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世富贵-第2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全家人都巴巴地等着徐平回来,心情比徐平自己还着急。如今徐平也算是靠着徐平光耀门楣扬眉吐气了,一大家子的心思都在他身上。
一进家门,张三娘便上来问徐平考得如何,被徐正喝斥了一番。现在徐正官职上去了,虽然徐平无论如何也不让他担任职事,威严还是日增。
林素娘带着盼盼站在一边笑着不说话,她对自己的丈夫有信心,区区一个学士院试如何能够难得住?盼盼与徐平熟了一些,不过还是不跟徐平玩,只是偶尔在徐平耳边叫一声“阿爹”,便咯咯笑着跑开。
天黑了,月亮升起来,皎洁的月光洒满天地间。
徐平一家吃着果子赏月,其乐融融。
徐平的小院里,秀秀和翠儿摆着供桌,向嫦娥仙子祈祷自己会更美,未来会有一个幸福。盼盼在母亲身边呆得腻了,一路跑过去,跟着秀秀她们一起闹。
徐平看看家人,看看天上的圆月,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
八月十六,没有早朝,徐平一直睡到日上三竿才起来。几个同年因为中秋没休假,替同僚在官衙当值,跟同僚商量着请了几天事假,一起到徐平在中牟的庄园里去。徐平也打理行装,准备第二天起程。
到了十七这一天,徐平早早便让城外打理酒楼的刘小乙回来,带着高大全去叫韩琦和吴育、赵諴,顺便把嗜酒的石延年一起叫上,去乡下放松几天。
刘小乙前脚刚走,李璋便一身官袍,带着几个閤门里的属下登上门来。
出乎徐平意料,学士院的结果这么早就下来了。召试的成绩评定比殿试省试简单得多,几个学士商量一下,报皇上定夺,便就决定下来。
閤门兼发在京官员的诏敕,与内侍只看安排,都可以做这事情。赵祯知道李璋与徐平的关系,特意让他把诏旨送上门来。
“哥哥,恭喜恭喜!自今以后,你就是徐学士了!”
李璋一进门,便大声贺喜,浑没有颁圣旨的那些装腔作势和郑重。
徐正早在房里听到,急急跑出房来,摸摸身上,却是没有作赏钱的金银,忙让身边的小丫环回房唤张三娘。
徐正看着李璋手里的诏旨,不敢相信地问李璋:“院试过了?怎么这么快?”
“诏旨来了,自然是过了!昨天皇上在崇政殿与宰执商量,连哥哥的新任官职都已经定下来,一起到在旨意里!”
“大郎新任什么官?”徐平正满怀期待地看着李璋。
李璋笑道:“阿叔,这事情如何能乱说?我是来送旨意的,这话可犯忌讳。”
徐正打打自己嘴巴:“是我心急了!”转头向着徐平小院喊道:“大郎在房里干什么?还不快出来接旨!”
林素娘从院里出来,对徐正道:“公公不必心急,大郎正在换公服。”
不一刻,徐平换上了自己的红色官服,从院里出来。家里小厮早摆好了香案,徐平就在院里从李璋手里接过了自己升迁的诏旨。
徐平学士院成绩优异,一优,一稍优,一平,直史馆。本官由侍御史转为司封郎中,赐银绯,任职三司盐铁判官。
这个直史馆是贴职,并不用到史馆里去修书,是以司封郎中的本官,穿红色官袍,佩银鱼袋,到三司里任盐铁判官。
郎中做判官很正常,现在另一个盐铁判官许申为兵部郎中,本官比徐平还高,便却没有赐银绯的荣耀,更没有直史馆的贴职。
张三娘并不明白这里面具体指代什么,只知道自己儿子升了官,穿红衣服。这已经让她高兴得不行,从后房取了专门准备的银锭来,给李璋和随行的閤门兵士。
徐平接了旨,同时接过上次没有给他的银鱼袋,知道今天是回不了中牟了,只好再派小厮去通知三个同年和石延年,时间推到明天。三人如果没有其他安排,便到徐家来一起庆祝,他们也应该过了学士院试。
至于自己的成绩,徐平心里雪亮,大半是皇上刻意抬起来的。优的自然是策,以他在邕州的功绩,只要写得文辞通畅别人就会给高分。稍优的估计是关于蔗糖务,平的大约就是节流的内容了,这摆明了是按自己的功绩算的。
正在徐家忙忙碌碌,摆酒筵请四邻,招待李璋一行的时候,石全彬领了几个小黄门又撞上门来。手中一样捧着诏旨,却要徐平分别和张三娘和林素娘分别一起接。
母以子贵,张三娘终于等到了他千想万盼的诰命,为任城县太夫人。任城县属京东路济州,为望县,在县夫人里已经是极高了。
妻以夫荣,林素娘为高邑县夫人。高邑县属河北路赵州,为中县,级别上就比张三娘低了一些。
林素娘还冷静,这本就是在她意料之中的事情,只是早晚罢了。张三娘却开心得要飞起来,也不管别人怎么想了,给石全彬一行的赏钱比李璋一行还要多。
此时整个徐家院里已经闹成一团,如同沸腾了一般。
徐平眯眼看着天上白花花的太阳,只觉得如同做梦一样,自己怎么突然就迎来了这样的日子?隔几天没事就加官进爵,连家人一起富贵荣华,自己的命运就此变了?(未完待续。)
第24章 富贵田园()
石延年在京城没有亲人,朋友也不多,赶到徐平家里与他一起庆祝一番,还帮着徐平写了谢恩的奏章。
一场大醉,第二天两人一起离开了京城,林素娘带着秀秀高大全等一干人后面慢行。
学士院的结果,徐平成绩最好,直史馆也是比较高地位的馆职。韩琦次之,为直集贤院。石延年与赵諴差不多,均为秘阁校理。馆职也有逐年递升,徐平只是领先了一步。但不管怎样,只要得到了这个地位,便就收获了巨大的声望,跻身学士行列。
一般来说,带馆职都可称学士,但除非一些特殊场合欲突出这个清贵身份,除了两制真学士外,其他杂学士和低级馆职并不会直接称学士。比如徐平直史馆,称呼起来应是徐史馆较多,杂学士如包龙图,也不会称其为包学士。
此时正为秋季,收获的季节。出了开封不多远,两边便就是连绵的稻田。自徐平在自己庄园推广种稻,数年来,开封周围的稻田已经增加了很多。
徐平和石延年在城外自家酒楼里简单用了点酒菜,便打马急行。京城里的几个人分别出发,时间相差不会太多,许州的王素却还没得到消息,可能在田庄里等久了。
城外徐家的这处酒楼现在都由刘小乙打理,主营的还是批发生意。如今徐家制白酒的法子已经传出来,京城里也有几家卖起了白酒,尤其是几家有权有势的人家。白酒生产冲击了开封主要依靠曲专卖的酒税收入,主管的度支司正在想办法。
不过徐家一直保持先机,从选料到制曲到陈酒,这是其他家没办法短时间赶上的,高档白酒还是徐平家里垄断着。
中午时分,两人赶到白沙镇。
徐家酒楼前面,当年的“酒鬼亭”依然在,石延年手书的对联早已换成了依字刻成的木匾,如今成了白沙镇一处名胜。从西京洛阳赶往东京汴梁的文人雅士,都要在这里停下来,喝上一杯徐家的酒,欣赏一下当世诗名第一的石延年的手迹。
徐平和石延年看了看河边的酒鬼亭,此时里面已经满满挤了三桌,都是文人士子,不过并没有两人认识的官员在里面,便没有过去凑热闹。
徐昌不在,谭本年在店里管着,见了徐平到来,忙惊喜地上来见礼。
徐平看看店里,除了谭本年,当年自己熟悉的人再也不见一个,就连小厮也都全部换掉了。六年时间,徐家的产业一年大似一年,这里的老人都慢慢分流了出去,到其他地方当个小主管,娶妻生子,开始了自己的生活。
石延年是随性惯了的人,到了店里只管叫酒,连谭本年安排的小阁子也不去,就与徐平两个站在柜台边,就着一盘熟羊肉和几样卤菜,连喝了三碗陈年烈酒。
“痛快!这几年在京东,口里淡出个鸟来!此次到云行庄上,定要喝个天翻地覆,把这几年漏下的酒都补上了!”
觉得有了酒意,石延年拍拍手,停杯不喝。他还要留着肚子,到徐平庄子上才放开酒量好好解解这几年的酒瘾。在京东路的时候,开始三年林文思与他离得不远,时常会送几坛家里带过去的好酒给石延年,略微解解馋虫。后来两人都换了地方上任,石延年便就没了烈酒的来源,水酒对他来说真像水一样,有什么意思?
喝了几碗酒,浑身都充满了力气,徐平和石延年两人再度上马,直往田庄驰去。
随着徐家庄的规模越来越大,这条通往白沙镇的路也拓宽了许多,来往行人更是多了不少。甚至徐平田庄的不远处,还出现了一处草市。
没到庄前,就有在外面放牛的庄里人看见,认识徐平的远远高声打招呼。
徐平一路回应,不一会就到了庄子前面。
看庄的徐昌得了禀报,急急从庄里面迎出来,见礼过了,接过徐平和石延的马,对徐平道:“官人回来得好,其他几位官人已在庄里久等了。”
徐平问道:“他们现在在哪里?没到庄子周围转转?”
徐昌苦笑:“怎么没转?自从许州的王官人前天到了,便一天几次到庄子旁边的水塘边去。昨天其他几位官人来了,今天一早就随着王官人又过去了。”
徐平和石延年两人对视一眼,心说王素这几个人也不像是喜欢钓鱼的,没事到水塘边看什么?到了庄里,还不好吃好喝地歇着。
吩咐了徐昌几句,徐平便和石延年两人一路寻到庄边的水塘。
只见王素在前,韩琦几个人站在后面,在水塘边指指点点,不时还用木棍在地上比比划划,也不知在说些什么。
徐平咳嗽一声,与石延年上前与众人见过了礼。
徐平好奇地问王素:“仲仪,什么事情让你们几个人在这里流连不去?”
王素拉着徐平的胳膊到水塘边,指着水塘周围说道:“云行啊,你这处田园我四处看了,这几年打理得好生兴旺。不过就是太俗气了些,没个游玩的地方。这处水塘离着庄子极近,水面也广阔,若是好生打理,移些奇花异草,别样山石在这里,与庄子连起来,不难整治成一处胜景。水里栽些少见的莲花,岸边植些梅树竹林,足以修养心神。”
徐平听了这话,愣了好一会。他还想着在这里养鱼种藕种菱角呢,没想到王素这些人琢磨的竟是花花草草,荷花假山,人和人果然不一样。
想想也是,王素自小生在宰相家,真正地一出生就在富贵窝里。几个哥哥除了一位在家里主持家业,其他也都早早出仕,这一代数位进士,三槐堂王家正在蒸蒸日上的时候。
王素本人早已超越了富贵这个初级阶段,崇尚奢靡,在他的眼里,庄里没有一处精致的花园,那还能叫庄子吗?最好再养上几十上好歌妓,没事听听小曲,美人环绕,那才是应该过的日子。至于满庄的牛羊,那些东西要来有什么用?
徐平理理思绪,对周围的几人道:“我家里原是酒户出身,小户人家,对这些一向并不精通,让几位见笑了。这几天有闲,便帮着我规划一下,建就建座上好花园在这里!”
吴育笑道:“我们自然可以帮着云行参谋,只是怕你不舍得使钱。”
徐平叹了口气:“我做许多事情都有难处,世上对我最容易的,就是花钱。这处庄子虽然俗气,但牛羊满栏,谷麦如山,愁的就是怎么把赚的钱花出去!”
众一起大笑。
徐平家里有钱,当年中进士的时候众人就知道。在这庄子里他们呆了一两天,也四处看了看,除了王素外,其他几个人对钱还是有印象的,知道这处庄子看起来不起眼,实际上产出惊人,徐平说自己钱花不完倒不是夸张。
尤其是赵諴,虽然出身官宦家庭,但却是小户人家,比不了其他几位父辈都曾任过高官,对徐平这处庄子羡慕得不行。开封城里物价贵,他一个小官,过得甚是艰难,都在京城里任职几年了,还没钱把家人搬过来。要是自己也有这么一处庄子,那当官就容易得多了,不用再天天为那几斗禄米发愁。
开封城里住着不容易,但一旦住下来也有无数好处。别的不说,就是作为开封土著参加科举发解就比其他地方容易得多,这多少钱也买不来。
韩琦对王素道:“既然云行如此豪富,我们便帮着他一起出主意,便在这水塘边建一处胜景。京里同僚得闲,也有个放松身心的地方。”
王素连连称是,对徐平道:“我已命随身仆人回京,从我家里给你挑些上好的花木过来,慢慢培植。再费些工夫,寻访上好工匠,慢慢整治就是。”
徐平点头道谢。
说来说去,果然还是韩琦是个会当官的,其他人都只想着雅俗,只有他一下就想到把这里弄好了,可以作为一处同僚聚会的场所。有了这么一处场所,就能慢慢聚集人脉,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就会起作用。
徐平也正是想到了这一点,才附和这几个人的想法。不然这庄子按他的意思,当然是种庄稼养牲畜,搞农业的庄子才是庄子吗!什么松下抚琴,水边石卧,可惜了,他两世为人,也还没学会这个调调。
但这个年代的官员士大夫,蛮喜欢到处游玩,同僚们来了,没处像样的地方,难不成领着他们看自己的牛羊猪圈?还是去看种水稻种牧草?
石延年这种人无所谓,把他领到制酒的地方,他能在那里喝上三天三夜。但别人就不行了,人家要赏花赏月,吟诗作词,又不是来这里体验农家生活的。
回到京里做官,不再是在邕州那山高皇帝远的地方,自己一个人说了算,完全不必考虑属下同僚的想法。那个时候他把整个邕州打造成一处大农场,再是文人雅士,也没有说他俗的,纷纷夸他重视民生,为百姓之福。
在京城里,自己也要学着没事赏赏花,看看月,吟吟诗,作作词。自己喜欢不喜欢另说,总得与身边的同僚等人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