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孺子帝-第3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又在想什么?”韩孺子问。

    “陛下今天好像……很高兴。”

    “你觉得奇怪?”

    “官员们是回衙门了,可是问题并没有解决,听陛下的意思,好像变得更难了,所以……”

    “难,真难,比朕最初的预想难上百倍。”韩孺子嘴上这么说,语气却显得很轻松。

    张有才越发困惑不解,皇帝却不做解释。

    韩孺子回到秋信宫,皇后崔小君忧心忡忡地说:“我哥哥……他不明白陛下处置崔家的深意,以为自己再也得不到陛下的原谅,在家里要死要活,已经几天没吃东西了,母亲给我写信,我真不想麻烦陛下……”

    “朕明白,皇后可以给家里回信,就说你已求得朕的同意,过两天会召见崔腾,让他养好身体来见朕。”

    “陛下真的要见我哥哥?”

    “不为别的,就为崔腾为朕冒过的那些危险,朕也该见见他,但是他还得去边疆,就当是送行吧。”

    “崔家让陛下为难了。”崔小君很是羞愧。

    韩孺子摇摇头,看了看女儿,“皇帝若不为难,那必然是因为无所作为。”

    他又照常去给太后请安,事后跟随母亲一块来到慈宁宫,屏退太监与宫女,“朕回京多日,还没有向太后请罪。”

    “请什么罪?”慈宁太后惊讶地说。

    “朕在外做出诸多惹怒太后之事,要请不孝之罪。”

    慈宁太后叹口气,“陛下是我的儿子,无论怎么做都不是罪,何况你是为天下着想,我纵然当时不解,过了这么久也该醒悟了,陛下事务缠身,我的确不该再添乱。”

    “朕的确事务缠身,所以有件事要请太后代劳。”

    慈宁太后真的吃惊了,儿子当皇帝这么久,这可是第一次向她请求帮助。

    “什么事?”

    韩孺子沉默了一会,“调查思帝之死的真相。”

    慈宁太后脸色骤变,“不是已经查清那是崔太妃所为吗?”

    韩孺子摇头,“此事疑点颇多,上官太后只怕是弄错了。”

    “那也没有必要替崔妃洗冤。”慈宁太后不满地说。

    “与洗冤无关,若是当初的下毒之人还在宫里,朕怎么能够放心?”

    慈宁太后盯着儿子,“陛下说的是真心话?”

    “真心,朕本想整肃朝廷之后再调查此事,现在看来,以后的事情只会越来越多,朕一时半会腾不出手来,所以要请母亲帮助,此事只可暗中调查,必要的时候,可请景耀帮忙。朕只有一个要求,无论牵涉到谁,请母亲告知朕一声。”

    “当然。”慈宁太后仍显困惑,“陛下为何不让皇后调查此事?”

    “皇后心软,做不了这种事。”

    慈宁太后想了一会,点头应允,“皇宫里不只住着陛下,还有皇子与公主,我绝不允许暗藏危险,如果下毒者另有其人,我一定要将他挖出来。”

    “不可张扬。”韩孺子提醒道。

    慈宁太后挥挥手,表示自己明白。

    韩孺子告退,他给母亲安排了一项任务,接下来,还要给更多人找事做,他开始领悟到自己之前错在哪里了。(未完待续。)

第五百零五章 重获信任() 
卓如鹤自从当上宰相之后,还从来没在凌云阁获得过皇帝的单独召见,因此得到消息之时他感到十分意外,走进凌云阁,心中则生出颇多感慨,觉得自己应该是大楚历来最难做的宰相。

    皇帝起身相迎,两名太监搬来一张椅子,而不是常见的凳子,卓如鹤行礼之后坐下,暗自警惕。

    “朝中官员可还尽心?”

    “一切正常,各衙门的人都齐了,前几天耽误了一些事情,总算还能弥补过来。”

    “废私奴之事,有劳宰相了。”

    卓如鹤起身,“臣不敢推脱,臣自会尽心竭力,只是困难比较多,眼下又值多事之秋,臣的身体状况也不大好,还请陛下多做准备,以防万一。”

    韩孺子笑了笑,示意卓如鹤坐下,“卓相可还记得你我的第一次见面?”

    “臣毕生难忘。”

    “那时候卓相说过一句话,‘官府似乎有粮又似乎没粮’,朕也毕生难忘。”

    卓如鹤既感动又羞愧,还有一丝困惑,不明白皇帝提起这句话有何用意,难道是讽刺自己“似乎有病又似乎没病”?

    韩孺子没想那么多,继续道:“那时朕以为各地官员不以民生为念,皆是贪官、恶官,也是朕太年轻,如今仔细想来,官员这么做,无非是为了应对更紧急的突发情况,更是为了应对上方的无尽索取,所以,根子不在官员,而在朕。”

    卓如鹤回道:“陛下不必对自己苛责太甚,贪官、恶官都是有的,与陛下无关。”

    韩孺子没有继续“反省”,问道:“垦荒之事进展如何?人手还紧缺吗?”

    垦荒是卓如鹤执政的核心,他马上回道:“去年丰收,对垦荒助益甚大,人手依然紧缺,不过这种事无需急迫,垦荒者若是太多,官府反而提供不了足够的耕具,而且此时人多,以后必然人少,到时多出来的耕具会遭到浪费。”

    韩孺子点头,稍稍向前探身,很严肃地问:“在卓相看来,宰相的职责是什么?”

    卓如鹤明白,这才是今日谈话的重点,起身行礼,“臣以为,宰相为陛下之辅,在政务上,不求精,而求全,不求功,而求稳。”

    “皇帝的职责又是什么?”

    这个问题更难回答,卓如鹤打点精神,小心回道:“皇帝坐拥天下,垂拱而治,首要职责为选官、用官。”

    “卓相所言乃太平天子,若是乱世呢?皇帝也要垂拱而治?”

    “若在乱世,天子与宰相一人平乱一人守成,平乱者征战四方,守成者更需求全求稳,为平乱者提供所需的一切应用之物。”

    “卓相觉得你我二人谁该平乱?谁该守成?”

    卓如鹤再行礼,“臣以为眼下并非乱世。”

    “西方有强敌,北方有匈奴,卓相以为这不是乱世?”

    “西方强敌相隔甚远,且是骤兴之国,锋芒所至,一时无两,假以时日,其败也速,大楚严阵以待即可,无需过于担心。至于匈奴,为祸不是一天两天了,即便是在武帝之前,匈奴也没让大楚成为乱世,如今其内部分裂,大楚虽稍弱,并不惧它。”

    韩孺子点下头,这就是多数大臣的看法了,所以他们才不着急,甚至抽空弄出一次怠工,在他们眼里,眼下的危机很寻常,完全可以正常应对,皇帝没见过世面,才会如此认真。

    “希望一切皆如卓相所言。”韩孺子曾经盼望过战争,现在却改变了想法,战争只是他一人所欲,大臣不支持,最重要的是,百姓也不支持,大多数人宁愿过平安的苦日子,也不愿势妻弃子去边疆立功。

    “平乱是一时之功,守成乃万世之业,朕贪一时之功,不擅守成,眼下虽非乱世,朕守成也有些力不从心,守成之重责,唯有交给宰相。”

    卓如鹤做好了准备,要与皇帝唇枪舌剑一番,甚至可以小小地得罪一下,然后借机请辞,绝没料到皇帝居然顺水推舟,要让自己担守成之责,既意外,又有点惊恐,竟不知该如何回答。

    “陛下……”卓如鹤好一会才吐出两个字,仍不知该说什么。

    “卓相放手去做吧,朝廷又是你的了。”

    卓如鹤扑通跪下,“江山是陛下的,臣民是陛下的,朝廷更是陛下的,臣代管而已。”

    韩孺子笑了一声,大臣对这种事有时候比皇帝本人还要敏感,“那就继续代管吧,朕相信卓相有这个能力。”

    “可是……”卓如鹤没有起身。

    韩孺子稍显严厉,“废私奴之事还要进行,卓相可酌情变通,但不可停止,你说江山与臣民都是朕的,那就不要让大楚出现化外之地与法外之民。”

    卓如鹤终于相信皇帝真是要将相权还给自己,磕头道:“臣才质粗陋,常令陛下失望,废私奴任重而道远,臣也是有心无力,恐令陛下更加失望。”

    “宰相觉得私奴该取消吗?”

    “应该,再不取消,这些无籍之民将变成国中之国,虽在大楚境内,却非大楚臣民。”

    “似乎有民又似乎无民?”韩孺子微笑道。

    “正是。”卓如鹤觉得身上在出汗。

    “楚运不佳,其罪只在朕一人,朕欲重振祖业,唯有依靠朝廷,首先就是宰相。无论如何,卓相有一颗护民、济民之心,如此足矣,至于具体事务,勉力而为。”

    “臣不敢懈怠,必定尽心竭力。”

    “卓相请坐,不必跪着说话。”

    卓如鹤起身坐下,心中还是一片茫然,不明白皇帝对自己的信任从何而来。

    “朕身边有一位康自矫,寒门出身,比一般人更知民间疾苦,或可对宰相有所助益。”

    卓如鹤心中稍宽,觉得这才是皇帝正常的手段,回道:“宰相府少一位知事,康自矫榜眼出身,可为此官。”

    “如此甚好。”

    知事并非大官,但是常在宰相身边行走,能够参与政务,卓如鹤任命康自矫为此官,也是接受皇帝对自己的监督。

    “兵部尚缺掌印之官,卓相可有推荐?”韩孺子又问道。

    突然重获信任,卓如鹤还没反应过来,心中慌乱,想了一会,“按惯例,兵部尚书应由侍郎升任,或者由别部尚书调任,皆是文臣。如今边疆多事、军务繁杂,应该选一位文武兼通的大臣担任。”

    韩孺子嗯了一声,等卓如鹤的答案。

    卓如鹤又想一会,“有一人倒是合适,只怕陛下觉得不妥。”

    “为何不妥?”

    “此人刚刚待罪家中,身体也不是太好。”

    “崔太傅?”

    “正是。”

    韩孺子惊讶了一会,突然觉得这条建议也不是太匪夷所思,“说说理由。”

    “崔太傅身经百战,虽非必胜之将,但是熟知军务,且他从前本是文官,后来被武帝派到南军,才改为武职,对部司之责比较了解。”

    “崔太傅曾是大将军,担任兵部尚书岂不是贬职?”

    “崔太傅早已卸任,最近又被夺爵,出任兵部尚书乃是戴罪立功,并非贬职。”

    韩孺子摇摇头,“朕刚贬黜崔太傅,突然又委以兵部尚书,外人不知,还以为朕此前是在虚张声势。”

    “唯陛下裁定,崔太傅若是不妥,户部孙尚书可为备选,兵部周侍郎也可。”

    “宰相酌情商定吧,明日递一份奏章。”韩孺子没有完全拒绝。

    “遵旨,陛下。”卓如鹤知道自己应该告退了,可心里总是不安,迫切地想要知道皇帝的真实想法,于是说道:“臣有一言不可不说,请陛下垂听。”

    韩孺子挥下手,示意宰相可以说。

    “骤废私奴,伤筋动骨,大楚承受不住突然增多的大量人口,陛下委臣以重任,臣请先为私奴入户籍,其它事情一概缓行。”

    这离收回圣旨只差一步,皇帝若是同意,卓如鹤自可放手去做,若不同意,则所谓信任只是一时之兴,当不得真。

    韩孺子陷于沉默,良久方道:“宰相先与群臣商量一个具体计划吧。”

    “是,陛下。”卓如鹤心中又信了两三分,只是纳闷究竟是什么事情改变了皇帝的态度。

    卓如鹤告退,一直站在皇帝身边的张有才忍不住道:“宰相分明是要借机抬举崔家,背后必有交易。”

    “别管太多,你这么闲,朕交给你一件重要任务吧。”

    张有才面露喜色,“好啊,私访?还是查案?”

    “都不是,从今以后,你替朕掌管宝玺。”

    张有才吓了一跳,中掌玺在宫里可是不小的官儿,论地位,通常只比中司监低一些,他现在是皇帝的贴身太监,相当于一步登天。

    “陛下是说真的?宫里不是有人掌玺了吗?”

    “可以调离,你是朕相信的人,由你掌玺朕更放心。”

    “可我不想离开陛下,别人服侍陛下,我还不放心哩。”

    “中掌玺也可以留在朕身边。”

    “那我愿意!”张有才喜形于色。

    韩孺子笑了笑,“宰相有事做了,御史台绝不能闲着,你去问问,瞿御史回京了吗?”

    张有才一溜烟地跑出去,很快回来,“楼下的中书舍人说了,瞿御史还在路上,还要至少三天才能到京。”

    “嗯,不用着急。”韩孺子手指轻敲桌面,突然停止,“派人去倦侯府,传赵若素。”(未完待续。)

第五百零六章 罪上加罪() 
赵若素是个很有耐心的人,被贬回倦侯府之后,他没有一句怨言,也没有异常举止,比从前更认真地履行府丞之职,修修补补,当后花园的鸡鸭数量太多的时候,他向皇后上书,希望能够定期处理一批。

    这份请书辗转一个多月才送到皇后手中,皇后很惊讶,想不到一名被贬的小吏,以待罪之身竟然还想着这种事情,于是做出回复,表示多余的鸡鸭不得宰杀,以皇帝的名义送到京南的晁家渔村,由那里的村民自行处置。

    赵若素在府中做的事情大抵如此,好像他一生的愿望就是管理一座没有主人的府邸,值得他兢兢业业,付出大量心血。

    宫里太监赶到的时候,赵若素正亲自监督两名工匠置换破损严重的几块地砖。

    赵若素官职太小,召见他不用圣旨,太监径直走过来,“赵若素,放下手中的活儿,随我进宫去。”

    赵若素愣了一下,“这么快?”

    “什么快?”太监没听懂。

    “没事,等我换身衣服。”

    “别耽误时间,天要黑了,咱们这就走,你又不是朝中大臣,换什么衣服?”

    赵若素显得有些手足无措,寻思一下,对工匠说:“今天先到这儿,明天继续。”

    赵若素随太监进宫的时候,身上穿着旧衣,风尘仆仆,像是刚刚远道归来。

    凌云阁楼下,张有才笑道:“赵府丞这身行头不错,既有失宠之后的落魄,又有见驾的急迫,上楼吧,陛下等着呢。”

    赵若素脸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