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清之祸害-第2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甚至我们可以改变一下战术。

    步兵作战以机枪为核心。

    无论进攻还是防御,都是以机枪为核心,而步枪手保护机枪补充机枪火力的遗漏。

    可以将现有的步兵营编制进行改革,将原本四个步兵哨一个炮兵队的编制,改成三个步兵哨再加一个枪炮哨,枪炮哨下面辖一个两寸榴弹炮队,三个装备四挺机枪的机枪队,这样每个营十二挺机枪,作战时候灵活调配,我们的总兵力没有增加,但步兵营的战斗力却大幅增加了。

    过去我们作战,都是以旅为最基本单位,无论进攻或者防御我们都是旅为整体。

    但现在这样已经很多余了。

    谁能挡住我们一个旅?

    或者谁能攻破我们一个旅的防线?

    没有人。

    哪怕欧洲的6军,在正面对决中也没有抵挡我们一个旅的能力。

    但营的火力仍旧太弱,无法独当一面使用,毕竟那几百支步枪就算最快射,也无非就是每分钟打几千颗子弹,就算加上炮队也阻挡不了大规模冲锋,这样单独一个营行动就很危险,但如果是加了十二挺机枪的步兵营,火力投射量陡然增加一倍,那么基本上就可以了,如果再加上配属的旅属炮兵支援,一个营完全可以解决过去需要动用一个旅去解决的问题……”

    杨丰坐在他的宝座上,己的总参谋长在竭尽所能地描述增加机枪数量所带来的好处。

    但描述的对象却不是他。

    此时正襟危坐,并且随时准备向公爵大人难的,是内阁相和各部尚书,尤其是财政部尚书,这件事皇帝陛下已经不再管了,军方能够争取下来,就在每个步兵营设一个枪炮哨,这样一个步兵旅就是四十八挺机枪,加上旅属炮兵营和骑兵侦察哨,一个步兵旅将至少装备近六十挺机枪,这个放到二战都是列强级别,虽然二战时候类似明军步兵旅的日军混成旅团机枪总数要多,但他们一大半是轻机枪,真要算重机枪还没明军新编制多呢!

    不过细算起来也没什么大不了,毕竟他没有轻机枪,这样一些轻机枪能解决的,就必须得动用重机枪了。

    而这个的最大问题,无非也就是工业实力,目前大明的工业实力的确支撑不了,尤其是受硝酸产量限制,新式射药产量不够,支撑不了这些专门吞子弹的怪物们,另外铜的产量也不够,不过这个编制只是初步的计划而已,真要完成这样的编制得需要多年时间,那时候只要他的铁路修通,硝石从鄯善源源不断运来,硝酸产量能够满足需求了,也就基本差不多了。

    至于铜,这个无非就是增加产能而已,在技术上没什么太大需要革新的,这时候大明无论转炉炼铜还是湿法炼铜,从古老的熔炼到高科技的电解都有。

    只要铜的产量够了,硝酸和炸药的产量够了,大规模换装新式铜壳子弹也就没问题了,而且他的四式步枪目前依旧是黑火药子弹,不需要额外在占用一部分无烟药的产能,实际上马克沁也可以使用黑火药弹,不过这东西要用很多年的,没必要多此一举搞黑火药版,而且那东西硝烟太大了,步枪打多了都容易遮挡住士兵视线,更何况一分钟喷几百颗子弹的机枪,估计打不了一分钟射手就被烟呛死了。

    所以明军的机枪起步就是无烟药。

    当然内阁不同意也无所谓。

    这时候的大明,也乎少点新式武器,实际上就现在明军也是碾压式的,无论那些士兵手中一种武器,拿到欧洲都是高高在上的,哪怕是骑兵手中的马刀。

    马刀怎么了?

    马刀可是明军武器中科技含量最高的,因为这东西根本就不是属于这个时代的,给骑兵配上好刀,杨丰全部找他那合作伙伴购买的现代钢材,基本上相当于原版的六五式骑兵刀,当然还有一部分是剑,这东西什么科技含量,但实际上科技含量比四式步枪还高。

    再说这时候明军已经不光是靠新技术吃饭了,话说就算这时候他把6军新式步枪全扔了,然后让那些士兵重新抄起和欧洲一样的线膛枪,也照样没人能阻挡他称霸世界的脚步。

    一百多万常备军,两百多万预备役,四千多万后备役,两亿的总人口,这就是无敌的恐怖推土机。

    “那么弹药产能呢?”

    邵相说道。

    “供应不上,至少目前不行,别说一个旅几十挺,就是一个旅十二挺,再加上全面换装四式步枪,目前的子弹产能也肯定供应不上,而且目前绝大多数工厂还没有转入铜壳子弹生产,仍旧还是纸壳的。”

    工业部尚书立刻说道。

    “还有运输。”

    交通部尚书补刀。

    “我很好奇,如果一个步兵旅,遭遇一场大规模战斗,持续打上半个小时后,全旅的机枪持续射击,几十万颗子弹需要多少车辆来运输,过去我们可以让士兵的子弹盒里装满子弹,然后基本上可以满足他一场战斗需要,但一挺机枪每分钟喷一箱子弹,那么一个旅几十挺机枪就需要喷一车子弹,不要告诉我战斗都像打黑鬼一样,如果遇上真正的军队,那么一场战斗打几小时都有可能,子弹消耗上百万颗都有可能,那么这些子弹需要多少额外的运输人员?”

    “还有。”

    财政部尚书接着补刀。

    ……

    “陛下,有个法国人求见雄武侯。”

    就在杨皇帝欣赏内阁大臣们围殴总参谋长时候,杨忠走到他身旁低声说道。

    “雄武侯?咱大明什么时候……”

    杨丰愕然了一下,不过紧接着反应过来,他就是雄武侯,这是当初他忽悠伏尔泰的,既然来求见雄武侯,那肯定就是法国的有志之士前来求教求导师为他们指点迷津了。最近这段时间他和伏尔泰书信不断,同样伏尔泰同志的成长也很令他欣慰,小伏已经完全变成一个坚定的自由dou士了,并且在法国报纸上表过多篇充满斗志的文章,把矛头直指法国的封建制度,同样他的言论广受欢迎。

    路易持续几十年地抽风,早已耗尽了黎塞留给他留下的那点遗产,这时候的法国老百姓堪称饥寒交迫,对贵族的仇恨同样与日俱增。

    他的言论很符合大众需要。

    尤其是他把大明的政治制度描绘得跟花儿一样,一个自由平等繁荣昌盛的帝国在他的笔下可以说跃然纸上,那些在路易穷兵黩武的压榨下的法国老百姓,无论是新兴资产阶级还是穷困潦倒的老百姓,现在无不视东方为一座光明的灯塔,尤其是这时候大明产工业品充斥欧洲,那些花色繁多而且价格便宜的棉布,比东西都能直观让人感受大明的美丽。

    虽然明军的名声不怎么好,但这年头什么军队都一样,不杀人放火抢jieqiang奸那还叫军队?

    再说明军打得是什么人?

    mu斯林。

    那是压在欧洲头顶都快千年的敌人,法国不也刚刚才和mu斯林停战吗?至少人家明军还慷慨地把耶路撒冷让给了十字军,过去打了几百年没拿下的地方,人家主动送上门,这就已经很够意思了。

    还有黑……

    呃,那个不算人。

    当然,伏尔泰取得如此成就,和一家被称为人民日报的报纸是脱不开关系的,这家在欧洲很多国家都设有分部的报纸,因为经常刊登一些很受欢迎的连载所以销量极高,同样捎带刊登的一些吹捧大明帝国,尤其是吹捧其政治制度的文章也就同样广为流传了。

    “走!”

    杨丰立刻站起身说道。

    这个可比大臣围殴冯总参谋长要有趣得多。(。)曝光!:

    1

第四六九章 民主典范() 
“民主,一定要民主,民主是一剂良药!”

    杨皇帝俨然导师般说道。..

    他对面坐着的,是一个三十岁左右的白人,身上穿着法国贵族式的绣花长上衣,上面一堆各种亮闪闪饰品,头上居然还戴着假,那也是颇为的花枝招展,不过这时候的法国贵族就是这副打扮,这还是把插着鸟毛的帽子摘下来了,而且脸上也没涂脂抹粉更没搽红嘴唇,要不然那扮相更加搞笑。

    然而这个人可不搞笑。

    这才是民主制度的导师……

    这是孟德斯鸠。

    男爵阁下是因为尔泰在报纸上对大明制度的吹捧,并且亲自拜见了小伏,后者和他共享了杨丰的那些书信后,立刻对就这位遥远东方的侯爵阁下惊为天人。尤其是杨丰关于大明督察院和贵族院制度的美化,更是令他仿佛在迷雾中一盏光明的灯塔,然后迫不及待拿着伏尔泰的信,登上了一艘驶往亚历山大港的商船。接着穿过埃及在苏伊士港登上一艘大明商船直达应天,在热情友好的船长帮助下找到了杨侯爵在应天的府邸,最后见到了据说刚刚在贵族院开完会的侯爵阁下。

    两人一番交谈之后,那老孟立刻就对杨丰顶礼膜拜了。

    “侯爵阁下,以前我还认为在东方不可能出现民主制度,现在真得太愚昧了。”

    孟德斯鸠尊敬地说。

    “误解,一切都是误解而已,我们之间的距离太遥远了,从地球的这一端到你们那一端之间,那长达数万里的距离我们无法真实得了解彼此,就比如在鞑靼人窃国期间,我们的老百姓甚至视欧洲人为妖魔鬼怪一样,但现在,他们就不会再这样认,科技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我们互相之间越来越深入的了解消除了误会。”

    杨丰说道。

    “大人,火车马上要到站了。”

    杨忠在一旁提醒他。

    “好吧,那么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什么才是民主。”

    杨丰站起身说道。

    这时候外面汽笛鸣响,隆隆行驶的火车开始减,外面丹徒县的站牌一晃而过,很快列车挺稳,两人走出车厢,出了车站后杨忠立刻朝着一辆出租车招了招手,车夫赶紧甩了下鞭子,两匹马迈动步子上前。

    “县衙!”

    杨忠说道。

    紧接着杨丰和孟德斯鸠一起上车,大明头特务头子,巡抚见了都忍不住腿软的杨都指挥使往踏板上一站,这辆马车就立刻开动起来,沿着通往县城的道路很快进了城门,穿过繁华的街道停在一座老式院落门前,两人下车之后,走进这座挂着县衙牌子的大门,没有阻碍地直奔挂着县令牌子的办公室。

    “这是县令?”

    孟德斯鸠愕然地公室内一个中年人说道。

    后者此时正在几名穿着普通的乡民围攻下,那些乡民很显然对政府的某种税收非常不满,一个个情绪激动地喊着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之类的威胁,而那个胸前斜着县令绶带的则陪着笑脸解释,还不时端上杯茶递过支烟,然后督促旁边一个书吏记下那些乡民的要求之类。

    很显然这一幕颠覆了他对官民的认知。

    杨丰向墙上一指。

    “为人民服务!这是大明官员的行为准则,他们是人民的公仆而不是凌驾于人民之上的统治者。”

    然后他用法语翻译那五个大字的意思。

    “二位有什么事吗?如果不是特别急的话到这边休息一下略做。”

    这时候一名工作人员走过来指着对面房间说道。

    “不用了,我们改日吧!”

    杨丰说道。

    然后他带着被震惊了的孟德斯鸠直接离开了县衙,重新登上了那辆等候的马车。

    “去督察院!”

    杨忠说道。

    马车赶紧再次开动,很快停在了相隔不远的督察院门前,正好里面还在开会,他俩同样没有阻碍地走进会场,在专门的旁听席坐下,在他们旁边还有几个人正坐在那里拿着笔往本子上写着什么,其中居然还有两个年轻姑娘。这些人是报社的采访,至于女性出来工作在大明也没什么稀罕的,尤其是新一代的姑娘们在接受了大学教育后,根本不可能在安于深宅大院,别说是出来当采访,就是自己出来开公司的都有,反正有皇后做她们的靠山,现在皇后陛下亲自兼任大明妇联主席。

    而他们目光的焦点在中间会场上,一个中年男子正声色俱厉地斥责会场正中言席上另外一人。

    “这是干什么?”

    杨丰问最近的一姑娘。

    那姑娘有些意外地另一边的孟德斯鸠,然后带着一丝幸灾乐祸说道:“交通局预算三十万把县城到京口的公路硬化,结果三十万花完了,还没硬化了三分之二呢,督察院这帮老爷们怀疑交通局有人中饱私囊了,要当面讲清楚账目,否则就要送刘局长去西金州养老。”

    “那他贪没贪?”

    杨丰问道。

    孟德斯鸠来之前已经学过汉语了,虽然说不太好,但听懂是没问题的,他同样很关心这个问题也在姑娘。

    “他哪敢呀!”

    那姑娘说道:“多少双眼睛盯着呢,当初是在督察院能够通过预算,估计是故意低估了造价的,他要说五十万,那些老爷们肯定不干,那都是他们交的税钱啊,但这条路修起来老百姓得方便,他今年六十多了,反正干完这一届就退休了,先把路修起来,现在老爷们想不修也不行了,他确确实实没贪,怎么查他也不怕的,大不了督察院通过弹劾让他撤职。”

    “把他名字记下来。”

    杨丰回头对杨忠说道。

    这时候那位刘局长果然两手一摊言明你们不掏钱就停工,反正修了三分之二,剩下你们愿意留着让人笑话就留着,不愿意就掏钱咱们修完,愿意去大理寺起诉我就去。

    “你这是什么态度?”

    质询他那位勃然大怒,但却也无可奈何,毕竟他也知道,这路要是没硬化也就那样了,但如果硬化了半截剩下不干了,他出门是很容易挨臭鸡蛋的。

    “诸位,是否同意追加二十万龙元的预算,同意的请举手!”

    这时候督察院院长说道。

    说完他先举起手来。

    然后接着一堆人民代表或举手或不举手的,最后点数举手的过百分之六十,于是这项追加预算得到通过,紧接着是否成立调查委员会,对交通局在修路期间是否有中饱私囊行为进行专门的调查,然后这项在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