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新二战风云-第1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毫无疑问,按照楚思南的构想,这次会议上所要体现出来的精神,就是将来各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团结。从根本上摆脱过去苏联那种“老大哥高高在上”的姿态,以换取各国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的消弭。



  同样是在这次会议上,按照楚思南的提议,与会的东欧各国、亚洲国家代表一致通过决议,将于近期领导各自的武装力量,向以德、意、日为首的法西斯武装力量,发起最后的一场全方面攻势,以尽早结束这一场持续了数年的战争。



  就这样,从五月底六月初开始,在欧洲,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匈牙利、保加利亚、希腊等等国家的左翼政党,开始指挥各自的部队,向侵占其领土的德意军队发起反击。在罗马尼亚,左翼政党所领导起义军,大肆破坏德军的运输补给线、攻占油田、夺取军火库;在南斯拉夫,铁托领导的反法西斯人民委员会,指挥上百万大军,开始同德国入侵者展开殊死搏击。并先后数次进攻贝尔格莱德;在意大利,陶里亚的所领导的民族解放委员会,开始正式浮出水面,他们指挥地游击队频频袭击墨索里尼的政府军,从而有力的配合了美英盟军在意大利半岛的攻势。而在亚洲,主要是在中国战场上,对日作战的形势也到了最后关头,滞留在华北、华中、华南的日军,面对发展壮大起来的中国军队,再无任何优势可言。残余的上百万日军,龟缩在各个主要的据点之内闭目待死。



  东欧各国国内反法西斯斗争的扩大化。有力地配合了苏联正面对德战场的进攻。



  在北方,苏联北方方面军在六月初强渡塞马湖。进入芬兰腹地地南芬兰省,从而直接构成了对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的战略威胁。在这种情况下,芬兰政府看不到扭转战局地希望,于是在六月三日提出和谈。鉴于历史的原因,以及芬兰内陆复杂的水网地形不利于苏联红军大规模装甲部队的进击,同时,也为了从北线抽调兵力支援战役。以楚思南为首的苏联最高统帅部,同意了芬兰政府所提出的和平谈判要求。六月七日,苏芬战场达成停火,随后,兵力损失惨重的挪威,也通过一系列地和谈。同苏联达成了停火协议。截至六月十五号,苏联北方战线实现了和平,随即。近五十万北方方面军部队陆续开拔,赶赴中路战场。



  就在北线战役即将宣告终结的同时,朱可夫所指挥的中央方面军主力,挟库尔斯克会战大胜的强势,毫不停歇的向甫遭重创的德中央集团军群发起了一系列地攻势。中央方面军百万大军,兵分四路,北击斯摩棱斯克,中夺布良斯克、格卢霍夫,南进波尔塔瓦。经过月余激战,苏军将战线一举向前推进二百余公里,先后分割包围并最终歼灭德军兵力三十余万,兵锋直抵基辅城下。经过这一阶段的战役,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再次遭受重创,其深入苏军中路防线的数个突出部,完全被吃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央集团军群地存在,已经对苏联的中央方面军构不成威胁了,与此相反,随着北线战役的结束,苏军可以再次空出一部分兵力南调,从而对德军的中央集团军群侧翼,构成莫大的威胁。



  同样是在库尔斯克会战之后,南线的战役也没有停顿下来。在梅列茨科夫的指挥下,从五月中旬开始,融合了草原方面军主力的乌克兰第三方面军,在黑海舰队的配合下,沿黑海沿岸一路西进,正式发起了第聂伯河右岸进攻战役。与此同时,乌克兰第二方面军则在北面发起攻势,向雅西、基什尼奥夫接近地推进。两军走出的进攻路线,就如同是一个开口向左的“C”字,处在两军之间的,就是德军的滨海集团主力。五月底,乌克兰第二方面军在乌曼、博托沙尼战役中击溃正面的德军防线,从而进入到战役的指定位置,实现了在西北方对德军滨海集团实施深远包围的目的。与此同时,乌克兰第三方面军在别列兹涅戈瓦托耶战役中,再次给与德军重创,并迫使其退到南布戈河左岸。不过在强渡南布戈河的战役中,乌克兰第三方面军首战失利,第三十七集团军在付出了惨重的伤亡之后,却未能拿下德军固守的尼古拉耶夫市区。正是由于乌克兰第三方面军在尼古拉耶夫城下所遭受的失败,导致了梅列茨科夫在敖德萨远郊地带围歼德滨海集团这一战役企图的破产。



  战役企图的破产,令梅列茨科夫大为着恼,在南布戈河战役结束之后,他迅捷的撤换了乌克兰第三方面军的数名将领,然后重新着手布置战场,制定了规模更大、战役企图更加雄心勃勃的敖德萨战役计划。



  六月初,以乌克兰第二方面军为主力的敖德萨北线突击战役打响,四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一个骑兵机械化集团军以及坦克第二十三集团军的主力,沿南布戈河向拉兹杰利纳亚、蒂拉斯波尔方向实施突击,以便再次从西北面对德军滨海集团以及敖德萨集团实现包围。乌克兰第三方面军主力,继续在尼古拉耶夫方向实施战役突击,以打通前往敖德萨南部地域的通道。与此同时,黑海舰队则利用航空兵和舰艇,支援乌克兰第三方面军的陆上作战。



  在苏军绝对优势兵力的打击下,德军在尼古拉耶夫、敖德萨外围地域的抵抗很快被粉碎,到六月十日,乌克兰第二方面军的第三十七集团军以及骑兵机械化集团军攻占了拉兹杰利纳亚车站,从而将一直在该地域负隅顽抗的德军滨海集团分割为两个部分。退守敖德萨的数十万德军,面临被优势苏军合围的命运。



  为了将被苏军合围在敖德萨地域的德军部队解救出来,德军大本营方面紧急调动罗马尼亚舰队参战,他们试图打通一条海上的通道,将敖德萨方面的德军由海上抢救出来。



  六月十四日,潜出到敖德萨海滨的罗马尼亚舰队同苏军黑海舰队遭遇,此后的五天时间里,双方在敖德萨近海区域展开鏖战,苏德战争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由此爆发。

《新二战风云》 第十一卷 最后一战 第六章 飞弹与核武



  苏军的黑海舰队同德军的罗马尼亚舰队,在敖德萨南方近海海域的德捏斯特湾鏖战五天,在大量陆基航空兵以及海岸火炮的配合下,苏军最终击沉德军快速登陆驳船十六艘、运输船四艘、护卫舰、鱼雷艇十二艘,从而粉碎了德军利用海上通道解救敖德萨被围部队的企图。

  在海上战斗进行的同时,苏军强渡德捏斯特河成功,随即,发起了对敖德萨市区的进攻,到六月二十日,苏军突击第五集团军攻入敖德萨北部街区,同困守该地区的罗马尼亚第三集团军一部展开激战。是日夜,在敖德萨苏军游击队的带领下,一支为数不足三十人的苏军别动队通过地道插入到市区中心,一举炸毁了德军设立在市内的两个军火库。事后,虽然这支别动队的成员全部阵亡,但是他们的举动,却直接影响到了整场战斗的后续发展,由于军火库被炸,困守在敖德萨城内的德军部队,直接面临着弹药物资短缺的威胁。

  六月二十一日午时,苏军近卫第八集团军、第六集团军以及骑兵机械化集团军一部逼近敖德萨市区,是日夜,在炮兵的猛烈炮击下,苏军部队从东、南、北三个方向突进市区,同滞留在城中的德军部队展开了面对面的巷战。

  六月二十七日,敖德萨市内的罗马尼亚第三集团军被全部歼灭,至此,敖德萨及其接近地域的战斗全部结束,十余万德军部队在该地域的战斗中被苏军摧毁,苏联解放了尼古拉耶夫州、敖德萨州全境以及摩尔达维亚州地大部。

  以梅列茨科夫为主要指挥官的敖德萨战役。彻底击溃了德军在南线的主要兵力,在为期月余的战斗中,苏军部队成功向边境地区推进一百八十余公里,从而为解放摩尔达维亚全境以及向罗马尼亚腹地、巴尔干半岛挺进,创造了必备的条件。而与苏军相对的,在敖德萨战役之后,东线德军面临的局面愈发困难,南线兵力的溃退,直接威胁到了东部战线全局,在中路作战的德军中央集群。将不得不在未来的战斗中时刻提防自己地右翼防线。

  对于能够顺利的取得敖德萨战役地胜利,作为指挥官的梅列茨科夫自然是喜不自胜。不过对于这位在整场苏德战争中,几乎全部处于二线地指挥官来说。能够有机会亲自主持整个南线战区的战役,更是让他感到意外的激动。当然,在感到激动与兴奋的同时,梅列茨科夫不会忘记这样的机会是谁给他的,如果没有楚思南,如果没有楚思南对他的绝对信任,他是不会有这样地机会去直接指挥一线战斗的。

  就在梅列茨科夫暗怀感激。全力布置挺进罗马尼亚腹地战役的时候,楚思南在干什么呢?这位在苏联拥有着至高无上权力的元帅,此时正面临着一场艰难的抉择,而这个艰难的抉择,无疑是日新月异地军事科技。

  六月底的莫斯科,烈阳高照、赤日炎炎。

  在克里姆林宫的格奥尔基耶夫大厅内。一场有军方代表以及数百名苏联各方面专家参加地秘密会议,正在楚思南的主持下紧急进行着。

  此次会议的召开,颇具时间上紧迫性。就在这次会议召开之前。楚思南从由吉尔尼洛娃所负责的安全委员会手中拿到了几份情报,正是因为这几份情报的出现,才促成了这一次会议的召开。

  几份情报中,有一份代号“v”字的绝密情报来自于德国,它是安全委员会德国情报小组递送回来的,其中的内容,令总局情报分析处的专家们大感兴趣。随后不久,经过层层上报,吉尔尼洛娃最终拿到了这份情报,并将它递交给了楚思南。在这份情报中,隐藏在德国的情报人员将一个似曾相识的绝密情报,展现在了楚思南的面前。

  “复仇使者”!

  这个名字对于楚思南来说绝不陌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最为出彩、对后世影响影响最大的一项军事科技,就是这个被戈培尔命名为“复仇使者”的V…2火箭研发技术。毫不客气地说,后世无论是美国还是苏联,之所以能够在航空航天运载火箭以及洲际弹道导弹方面如此迅速的取得成绩,都离不开德军当初的V…2火箭技术。

  同样的,在这份几乎是详尽的情报中,安全委员会的谍报人员提到了一个人的名字,冯布劳恩。在楚思南的记忆中,这个出生于一九一二年的物理学家无疑是个天才,他在不到三十岁的年纪,便领导着自己的科研班底为纳粹德国研制成功了声名赫赫的V…2火箭。其后,他前往美国,开始为美利坚合众国的航天事业服务,在战后直到七十年代初期的美国航天史上,这位德国人的身影无处不在。美国所发射的第一颗卫星,是由布劳恩研发的火箭送上太空的,其后的阿波罗十一之所以能够成功登陆月球,也与布劳恩所研发的“土星5号”火箭的完美密不可分。

  像这样一位世界知名的科学家,楚思南不可能会不知道,更何况精明能干的安全委员会特工,已经将这个年轻人的资料调查的一清二楚,他们甚至还提供了布劳恩详尽的作息生活习惯方面的资料。

  “德秘密研制的复仇飞弹已成功,数据显示,该种武器适用于大破坏性的远程打击,其打击半径超过三百千米,运行高度近一百千米,若其大量生产并投入东线作战,则可在基辅一线实施对莫斯科地区的打击”

  情报分析人员的分析非常准确,尽管目前在东线战场上,德军的实力已经构不成对苏联地威胁。但是如果真的将V…2投入到基辅前线,那么整个莫斯科都将被德军划入打击范围,这种后果将会是灾难性的,作为统帅部最高统帅的楚思南,绝不能对此视若无睹。

  楚思南不会忘记,在他所熟知的那段二战历史中,德军的数千枚V…2火箭曾经给倒霉的英国与荷兰造成了多么大的损失,这种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时时刻刻都可能突然降临到自己头上的名副其实的飞弹,绝不是苏联现有地任何兵种可以对付的了地。

  如果要阻止这种事情的发生。那么苏联方面应该采取什么样地措施呢?毫无疑问,楚思南目前要做的就是两点:其一。命令基辅正面的苏军部队,也就是朱可夫所指挥的中央方面军。加大对基辅地区德军的进攻力度,尽可能早一步解放基辅,从而将德军的战线推到V…2火箭的打击范围之外。其二,在苏联建立旨在研发战略火箭技术地开发局,同时,利用安全委员会情报机构所得到的关于德军火箭技术的情报资料,加快速度研发苏联自己的远程战略火箭技术。

  研发远程的火箭技术。苏联并非没有基础。早在二十年代末,齐奥尔科夫斯基就已经提出了多级火箭结构的理论,不过遗憾地是,在随后的十几年时间里,苏联将火箭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放到了飞机动力以及火箭炮地开发方面。从而同德国的研究方向产生了差异。如今,受到了德国开发V…2火箭的刺激,楚思南将目光投到了火箭作为运载工具的技术开发上。这一次会议的一个重要议题,就是组构出一个这方面的技术开发小组。

  当然,除了火箭技术的开发之外,此次的会议上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议题,而这个议题也是让楚思南在内心深处感到矛盾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核武的开发问题。

  作为一名军人出身的最高统帅,楚思南了解原子弹对于未来战争与和平的影响力有多大,同样,也知道这种武器有多么危险,它对人类的杀伤性作用有多么残酷。毫无疑问,在经历过未来反核时代的楚思南,有着同这个时代的人们完全不同的思想。在如今这个时代,所有人考虑的,都是如何生产出更新式的武器,以尽可能有效的杀伤自己的敌人,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研发原子弹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但是楚思南呢,他考虑的问题就要多得多了,从本心来说,他绝不期望核武这种东西的出现,他甚至希望历史能够因为他的出现而发生转变,由于战争的提前结束,美国人能够放弃在这种武器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