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之恋上大国医-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无双有些意外,反问:“你怎么知道他要来?”
  “我给王大娘说,你这段时间都蔫蔫的,叫孟英过来给你看看呀。他答应说今天过来的。”
  
  原来如此,怪不得他突然跑来。她把脸一板,冷冷道:“他来过了。”说完把扫帚一扔,径自离开,丢下老两口在那里莫名其妙,面面相觑。
  
  她回房,捡起角落里的小木箱,心疼地察看破损的地方,用抹布细细擦了一遍,放回床头。
  她把那封信又看了一遍,按在心口想了想,也把它锁进了箱子里。
  
  她吃王孟英开的药,调养一个月。果然身体康健起来。胃口好了,面色红润了。
  连老眼昏花的老太太也发现了,对她说:“你最近脸色欲尝啊。”
  无双浅笑点头。
  
  这时候,婺州那边发生了一件事。
  
  经历前两次的波折,周光远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他觉得自己在婺州生活简直太没有保障了,没有好的医生,随时都性命堪忧。
  于是,周光远作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决定——辞去婺州盐务主管的职务。这个决定,大家可以想想有多么重大。盐务主管,那是一个全中国人都眼馋的大肥缺啊!!!
  
  但周光远毅然放弃了它,决定全家搬到杭州来。他要跟王孟英一起。他说,我这下半辈子,只有住在王孟英边儿上,我才安全!
  结果,他对未来的预测是如此的准确。
  在若干年后,江南陷入一场可怕的灾难时,王孟英果真又一次把他从垂危中救过来
  
  *
  
  *
  
  注①:朱丹溪医案来自《大国医朱丹溪》第三集《巧治怪病》
   

作者有话要说:汗死,一直连不上网,现在才登陆上来。




45

45、封山 。。。 
 
 
  
  翌年,石诵羲参加了科举,却并没有高中。
  他心思本来就不在四书五经上,只因家人逼迫,勉强为之。这次之后,就死活不肯再读了。
  于是他到了石家在上海开的商行,管起生意来。
  两年多没有回家,老太太和大奶奶很是想念。
  
  夏天最热的时候,忽然流言四起,说上海发人瘟了。
  大家都说,这瘟病发作起来很快,上吐下泻,腿抽筋,以为只是普通的吃坏肚子,结果人就忽然去世了。
  本来人们还不甚在意,还去参加葬礼,完了回到家,发现自己也开始上吐下泻,腿抽筋,然后也死了。
  
  死的人多了,才知道不妙。这病从发作到死亡,不过一、两日之间。更有甚者,大夫都还没赶到患者家里,这人就去世了。
  其发作之迅速,可怕之极。
  
  一时间上海人心惶惶,不知道这是什么怪病,都说天灾人祸,关在自己家里不敢出门。板蓝根、柴胡、防风等传统防瘟疫的药材一扫而空。
  消息传到老太太和大奶奶耳朵里,吓得要死,急召石诵羲回来。
  
  无双也听到了这个消息,觉得不太妙,赶紧把这瘟病发作情形问清楚。
  来人说:“听说那怪病发作起来,上吐下泻,就跟闹肚子差不多,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奇怪的症状,就是小腿抽筋。”
  
  她一听,头嗡地就大了。这分明就是典型的霍乱病症啊!
  怎么回事?她一直以为霍乱是在鸦片战争之后,上海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才由外国传进来的。没想到现在战争还没爆发,就出现了这个病。看来,是她薄弱的历史知识出错了。
  这,是不是意味着,惠娘快要
  
  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恐惧紧紧地攫住了头脑。她快要呼吸不过来。思绪混乱中,她战战兢兢地安慰自己,现在只是在上海流行呢,还没传到杭州,也别太早担忧了。
  
  这么左思右想间,石诵羲回到了久违的家乡。
  老太太和大奶奶抱着他又哭又笑。全家人简直比看到了皇帝还要高兴。这次回来,说什么也要等到上海那瘟病平息了再出去。
  
  紫竹山庄闹腾了两天,老太太也暂且把念佛丢到一边去。
  无双趁机在家里大搞卫生,每个死角都擦得铮亮铮亮的,买了几大瓶米醋在屋子中央煮沸,带小宁到外面绕山跑,锻炼身体。
  
  第三天傍晚,老太太总算召她去做晚课,并留她一起吃斋饭。
  这时她才看到石诵羲。
  
  两年多不见,他长高了,稚气脱去了。神采飞扬,风流倜傥,嘴巴甜了好多。他陪着老太太吃斋,席间逗得老太太合不拢嘴。
  吃完饭,老太太要歇息,他们才一起告退出来。
  在门外,石诵羲说:“我送送你吧。”
  
  他把随从都打发回去休息,自己提着灯笼,和她一起慢慢往后山走。无双恍然发现他已经比自己高了一个头。
  
  沉默了一会儿,石诵羲忽然开口:“山中才数日,世上已千年。”
  她缓缓一笑,“羲少爷也打起佛偈来了?”
  
  “呵,从外头回来,发现你们都没变。倒是我在外头雨打风吹,风霜雪雨,很不甘心啊。”他半真半假地打哈哈。
  “跟去的两个大丫头是你从小用惯的。小厮也带了四个。你到京城去,有亲戚关照,在上海更不必说,是自家生意。谁能给你风吹雨打?况且在大上海那个灯红酒绿的地方”她没有说下去。
  
  石诵羲笑笑地接话,“你看,苛责我的毛病就一点都没变。”
  无双笑起来。
  
  石诵羲忽然说:“最近家里想跟我定亲事,定的是中书刘郎中的小姐。”
  她神色不变,“我已经听老太太说了。恭喜你。”
  
  石诵羲脸上浮起茫然之色:“可是我却从来没看到过她,也不喜欢她。”
  无双本来想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可违抗”,但觉有违本意,想了想,道:“整个大清朝的人都是这样,你难道比他们还不能适应吗?”
  
  石诵羲苦笑一下,“我忽然觉得吴老爹真是大好人。你太幸运了。”
  “幸运与否,还没有走到生命尽头,谁也不敢断定。就算已经到了尽头,很多时候,也争论纷纷。好比则天皇后,她的功与过,历来没有定论。”
  
  石诵羲微笑望着她,“这两年走南闯北,莺莺燕燕看过了很多,却没有人能比你有见识。”
  “我一介井底之蛙,何来见识。”
  “也只有跟你,我能这么说说话了。”
  
  她知道,连在老太太跟前侍奉,他也必须装。二房、三房那边跟得很紧。
  “因为我同你们没有利益纷争啊,”缓缓说着,她感叹了一句,“不过,你果然大了”
  石诵羲低头,没有接话,再抬起头时,已经换了另一个话题。
  “王先生最近如何了?你见过他吗?如果有空,我们去拜访一下呗。”
  
  
  结果,他们还没来得及去拜访,就发生了一件事。
  
  山庄一个下人进城置办东西,回来就忽然上吐下泻,大泄特泄,泄到第二天下午,实在撑不住了,就找了无双。
  “居士,你懂得艾灸,能不能给他烧几条?看能不能止住泻痢。”
  
  无双进屋一看,吓了一跳。只见那人,眼睛陷进去了,耳朵也聋了,四肢也冷了,还出着虚汗,嗓子已经哑了。
  她天旋地转,倒退两三步,扶住门框,不停地发抖。
  周围的人都懵了:“居士,怎么了?”
  
  无双命令自己镇定下来,只是声音怎么也控制不住,依然发颤:“这不是泻痢你们为何不早说!艾灸不能管事了,你们赶紧派人,下山去请王孟英大夫来!”
  于是大家找了看门的阿福,让他去跑腿。阿福还磨磨蹭蹭,说先回去换件衣服。
  无双着急道:“别磨蹭了!这病能夺命顷刻间。这,这跟上海的人瘟是同一个病啊。”
  
  其他人还不信。结果阿福还没走多久,患者忽然就两腿一蹬,没了呼吸。
  大家这才慌张起来。
  
  果然没多久,钱塘城里也开始流传人瘟。在短短一个月内,钱塘就死了上万人。据说,连附近的婺州、苏州、扬州、镇江都蔓延了。而且随着长江,这个瘟病正深入腹地。
  一时间,风景如画的江南变成了人间地狱,人人自危,闭户不出。
  
  紫竹山庄也是上下一片恐慌。石北涯下令封山,不准钱塘城里的人进来,家里人也不准出去,恐沾染了病气。幸而家里屯的粮食可以支撑两个月。两个月后怎么办,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公元一八三七年,霍乱传入中国江南地区,死亡无数。 
  在王孟英留下的医案里,他把这个烈性传染病称作“霍乱转筋”。
  
  霍乱是一种传染性极强、死亡率高的烈性传染病,在霍乱大爆发的地区甚至曾经造成过整个村庄的毁灭。霍乱最恐怖的特点,在于从发作到死亡,时间间隔非常短。有的患者甚至都不给医生留下治疗的时间,就直接死了。
  
  现代医学采用补充液体。纠正电解质紊乱的方法,已经把死亡率降得很低。但是在世界上某些地区,这依然是一个非常可怕的疾病。
  
  王孟英为什么会管这个病叫“霍乱转筋”呢?
  
  原来,“霍乱”这个词在中国古已有之。《黄帝内经》和《伤寒论》里边都有这个词,但是它指的可不是这个烈性传染病,人家指的是上吐下泻,只要上吐下泻都可以划到这个病里边,具体到现在我们可以相对应地来说,急性胃肠炎啊,细菌性食物中毒啊,古代都叫霍乱——取挥霍缭乱之意。
  
  到了晚清的时候,这个烈性传染病才传入中国大陆。清朝人不认识啊,说这个病上吐下泻,跟古代“霍乱” 的概念符合,于是把霍乱这个称呼就直接扣到烈性传染病的头上了,所以这个名字一直叫到今天。
  
  今天,我们都已经忘了霍乱这个词在古代的原意,那可是指吃坏了东西上吐下泻。大家以后看古籍,可不能是一看到古代写霍乱,就认为是那烈性传染病霍乱——不是!这是两回事!现在我们中医管这烈性传染病的霍乱叫真霍乱。
  
  王孟英处在这场风暴中心时,就发现这里面有不同。他想,这次出现的瘟病跟古代上吐下泻有点不同,为什么呢?这次的患者普遍都抽筋,所以他给起个名字叫“霍乱转筋”。下文为了方便起见,都直接把这病叫霍乱。
  
  




46

46、霍乱大爆发 。。。 
 
 
  
  这一场霍乱爆发,有着世界范围的背景。
  
  霍乱这个病,现在世界医学界基本公认起源地在南亚次大陆。在公元1817年,印度的加尔各答腹地就爆发了一次霍乱大流行,从那儿以后,世界范围内霍乱一共爆发过七次,其中前几次就跟印度这次爆发的菌株是一样的,我们管它叫“古典生物型菌株”。
  
  这次印度爆发的霍乱疫情非常惨烈,死亡无数。而且,疫情顺着两路传入中国。
  
  一路,循着陆路传到了云南等地,但是这次爆发的范围不是很大。
  
  另一路,从海路传入了东南沿海,是通过商船带过来的。
  当时的东南沿海海运业非常发达。根据文献记载,在鸦片战争前期,上海港的吞吐量就达到了300万吨,包括河运和海运。海港里是商船林立,鳞次栉比,其中非常多外国来的商船。这个条件,给霍乱的爆发造成了可乘之机。
  
  那么大家一定会有个疑问,为什么云南那一路没有造成这么大的影响,而东南沿海爆发得这么严重呢?
  这,要从当时江南的卫生状况谈起。
  
  现在我们到江南旅游,那是非常漂亮,风景如画。但是,在晚清的时候,江南绝对不是这样的,当时的江南,三个字足以概括——脏!乱!差!
  
  当时,腐朽的清朝政府已经没有力量去照顾老百姓的生活了,所以江南的卫生条件非常不好。大量的农民涌入城市,进入到苏州、上海、杭州等地。没有房子住,他们就自己胡乱盖窝棚,居住条件非常差,垃圾成堆,蚊蝇成群。
  
  江南还有一个最致命的陋习。因为那里是水乡,河道密布,人们取水很方便,于是就不打井了。
  
  没有打井的习惯,大家喝的水、做饭的水都到河里面去取。但是,大家可别忘了,他们涮的马桶也是在河里边涮(现在有些地方还是这样,请看电视剧《租个女友回家过年》),这样就给霍乱营造了非常好的传播途径——霍乱患者的粪便里通常有大量的霍乱弧菌。它会污染水源,会污染食物,同时,日常的接触,和苍蝇等昆虫,也会起到传播的作用。
  
  当时,医生这个职业,风险是非常大的。尤其在那个年代,医生的保护措施很不完善,是直接暴露在感染源中。他的家人也是很危险的。大家可以回忆一下03年非典的时候,有多少医生护士染病身亡,人们又是如何地惊惶不安。
  
  无双陷入了空前的矛盾和恐惧之中。因为她知道,江南流行的霍乱,并不是一场。历史记载,在这段动荡岁月内,发生了好几场霍乱。一般是冬天停止,到了夏天,湿热的环境助长细菌滋生,然后瘟病又流行起来。
  
  她早就知道,王孟英的老婆和小儿子会在这时期的某一场霍乱中死去。但是,究竟是哪一年,她并不清楚。
  
  想到这里,她坐卧不安。即使知道历史是不可能改变的,即使她对王孟英的爱慕并不曾改过。可是一想到惠娘将会死去,想到王孟英对惠娘的感情,一阵又一阵的惊慌和无力就会汹涌而来。想去探望王孟英,可是山庄又封闭了。
  
  她不是很担心山庄。因为最大的传染源——水,于他们是很安全的。紫竹山庄在山上,是上游。而且,由于她早就预见了霍乱的大流行,在房子旁边打了口井。井水来自地下,不会被污染,所以暂时无虞。
  
  *
  
  在钱塘城里的王孟英怎么样了呢?可以说,对霍乱是一无所知。
  
  在现代尚且如此,非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