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新二战风云-第1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切一切的努力,付诸流水。

  晴日当空,凉风习习。

  在普罗霍罗夫卡南郊的一处小镇废墟内,数以百计的苏军坦克披挂着灰绿相间的碎布条遮蔽网,静静的等待着最后进攻时间的到来。

  一身戎装的索科洛夫站在一垣断墙上,透过手中的望远镜,小心翼翼的查看着前方远处的山丘地带,他那微微敞开的胸襟上,两片各镶有三颗亮星的领章,说明了自北线战役之后,他的军衔提升的是何其快速。

  “怎么还没有动静,”一名头戴黑色皮护盔的上校站在索科洛夫身后,很显然,他的耐心远没有自己的上司那么好,“情报上不是说,德国小鬼子会在九点三十分发起进攻的吗,现在都快十一点了,这里还是连个鬼影子都没有。”

  “闭嘴!”索科洛夫头也不回的训斥了一句,“我们得到只是指挥部预先的估计。而不是准确地情报,难道你连什么叫做情报什么叫做战场预估都不知道?!”

  “嘿,当然知道,”上校抬起双手,在胸前搓了搓,一脸讪笑的说道,“我只是有点等不及了,我很想看到德国人发现我们时那种惊愕的表情,嘿嘿。”

  “等到你能从战场上活着走回来的时候再去讥笑我们的敌人吧,”索科洛夫放下望远镜。回头瞟了少校一眼,面色严肃的说道。“不要忘了,德国人那些新型的重型坦克。并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从目前来看,我们只能用更多的伤亡,去换取他们的损失。”

  尽管受到了上司地批评,但是上校却丝毫不觉得委屈,因为他也知道,索科洛夫所说的一点错都没有。在之前地战斗中。他也曾经率领部队遭遇过德军的重型坦克,那种被名为“虎式”地大家伙,俨然就是一个可以移动的反坦克堡垒。它那八十八毫米的坦克炮,对于苏军的T…34来说,简直就是噩梦,而它那厚重的装甲。更是让苏军的坦克炮在近距离之外无一收获。

  不过幸好的是,德国人地装甲部队中装配的这种“巨无霸”并不是很多,而且这种东西虽然火力强大、护甲坚固。但是它的机动性能实在让人不敢恭维。更有些好笑的是,它那硕大的炮塔旋转起来都慢的惊人,以至于在突破了五百米地距离之后,高速运动中的T…34,就完全有能力从侧面,避开它的火力威胁,并从侧后方对它发动反击。

  对于苏军地装甲兵来说,这段时间里,德军部队中出现的新式坦克还有一种,那就是被德军称为“豹式”的中型坦克,让苏军士兵们嗤之以鼻的是,这种所谓的德军新式坦克,俨然就是T…34的翻版,至少外形看上去和34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不过德国人的模仿能力显然不怎么高明,这种新投入战斗的“豹式”坦克性能极不稳定,就在库尔斯克战役打响的第一天,近二百两这种坦克出现在了南线的战场上,而到了第二天,就仅剩下不到五十辆了,剩余的那些不是永远的躺在了雷区里,就是因为机械故障而不得不拖回去修理了。

  在寂静的等待中,空中的骄阳偏过正午,开始向西方倾斜。看看手上的腕表,已经将近下午一点三十分,一直都老神在在的索科洛夫也开始有些焦灼了。

  “也许德国人不会来了。”上校趴在矮墙后的草地上,嘴里叼着一根草茎,无聊的晃动着脑袋说道,“谁不知道德国人是最准时的,如果他们打算在上午九点中发起攻势,又怎么可能会拖延到这个时候?”

  “索科洛夫同志,”就在这个当口,一名通讯兵从坦克阵列的后方跑过来,他手里拿着一份电文站到了索科洛夫的面前,“指挥部来电,让咱们撤回去。”

  “哦?”索科洛夫接过电文看了一眼,然后耸耸肩,无可奈何的说道,“给指挥部回电,就说我服从命令,马上撤回。”

  “怎么啦?”上校从地上爬起来,凑到近前问道。

  “德国人在巴斯维杨方向发起了攻势,”索科洛夫叹口气说道。“指挥部命令我们撤回防线,集结待命。”

  巴斯维杨是距离此处近四十五公里的一处小镇,也是苏军第二道防线的外围区域,很显然,如果德军在那里发动了攻势,那么索科洛夫的近卫第五装甲集团军主力滞留在这一带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传令下去,立刻返回防线。”索科洛夫将电报交还给通讯兵,同时吩咐了一句。

  十几分钟之后,随着一阵儿漫天尘屑的升腾,轰鸣的马达声开始在荒废的小镇上空响起,紧接着,数百辆坦克从其各自的隐蔽点显露出来,调转方向,开始向小镇东北方向转移。

  “真是有点搞不懂德国人,”在自己的战车上,索科洛夫一把摘下帽子,拢了拢那一头温顺的金发,嘴里嘟囔道,“难道他们在巴斯维杨方向上吃的苦头还不够?硬要以硬碰硬的去攻打那里。”

  “索科洛夫同志。也许他们认为那样才能彰显一下德意志所谓地钢铁精神吧。”一个坐在舱内的机炮手抬起头来,笑眯眯的说道。

  “嘭!”

  就在索科洛夫准备低头训斥对方两句的时候,一声透过轰鸣的马达噪响,仍旧隐约可闻的炮击声传了过来。

  一丝不祥的预感骤然间升上索科洛夫的心头,他猛地在炮塔上转了个身,朝数百米外的小镇看去,同时嘴里大声喊道:“把望远镜给我!”

  其实已经不用望远镜了,就在索科洛夫回身的一刹那,他赫然间发现,就在部队刚刚撤出地那个小镇外。一团浓浓的黑烟,正在一辆苏军地坦克上熊熊的升腾。那坍塌在一旁地炮塔。足以说明它在那一声巨响当中,受到了怎样残酷的轰击。

  望远镜很快被递了上来。而于此同时,一阵儿惶急的报告声从战车的指挥电台传出来:“索科洛夫同志,德国人,德国人的坦克!就在我们的后方,我们遭到攻击,请”

  “嘶”

  电台中的声音噶然而止,取而代之地。是一片嘈杂的电波,很显然,这个负责指挥断后的坦克,也遭到了毁灭性的攻击。

  “混蛋!”

  即便不用去听那遭遇攻击的通报,索科洛夫也知道自己的后方发生了什么变故,在那望远镜里。他清楚地看到一团团的火光从自己部队的后方燃起。而在更远地地方,大量的德军坦克正从隆起的山丘上一队队的开赴过来,而在那视线可及的地方。四辆巨无霸般的虎式坦克,正雄踞在一方土丘之上,那粗长的炮管每一下振动,几乎都能令一辆毫无察觉的苏军坦克化为火影。大批协同作战的苏军步兵,从一辆辆坦克上跳下来,在往来疾驰的铁甲洪流间四处奔逃。那场面,混乱至极。

  讽刺,这真是赤裸裸的讽刺。索科洛夫一边通过电台给各个部队下达着命令,一面在心里嘲弄着自己。原本精心策划的一场伏击战,最后竟然变成了被偷袭的一方,这简直就是上帝在开他索科洛夫的玩笑。

  能够被列为近卫装甲集团军,索科洛夫的部队自然有其不凡之处,尽管在开战之初,由于受到德军来自后方的袭击而令部队产生了混乱,但是当一条条行之有效的命令下达之后,那种混乱开始逐渐的稳定下来。

  在坦克阵列的最后方,迅速集结起来的步兵,开始在脱离坦克部队,就地组织防线,每一个可以成为依托的地点,都被有效的利用起来,构筑战防抢阵地。而与此同时,原本行驶在最后方的坦克阵列,开始加大马力向前推进,前方阵列的坦克部队,则开始向两侧迂回,以求在机动中转向,并从侧翼向德军发起攻势。一时间,陌野平原上,很快就被浓浓的硝烟、漫天的尘埃所遮蔽,两道钢铁所汇集成的洪流,很快狠狠的撞击在一起。

  在刚一交战,索科洛夫便察觉到了情况的不对,很显然,出现在这里的德军坦克,至少有二百余辆,在目前,如此规模的坦克数量,对于德军老说已经不可能是一场试探性的进攻了,而是大规模的进攻。这说明了什么,这就说明德军在巴斯维杨的进攻,很有可能是一场佯攻。

  目前,对于索科洛夫来说,他将要面临的是什么?毫无疑问,那就是初战的被动,以及随后不长时间就可能出现的德军空中打击。

  经过两年多的锤炼,如今的索科洛夫再不是当初那个空有勇气却没有智略的指挥官了,他在明白了战场的形势之后,很快便做出了决定。那就是在向指挥部请求空中支援以及步兵跟进的同时,尽可能速战速决,即便是他的不对将要为此付出更大的代价,那也在所不惜。

  这注定将是一场惨烈的交锋,如果索科洛夫的装甲部队,能够将正面的德军装甲部队击溃,而与此同时,后面的步兵部队也适时跟进的话,那么,苏军将有机会在这个方向上,全线突破德军的防线,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将一个颇具威胁性的突出部,植入德军的防线内部,从而,加速他们在整个库尔斯克会战中的溃败。

  “哄!”

  “哄!”

  

  在一根根颤抖的炮管鸣响中,白色的烟雾蔓延的愈发浓烈。苏军的T…34,显然在如此远的距离内,不能对德军的虎式坦克构成威胁,正面对敌的苏军坦克,一辆接着一辆的被击毁,侥幸存活下来的装甲兵,从升腾着浓烟的炮塔中钻出来,依托着自己报废的战车,同德军的步兵近距离厮杀。

  而在正面战地的两翼,各由数十辆坦克组成的冲锋编队,冒着德军大口径火炮的洗劫,开足马力,如同疯狂的野兽一般,径直朝小镇后方的山丘扑去。

  德军的指挥官显然也知道自己的弱势,于是,在正面交锋的同时,为了阻拦苏军对两翼的包抄,一批批的三号坦克开始脱离正面的纠缠,驶往侧翼阻拦苏军的攻势。

  侧翼的战斗几乎是在面对面的情况下展开的,以至于有的坦克连开炮的机会都没有,就被迎面撞来的敌人一炮击毁,有一部分坦克,甚至直接撞在了一起。大量从伤毁坦克中钻出来的装甲兵厮杀在一起,彼此间展开面对面的肉搏,无数扭打一起的装甲兵,在坦克的废墟间翻滚搏斗,继而,被后续赶上来,或敌或我的坦克碾成一滩肉酱

  当一辆辆钢铁铸就的坦克,在猛烈的炮火中化作一团废铁,当一个个久经训练的士兵,在那激射的弹片与坚硬的履带间化作一滩血水的时候,没有人再会感到恐惧,也没有人再会对巨大的损失感到惋惜。无一例外的,包括双方的指挥官在内,他们都想要在压制住对方攻势的同时,取得战场的主动权,他们都要主导这场战斗。


《新二战风云》 第十卷 峥嵘岁月 第十二章 不在乎再打几年



  对于在莫斯科发生的一切,远在德黑兰的楚思南知道的一清二楚,毕竟这种事情是不可能瞒住人的,即便是那些美国人和英国人的情报组织,相信也知道了那边发生的一切。

  毫无疑问,从二十号开始,全世界的目光都盯在了莫斯科,像苏联这样一个国家,如果爆发政变的话,那可不是一件小事,它直接关系到了整个国际大局的走向。对于美英来说,莫斯科正在发生的一切,他们所抱持的态度,那就是有七分的期盼,三分的忐忑。

  现在的局势已经很明显,楚思南毫无疑问是一个相当铁血的人,如果由他掌握苏联的大权,那么,至少在今后几年的时间内,苏联的对外政策,将一改以往那种近乎闭关锁国的政策,转而开始大举对西方世界反击,甚至进而谋取霸权。因此,从这方面考虑,美英绝对希望莫斯科的这场政变能够成功,因为只有那样,才能避免让楚思南这个军人出身的强势人物掌握苏联大权。

  但是话说回来,一场政变绝不是那么简单的,无论是哪个国家,一场政变之后所要面对的,往往就是持久的内战,而在目前,苏联作为抗德的主力,是绝对不能出现动乱的,否则,那对于整个欧洲来说,都将是一场灾难。不可否认,在长达近三年的战争中,德国人已经消耗大量的有生力量,但是他们仍旧拥有数百万的军队,而如此庞大规模的陆军。除了苏联人能够去对付之外,单单依靠英美联军,那是不可能在短期内结束战争地。而一旦苏联出现变故,希特勒会怎么做?毫无疑问,只要他还有些头脑,他就一定会从东线撤出更多的兵力来应对英美盟军,到时候整个战争将何去何从,就是一个未知数了。

  就在这种忐忑中,美英拖延了会议的进程安排,他们希望等到莫斯科的局面稳定下来之后。再做进一步的安排。不过同美英的决策者们比起来,身处漩涡之中的楚思南本人。却一点也不担心,就好像那完全是别人的事情而与他本人无关一般。

  好在。到二十五号,一切拨云见日、水落石出,对于莫斯科的一切,身在德黑兰的楚思南,甚至连过问一句地兴趣都欠奉,那边的一切就全部尘埃落定了。这说明什么?毫无疑问,这只能说明他楚思南在苏联国内势力地根深蒂固。至少在目前,苏联国内还找不出一个人来同他相抗衡。随后苏联所发生的事情,更是让所有人都认识到了这位“红色战神”在那片土地上所拥有地绝对威望。一场令全世界都为止瞩目的莫斯科事变,竟然在苏联国内没有掀起丝毫的波澜,苏联的老百姓显然对这种事情丝毫不关心,而在军方。军方对这一事件则保持了绝对的缄默,没有半个人出来做任何表态,那气氛感觉起来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不过。苏联国内没有对此事做出反应,不表示国外的某些媒体不会做出反应。从莫斯科的动乱一开始,美英等国地媒体就开始盯着东边不放,而当那边大幕落下之后,各个媒体就更加疯狂了,什么“类似于法西斯的独裁”,什么“没有任何民主可言的暴政”等等,一大堆的帽子扣到了苏联的脑袋上。而楚思南呢,也从当初那个家喻户晓的“红色战神”,一转身成为了与希特勒、墨索里尼并驾齐驱地大独裁者,大野心家。

  老实说,楚思南对英美国内这些媒体上连篇累牍的宣传报道感觉很不爽,他要发脾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