话也颠三倒四的。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我是被爷爷从长安带出来的,但他并不是我的亲爷爷。”

    “原来如此,沧海,你放心,我一定帮你找出自己的身世!”狄晴认真地说道。

    李沧海莞尔一笑,这些都是他这具身体原本的记忆,其实说白了与他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不过,这也让他觉得有些失落。

    前世他就是个孤儿,今生好不容易有个未曾谋面的爷爷,居然在死前告诉他,两人并没有血缘关系,他依旧是个孤儿。

    “难道这就是命?同样的名字,同样的人生,还是说我们本来就是同一个人,只是被分离到了不同的时空?”李沧海愣愣地想着。

    见李沧海有些走神,狄晴心知他是想到了自己的身世,她眼睛忽然变得通红起来,一把抱住了李沧海。

    “沧海你好惨,连爹娘什么样都没见过。不要难过,你还有我,晴儿会一直一直陪着你。”狄晴呜呜地哽咽道。

    李沧海回过神来,伸手擦了下狄晴脸上的泪珠儿,温柔地道:“晴儿,谢谢你一直陪着了。时间不早了,咱们也该出去了。”

    狄晴点了点头,跟在李沧海身后,走了出去。

    李沧海与狄晴两人。直接来到了洛阳府仪门,仪门附近的洛阳府各阶官员纷纷对着李沧海行礼。

    “看!那就是李沧海李大人!”

    “哪个?哪个?”

    百姓之中,传来一阵悉悉索索的声音。

    “呶,就是身边站着一名女子之人!”

    “这么年轻?你确定没有认错?”

    百姓之中。传来惊咦之声。

    “当然,这难道还有假?李大人曾在我家小店内吃过饭,我又岂会认错?”那人得意洋洋,语气很是肯定,不是别人。正是羊肉馆的店家。

    “竟然如此年轻有为!他身边那位女子是谁?”

    羊肉馆店家挠了挠头,尴尬地笑道:“这个我也不知。不过很明显,一定是李大人的红颜知己!他们站在一起,就如金童玉女一般啊!”

    众人对这点倒没有丝毫怀疑,纷纷点头表示认同。

    李沧海本身就俊秀儒雅,穿上紫袍玉带之后,更显得丰神俊朗。

    而狄晴则娇艳如花,手中提着一把宝剑,娇艳之中又多了些飒爽英气。

    两人站在一起,端得是金童玉女。

    李沧海和洛阳府众人寒暄了几句。随后便朝着远处看去。

    就在这时,一大队人马由远而近,逐渐朝着洛阳府而来。

    旌旗飘动,仙乐悠扬。

    骑军开道,枪兵随后,紧接着是手持各种乐器的梨园子弟。

    之后,便是九匹龙驹宝马,拉着一辆异常奢华的龙辇。

    龙辇两侧,由皇甫坤与高力士随行护卫。

    龙辇之后,则是由杨国忠为首的群臣。

    数百人马。浩浩荡荡地来到了洛阳府衙。

    百姓们心中惊诧,纷纷伸着脖子看去。

    李沧海见状,忙领着洛阳府一众官员迎了上去。

    很快,人马来到了洛阳府前。

    李沧海率众人行跪拜之礼:“臣李沧海率洛阳府众官员。恭迎圣驾!”

    百姓们这才知道来者乃是当今天子,顿时纷纷跪倒在地,对着龙辇恭敬跪拜行礼。

    李隆基从龙辇之中走出,在高力士的搀扶下,下了龙辇,挥手道:“众卿平身!”

    众人这才站了起来。

    李隆基走到李沧海跟前。捋着胡须,说道:“李爱卿,这七天的时间可是过去了,朕也来到洛阳府,这接下来,你可要给朕一个交代了啊!”

    李沧海恭敬地道:“陛下放心,臣一定给陛下一个交代。”

    李隆基点了点头,随即走进公堂。

    随行之人,将龙椅搬至暖阁之中,李隆基坐了进去。

    李沧海对着李隆基恭敬地行了一礼,道:“陛下,现在是否可以开始了?”

    李隆基点了点头,道:“此番你是主审,朕只是来旁听,一切你说了算。”

    “谢陛下。”

    李沧海起身,走到审判桌后,一拍惊木堂,正色道:“本官李沧海,新晋大理寺正卿,奉圣命调查十四年前怀化大将军秦复通敌叛国一案,于天宝十二年八月十五日,于洛阳府开堂重审此案。”

    李沧海脸色凝重,他威严的目光扫过明显吃惊不已的官员与百姓,喝道:“升堂!”

    随着他一声厉喝,整个公堂顿时变得肃穆起来。

    所有人都陷入了安静,纷纷看向李沧海。

    “秦复,镇守边关十载,声震边关,威名赫赫。开元二十七年,加封怀化大将军。次年因通敌叛国而被处以极刑,满门抄斩。”

    暖阁之中的李隆基正在品味着一杯茶水,听到李沧海的话,他手中茶盏突然抖了一下,眉头顿时皱了起来。

    就听李沧海接着说道:“本官无意间接触此案,发现此案大有可疑,秦复通敌叛国一案,当年由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三司会审,但奇怪的是,当我调阅当年案宗之时,却没有找到相关结案陈词。洛阳府没有,大理寺、刑部、御史台同样没有。”

    群臣闻言,纷纷交头接耳起来。

    百姓对朝廷相关政策并不了解,但这些官员却是极为熟悉。

    但凡案件发生,无论大小,都要有案件相关记录,用来记录案件发生的时间、经过,以及最终结果,这个便是结案陈词。

    结案陈词在案件结束之后,都要收入卷宗,以备往后查阅。

    秦复通敌叛国这么大的案件,竟然会没有结案陈词,这确实让人觉得有些不合乎常理。

    不过,这仅仅令人有些惊诧而已,毕竟此案已经过去尘埃落定,也不会有人想到去翻阅此案,自然也就无人能够察觉出其中问题。

    “仅凭没有结案陈词,你便认定此案另有隐情?”杨国忠开口问道。

    李沧海看了他一眼,说道:“我之所以会认为这其中有蹊跷,是因为圣上曾见过这结案陈词。”

    李隆基眉头微皱,说道:“当年朕确实看过此案之词,这有何蹊跷之处?”

    李沧海对着李隆基深深地行了一礼,问道:“陛下可还记得案词上说的什么?”

    李隆基想了想,说道:“朕记得上面说经过三司会审,秦复对自己通敌叛国之罪,供认不讳。”

    “陛下,臣这里有一封当年的案词,请陛下御览。”李沧海从挎包里掏出一份证词,高举过头顶,说道。

    高力士见状,立即走了过去,将案词上呈给了李隆基。

    李隆基展开之后,仔细地看了起来。

    他看完之后,脸色突然起了变化,语气也冷了许多。

    “李沧海,这是怎么回事?”李隆基冷冷地问道。

    群臣觉得一头雾水,纷纷猜测,那究竟是什么,竟然能够让皇帝如此震怒。

    “回陛下,这才是当年三法司所查到的之事。他们并没有真正查到秦复通敌叛国的直接证据,反而查出了那些指认秦复的证人,发现他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而这种关系,让他们察觉到此事绝非想象中的那般简单。”李沧海说道。

    “你是说,当年朕所看到的结案陈词,乃是伪造的?三法司故意用假证词骗朕?”李隆基沉声喝问道。

    李沧海摇头,说道:“陛下息怒,且听臣说完。其实,上呈御览的证词,乃是有心人故意为之,三法司被逼无奈,才在案词上签字署名。不过,经此之后,三法司更加确定此事大有蹊跷,所以他们毁掉了各自府中假的结案陈词,并在这之后,相继辞官。”

    “你说那些案词是被三法司所毁?他们为何要毁去案词?”杨国忠诧异地问道。

    “因为,这份案词并非他们所查出的结果。他们知道自己无力回天,无法查明事情真相。毁掉证词,是希望以后有人注意到了此案,可以由此而看出蹊跷,从而进行调查当年之事。”李沧海说道。

    李隆基脸色有些难看,他随手将证词扔了出去,不悦地道:“这份案词与朕当年见到的案词,虽有较大出入,但上面皆有三法司之署名,朕如何知晓这份不是假的?”

    “陛下,当年三法司受人胁迫,被逼在结案陈词上署名确认,实属无奈之举。之后,几人带着这证据辞官归隐,却接连遭逢不测。先是当年同三法司同审此案的洛阳府尹被山贼杀死,继而刑部尚书也被害身亡,御史大夫与大理寺卿辞官之后,连连被人追杀,几经生死,这案词乃是他们用性命所换来,绝不会假!”李沧海说道。

    马上就要515了,希望继续能冲击515红包榜,到5月15日当天红包雨能回馈读者外加宣传作品。一块也是爱,肯定好好更!(。)

第四百零五章 重审旧案() 
“你说当年有人追杀三法司?”李隆基眉头紧皱。

    “陛下若是不相信臣之所说,可亲自询问当年的御史大夫,罗忠罗大人!”李沧海对着李隆基深深地拜道。

    “罗忠?他现在何处?”李隆基有些诧异地摸了摸胡须,问道。

    李沧海拍了拍手,人群之中,顿时走出一名老者,老者面黄肌瘦,形容枯槁,但穿着却异常整洁利落,虽年老体迈,却给人一种正气凌然的感觉。

    这老者不是别人,正是十四年前的御史大夫罗忠。

    罗忠此时被儿子儿媳搀扶着,身边则跟着孙女,颤颤巍巍地朝公堂走来。

    “老臣罗忠,参加陛下!”罗忠神情激动,声音竟有些哽咽,对着李隆基跪道。

    “罗爱卿?真的是你?快快免礼,来人,赐座!”李隆基似乎没想到竟然还能见到罗忠,看到罗忠行动不便,忙命人搬了把椅子过去。

    “老臣谢陛下隆恩!”罗忠老泪纵横,对着李隆基拜道。

    待罗忠坐下之后,李隆基开口问道:“罗爱卿,李沧海所说,可是真的?”

    罗忠擦了下浊泪,颤巍巍地道:“回陛下,李大人所说,句句属实。当年臣等奉命调查秦复,却发现所谓的证据有很多可疑之处。我等写好了奏折,打算联名上奏,却被人威胁,在假案词上署名确认,致使秦复被抄家灭族。事后,臣等自觉有愧于心,便决定辞官归隐。但没想到竟然被人围追截杀,几经生死,只得隐姓埋名在这洛阳。”

    李隆基闻言,眼中浮现出一丝怒意。

    “何人如此大胆?竟敢截杀朝廷命官?”

    李沧海上前道:“陛下,若想知道何人追杀朝廷命官,待臣说完之后,就一目了然。”

    “说!”李隆基显然有些生气,胆敢追杀三法司。这是在打他皇帝的脸,而且是很响亮的那种。

    “罗御史藏了这案词十四年,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将当年真相公诸于天下。更为了说明一件事。秦复,是被冤枉的!”李沧海忽然提高了声音,正色道。

    此言一出,顿时引起轩然大波。

    除了为数不多的几人之外,群臣百姓纷纷感到惊愕不已。就连李隆基也是一脸震惊。

    “李沧海,这就是你查到的结果?”李隆基显得有些震怒。

    李沧海这么说,无异于在说他当年错杀了秦复,办了一件糊涂事。

    如果说截杀朝廷命官是在打他的脸,而李沧海的话就是在这之后,又当众给了他一巴掌,而且这个耳光可比之前那个要响太多了。

    “陛下息怒,李大人既然这么说,想必定是查到了什么,不如听他说完。”杨国忠对着李隆基拜道。

    李隆基眉头紧锁。哼了一声,道:“好,朕倒要看看,你究竟查到了什么!”

    李沧海诧异地朝杨国忠看去,杨国忠对着他微微一笑,拱了拱手,道:“李大人,你查出什么,尽管说吧!”

    李沧海象征性的对他点了点头,他虽然知道杨国忠这样帮他说话。一定有其目的,但眼下却不是想这个的时候。

    李沧海稍作思忖,说道:“陛下,臣说秦复是被冤枉的。并非信口雌黄,而是有证据证明。”

    “什么证据?”李隆基不悦地问道。

    “罗御史等人辞官之前,将指认秦复的人证与物证线索都保留了下来,一直藏在洛阳府之中。日前,臣才将这些东西取出来,可以说。这些东西是表明秦复被人诬陷的最为有力的证据!”李沧海拍了拍手,小五立即端着托盘走了上来。

    众人伸长脖子看去,发现托盘上放着一些纸张与几个小物件。

    “这些就是你说的证据?”李隆基眉头紧锁地问道。

    李沧海点了点头,他拿起记录着人名的纸张,上呈给李隆基,说道:“回陛下,这些名单上的人,就是当年指认秦复通敌叛国之人。他们如今皆是官居要职,飞黄腾达,但十四年前,却都是秦复手下普通校尉。这上面所记载着当年他们指认秦复的证词,但这些证词却是漏洞百出。”

    “他们说秦复曾向他们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