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医匡九合-第2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刻,崇祯皇帝是高高在上的,一身金光闪闪的服饰掩饰了他内心的空虚和脆弱,使他看起来尊贵无比。脚下每一个大臣,都跪在地上歌颂他,礼赞他!

    崇祯看了一眼首辅温体仁,眼中尽是“激赏之色”……可不是么,没有温爱卿的雪中送炭,呃,不,公忠体国,又岂会有今日这等隆重的“万寿庆典”?(未完待续。)

第349章 温洪联手,天下我有() 
呸!那些狗屁东林党人说温爱卿是国贼,定然都是小人构陷……小人构陷呀!

    在朕最最困难的时候,也不见东林党人表表“心意”,统统是一群“貔貅”一般的王八蛋!

    崇祯又看了一眼温体仁,心中与他的友好度直接爆表!

    还是温爱卿老成谋国,合朕心意……

    崇祯自顾自地把身体放在皇冠与龙袍里面,自顾自的自我满足于排山倒海的山呼万岁声之中。他完全没有想到为了让他得到这短暂的快乐而举行的这一场铺张的“万寿庆典”要耗去多少民脂民膏,反正是温爱卿代表全国人民敬献的嘛……

    这一场声势浩大的“万寿庆典”终于徐徐落下了帷幕,显然出席庆典的所有人都很高兴。有些知道内情的太监宫女们对温大人的形象顿时有了改观,不再是大家背地里嚼舌头说的那什么“大奸臣”,而是大大的忠臣!可不是么,能让陛下这些天每天笑得合不拢嘴,那么多大臣里面,温大人可是独一份呢!

    然则,此刻结束庆典直接就回家的温体仁,径直来到了后花园。

    依然早有仆役下人将太师椅搬到了后花园的花厅之中,管家温成正一脸肃容地躬身立于一旁。

    温体仁也不搭理他,进了花厅之后便在太师椅上闭目养神。温体仁不说话,温管家又岂敢打扰老爷的清休?

    良久之后,温体仁忽然睁开了眼睛,淡淡地问道:“温成,咱们库房空了几间了?”

    温成一听这话,连忙点头哈腰地道:“老爷,咱们在京中的资财都在南城的别院里,一共四十多间库房呢!那别院的库房今年才扩建……”

    温成顿了一顿,接着道:“眼下四十多间库房,有一大半都空着。”

    温体仁眉头不经意间轻轻地抽动了一下,心里却开始了下一步的盘算。

    血了!

    贪污军饷也好。卖官鬻爵也罢,都需要时间。怎么样想个办法,让崇祯一直念着自己的好处呢?

    温体仁陷入了沉思之中,足足过了小半个时辰。他猛地一拍脑门,哈哈大笑了起来:“糊涂!这世间又岂有永恒的恩宠?!唯有步步紧逼!”

    温体仁忽然转头去看管家温成,却发现温成早就不知道溜哪去了。这是自己的规矩,但凡沉思的时候,不喜欢旁边有人。先前那是因为自己早就交待了温成候着。是自己要问话。问话结束之后,他自然是该走人了。

    眼下温府后花园只有温体仁一人而已,他沉吟了片刻,捋须微笑了起来。

    必须不断地要皇上发内帑,发出的内帑反手进自己的腰包!然后再巧妙掩饰一番……唔,没准到最后也不需要掩饰……

    老夫不停的“敬献”,同时不停的让皇上发内帑,这,才是长久之计!这尼玛自己还是算漏了一步棋,崇祯不比天启!

    天启信任魏忠贤。那就是自始至终的信任,可崇祯不一样——

    当今天子乃是个刻薄寡恩之人,翻脸比翻书还快!这一次的“敬献”也不知能维持多久,别尼玛到时候本还没捞回来,就被撸掉官职,那可就要吐

    可是,能够让皇帝发内帑的,也就只有兵事了。其他方面,哪怕天灾死了一百万人,皇帝那也是一个子儿也不给的。

    若是兵事逼他发内帑的话。可就得找个人一起唱戏才行呀!

    温体仁翻来覆去地将管军事的大臣们一个个在脑子里过了一遍,最后浮现出洪承畴那肥头大耳的形象来时,不由得会心地笑了,笑得很甜。让人不寒而栗。

    ……

    团山堡并没有因为“万寿节”而有一丝的变化,这里的所有人,似乎都淡忘了皇帝的生日。

    现在团山堡乃是二级战备,每天都有大量的兵士在堡内巡逻。民事官儿们也多了一个任务,凡是来历不明的人,亦或者前来团山堡做买卖的商人。都被“礼送”出境。

    团山堡军议大厅。此刻这里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张力,另一个是高元良。

    就在早些时候,夜生打探得来的消息,黄台吉已经在沈阳杀牛宰羊,进行祭天仪式了……这意味着,要不了多久,建奴的大军就要出征!

    张力知道,古代的战争动员不比后世,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从黄台吉最开始召集蒙古部落前往沈阳,到现在已经接近两个月,恐怕建奴已经准备停当了。

    刚才张力将任务布置给了团山堡的各级军官,大伙儿领命出去以后,张力只留下了高元良。

    张力微微皱着眉头,好半晌之后,才看了高元良一眼,开口道:“元良,建奴兴兵在即,咱们团山军的处境有些尴尬……”

    “尴尬?”高元良重复了一遍这个字眼,低头思索,开始细细咀嚼张力说出的这个词背后的深意。

    良久之后,高元良眼中精光一闪,想要开口说话,最后嘴唇动了一动,又生生地止住了。

    张力将高元良的神色尽收眼底,心里明白,元良这是想通了。

    可不是么?眼下建奴马上就要绕道朵颜卫和泰宁卫入关,并不会经过团山堡。虽然不知道鞑子的总兵力是多少,但是从黄台吉召集蒙古诸部落以至于准备了两个月之久来看,人数肯定不会少于十万。

    就算建奴只有五万,其余十万都是“仆从军”,那也绝对不是眼下团山军所能够对付得了的。

    如果张力现在让一万五千团山军去朵颜卫与十多万鞑子硬刚正面,那是自取灭亡。

    须知道,朵颜卫那是草原,不管用自生火铳的火枪队也好,还是张力的炮兵队也罢,在草原上对付擅长骑射的鞑子,绝对占不到什么便宜。

    除非线膛枪和米尼弹批量列装,然而现在宋应星的团山堡兵工厂那边还只是试研制阶段,还在摸索之中,也只做出了百十把线膛枪罢了。

    宋应星还需要一些时间确定最适合目前生产条件的制造流程,然后才能说到批量制造。很显然,张力的所谓武器的“核心竞争力”是赶不上此次鞑子入寇的了……(未完待续。)

第350章 打这里() 
其实高元良说“尴尬”也毫不为过,因为没有朝廷的调令,团山军去朵颜卫倒也无所谓,但是想入关进入京师附近的话,那可就“居心叵测”了。

    在朝廷没有下达调令亦或天子没有发出“勤王”诏书的时候,军队根本不可能擅离驻地……除非你想造反。

    在辽东的话,由于军情复杂,朝廷允许将领们有“便宜行事”的权力……但是,这也仅仅限于辽东罢了。你若将大军开去沈阳问候黄台吉的家人,朝廷自然是“喜闻乐见”;你若带着大军入关,登时便要被扣上“反贼”的帽子!

    所以,团山军要么就是如祖大寿的广宁军一样,龟缩在团山堡等待朝廷的命令。要么就是去蒙古人地界的朵颜卫拦截建奴南下大军,而这一种选择,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朵颜卫乃是大草原,平地居多,正好利于鞑子骑兵行动,而不利于步兵作战。以步兵对战骑兵,草原绝对不是一个好战场……这一点,高元良知道,张力当然也知道。

    所以团山军就很“尴尬”了……去草原上阻击鞑子大军是以卵击石,龟缩在团山堡中又非张力所愿,这……

    然而张力早已看穿了一切……呃,不……早已想好了应对之策。

    张力微微一笑,对高元良道:“元良,本官听说那些建奴贵族爱看《三国演义》,奉之为绝代兵书……唔,想必和市井小民爱听说书人说书是一般的道理。《三国演义》你自然是早就耳熟能详了,不知道《孙子兵法》你学得怎么样了?”

    高元良哈哈一笑,敬佩地看了张力一眼,朗声应道:“末将正在学习呢……《孙子兵法》博大精深,又岂可速成?”

    张力微微颔首,笑道:“昔年三国时吴国的吕蒙原是一介武夫,经孙权劝学后,渐有学识。鲁肃称之士别三日,非复吴下阿蒙。现在老高你也是我团山军的吴下阿蒙啊!”

    高元良看了张力一眼,小声地道:“吕蒙再厉害,那也是孙权教导得好呀……”

    说完这话。高元良眼观鼻鼻观心,沉默了下来。

    张力一愣,心里暗自忖道:老高行啊,这是试探本少爷来了?孙权那可是称过帝的人,老高顺着自己的话这么一说……

    张力忽然记起了当日在南京城中。玄阳子道长第一次见自己的时候,曾经给自己相过面,果真是有什么“王霸之气”……

    也只短短一瞬间,张力就岔开了话题,因为现在实在不是说这些的时候:“唔,老高我问你,孙子兵法有言: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这话怎么理解?”

    高元良不假思索地答道:“作战总是以正兵来抵挡敌军,用奇兵去夺取胜利……”

    “然后呢?”

    “莫非大人想要偷袭建奴大军?”高元良一声惊呼。旋即又反应了过来:“不对,建奴大军起码十万以上,即使偷袭赢了一阵,我们团山军便立刻暴露了出来……在草原上,咱们根本跑不过四条腿的建奴骑兵呢!”

    张力微微颔首,高元良思虑颇为周密,确实如他所言。即使团山军伏击亦或偷袭赢了一阵,也不可能改变什么大势。一万五千人的团山军,在草原上赢了一阵又如何?消灭几千或者一万敌人,马上就会陷入数倍于自己的敌军重重包围之中。根本就不可行。

    张力站起身来,走到议事大厅北边的墙壁前,那里挂着一副辽东的全图。这个时代还没有后世那种带等高线的军事地图,团山军的地图也只是比一般大明军队的地图详细一些罢了。

    宁远卫周边稍近一点的地方地图距离还比较准确。而再远一些就只有城池名字,看不出具体的距离。

    张力用手指着一个地方,眼睛深邃了起来,淡淡地道:“咱们团山军,要打这个地方。”

    高元良上前几步,走到地图跟前。待看清楚了张力所指的地方,顿时大吃一惊:“大人,您要打这里?!”

    张力点点头,却不直接回答,而是开始给高元良“上课”:“先前我给你说的是《孙子兵法》,然则战国时的孙膑详细解释了什么是正,什么是奇。”

    顿了一顿,张力接着道:“形以应形,正也;无形而制形,奇也。奇正无穷,分也。”

    高元良终究“之乎者也”的功夫没有学到家,平时看兵书有晦涩难懂的地方也是专门找李夫子请教,翻译成大白话之后再慢慢研究……当然,高元良悟性极佳,假以时日肯定会有更大的成就,然而现在文字功夫还弱了一些。

    张力看着有些听不懂的高元良,耐心解释道:“本官刚才说的是《孙膑兵法。奇正》里面的话……战国的孙膑认为,用有形的东西去制伏有形的东西,就叫做正;而用无形的东西去制伏有形的东西,就叫做奇。而奇正之所以有无穷的组合,就在于可以对各种情况进行不同的组合与配置……”

    张力一番解释下来,高元良对于兵法中“奇正之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不能简简单单地认为“奇”就是“奇兵”。

    为将帅者一味剑走偏锋,好行险着,并不是什么好事。

    “与建奴作战,正兵才是王道。虽然正面对决本官并不怕建奴,但也要扬长避短,眼下决不能在草原和平原与他们野战。”

    张力说到此处,忽然话锋一转:“若是再过一段时间,宋经历那边的团山堡兵工厂新式武器批量生产的话,那就无所谓了。不过现在还不行,咱们需要以奇胜……”

    高元良细细琢磨了一番张力的话,感觉受益匪浅,他心悦诚服地道:“多谢大人指点末将。”

    高元良又看了一眼地图上张力刚才所指的那个地方,眉头微微皱了起来:“大人,咱们团山军打这里的话,却有一桩难处……”

    张力笑了,指了指地图上宁远中右所的位置:“你下去传令,让潘霸天马上回团山堡议事。”

    高元良似乎有些明白了,连忙点头应诺而出……(未完待续。)

第351章 穷寇莫追() 
就在辽东局势风云变幻之际,蓟辽总督洪承畴最近一直很头疼……

    他头疼的并不是祖大寿汇报的建奴有异动,而是头疼孔有德投降建奴之事,该怎么跟崇祯皇帝交待。

    原本孔有德从山东溃逃到渤海诸岛屿的时候,只有万余人马。但是孔有德乃是毛文龙的义子,而渤海诸岛屿的守军,很多都是毛文龙旧部。

    这些“岛防部队”相当苦逼,陆地上那些军镇的兵卒们粮饷都供应不上,更别说孤悬海外的岛军了。所以孔有德一打出“投奔沈阳,吃猪吃羊”的口号,岛防部队呼啦啦地跟他走了一大半……二十多个岛屿,近两万人都随孔有德投了建奴。

    这尼玛洪承畴就不好交代了,整个东北片区都是他的辖区,眼下“岛军”纷纷投敌,又要怎么说?

    故而此刻蓟辽总督洪承畴正在蓟州城总督衙门的书房之中,暗暗思忖着应对之策。

    在洪承畴下手躬身而立等候差遣的,正是他的心腹小厮洪安通……

    洪安通也是洪承畴远房叔伯辈的亲戚,一直跟随洪承畴身边,做一些“联络之事”,也就是那些官场之中见不得光的事情。

    洪承畴沉吟良久,终于开口了:“安通,这次春季的饷银从京师运来了多少?”

    洪安通心里一凛,这事儿老爷可就是明知故问了……饷银没出京师就被截留了一大半,发到蓟镇的也只有一百五十万两。

    洪安通也不敢多想,朗声应道:“回禀老爷,春饷到我蓟镇的有一百五十万两……有八十万两已经装车,准备发往山海关、宁远、广宁等地。”

    洪承畴点了点头,又开始沉默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