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文化帝国-第7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个人天赋,决定了成功的高度在哪里,所以要我说就是二者都必不可少。”

“也就是说,你觉得自己这种成功,是独一无二的呢,还是有适当的人选就能重新复制?”

男生这一次依旧是不加思考:“不算独一无二,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天赋,但这些天赋可不一定就表现在写作上面,所以一个人只要找准了自己努力的方向,那么多少都是能够取得成功的。”

“很有道理的总结,那么接下来有一些关于你的记录短片,不介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吧?”陈达惠觉得这一期的节目,和往常的录制也没什么不同,但自己的心情就是格外愉快,整个人的状态也轻松了不少。

“如果不是去挖掘我的黑历史,那么我个人不介意。”杨一又来了句后世的网络用词,自然又是引的千家万户发出同样的哄笑。

随着镜头从演播室转到了纪录片画面上,一条略显陈旧的小巷出现在观众们面前,而画面中也适时传出来一个画外音:“这里,就是那位天才作家少年时代的居所。越州的一条老巷,我们无从得知究竟是什么样的环境。才造就了如此一个让所有人都感到惊艳的天才作家诞生,所以只能去努力寻找探寻那些消失在过往时光里的故事”

典型的央视纪录片风格。不过这种风格在目前来说还是没有过时的,也不会引起观众们的反感。

认真说起来,这一段画外音的开场白,还引发了不少观众们的兴趣,毕竟一个类似于全民偶像人物的成长历程,是很多有了孩子的家长们,都非常感兴趣的。

“唉唉,看啊,到我们这边了。中央台什么时候过来拍的片子,怎么我都没看到哈?”杨一在越州家中的大院里,不少收看节目的邻居们,忍不住就激动起来,一个住院子一楼的男人目光还盯在电视机屏幕上面,不过嘴上却跟旁边自己老婆发问起来。

“我们都回去过年了,你知道什么?昨天碰到陈妈的时候,你没听她说啊,初七刚上班人家中央台的记者就过来了。还采访了院子里好几个人”

“还采访过院子里的人?哎呀!”

见自家男人一副郁闷遗憾的样子,女子就忍不住嗤笑起来:“怎么,你也想上电视?我看你是想出名想疯了。”

“怎么叫想出名想疯了?我说什么也是看着小一长大的长辈,采访我一下不为过吧”

很多认识杨一的人。此时此刻就更是来了兴致,一些正好在外面和亲朋好友聚会的家伙,更是与有荣焉地扯着嗓子得意洋洋起来:“哎哎你们快点看。这是我院子里面那个邻居,这个杨一就住在我们家楼上/楼下!”和很多人的习惯一样。此时此刻仿佛身为邻里的他们,也有了莫大荣耀一般。

镜头里面。画外音还在继续:“而就是这样一条简陋的柏油路小巷,两方青砖砌成的围墙,和很多越州老居民区差不多的大院,生就了一位让全世界读者都为之惊叹的少年作家。”

“杨一,你现在应该叫做青年作家了对吧,不过三年前的确是少年作家,所以很多人都不理解,为什么在当时仅仅十五六岁的你,就能够写出《宋朝那些事儿》这种作品了呢?很多文学界的前辈还有知名作家都认为,这种文字不像是出自一个少年的笔下。”

问出这个问题以后,陈达惠又赶紧接上一句澄清自己的意思:“我不是在质疑你什么,毕竟现在这么多部畅销书作品,还有获得了不列颠布克奖,差点儿就让花旗国普利策奖为你一个人更改规则的事实,都证明了这些作品的确是你的心血,那么就写作而言,你又没有什么心得?”

“阅读,大量的阅读,海量的阅读!”

杨一十分肯定地下了结论,现在是面对全国的观众,如此大好良机要是不好好把握,他自己都不会原谅自己:“阅读华夏从古至今的各种优秀作品!我们华夏是一个经验主义的国度,就比如说中医,很多东西听上去根本无法用现代医学理论去解释,但却是传承了千百年的智慧以及经验。加上早在春秋时期就绽放了璀璨光辉的诸子百家理论,所以华夏是一个经验主义和偏向于感性以及哲学性思辨的国度,这一点,不能和主导了两次现代工业革命的西方世界比较。我在这里不想就两种不同的社会发展历程做出比较,但仅仅就我个人而言,我是比较喜爱也很享受我们华夏的这种传统。”

“从历史中汲取先辈们的智慧?”陈达惠此时此刻的感觉,就是恨不得这一期的东方之子节目,来一个120分钟特别版才好,让现在很多叫着要全盘学习西方社会经验的人,好好听一听,反思一下自己的错误。

“没错,就是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杨一肯定,他来到这个节目,为的不就是要表达内心这些想法么?壮大阳一文化,事先自己的理想,说到底也是为了华夏文化的推广和传承:“我们华夏有着璀璨的文化和历史,所以不应该抛弃掉这些精华。我知道因为近代和现代的全球社会发展情况,让很多人觉得西方文化很好很不错,有必要多学习一下这些东西,然而事实上如果单独把‘科学’这一个东西剥离出来,完全不妨碍我们炎黄子孙的崛起,这是并不相悖的两个东西。如果没有了文化上的‘根’,那么就算我们现在成为地球第一强国,也未必能够一直保持下去。”

“我个人赞同你的说法,华夏不能没有自己文化上的‘根’,这些东西说起来好像很抽象,但事实上却是能够凝聚13亿华夏人的最本质的核心内容。”陈达惠点点头,趁机也加了点儿自己的“私货”到节目里面。

但现在毕竟是在做节目,所以他还是要按照台词向杨一提出质疑:“但花旗国呢?花旗国好像也没有说一定要传承文化,继承自己老祖宗的东西”

“不对,他们在这一点上恰恰做的很好,有自己的文化传承——他们的文化传承就是海纳百川,让不同的文化汇聚到一起,最终都演变成了具有自由精神的花旗国文化。而同样是海纳百川,但我们华夏文化就是兼容并包以后的同化,让别人逐渐变得都像我们一样”

**

新年快乐,发自内心对大家说一句,真的谢谢你们。(未完待续。。)

969。扩散的影响力

“妈,妈?”姜家,一个面相儒雅如果上了电视那么一准儿会被人称之为风度翩翩的男子,抬头看向自己面前的母亲,很是奇怪自家这位老太君明明叫了自己到书房里面来,可却凝神思忖了许久却也不和自己说话,这种情况发生在自己这位老母亲的身上,可是非常罕见的。他想来想去,也只能把这个原因归结于是前段时间,母亲职务调整的变化。

不过随即他又觉得这个猜测有些不大可能,毕竟在上级领导透露了一些口风后,自己母亲就非常主动地选择了调职,并没有展现太多的强硬,想必是在内心也有过考量,并且觉得能够接受的,既然老太太有了这种心理准备,那么现在就不应该神思恍惚才对。

就在姜建漠内心疑惑的时候,他对面的姜家老太终于开口了:“你看过昨天的东方时空没有?”

听到这个问题,姜建漠非但没有解惑,反而更加有些摸不着头脑起来,虽然央视一套的一些栏目,是他们家无论大人孩子都要收看的必备内容,但事实上这种做法也只是为了发掘小辈们的天赋,早一步针对性地为小孩子们营造一种环境和氛围,至于他们这些已经各有所成的家庭栋梁,是不用太过关注这些东西的,要看新闻那还不如去看一些内参类的刊物呢。

老太太肯定是知道这个情况的,但她却还是问自己看过电视节目没有,那么想必就是昨天的电视节目,有着什么不同寻常之处了。

所以姜建漠摇摇头。表示没有太过关注后,就不再多话了。因为知道老太太接下来会讲清楚原因。然而这一次情况却并非他所预料的那样,在听了他的回答以后。姜老太反而微微叹了口气,半晌没有什么动静。直到姜建漠都有些坐不住了,老人才眯着眼睛沉声道:“昨天的东方时空,相当于是对阳一文化的专题采访,那个年轻人也上了东方之子的节目。”

“哦?专场啊嗯,阳一文化?”姜建漠的脸色在一瞬间,出现了极为诡异而多变的姿态,最终定格在欲言又止的表情上:“怎么会是阳一文化?那个小家伙,还真是有两手啊。那妈你昨天是看了那个节目了?”

“怎么没看。喃喃坐到饭桌上,就把频道调到一套上面了,我还说这丫头怎么转性子了,平时对这个东西虽然不说有多反感,但也很少主动要看这些节目,原来是专门放给我看的。”老人微不可查地蹙了下眉头,随即就舒展开来,脸色配合她现在的语调,有几分淡淡的愠怒。也有几分只有亲近的身边人才能听出来的自嘲。

看到老太太这幅脸色,姜建漠心里自然也估摸到了老人的心思,马上摇头道:“妈,这个事情。你是不是有些想的太多了。喃喃那丫头的性格你还不知道?说是心里不舒服或许会有一点,但要说专门放给你看,就有点把她想得太有心机了吧?”

这个已经进入了副省级门槛的官员。在自己母亲面前总归还是有些孝子的模样,并不希望祖孙两代人之间因为一个外人。而彼此扎了刺在对方心里。听老人刚才话里话外的意思,简直就不啻是自己那个宝贝女儿。专门借助昨天的东方时空节目,来打老太太的脸了,这种指责谁能承受下来?所以没等老人继续说下去,他立即站出来想要打圆场,把事情含糊过去。

“算了,你不用多说了,喃喃究竟是个什么性格,以前小的时候就是过年才来我这里,所以还能说我不太了解她,但现在在我跟前快两年时间,难道我还不清楚?可以肯定这丫头,一直就带着面具生活,不要说对我这个老太婆,就算是你这个当爹的,都未必会袒露自己的心事。喃喃啊,我看是他们几个兄弟姐妹里面,个性最叛逆的,只不过平时从来不表现在外面。”姜家老太摇摇头,止住了姜建漠想要辩解的打算,随后对自己小儿子叹气道:“不过这也不能怪丫头,虽然说你从小就把她带在身边,那也跟自己一个人长大没有什么两样,现在弄成这样的性格,当长辈的肯定是主要诱导因素”

恐怕还有一个因素,是因为您老人家从头到尾都看不上自己的儿媳妇吧?不然让喃喃母亲带着她,总要比现在好得多。姜建漠听到老太太流露出的疑似后悔之情,心里面也不禁长长出了一口气,暗忖当年要不是因为受了您老人家的白眼,喃喃的母亲也不至于一个人北上经商,一年到头也回来不了几次。

不过这些都要算是陈年往事,之前他的爱人,自己女儿的母亲离开之时,他都没有站出来和母亲呛声,现在自然更不可能再说什么。

倒是他自己的宝贝女儿,才是最需要关注的重点。所以旋即就把话题拉回到之前的问题上:“这个事情,等一下我会去和喃喃谈谈,现在她也进了大学,应该能稍微理解一下长辈们的心情,不会在这个事情上纠缠下去的。”姜建漠这么说自然也是为了家庭和睦,出于母亲和女儿两方面的考虑,否则老太太要是记住了这件事情,难说以后祖孙两会闹成什么样。

“不用了,就算是要说,也应该是我去说。”出乎姜建漠的意料,这一次首先做出让步的,居然是他那个强硬了一辈子的母亲:“之前我也针对喃喃这个问题,做过一些事情,而且说起来还不算太光彩。如果当时我是纯粹反对喃喃早恋,那么现在我也一样有底气看那个节目,但当时首先是觉得那个男生有问题,才导致后来做的事情有些过火。既然是自己的错,就不怕对自己孙女承认错误”



“怎么样,老头子。你之前还对人家小一左看看不顺眼,右看看不顺眼。就好像小晚和他在一起,有多吃亏一样。结果别人都上了中央台,成了东方之子了,还有什么好说的?”越州,国画大师沈嵩之的家中,老人的老伴儿看着自家老头子面无表情的模样,又看了看旁边端坐不动,脸上同样也没有太多表情的苏晚,忽然就忍不住笑了起来:“所以说嘛,看男人的眼光。男人始终都是没有女人好的,这一点你就不要死撑强犟了。来,晚晚,到我这边来,不要理这个老头子,他就是一根筋。”

“哪个说我觉得那小东西不行了?我烦的是他总是撺掇晚丫头给他白打工,画个什么漫画,要不是因为这个,我会看那小混账不顺眼?一开始还是他把丫头介绍给我当徒弟的。这一点我始终都记得清清楚楚!你个老婆子就是喜欢唯恐天下不乱!”

面对自己老伴儿的调侃,沈嵩之忿忿不平地反驳着,声调高得都快盖过了电视机里面的音量。

事实上,老人也的确是这样一种心路历程。起初对于杨一也是抱着欣赏的态度,甚至不惮放下架子,把对方当作是忘年交来看待。毕竟从《宋朝那些事儿》第一册开始。他就是这部历史札记的忠实读者,而向来都觉得画如其人文如其人的老人。对于能够交上一位有共同语言的小朋友,自然也是相当高兴。

而在对方把苏晚介绍过来。给他当关门弟子以后,老人看杨一就更加顺眼了,一身(生)技艺能够有所传承,这对于一位老艺术家来说,是多么让人欣慰而且高兴的事情?至少在那个时候,沈嵩之觉得自己新认识的小朋友,简直就是自己的福星,如果不是男生没有绘画天分,说不定都要把人一块儿收入门下了。

只不过后来因为苏晚在漫画上分心太多,没办法把全部精力都倾注于跟随他学习国画上,这才让老人开始不满起来。

搞漫画有什么意思,小孩子过家家一样的东西,能比得上国画博大精深吗?能够称之为真正的艺术吗?既然两个小家伙彼此心中都有对方,那就更不应该为了这些无足轻重的东西,而羁绊对方的人生脚步,如果真为了晚丫头着想,怎么不另外找个人去画那个什么无聊的漫画?国内搞国画和传统美术的人,能够有出息的不多,可画那些小人画的却从来都不缺乏,老人甚至认为只要是个人,有了模子就能比找着临摹出来——那个什么漫画,人物从来千篇一律,说是临摹都高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