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孺子帝-第3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信的内容很简单:陛下无恙。听闻楚军大胜,甚喜。自此之后,陛下当无大忧,我亦无事可做,乃去海外寻兄。追随陛下多年,获益良多,不胜感激,心中却有所悟,帝王之术者,学之有益,不学亦可,终是小道。陛下破强敌、保大楚,帝位稳固,无需帝王之术也可治国平天下。再三思之,我非帝王之才,勉强为之终是害人害己,莫如泛舟海上,怡心养性。陛下保重。蛾手书,某年月日。

    韩孔夫子仔细看过一遍,问道:“如果这是毒信,怎么会令朕中毒?”

    “林坤山说陛下心细,拿到此信后必然反复阅读,毒药沾手”

    “嘿,他倒是还跟从前一样聪明。把信留下,中午吃完饭回家吧。”

    东海王一愣,“陛下不怪我?”

    “朕怪你,怪你早没回来。你回家之后稳住仆人――这种毒药几时发作?”

    “要看接触的时间长短,据说是十到二十日,再久的话,毒药就失效了。”

    “到时候朕会养病,你按自己的计划行事。”

    东海王更加不敢相信,“陛下真的不怪我?”

    “楚军远征,劳民伤财,所获却没有多少,神鬼大单于肯再次东征,那就是自己送上门来,朕求之不可,当然要利用一下。顺势而为。”韩孺子冲东海王眨下眼睛。

    东海王大大地松了口气,“我发誓,我虽然想过要欺骗陛下,却没有半点谋害之意。”

    “朕相信你,起来吧。”

    东海王起身,拿起桌上的信,“我把它烧掉吧,无论是原件,还是这封,都不该保留。”

    “不用,留下吧。”

    东海王放下信,韩孺子拿镇纸压住,起身道:“走吧,先去逛逛,然后用膳。”

    到了楼下,崔腾又凑上来,看着东海王嘲弄道:“你竟然哭了?哈哈。”

    用膳之后,东海王告辞回家,韩孺子回到楼上,挪开桌上的镇纸,将信重新看了一遍,走到门口,让太监将将桌上的信带走,找地方烧掉。

    如果这真是孟娥的信,那她走得一定非常决绝,文字中什么也没透露。

    “泛舟海上。”韩孺子忍不住笑了一声。

    第二天下午,东海王又来见驾,没有外人时,他说:“仆人应该是信了,但是要等陛下发作之后,才肯配制解药。”

    “嗯,别急,他想利用你操纵朝廷,必然会给你解药。”

    “我真希望自己当初死在战场上。”东海王恼恨地说。

    “是朕派你当使者的,怪不得你。”

    “还有一件事,昨天就要说,一时却给忘了。”

    “什么事?”

    “楚军与敌军交战的时候,曾经有人夜入营中刺杀神鬼大单于,没有成功,刺客来见我,让我给陛下传一句口信,说是‘那本书还在’。”

    韩孺子一愣,“刺客是谁?不要命吗?他的确说过要去刺杀,却一直没有消息,战后也没了踪影。”

    “不知道是谁,肯定是男子。”

    “‘那本书还在’――是说淳于子吧。”

    “想必是,他没有解释,很快就走了,我猜他是在故弄玄虚,还说我会被放走,结果等了这么久。其实书还在又能怎么样?”

    “或许他说的并不是书,而是望气者,林坤山这不是又重出江湖了吗?”

    “望气者已经死得差不多了,林坤山还想怎样?”

    “淳于子是造反之书,也是帝王之书,所以‘顺势而为’既是望气者的手段,也是帝王之术。”韩孺子极轻地叹息一声,更希望将这些话说给孟娥听,很快将她从心中抛去,“朕这不是也用上了?”

    东海王面露惊讶,“陛下说自己也是望气者?”

    韩孺子笑着摇摇头,“你先回去吧,这几天不用再过来,朕养病的消息自会传出去,你想办法弄到解药,这比什么都重要。”

    东海王又要哭,强行忍住,告退离去。

    韩孺子回后宫比较早,今天该是给太后请安的日子。

    慈宁太后正在哄几个孙子,北皇子站得最远,一脸的不情愿,庆皇子、邓皇子却赖在祖母怀里不肯稍离。

    见到皇帝,慈宁太后命宫女将孩子带走,接受请安之后,说:“东海王回来了?”

    “是。”

    “他不该回来。”

    “东海王为国效力,能活着回来是一件大好事。”

    “陛下心太善,我却不相信他。在外面飘荡好几年,谁知道他是不是变得更坏、更阴险了。”

    韩孺子笑了笑,“太后不必担心,几个月之后,朕会将他送回东海国。”

    “真的?”慈宁太后有些意外。

    “诸侯理应就国,这是祖上的规矩,东海王老大不小,不能总留在京城。”

    “陛下总算想通了。”慈宁太后露出微笑。

    韩孺子不会再将东海王留在身边。

    “我还听说英王要在海外自立,陛下竟然同意了,这是为何?”

    “相隔遥远,大楚无力制约英王,不如遂其心意,先一同击败神鬼大单于。朕向英王军中派出使者,除了册封之外,还会向海上诸国承诺,战时立功、战后来大楚朝贡者,将获重赏。届时朕将亲封几位重要的王公,用来制约英王,这比空口威胁要有效。”

    慈宁太后看着皇帝,发现自己竟然提不出任何建议,轻叹一声,“国事解决了,家事也得考虑。”

    “皇后已经再度有喜。”

    “当然,皇后若是生下嫡子,我没话说,如果还是女儿呢?陛下有准备吗?”

    “朕给三位皇子各选一位师傅。北皇子急躁,朕给他安排一位老成持重的人,叫罗世浮。庆皇子软弱,朕安排一位意志坚定的人,叫南冠美。邓皇子机灵,朕安排一位出言谨慎的人,叫申大形。五年之后,朕择优而立。”

    慈宁太后沉默了一会,“陛下这是让自己的儿子从小相争。”

    “非得是争来的皇位,才知道珍惜,即便是皇后生下嫡子,朕也不会马上立为太子,而是要观察几年再说。”

    慈宁太后再叹一声,“陛下是皇帝,一切由陛下做主吧,趁着皇子们还小,我再多享之几年祖孙之乐。”

    “太后满意吗?”

    “对皇帝,任何人都得满意。不过,我觉得三位师傅是谁不重要,皇子们最好的师傅就是陛下本人。”

    韩孺子笑笑,告退离去,走在半路上,突然停下,太监们不明所以,也都停下。

    韩孺子忽有所悟,母亲说得没错,自己就是最好的师傅,他总想再找一位杨奉式的人物,却没想过,自己就是杨奉的继承者,当年的学生已经变成先生,可以教导下一代了。

    望气者死灰复燃,杨奉为什么不能呢?

    韩孺子没去秋信宫,而是回泰安宫,派人将三位皇子带来。

    三个儿子站成一排,韩孺子坐在榻上,离他们十步之外。

    “记住这句话,皇帝是孤家寡人,你们不用理解,记住就好。”韩孺子开口,不再关心消失不见的那些人,不再关心正在府中忐忑不安的东海王,不再关心万里之外的神鬼大单于和英王。

    三位皇子同时点头。

    “皇帝最强大,也最脆弱,朕要向你们讲一讲皇帝的脆弱。”

    韩孺子想起杨奉,想起杨奉留下的三页书,想起东海王传达的口信,他要教给儿子们的第一课,就是心存敬畏。

    “这世上有一个神秘组织,暗中操纵朝政,甚至能策划刺驾,朕一直在寻找他们的下落,等你们张大了,要继续寻找。”

    三位皇子瞪大眼睛,既惶恐又兴奋。

    (本书结束)(。)

完本感言() 
这是一本讲述孺子如何成为皇帝的,该在这里结束。

    正如孟娥所说,孺子大胜之后,已是毫无争议的皇帝,她先行一步离开,作为作者,我与读者们多等了几章。

    这不是总结性的结尾,许多事情仍在进行中,神鬼大单于未灭、匈奴还是北方的威胁、东海王的话真假难辨、英王与黄普公意向未知、孟娥究竟有没有留下信但事情就是这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汉武帝直到临死前才册立太子,眼中所见,只怕仍是一团乱麻。

    可韩孺子的帝位不会再受威胁了,在我的想象中,他还会面临许多麻烦,却不用再担心自己的位置。

    他没能改变皇帝的走向,没能建立全新的制度,没能开发神奇的器械,因为这不是那一类。

    这部讲的是生存,即便是皇帝也面临着生存困境,需要努力挣扎,需要不停改变。

    挣扎与改变就是生活本身,当我们羡慕某人的时候,往往忽略了此人所处的困境。

    不是为生活中的种种不合理现象辩解,只是想说:不必为自己的挣扎感到为难与痛苦,人人如此,挣扎得久了,你会感受到其中的快乐。

    毫无挣扎、从未挣扎的人,并没有真的活着。

    以上为无用的废话,接下来是实在的感谢。

    首先还是要感谢版主“木子jen”,他对本书贡献良多。

    感谢“海蓝珠”,同样是一位老读者,帮我管理微信群,没有她,我甚至想不到要建微信号。

    感谢“左流英”,本书的白银大盟,如此厚爱,令我感动。

    感谢每一位读者,推动本书的成绩一点点上涨,你们的支持是我写书的最大动力。

    最后说说接下来的安排:

    1月15(周日)下午3时,我在月票群期待大家的到来,一起聊聊完本的书和将要开的新书。

    书写完了,稍微休息几天,下周恢复微博和微信的更新,敬请关注。

    似乎说完了,似乎又有许多没说(。)

第八十九章 看书不如看人() 
(求收藏求推荐)

    胡桂扬终于能够公开进入戊己两房,随意查看那些隐秘的文书与器物,当年他义父争取多年才得到的权力,他只用十多天就拿到手。

    但是大家都以为已经晚了。

    “梁镇抚上任将近半月,早将最为重要、最为隐秘的东西都拿走了。”袁茂小心地点起蜡烛,戊房的窗户极少打开,屋里总是很阴暗,想要看清文字,必须点灯,但是要极其小心,由专人看护,以免引燃那些存放了不知多少年的纸张。

    “嗯。”胡桂扬并不否认这一点,但是另有看法,“梁秀拿走他认为最重要、最隐秘的东西,我所关注的东西,与他不同。”

    “关注什么?这里全是历年积攒的文书,哦,还有一些来历不明的妖书,哪怕只是粗看一遍,也需要至少十年时间。”樊大坚也跟来了,不知从何入手。

    只有赖望喜没来,他从西厂领来三杆鸟铳,但是不能带出来,如果要用,必须得到汪直的同意,所以他干脆留在西厂看守这些利器。

    “首先找有关何百万的材料,他从前用梁铁公这个名字。”

    “怎么找啊?”樊大坚嘀嘀咕咕,还是遵从命令,开始翻阅故纸堆,他得小心翻动,有些纸张实在太旧、太脆,经不得粗手粗脚。

    “还有关于一只木匣的记载,我不知道南司如何称呼,机匣、天机、暗器盒子都有可能。”胡桂扬补充道。

    “大海捞针。”樊大坚更没多少信心了。

    胡桂扬、樊大坚对面而坐,袁茂坐在中间看守蜡烛,扭过头,以免吹到蜡芯,说:“当年南司镇抚朱恒,就是用这一招困住你义父多时。”

    胡桂扬抬起头,不由得心生感慨,“没错,义父也曾在这间屋子里埋首苦读,终于找到梁铁公的线索,一路追到广西断藤峡,救下我们这些人,我听过这个故事。”

    “这不是故事,是真事。”袁茂严肃地说,“当然,我也是听别人说的,但肯定不会有错。”

    樊大坚冷笑一声,也抬起头,“结果怎么样?当初的四十名义子只剩下两个,而你,胡桂扬,又要重读这些枯燥的文书,赵瑛从前的努力全白费了。”

    胡桂扬自己嘴毒,所以从不在意别人对他的讥讽,认真地想了想,笑道:“你说得还真有道理,外面春暖花开,绿意滋生,咱们却在这个鬼地方浪费时间。”

    “我说的不是这个意思。”

    “这是我引申出来的意思。”胡桂扬捧起桌上的一摞文书,送回原处,转身道:“与其看书,不如看人。”

    “看人?看谁?”樊大坚也不喜欢读这些东西,立刻站起身。

    “第一位是戊房主管。”

    戊房有两位主管,一位是百户,掌管钥匙,另一位是书吏,专职保存文书,他才是胡桂扬想见的人。

    “我的职责是保证这些纸张不会毁坏,但是从来不看上面的内容,一个字也不看。”书吏的地位比普通校尉要高,所以他回答得很不耐烦。

    胡桂扬“看”的第一个人毫无所获,本来想去见其它各房的主管,这时也放弃了,“算了,南司是个可怕的地方,人人都知道一点事情,可是人人都只谈论自己不知道的那些事情。”

    袁茂冷笑,“这有何稀奇,你去锦衣卫各处看看,大家都是这样,你一个小小的校尉,想让别人对你开诚布公,甚至透露秘密,怎么可能?”

    胡桂扬挠挠额头,“看来我之前想得太好了,以为有了汪直的支持,做事情会容易一些。”

    袁茂一个劲儿地摇头,“你对官场了解太少,还不如你义父。”

    “这不怨我,满打满算算什么啊,我才只是校尉,根本就不是官儿,连官场还没有进去呢。”胡桂扬仍不在意,已经开始想别的主意了。

    袁茂却觉得这是一个大问题,他将自己的未来暂时寄托在胡桂扬身上,可不希望此人永远都是一名校尉,“县官不如现管,你想从南司打听秘密,必须先争到一点实权,掌管癸房是第一步,接下来你得补充人手,争取尽快立功,然后再补充人手”

    “我有一个主意。”胡桂扬露出得意的微笑。

    袁茂和樊大坚都没笑,他们太了解胡氏的主意有多危险了。

    出乎两人的意料,胡桂扬这回没想“大闹”。

    出了锦衣卫衙门,胡桂扬在街上说:“在职的人都不爱说话,咱们去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