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孺子帝-第3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慈宁太后心中一动,对普通的皇帝来说,这不是问题,皇子就该享受特殊待遇,可她了解自己的儿子,他不是普通皇帝,很可能为了彰显公平,将自己的亲儿子也送入险地。

    慈宁太后送走这些命妇,寻思良久,直接向皇帝求情是没用的,而且她能感觉到,自己对儿子的影响日渐微弱,这时开口只会适得其反。

    思前想后,慈宁太后找出一个办法,立刻召见皇后、惠妃佟青娥与另一名怀孕的嫔妃。

    人来了,慈宁太后询问两名孕妇的起居,提出不少建议,呵护备至,最后命人送走两妃,单独留下皇后崔小君。

    “唉,怀孕的是这两个人,若能产下皇子,获益最大的却是咱们两人。”

    “是,太后。”崔小君在婆婆面前总是惴惴不安,不敢多说话。

    慈宁太后看着她,隐约瞧出几分崔太妃的样子,心中不喜,脸上却不显露,“我明白皇后的心事,咱们不如将话说破吧。”

    “太后……”崔小君一惊。

    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倦侯在争夺帝位的时候,宫中大乱,所有人都面临死亡威胁,唯一安全的地方就是上官太后的寝宫,皇后崔小君前去求助,却被当时的王美人无情地拦在门外。

    这是横亘在两人中间的沟壑,令婆媳二人面和心不和,崔小君以为慈宁太后永远也不会提起此事,她也没打算说破。

    “当时陛下正与东海王争位,崔家是东海王后盾,我提防皇后,也是不得已的选择。”

    崔小君行礼,低声道:“太后不说,我也明白,太后为陛下着想,我从未有过怨言。”

    慈宁太后点头,露出微笑,“咱们都是可怜之人,一心为陛下着想,对自己却想得太少。唉,时移事易,如今天下总算太平,不管怎样,陛下原谅了东海王与崔家,我又何必让陛下为难呢?因此要对皇后说一声‘抱歉’,当时是我做得不对。”

    崔小君立刻跪下,“太后万不可说这两字,太后明白我一心为陛下着想之意,我已感恩不尽,绝无它想。以当时宫里、宫外的形势,太后的选择很正常,换成我也会这么做。”

    慈宁太后示意皇后起身,笑道:“今日说破此事,皇后又这么通情达理,我心里的一块石头可以落地了。”

    崔小君也露出微笑,“是我的错,让太后忧心。”

    婆媳二人闲聊了几句,关系拉近许多,慈宁太后道:“我此前说怀孕的是那两人,获益最大的却是咱们两人,皇后明白其中的意思吗?”

    “明白。”崔小君顿了一下,“只要有皇子,太后与我将来都有依靠。”

    “嗯,不管皇子是谁生的,都是皇后之子,要称你‘母后’,也会由皇后抚养长大。”

    崔小君抬眼看向慈宁太后,真的吃了一惊。

    将嫔妃之子交给皇后抚养,的确有过不少先例,但不是必须的,此举通常意味着对皇后的极大信任,以及对皇子的极大期许。

    “太后……”崔小君有点激动,这么久没有怀孕,她已经有点放弃希望,当然愿意亲自抚养一位皇子。

    “唉,如果皇后能有一个……算了,不提此事。我会向陛下建议,将皇子送到秋信宫。”

    “可是惠妃与……”

    慈宁太后摆摆手,“又不是要将她们撵出宫去,每日去秋信宫待一会也就是了,就当是两位母亲照看一个孩子。”

    慈宁太后难得释放善意,崔小君又的确盼望能有一个孩子,对这样的安排当然不会反对。

    又聊了一会,慈宁太后终于说到了正题,“陛下将一群勋贵之子送往碎铁城,本意是好的,可是路途遥远,塞外也不安全,难免不出意外。这种事若成惯例,等皇子长大该怎么办?也要参加行军?”

    崔小君同样了解皇帝,知道这是很可能的事情,可她更明白,皇帝需要的是支持,而不是反对。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勋贵如此,皇子……或许也该如此,久在深宫之中,并无好处。”

    慈宁太后笑道:“如果皇子是你生的孩子,皇后就不会这么想了。”

    崔小君只得改口,“太后说得是,我未受怀胎之苦,想得简单了。”

    “没关系,等皇后亲自抚养皇子,很快就能明白为人母者的心情。”慈宁太后停了一会,“皇后能劝说陛下收回成命吗?”

    崔小君无法拒绝,只能说:“我会尽力。”

    这是一项艰难的任务,崔小君勉强接下,却不知该如何向皇帝开口。

    次日傍晚,皇帝回宫。

    在外面待了几天,韩孺子比较兴奋,深夜不睡,向皇后讲述过去几天里的事情,“我到现在也不是很明白,那些世家怎么敢在我的眼皮底下动用‘替兵’?是我这个皇帝还不够严厉吗?”

    崔小君坐在床上,温柔地看着絮叨不已的皇帝,笑道:“这与严历与否无关,他们想不到陛下会明察秋毫,竟然关注这等小事。”

    “小事?勋贵能够承袭爵位,是因为他们的父祖为大楚立下过赫赫战功,如今子孙连刀剑都碰不得,不肖至此,百年之后有何脸面去见先人?”

    韩孺子走到床前,微笑道:“我也是糊涂了,跟你说这些做什么?城外风景秀丽,过一阵子,咱们一块出城。”

    “我对山水风光不感兴趣,更愿意听陛下讲勋贵的事。”

    崔家也是勋贵,韩孺子总是忘记皇后与崔家的关系,“大将军说什么了?”

    “陛下想多了,我父亲伤势初愈,身体还不太好,每天只能在府里散散步,对外面的事情全不关心,才不会替别人求情。而且我父亲掌军多年,还不明白练兵的重要?”

    崔宏的一子一孙都不在“子弟军”中,的确没必要关心。

    韩孺子笑笑,“我总觉得那些勋贵不会这么平静,见谁都觉得像是在说情,我的确想得有点多了。”

    崔小君拍拍身边,让皇帝坐下,正色道:“我的确要说情,但是与我父亲无关。”

    韩孺子十分惊讶,“你也以为我做得不对?”

    “陛下做得对,但是手段欠妥。”

    如果说话的是别人,韩孺子早就先发制人,对皇后,他却不会用这招,“何处欠妥,说来听听。”

    “陛下让‘子弟军’行军,不只是为了练兵吧?”

    “当然,那两千人也算不上真正的兵,我只是要给勋贵世家一个教训,让他们明白,大楚有难时,人人都得出力,谁也不能躲在后面等着别人来救,尤其是他们这些人,肩负的责任理应更多一些才对。”

    “大楚眼下有难吗?”

    在韩孺子看来,大楚的“难”可不少,但是都称不上“眼下”,“你想说萧声?”

    崔小君点点头。

    前左察御史萧声是那种典型的朝廷官员,更关心自己的升迁,而不是朝廷的利益与百姓的福祉,可就是他,被匈奴人俘虏之后,宁愿投河自尽,也不肯向敌人屈服。

    “萧声是忠臣,却不是大楚最需要的臣子。”韩孺子握住皇后的一只手,“大楚虽弱,还没到不可挽救的地步,用不着那么多殉难的忠臣。”

    崔小君轻叹一声,正如她事先所料,想说服皇帝改主意是不可能的。

    韩孺子盯着她,“皇后替谁求情?”

    “没有,我是真觉得行军益处不大,但是听陛下一说,又觉得有道理。早些安歇吧,明天还要早起上朝呢。”

    韩孺子没有追问,上床就寝,心里却一直在琢磨这件事。

    第二天上午的朝会没什么大事,主要是给云梦泽的楚军论功行赏,黄普公等将领已经在班师回朝的路上,封赏不能滞后。

    各部已经拟定一个方案,韩孺子觉得很好,当场通过。将近午时准备休息时,韩孺子主动提起了正在行军途中的“子弟军”,“元大人的一个侄儿也在‘子弟军’中吧?”

    元九鼎急忙道:“是有一个,从小娇生惯养,早该受点苦了。”

    “他没用‘替兵’,起码有吃苦之心。”

    元九鼎松了口气,“可他家里也养了一名,我一直不知道……”

    元九鼎杂七杂八地自责一通,韩孺子听完没说什么,宣布散朝,下午他不来勤政殿,要在凌云阁听瞿子晰讲经。

    大臣并无求情之意,否则的话,皇帝一开头,总会有人顺势接上,韩孺子排除了一种可能。

    用过午膳,韩孺子在凌云阁召见东海王。

    东海王、崔腾等人就在阁外候旨,随传随到,东海王单独受到召见,惹来不少嫉妒的目光。

    有些事情韩孺子只能找东海王帮忙。

    “平恩侯夫人最近在忙什么?”韩孺子问。

    东海王心里一颤,还以为有什么事情败露了,“不太清楚,陛下怎么想起她了?”

    韩孺子还是倦侯的时候见过平恩侯夫人,听她说过,命妇也是朝中的一股势力。

    “你替朕打听一下,平恩侯夫人最近是不是进宫了?如果不是她,就是别人,你也打听一下。”

    东海王有些尴尬,但是他与平恩侯夫人的联系并未泄露,让他安心不少,“这个简单,我让王妃帮忙,一问便知。”

    韩孺子从皇后的为难之色上猜出,昨晚的求情十有八九与母亲相关。

    他得想办法解决母亲与皇后之间的麻烦。(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四章 “书能杀人”() 
自从见过杨奉之后,圣军师变得萎靡,受审的时候一言不发,回到牢里也不再哼唱下流的小曲儿,像是已经认命。

    牢里消息不通,云梦泽被攻破多日以后,他才从金纯忠这里听说消息。

    金纯忠没有提审,而是亲自来牢里,这样一来,交谈内容就不会记录在案。

    “栾半雄已被押至京城,很快你就能见到他,大概是在刑场上。”金纯忠开门见山。

    圣军师发了一会愣,抬头说道:“我想见皇帝。”

    上次在杨奉面前他就提过这样的要求,金纯忠摇摇头,“你没有这个资格。”

    “栾半雄呢?他有资格?”

    金纯忠没有回答,“我想跟你谈谈淳于枭。”

    “栾半雄什么都招了?”

    金纯忠点点头,他是来审问的,不愿透露其它情况。

    圣军师思忖半晌,长叹一声,“为了一本书,死了多少人啊,望气之术难道真是骗人的吗?”

    金纯忠没吱声,预感到圣军师终于要说实话了。

    圣军师伤痕累累的脸上露出一丝微笑,舔舔嘴唇,“好久没沾酒了,下回带点,望气者全凭这张嘴讨生活,你两手空空而来,我没法开口。”

    “你是朝廷钦犯,我不能想来就来。”

    “那是你的问题。”圣军师一说起酒,口内生津,“既然带酒,就再拿些肉来,烧鸡和酱肘子最佳。”

    “你起码先说得点什么。”

    圣军师躺在席子上,“不急,反正已经拖了这么久。”

    圣军师骨头硬,拷打对他无用,金纯忠只好道:“我会尽快再来。”

    “下次大方一点!”

    一次正规的审问,官府至少要有三人在场,一人主审、一人行刑、一人记录,很多时候相关的衙门还会派人来旁听,人数不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供状真实可信。

    金纯忠单独来见犯人,其实非常不合规矩,全仗着皇帝亲信和玄衣使者的身份,才能让守狱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往里带酒肉就有点过分了。

    金纯忠不想因为这点小事就拿皇帝压人,自己出钱,买来丰富的酒肴,在狱中宴请狱官、狱卒,以示感谢,然后中途离开,拎着一壶酒,托着一盘烩肉,去见圣军师。

    守狱者们乐得送个顺水人情。

    圣军师远远地就大叫道:“闻到了,闻到了,快拿来!”

    圣军师盘膝坐好,整理一下手脚上的镣铐,也不用杯子,拿起酒壶先灌一口,抓起半只烧鸡,狠狠地咬下去。

    风卷残云一般,圣军师吃掉了酒肉,打个饱嗝,“还是不够大方,你就这么给皇帝做事?”

    “皇帝的钱也是能省则省。”

    圣军师大笑,“你小子挺有意思,每次审问的时候,不像其他的官儿那么狠。”

    玄衣使者并非朝廷官职,只是一个临时称号,大多数时候金纯忠只当旁听者,当然用不着表现得太狠辣。

    “喝也喝了,吃也吃了,你该说点什么了。”

    圣军师收起笑容,“当然,我不会骗你的酒肉。让我想想,应该从何说起……淳于枭是一本书。”

    “嗯,栾半雄已经说过了。”

    “他说过书的来历吗?”

    “他从你手里得到此书,别的没说。”

    “他也不知道,了解此书来历的人寥寥无几,我算是其中一个。”

    书本无名,作者在书中自称叫“淳于枭”,传书的过程中,望者者称其为《淳于子》、《淳于枭》。

    此书最初在齐鲁一带流传,看到的人极少,也未受重视,被视为奇谈怪论,直至一名望气者得到此书,深读之后颇受启发,学以致用,凭此出入诸侯之家。

    这名望气者改名叫淳于枭,收了许多弟子,以传授望气之术为名,择选优秀者授以书中内容,但是对书本身秘而不宣,只向极少数得意弟子出示。

    “淳于枭”死后,他的弟子遍地开花,往往也自称此名,有意制造混乱,这正是书中所授的手段之一。

    林坤山等人属于第三代、第四代弟子,只知其术,不知其书,真心相信淳于枭确有其人,圣军师则是嫡传弟子,一直珍藏此书,直到去见栾半雄的时候,为了取信于他,才交出书来,收栾半雄为徒。

    “书中究竟写了什么?”金纯忠问。

    “朝廷抓到了栾半雄,没拿到书吗?”

    书在杨奉手里,他还没有回来,金纯忠仍不回答,“你宁愿将书送给一名强盗,也不献给朝廷?”

    “哈哈,你还不明白吗?我的金大人,那是一本专讲造反的书,怎么可能交给官府?”

    金纯忠一愣,想不到世上还有这种书,“就因为一本书,你们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